第130章
自御史台奏书弹劾至今已满载有余,戚暮山的确因此彻底失权成了徒有虚名的靖安侯,却也使得他成了似乎除昭帝外并无所依的近臣。即使他明里暗里为瑞王谋事,在昭帝看来也不过是拉拢了个帮忙的同僚,扶植瑞王,从而打压福王。
墨如谭到今天才算明白,当初弹劾之举是蓄谋已久的陷阱,而他才是砧板上那待人宰割的鱼肉。
“不只是万平、林州、会宁,还有昭国全境各州各县。”戚暮山紧盯着墨如谭短暂骤缩的瞳孔,说,“为了陈术名下的江南织造坊,你费尽心思推行改稻为桑的国策,滋长各地抑本扬末的风气,放任底下的人草菅人命,每一个因你而死的人,到死也只能感慨世道不公。”
墨如谭静默片刻,慢条斯理道:“不,他们的死不是因为我,是我们。”
“……”
戚暮山越过墨如谭,看清了他身后来者,是徐忠。
“有一点你说的很对,侯爷,世道本就混沌。”墨如谭逼近一步,“王朝公卿从古至今都在创造规则让底下的人屈服,一个不行就两个,两个不行就多个,若还是不行就改名叫‘道德’,人们便奉之为圣贤,自发地以此为戒律并创造更多圣听名言来规训后人。再或者就叫‘律法’,人们便会自觉遵从。”
徐忠站定,抬手抚上佩刀的刀柄。戚暮山与他对视了一眼,耳边墨如谭的声音还在如游蛇般缠绕着:“你我都从中获益良多,你又有什么资格说我?侯爷,好好想一想,我们都是一路人,何必为了那些徒有其表的美名自毁前路呢?”
长街寂静,仿佛天地间只留彼此二人。
戚暮山似乎略微叹了口气:“……我和你不是一路人。”
墨如谭抬眼,望见花念不知何时出现在戚暮山身后,带着一丝难掩的杀气。
戚暮山接着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也理解你,但是你不会理解我,也永远不可能理解。”
“哦?有趣。”墨如谭哂笑着,四周突然一阵喧嚣,紧接着从巷角鱼贯而出一群府兵,将花念与戚暮山包围。
戚暮山头也不回,只在墨如谭眼中倒影望着身后情况:“人性有善恶,有君子才会有小人,有六亲不和才会有孝慈,有昏乱才会有忠义。道德律法之所以存在,因为警训的就是你们这种人。”
墨如谭扬起一边眉毛:“嗯,看来侯爷是打算拒绝我了。”
“是。”
“不过你没法拒绝我。”
戚暮山好整以暇地微微侧过头,扫了眼周围听候墨如谭号令的福王府府兵:“怎么,殿下难道还想当街劫人么?”
墨如谭欺身上前,凑近戚暮山耳畔道:“戚侯爷,这万平城,还没有本王得不到的东西。”
下一刻,他注意到府兵们面露惊色,紧接着身后传来脚步声,回过头,只见由穆暄玑率领的黑骑包围了他与徐忠。
戚暮山含着浅淡笑意,对墨如谭道:“殿下大可一试。”
说罢便绕过墨如谭,在府兵们踌躇的注目下朝穆暄玑走去。
徐忠仍保持着随时拔刀的姿势,看戚暮山丝毫没准备绕道的模样,也不退让。
直待戚暮山几乎快贴到跟前了,徐忠这才迅速侧身让开,同时冲他意味不明地上下一打量,目光紧随,然后就撞上穆暄玑带着杀意的视线。
眼眸像浸透过塞北的雪水,沉静又冷冽。
不过穆暄玑的视线并未多停留,很快又落回戚暮山身上,像早春冰冷的平河,河面之下是流淌着暖意的春水。
“见过侯爷。”穆暄玑像模像样地喊了一声。
戚暮山微微颔首,甫按住穆暄玑为行礼而抬起的手腕,两旁黑骑便不约而同上前形成一堵人墙,把两人严实地挡在后面。
第97章
“穆少主这是作甚?”墨如谭边笑问, 边观察着这群南溟人。
穆暄玑反手握住戚暮山,将人拉到自己身边,随后说:“外臣刚护送古丽夫人回府, 返程途经此地, 不料竟撞见殿下似在此为难侯爷, 特前来察看情况。”
戚暮山捏着他的指尖,福王府和驿馆之间的街道与这里隔了十里八条街, 得亏穆暄玑还能面不改色说得出口。
墨如谭缓步上前, 略眯起眸子,哂笑道:“本王岂敢为难,不过是路遇侯爷多聊几句罢了。”
黑骑见他经过徐忠后仍继续靠近,纷纷按住腰间剑柄,噌声齐响,剑光半现。
墨如谭霎时顿足, 然而唇边笑意未退:“倒是少主未免太过戒备了。”
除去皇宫宫卫,没人敢对亲王刀剑相向,但黑骑作为南溟少主名下的护卫队, 另有昭帝授予其的使臣特权,如若认为来者对少主有威胁, 可以当场动手。
好在墨如谭点到为止, 穆暄玑便示意黑骑收剑, 摩挲着戚暮山冻得冰凉的手背,皮笑肉不笑道:“哦,原来是误会啊。既然都是误会, 殿下大人有大量,想来不至于与外臣计较此事吧?”
墨如谭于是挥手撤走身后府兵,却仍嘴上不饶人, 意有所指道:“当然,南溟贵国雅量,少主勿要伤了两国和气。”
昨夜宫宴上墨如谭挑衅在先,害得两人险些闹翻,眼下他又提前清街企图劫走戚暮山,虽不知穆暄玑是如何带黑骑闯入的,但就他俩这相看两厌的架势,随时都会动起手来。
——可现在时机未至,戚暮山想抽手挡在两人之间,却被穆暄玑攥紧了手动弹不得。
“殿下说的没错,我溟国从不主动挑事。”穆暄玑抢在戚暮山开口前说道,“但是戚侯爷今天,无论说什么我都要带走他,还请殿下莫阻拦。”
戚暮山隐隐从穆暄玑的语气里听出,他好像心情不大好。
墨如谭下移视线,落在那两只交叠的手上,一瞬间明白了什么,再抬眼看向他们时,目光多了几分玩味:“好,既然穆少主偏要,本王暂时让与你便是。”
穆暄玑:“……”
戚暮山听见穆暄玑忍耐地深深吸了口气,当即低声咳嗽起来,制止他继续纠缠下去。
穆暄玑本就记着昨天的事,现在心里更窝火,但手心处传来的温凉,和耳边撕心裂肺的咳声又叫他把这口气憋了回去。
他最后看了眼不远处微笑的墨如谭,随后拉着戚暮山转身径直离去。
花念见状跟了上去,大摇大摆地走过徐忠时,淡淡睨了他一眼。
徐忠直觉花念的眼神在嘲讽他,但他顾不上这些,重新回到墨如谭身边,小心地问道:“殿下就这么放他们走了?”
墨如谭盯着那两道远行的背影,悠然道:“无妨,此行目的已达到,更何况……还有了意外的收获。”
-
出了御街,花念与黑骑十分自觉地改道上房顶。
回侯府的路还要经过三四个弯口,但穆暄玑走过很多次,轻车熟路,完全不稍戚暮山指示。
两人的手还牵在一起,戚暮山几次想松开都被穆暄玑越攥越紧,直到攥得疼了没忍住轻轻地抽气,穆暄玑这才倏地卸了力。
戚暮山趁机挣脱出来,揉着手指说:“你不该过来的。”
穆暄玑垂眼看着戚暮山的手,眸光微动。
“宫宴上你与福王发生口角,明眼人皆知是福王故意挑事。”戚暮山语气严肃,接着道,“但使臣当街带护卫围堵亲王,没有其他人在场,我们解释不清,陛下又生性多疑,如果福王再添油加醋,恐怕会陷你于被动。”
穆暄玑缓缓掀起眼帘,指背碰了碰戚暮山的衣角,低哑道:“难道要我袖手旁观么?”
戚暮山知道他不会这么做,顿了顿,才说:“……你和阿芸代表南溟王室出使昭国,那是你该做的事。可我……”
话未尽,戚暮山自己就先说不下去了,别过脸避开穆暄玑的目光。
穆暄玑仍是侧头注视着他,等了须臾,见他似乎没有下文,便也沉默不语,就这么一路无言地走回侯府。
回到侯府,董向笛一见戚暮山便露喜色,再见身边穆暄玑,更是喜上加喜,可随即想起今天是初四,宜居家、忌走访,所以并未准备待客的茶点食膳。
而且看这俩娃的表情与昨天早上如出一辙:一个一大早就冷着脸连早膳都不吃地回了驿馆,一个冷淡地问完前者去哪了便用早膳然后出门,后者只在午后回府换了趟宴服,再回就是深夜。
董向笛想着今早再问问究竟怎么个事儿,不想今早宫里头又突然急诏传戚暮山进宫,压根没机会问。
真是,到底什么矛盾能闹一天情绪还不和好?
正当董向笛和家仆们犯难时,戚暮山吩咐完他们未时再准备午膳,便领着穆暄玑去往卧房。
有年轻的家仆不禁问:“大白天的,公子带穆少主去卧房做什么?”
董向笛拿拐杖轻轻敲了敲他的腿,把人拉远了说:“公子昨晚回来那么晚,今早又起恁早,得好好补个觉啊。”
“哦,那穆少主为何要跟着一起进去?”
墨如谭到今天才算明白,当初弹劾之举是蓄谋已久的陷阱,而他才是砧板上那待人宰割的鱼肉。
“不只是万平、林州、会宁,还有昭国全境各州各县。”戚暮山紧盯着墨如谭短暂骤缩的瞳孔,说,“为了陈术名下的江南织造坊,你费尽心思推行改稻为桑的国策,滋长各地抑本扬末的风气,放任底下的人草菅人命,每一个因你而死的人,到死也只能感慨世道不公。”
墨如谭静默片刻,慢条斯理道:“不,他们的死不是因为我,是我们。”
“……”
戚暮山越过墨如谭,看清了他身后来者,是徐忠。
“有一点你说的很对,侯爷,世道本就混沌。”墨如谭逼近一步,“王朝公卿从古至今都在创造规则让底下的人屈服,一个不行就两个,两个不行就多个,若还是不行就改名叫‘道德’,人们便奉之为圣贤,自发地以此为戒律并创造更多圣听名言来规训后人。再或者就叫‘律法’,人们便会自觉遵从。”
徐忠站定,抬手抚上佩刀的刀柄。戚暮山与他对视了一眼,耳边墨如谭的声音还在如游蛇般缠绕着:“你我都从中获益良多,你又有什么资格说我?侯爷,好好想一想,我们都是一路人,何必为了那些徒有其表的美名自毁前路呢?”
长街寂静,仿佛天地间只留彼此二人。
戚暮山似乎略微叹了口气:“……我和你不是一路人。”
墨如谭抬眼,望见花念不知何时出现在戚暮山身后,带着一丝难掩的杀气。
戚暮山接着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也理解你,但是你不会理解我,也永远不可能理解。”
“哦?有趣。”墨如谭哂笑着,四周突然一阵喧嚣,紧接着从巷角鱼贯而出一群府兵,将花念与戚暮山包围。
戚暮山头也不回,只在墨如谭眼中倒影望着身后情况:“人性有善恶,有君子才会有小人,有六亲不和才会有孝慈,有昏乱才会有忠义。道德律法之所以存在,因为警训的就是你们这种人。”
墨如谭扬起一边眉毛:“嗯,看来侯爷是打算拒绝我了。”
“是。”
“不过你没法拒绝我。”
戚暮山好整以暇地微微侧过头,扫了眼周围听候墨如谭号令的福王府府兵:“怎么,殿下难道还想当街劫人么?”
墨如谭欺身上前,凑近戚暮山耳畔道:“戚侯爷,这万平城,还没有本王得不到的东西。”
下一刻,他注意到府兵们面露惊色,紧接着身后传来脚步声,回过头,只见由穆暄玑率领的黑骑包围了他与徐忠。
戚暮山含着浅淡笑意,对墨如谭道:“殿下大可一试。”
说罢便绕过墨如谭,在府兵们踌躇的注目下朝穆暄玑走去。
徐忠仍保持着随时拔刀的姿势,看戚暮山丝毫没准备绕道的模样,也不退让。
直待戚暮山几乎快贴到跟前了,徐忠这才迅速侧身让开,同时冲他意味不明地上下一打量,目光紧随,然后就撞上穆暄玑带着杀意的视线。
眼眸像浸透过塞北的雪水,沉静又冷冽。
不过穆暄玑的视线并未多停留,很快又落回戚暮山身上,像早春冰冷的平河,河面之下是流淌着暖意的春水。
“见过侯爷。”穆暄玑像模像样地喊了一声。
戚暮山微微颔首,甫按住穆暄玑为行礼而抬起的手腕,两旁黑骑便不约而同上前形成一堵人墙,把两人严实地挡在后面。
第97章
“穆少主这是作甚?”墨如谭边笑问, 边观察着这群南溟人。
穆暄玑反手握住戚暮山,将人拉到自己身边,随后说:“外臣刚护送古丽夫人回府, 返程途经此地, 不料竟撞见殿下似在此为难侯爷, 特前来察看情况。”
戚暮山捏着他的指尖,福王府和驿馆之间的街道与这里隔了十里八条街, 得亏穆暄玑还能面不改色说得出口。
墨如谭缓步上前, 略眯起眸子,哂笑道:“本王岂敢为难,不过是路遇侯爷多聊几句罢了。”
黑骑见他经过徐忠后仍继续靠近,纷纷按住腰间剑柄,噌声齐响,剑光半现。
墨如谭霎时顿足, 然而唇边笑意未退:“倒是少主未免太过戒备了。”
除去皇宫宫卫,没人敢对亲王刀剑相向,但黑骑作为南溟少主名下的护卫队, 另有昭帝授予其的使臣特权,如若认为来者对少主有威胁, 可以当场动手。
好在墨如谭点到为止, 穆暄玑便示意黑骑收剑, 摩挲着戚暮山冻得冰凉的手背,皮笑肉不笑道:“哦,原来是误会啊。既然都是误会, 殿下大人有大量,想来不至于与外臣计较此事吧?”
墨如谭于是挥手撤走身后府兵,却仍嘴上不饶人, 意有所指道:“当然,南溟贵国雅量,少主勿要伤了两国和气。”
昨夜宫宴上墨如谭挑衅在先,害得两人险些闹翻,眼下他又提前清街企图劫走戚暮山,虽不知穆暄玑是如何带黑骑闯入的,但就他俩这相看两厌的架势,随时都会动起手来。
——可现在时机未至,戚暮山想抽手挡在两人之间,却被穆暄玑攥紧了手动弹不得。
“殿下说的没错,我溟国从不主动挑事。”穆暄玑抢在戚暮山开口前说道,“但是戚侯爷今天,无论说什么我都要带走他,还请殿下莫阻拦。”
戚暮山隐隐从穆暄玑的语气里听出,他好像心情不大好。
墨如谭下移视线,落在那两只交叠的手上,一瞬间明白了什么,再抬眼看向他们时,目光多了几分玩味:“好,既然穆少主偏要,本王暂时让与你便是。”
穆暄玑:“……”
戚暮山听见穆暄玑忍耐地深深吸了口气,当即低声咳嗽起来,制止他继续纠缠下去。
穆暄玑本就记着昨天的事,现在心里更窝火,但手心处传来的温凉,和耳边撕心裂肺的咳声又叫他把这口气憋了回去。
他最后看了眼不远处微笑的墨如谭,随后拉着戚暮山转身径直离去。
花念见状跟了上去,大摇大摆地走过徐忠时,淡淡睨了他一眼。
徐忠直觉花念的眼神在嘲讽他,但他顾不上这些,重新回到墨如谭身边,小心地问道:“殿下就这么放他们走了?”
墨如谭盯着那两道远行的背影,悠然道:“无妨,此行目的已达到,更何况……还有了意外的收获。”
-
出了御街,花念与黑骑十分自觉地改道上房顶。
回侯府的路还要经过三四个弯口,但穆暄玑走过很多次,轻车熟路,完全不稍戚暮山指示。
两人的手还牵在一起,戚暮山几次想松开都被穆暄玑越攥越紧,直到攥得疼了没忍住轻轻地抽气,穆暄玑这才倏地卸了力。
戚暮山趁机挣脱出来,揉着手指说:“你不该过来的。”
穆暄玑垂眼看着戚暮山的手,眸光微动。
“宫宴上你与福王发生口角,明眼人皆知是福王故意挑事。”戚暮山语气严肃,接着道,“但使臣当街带护卫围堵亲王,没有其他人在场,我们解释不清,陛下又生性多疑,如果福王再添油加醋,恐怕会陷你于被动。”
穆暄玑缓缓掀起眼帘,指背碰了碰戚暮山的衣角,低哑道:“难道要我袖手旁观么?”
戚暮山知道他不会这么做,顿了顿,才说:“……你和阿芸代表南溟王室出使昭国,那是你该做的事。可我……”
话未尽,戚暮山自己就先说不下去了,别过脸避开穆暄玑的目光。
穆暄玑仍是侧头注视着他,等了须臾,见他似乎没有下文,便也沉默不语,就这么一路无言地走回侯府。
回到侯府,董向笛一见戚暮山便露喜色,再见身边穆暄玑,更是喜上加喜,可随即想起今天是初四,宜居家、忌走访,所以并未准备待客的茶点食膳。
而且看这俩娃的表情与昨天早上如出一辙:一个一大早就冷着脸连早膳都不吃地回了驿馆,一个冷淡地问完前者去哪了便用早膳然后出门,后者只在午后回府换了趟宴服,再回就是深夜。
董向笛想着今早再问问究竟怎么个事儿,不想今早宫里头又突然急诏传戚暮山进宫,压根没机会问。
真是,到底什么矛盾能闹一天情绪还不和好?
正当董向笛和家仆们犯难时,戚暮山吩咐完他们未时再准备午膳,便领着穆暄玑去往卧房。
有年轻的家仆不禁问:“大白天的,公子带穆少主去卧房做什么?”
董向笛拿拐杖轻轻敲了敲他的腿,把人拉远了说:“公子昨晚回来那么晚,今早又起恁早,得好好补个觉啊。”
“哦,那穆少主为何要跟着一起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