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说着说着,大家都笑了。
但是侯教授却端正起来,正了正坐姿:“之所以我们没有过多宣传可控核聚变,是因为当时大家普遍认为这个东西可能要等到下个世纪,或者说下下个世纪才能真正实现。距离我们现在是非常遥远的未来,我们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能够实现的东西上。那为什么现在又开始宣传了呢?当然是因为这几年东夏在科技上的进步非常快。”
他举了几个例子:“像是几年前我们能这么快相信锂硫电池的出现吗?锂硫电池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全面提升了电器的续航,锂硫电池的使用也减少了碳的排放等等等等,这也是很多科幻小说中会提到的一个点,当时也没有人会想到锂硫电池这么快会落地,所以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再加上,我相信大家也听说过前段时间,我国自主研发的‘羲和仿星器’实现了新的突破,虽然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这个突破对我们的意义。换成大家能理解的话就是,我们先在实验室里造一个缩小版的试验机,按照等比例设置条件看看它是不是能够运行起来。如果它在小规模的验证中没有问题,并且出现了重大进展,那么下一步就是建设更接近我们实际环境的示范堆。”
说到这里,侯教授看了一下简昀,从专业角度上出了一点大家不知道的事情:“在这个阶段,简昀同学构建的数学模型就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他帮助我们更加准确的预测等离子体湍流,从而让实验堆的运行更稳定,减少了对材料的损伤。”
他继续接着话往后说:“到这一步,如果示范堆也点火成功,再往后就能走向商用化。”
“可控核聚变只有实现了大规模的商业化,才能说真正落地现实。到那时科幻小说中的场景才能真正的在现实里发生。”
在侯教授的讲述中,大家幻想了一下场景。
“而现在我们已经进行到了示范堆阶段,可能大家不太了解,或者没有怎么注意过消息,我国的可控核聚变示范堆demo计划已经启动了,并且已经在两个月前正式建堆,按照建造速度,很有可能会在国庆和大家见面,大家可以期待一下这个成果。”
“这么多年,很多代的科研人员积极投身于可控核聚变的建设,也正是为了想象中的未来。我能说,东夏离可控核聚变真的很近了。”
“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真的能看到它成真。可能有人会问,可控核聚变确实很厉害,那它对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改变呢?”
“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可控核聚变真的落地了,那你不必担心电费,不必担心冬天的供暖,或夏天的制冷会消耗你多少电费;电力也将变得无穷无尽,可以让工业体系焕发新生,成本会大幅度降低我们将能以更优惠的价格享受到更好的商品;甚至于我们的居住环境也会发生变化可能不局限于地底上,地下空间也将会成为我们居住的地方;有了无穷无尽的能源支持,我们人类也不将只是把目光局限于地球上,放眼广袤的星河,或许我们可以揭开太空的奥秘也说不定?”
台下的观众听着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惊叹,这些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的东西,真的能变成现实吗?
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哇听起来好像科幻电影!如果真的实现的话,之前的那些什么特效大片岂不是过时了?]
[为了这个梦想科研人员他们一定付出了很多精力吧?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前赴后继,他们的工作真的非常重要,我支持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
[!!!云宝的研究竟然是用在这方面的,我的天呐太厉害了!]
宋书瑶一直面带笑容听着侯教授讲述,只是在听到侯教授说“东夏的可控核聚变试验堆demo计划已经启动”时,笑容僵了一瞬,虽然很快就恢复正常,但这瞬间的变化还是被密切关注宋书瑶表情的简昀收入眼中。
由于是直播节目,作为爱豆一直观察女主持是一件非常不礼貌的事情,简昀也就扫了一眼,然后非常自然的移开视线。
“谢谢侯教授的讲解,让我们体会到了科学的魅力,也更加期待可控核聚变的落地,”宋书瑶继续掌控舞台的节奏,因为侯教授刚刚提到了简昀的数学模型,于是她顺势问,“刚刚我们听侯教授您提到,简昀同学构建的数学模型,在您的口中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相信大家也很好奇,我可以根据这个问你几个小小的问题吗?”
宋书瑶看向侯教授和简昀,礼貌的问他们的意见。
侯教授乐呵呵:“没问题,主持人你问吧。”
简昀也只好点头:“嗯,可以。”
态度是一如既往的冷淡。
宋书瑶表情不变,翻了翻手里的笔记本,语气轻松随意,就像是这么随口一问:“嗯我准备的问题是,能不能请侯教授和简昀同学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现在使用的这个数学模型,和漂亮国正在使用的那套采用了回旋动力学的CGYRO模型,在方法上有什么区别呢?”
她似乎怕观众听不懂,在后面补充了一句解释道:“CGYRO模型也是一个预测的等离子体湍流的模型,使用了漂移解耦和边界条件结合在一起的直接耦合算法,比如说,最后的结果是两个数相加等于10,双方的用法就是5+5和3+7以及4+6的这种区别。那……我想知道我们这边是不是选择了另外一种或者多种处理方式?”
听到这个问题,简昀和侯教授先是懵了一瞬,两人对视一眼,随后用惊讶的眼神盯着宋书瑶。
侯教授更是收起脸上的笑容,挺直身子,目不转睛地看着她。
简昀抬眼,缓缓重复了一遍宋书瑶的话:“宋老师,您说,漂亮国的CGYRO模型采用的是直接耦合算法?”
宋书瑶不明所以,依旧笑眯眯看着他,点了点头:“嗯,我收到的资料是这样的,因为两个都是用来预测等离子体湍流的数学模型,所以我很好奇我们使用的是什么方法。”
“可是……”简昀喃喃,“可是宋老师,不管是哪个国家,这个算法都是核心机密,不会轻易公布的。你说的这一部分是漂亮国从来没有公开的内容,宋老师,您是怎么知道的?”
宋书瑶一顿,翻笔记的手直接僵住。
演播厅也被简昀这句话震惊到,全场陷入了诡异的安静。
第156章
演播厅此刻的气氛很奇怪。
离得近的观众们的表情听完简昀的话后,又看到宋书瑶的表情和动作后,凝固了,下意识开始和身边的朋友交谈。
“……真的假的?”
“啊?那那个主持人怎么会知道的呢?”
“……”
弹幕区此刻也很热闹。
[????什么鬼,冷不丁听到这句话很吓人啊!]
[简昀为什么这么问啊?]
[等等,我去搜了一下,我去,好像是真的诶,很多新闻里只披露了大概的模型,具体的算法是不会披露的!我靠,这主持人不会是50w吧?]
[??不可能吧,这个小姐姐不是央视自己的主持人吗?怎么可能和50w扯上关系?是不是她查资料的时候记混了,没有备注好,混在一起说了?]
台下和弹幕吵吵嚷嚷,台上几人的反应也很有细节。
宋书瑶已经意识到自己说错话,第一反应就是补救,哪怕胸腔里的心脏疯狂跳动,她也要把这一段给掩饰过去,不能让人怀疑她。
众目睽睽之下,她的睫毛颤了颤,努力挤出一个镇定的笑容,喉间溢出一丝轻笑,眨了眨眼睛:“嗯?是这样的吗?看来是我看错资料了,那刚才那一段话就是我说错了,调查得不够仔细,也不够严谨,差点闹笑话了呢,啊、哈哈哈。”
“幸好有简昀同学和侯教授在,不然就要出大事了,”说着,她非常自然地面向观众,解释道,“看来是我在关公面前耍大刀了,让大家见笑了。”
宋书瑶做了个双手合十的请求动作:“请大家忽略我刚刚说的话吧,专业的东西果然要听专业的人来讲,看来呀我还是好好主持节目吧。那接下来侯教授和简昀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数学模型吧。”
她用的是调侃外加一点自嘲的语气,表现乍看起来不卑不亢,仿佛就是一个没有做好准备工作,不小心出了错误的主持人一样。
观众席的部分观众被她的小失误说服了,再加上她的动作很可爱,间歇传来了几声礼貌的笑,还有稀稀疏疏的掌声响了起来,瞬间缓解了刚刚那一段令人心跳骤停的尴尬局面。
观众们可能会相信她的借口,但不管是简昀还是侯教授是不会相信的,因为如果宋书瑶说错了还好,只能证明她查资料的时候不用心,没有查证,混合在一起说出了错误的信息。
可……
两人心里非常凝重。
可是,宋书瑶说对了,据东夏情报人员处得到的消息,漂亮国MIT项目组的CGYRO模型使用的算法正是漂移解耦和边界条件结合在一起的直接耦合算法。当然再具体的排布他们就不清楚了,可是知道这些情报已经够东夏的科研人员发挥了!
但是侯教授却端正起来,正了正坐姿:“之所以我们没有过多宣传可控核聚变,是因为当时大家普遍认为这个东西可能要等到下个世纪,或者说下下个世纪才能真正实现。距离我们现在是非常遥远的未来,我们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能够实现的东西上。那为什么现在又开始宣传了呢?当然是因为这几年东夏在科技上的进步非常快。”
他举了几个例子:“像是几年前我们能这么快相信锂硫电池的出现吗?锂硫电池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全面提升了电器的续航,锂硫电池的使用也减少了碳的排放等等等等,这也是很多科幻小说中会提到的一个点,当时也没有人会想到锂硫电池这么快会落地,所以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再加上,我相信大家也听说过前段时间,我国自主研发的‘羲和仿星器’实现了新的突破,虽然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这个突破对我们的意义。换成大家能理解的话就是,我们先在实验室里造一个缩小版的试验机,按照等比例设置条件看看它是不是能够运行起来。如果它在小规模的验证中没有问题,并且出现了重大进展,那么下一步就是建设更接近我们实际环境的示范堆。”
说到这里,侯教授看了一下简昀,从专业角度上出了一点大家不知道的事情:“在这个阶段,简昀同学构建的数学模型就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他帮助我们更加准确的预测等离子体湍流,从而让实验堆的运行更稳定,减少了对材料的损伤。”
他继续接着话往后说:“到这一步,如果示范堆也点火成功,再往后就能走向商用化。”
“可控核聚变只有实现了大规模的商业化,才能说真正落地现实。到那时科幻小说中的场景才能真正的在现实里发生。”
在侯教授的讲述中,大家幻想了一下场景。
“而现在我们已经进行到了示范堆阶段,可能大家不太了解,或者没有怎么注意过消息,我国的可控核聚变示范堆demo计划已经启动了,并且已经在两个月前正式建堆,按照建造速度,很有可能会在国庆和大家见面,大家可以期待一下这个成果。”
“这么多年,很多代的科研人员积极投身于可控核聚变的建设,也正是为了想象中的未来。我能说,东夏离可控核聚变真的很近了。”
“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真的能看到它成真。可能有人会问,可控核聚变确实很厉害,那它对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改变呢?”
“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可控核聚变真的落地了,那你不必担心电费,不必担心冬天的供暖,或夏天的制冷会消耗你多少电费;电力也将变得无穷无尽,可以让工业体系焕发新生,成本会大幅度降低我们将能以更优惠的价格享受到更好的商品;甚至于我们的居住环境也会发生变化可能不局限于地底上,地下空间也将会成为我们居住的地方;有了无穷无尽的能源支持,我们人类也不将只是把目光局限于地球上,放眼广袤的星河,或许我们可以揭开太空的奥秘也说不定?”
台下的观众听着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惊叹,这些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的东西,真的能变成现实吗?
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哇听起来好像科幻电影!如果真的实现的话,之前的那些什么特效大片岂不是过时了?]
[为了这个梦想科研人员他们一定付出了很多精力吧?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前赴后继,他们的工作真的非常重要,我支持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
[!!!云宝的研究竟然是用在这方面的,我的天呐太厉害了!]
宋书瑶一直面带笑容听着侯教授讲述,只是在听到侯教授说“东夏的可控核聚变试验堆demo计划已经启动”时,笑容僵了一瞬,虽然很快就恢复正常,但这瞬间的变化还是被密切关注宋书瑶表情的简昀收入眼中。
由于是直播节目,作为爱豆一直观察女主持是一件非常不礼貌的事情,简昀也就扫了一眼,然后非常自然的移开视线。
“谢谢侯教授的讲解,让我们体会到了科学的魅力,也更加期待可控核聚变的落地,”宋书瑶继续掌控舞台的节奏,因为侯教授刚刚提到了简昀的数学模型,于是她顺势问,“刚刚我们听侯教授您提到,简昀同学构建的数学模型,在您的口中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相信大家也很好奇,我可以根据这个问你几个小小的问题吗?”
宋书瑶看向侯教授和简昀,礼貌的问他们的意见。
侯教授乐呵呵:“没问题,主持人你问吧。”
简昀也只好点头:“嗯,可以。”
态度是一如既往的冷淡。
宋书瑶表情不变,翻了翻手里的笔记本,语气轻松随意,就像是这么随口一问:“嗯我准备的问题是,能不能请侯教授和简昀同学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现在使用的这个数学模型,和漂亮国正在使用的那套采用了回旋动力学的CGYRO模型,在方法上有什么区别呢?”
她似乎怕观众听不懂,在后面补充了一句解释道:“CGYRO模型也是一个预测的等离子体湍流的模型,使用了漂移解耦和边界条件结合在一起的直接耦合算法,比如说,最后的结果是两个数相加等于10,双方的用法就是5+5和3+7以及4+6的这种区别。那……我想知道我们这边是不是选择了另外一种或者多种处理方式?”
听到这个问题,简昀和侯教授先是懵了一瞬,两人对视一眼,随后用惊讶的眼神盯着宋书瑶。
侯教授更是收起脸上的笑容,挺直身子,目不转睛地看着她。
简昀抬眼,缓缓重复了一遍宋书瑶的话:“宋老师,您说,漂亮国的CGYRO模型采用的是直接耦合算法?”
宋书瑶不明所以,依旧笑眯眯看着他,点了点头:“嗯,我收到的资料是这样的,因为两个都是用来预测等离子体湍流的数学模型,所以我很好奇我们使用的是什么方法。”
“可是……”简昀喃喃,“可是宋老师,不管是哪个国家,这个算法都是核心机密,不会轻易公布的。你说的这一部分是漂亮国从来没有公开的内容,宋老师,您是怎么知道的?”
宋书瑶一顿,翻笔记的手直接僵住。
演播厅也被简昀这句话震惊到,全场陷入了诡异的安静。
第156章
演播厅此刻的气氛很奇怪。
离得近的观众们的表情听完简昀的话后,又看到宋书瑶的表情和动作后,凝固了,下意识开始和身边的朋友交谈。
“……真的假的?”
“啊?那那个主持人怎么会知道的呢?”
“……”
弹幕区此刻也很热闹。
[????什么鬼,冷不丁听到这句话很吓人啊!]
[简昀为什么这么问啊?]
[等等,我去搜了一下,我去,好像是真的诶,很多新闻里只披露了大概的模型,具体的算法是不会披露的!我靠,这主持人不会是50w吧?]
[??不可能吧,这个小姐姐不是央视自己的主持人吗?怎么可能和50w扯上关系?是不是她查资料的时候记混了,没有备注好,混在一起说了?]
台下和弹幕吵吵嚷嚷,台上几人的反应也很有细节。
宋书瑶已经意识到自己说错话,第一反应就是补救,哪怕胸腔里的心脏疯狂跳动,她也要把这一段给掩饰过去,不能让人怀疑她。
众目睽睽之下,她的睫毛颤了颤,努力挤出一个镇定的笑容,喉间溢出一丝轻笑,眨了眨眼睛:“嗯?是这样的吗?看来是我看错资料了,那刚才那一段话就是我说错了,调查得不够仔细,也不够严谨,差点闹笑话了呢,啊、哈哈哈。”
“幸好有简昀同学和侯教授在,不然就要出大事了,”说着,她非常自然地面向观众,解释道,“看来是我在关公面前耍大刀了,让大家见笑了。”
宋书瑶做了个双手合十的请求动作:“请大家忽略我刚刚说的话吧,专业的东西果然要听专业的人来讲,看来呀我还是好好主持节目吧。那接下来侯教授和简昀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数学模型吧。”
她用的是调侃外加一点自嘲的语气,表现乍看起来不卑不亢,仿佛就是一个没有做好准备工作,不小心出了错误的主持人一样。
观众席的部分观众被她的小失误说服了,再加上她的动作很可爱,间歇传来了几声礼貌的笑,还有稀稀疏疏的掌声响了起来,瞬间缓解了刚刚那一段令人心跳骤停的尴尬局面。
观众们可能会相信她的借口,但不管是简昀还是侯教授是不会相信的,因为如果宋书瑶说错了还好,只能证明她查资料的时候不用心,没有查证,混合在一起说出了错误的信息。
可……
两人心里非常凝重。
可是,宋书瑶说对了,据东夏情报人员处得到的消息,漂亮国MIT项目组的CGYRO模型使用的算法正是漂移解耦和边界条件结合在一起的直接耦合算法。当然再具体的排布他们就不清楚了,可是知道这些情报已经够东夏的科研人员发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