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又轻轻拍了拍季微辞的额头,安慰道:“所以不用担心,我们手上有很多筹码,会把你的心血干干净净地拿回来。”
从小到大,季微辞习惯了自己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是他自记事以来就要学习的必修课。曾经他以为这就是成长本来的面貌,人生来就是一座孤岛,脆弱有罪,依赖亦然,所有人都一样。
后来长大了,真正开始认识世界,才意识到并非如此。
亲人、朋友,这些关系本身就是结构的一部分,人的行为、选择、情绪,都不可避免地与他人互相嵌套,这才是正常人应有的样子。
但他早已被训练出条件反射,丧失了对外沟通的能力。
他没想过有人会对他说“不用担心”,随之而来的,“我们”这个主语如此自然地出现。
“发什么呆?”沈予栖见季微辞有些愣愣地看着自己,觉得这样难得一见的呆愣瞬间很可爱,在他眼前晃了晃手,笑着问道。
季微辞却突然伸出双手,将沈予栖那只晃动的手握住了,又收拢十指,将对方骨节分明的手裹在自己的双手之间,紧紧贴合着,抵在自己的额头上。
他垂下眼,在手臂的掩盖下小声喃喃:
“怎么办啊……”
好像无论如何都还不清,也割舍不掉了。
第45章 动机
病房里的顶光有些昏暗,床头的台灯扭曲着脖子,灯泡朝墙壁的方向,莹白的光亮打在墙上,像凝出一片白色的霜。
监护仪的跳动声规律如常,病床上的中年女人戴着呼吸机,沉睡时仍皱着眉,似乎睡梦中也在承受病痛的折磨。
罗毅推开病房门走进来,他的脚步和动作轻得几乎没有声音,手上拿着检查报告和被捏得有些弯折的CT片子。厚厚的镜片遮挡住他的血丝密布的眼睛,他似乎已经几天没有休息了,头发杂乱,衣服也皱巴巴的。
他走到病床前坐下,沉默地凝视母亲的面容,刚才医生说的话还在脑中不断回响。
“现在手术风险已经很高了,不能再拖下去,必须三个月内安排手术。”
“病灶靠近延髓,有压迫迹象,我实话跟你说吧,如果有条件的话,我建议你尽快给你母亲安排转院。”
“这款靶向药不在医保范围内,家属要有心理准备。”
“……”
从小到大,罗毅都是个争气的孩子。
农村出身,父亲早亡,母亲靠种地和在镇上的裁缝店做工,省吃俭用地把他拉扯大。他心疼母亲,更用功地读书,从一路镇上的小学考进县里,从县里的初中到市里的重点高中,又考上了最好的大学。
刚本科毕业时,他本想早点工作赚钱,是母亲看出他喜欢做学术、搞科研,鼓励他接着读研、读博。好在他一直成绩优异,靠着兼职和奖学金也能自己供自己,不需要母亲太辛苦。
“我儿会读书,书读得越多越有出息!”她总这么跟人说。
他一路读到博士,在科研上也有建树,还没毕业就进入最有前景的研究所工作……罗毅看着病床上母亲苍白的脸,自嘲地笑了笑。
差点真的觉得自己有出息了。
这个最出息的孩子,却在母亲查出脊索瘤时,拿不出八十万的手术费和买靶向药的钱。
输液架上的透明液体安静地一滴滴下落,犹如时间的流逝无声无息。
他将手中的报告和片子夹在床头的病历本中,整个人像被抽走力气一般靠在椅背上,仰头望着天花板发呆。
突然,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两声。
他像被吓到似的,狠狠抖了一下,而后深深吸一口气,才拿出手机查看。
某个没有备注的号码给他发来消息:
-他们找你了?
他点开信息界面,对话框里,这条消息的上面是他昨天发去的两条信息。
一条是“为什么?”,另一条是“你做了什么?”。
那时未及时得到回复,如今却又发来这样一条消息。
他把自动连接上的医院网络取消,换成一个隐蔽的□□,这才回复消息。
-昨天来过了。
那边这次很快回过来消息。
-你是个聪明人,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罗毅握着手机的手悄悄收紧,指尖泛白,颤抖着打出一句话。
-你到底是谁?
那边再次陷入了沉默。
昨天母亲病情突然恶化,他一整天都在医院里忙前忙后,是研究院临时调查专组的人来医院对他进行问询时,他才看到有关诺迈生科的那条新闻。
面对调查组的问询,他极力表现得很镇定,从容地回答每一个问题。整个过程不超过20分钟,一切都像是按部就班的常规操作。
然而当调查组的人关门离开,他脸上的平静倏然散去,翻出那条新闻反复查看,而后整个人肩膀沉下来,迟疑了许久,才点开那个许久没有联系的陌生号码,发送了那两条消息。
他从回忆中抽离,回神死死盯着一动不动的对话框,久久没有动静的手机自动熄屏,黑暗的面板仿佛一个黑洞,要将人吸进去一般。
快要入冬,窗外寒风呼啸,他的额角却渗出细密的汗珠。
手机又震动一下,屏幕亮起。
-重要吗?
-重要的是,这一切都多亏了你。
-
实验楼七楼,病抗突实验室,白底红字的封条交叉贴在安全门上,边缘起着微小的翘角。
门前聚拢着一队衣着整齐的调查员,此时正秩序分明地做着准备。
“确认编号,拍照留档。”陈威说完,将工作证别回胸前的口袋,低头穿好鞋套和无尘帽。
身后的几位调查员和特调过来的技术人员也都已准备好,上前揭开封条。门禁被临时接入调查组的主控系统,由专员在后端授权开锁。
进入实验室,照明灯自动亮起,有些晃眼。
目之所及之处,几张工作台上还散落着各种资料,可见在实验室被查封之前,这里还被密集地使用着,但各种仪器的表盘都已归零,皆为关机或待机状态。
“查吧,注意管理员账号的登入登出是否正常。”陈威吩咐道。
其他组员纷纷应是,开始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进行搜证。
“陈组长,我们真的不查季微辞了吗?”一位调查员低声问陈威。
陈威正在查看最靠近里侧的一台主机,闻言看过去一眼,语气听不出什么情绪变化:“老头子都发话了,我能有什么办法。”
其实除了爷爷出面要求解除对季微辞的暂时控制,昨天,PMI所长杨远光以及病抗突实验室的另外几位研究员也找上他,提供了一些其他线索。
很巧合的,他们的想法和季微辞那天在问询室提出的如出一辙。
他们都怀疑后台管理员账号有问题,并特别提到了系统维护那段时间管理员账号曾长时间上线过。
调查员:“这……要是他真的有问题怎么办?”
技术员开始对接网络数据、访问日志以及USB接入记录进行调取与复制。
“陈组长,记录显示正常下线,没有异常指令。”技术员说。
陈威皱着眉,沉思半晌,“试着拆一下系统硬盘,做深层扫描,除了表层日志,还要查内存转储和隐藏进程轨迹。”
说完这些,他才回头看向那个提问的调查员,淡淡道:“他有一句话倒是没说错。”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无痕。”
-
调查组这边忙着分析取证时,互联网上,一条不知出处的爆料贴正在悄悄发酵。
公寓里,季微辞凭借着记忆从某个橱柜的深处找出一包没开封过的一次性纸杯,拆开包装后数出来五个。
他回到客厅,看到眼前景象还是觉得有些魔幻——杨远光、楚璇、吴枫坐在沙发上,沈予栖在旁边拿着一盒茶叶研究。
至于事情是怎么发展成这样的……这要从一通电话说起。
沈予栖把季微辞从纪检监察处接回来的那天晚上,两人对完已知信息后给杨远光打了个电话,报平安是一个目的,商量下来的打算是另一个目的。
杨远光在得知是陈老出面把他带出来这件事后也很震惊,震惊之余又觉得理所当然。
“正好,这几天我们也有新的发现。”杨远光说,“在电话里说不清楚,见一面说吧。”
季微辞现在是被停职的状态,不方便回研究院,约在外面又觉得不安全,考虑过后就约在了季微辞家里。
“我是和小季老师一起见过罗毅系统维护那天去实验楼的人。”楚璇解释自己跟过来的原因。
“我是和罗毅走得最近的人!”吴枫在旁边举起手,说到这里他又有些咬牙切齿,“这小子要是真的做了什么对不起我们的事,我、我……”
然而他“我”了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最终只是忿忿地锤了下沙发。
而沈予栖……原本是友情开放的资料库,现在大概算是法律顾问吧。
从小到大,季微辞习惯了自己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是他自记事以来就要学习的必修课。曾经他以为这就是成长本来的面貌,人生来就是一座孤岛,脆弱有罪,依赖亦然,所有人都一样。
后来长大了,真正开始认识世界,才意识到并非如此。
亲人、朋友,这些关系本身就是结构的一部分,人的行为、选择、情绪,都不可避免地与他人互相嵌套,这才是正常人应有的样子。
但他早已被训练出条件反射,丧失了对外沟通的能力。
他没想过有人会对他说“不用担心”,随之而来的,“我们”这个主语如此自然地出现。
“发什么呆?”沈予栖见季微辞有些愣愣地看着自己,觉得这样难得一见的呆愣瞬间很可爱,在他眼前晃了晃手,笑着问道。
季微辞却突然伸出双手,将沈予栖那只晃动的手握住了,又收拢十指,将对方骨节分明的手裹在自己的双手之间,紧紧贴合着,抵在自己的额头上。
他垂下眼,在手臂的掩盖下小声喃喃:
“怎么办啊……”
好像无论如何都还不清,也割舍不掉了。
第45章 动机
病房里的顶光有些昏暗,床头的台灯扭曲着脖子,灯泡朝墙壁的方向,莹白的光亮打在墙上,像凝出一片白色的霜。
监护仪的跳动声规律如常,病床上的中年女人戴着呼吸机,沉睡时仍皱着眉,似乎睡梦中也在承受病痛的折磨。
罗毅推开病房门走进来,他的脚步和动作轻得几乎没有声音,手上拿着检查报告和被捏得有些弯折的CT片子。厚厚的镜片遮挡住他的血丝密布的眼睛,他似乎已经几天没有休息了,头发杂乱,衣服也皱巴巴的。
他走到病床前坐下,沉默地凝视母亲的面容,刚才医生说的话还在脑中不断回响。
“现在手术风险已经很高了,不能再拖下去,必须三个月内安排手术。”
“病灶靠近延髓,有压迫迹象,我实话跟你说吧,如果有条件的话,我建议你尽快给你母亲安排转院。”
“这款靶向药不在医保范围内,家属要有心理准备。”
“……”
从小到大,罗毅都是个争气的孩子。
农村出身,父亲早亡,母亲靠种地和在镇上的裁缝店做工,省吃俭用地把他拉扯大。他心疼母亲,更用功地读书,从一路镇上的小学考进县里,从县里的初中到市里的重点高中,又考上了最好的大学。
刚本科毕业时,他本想早点工作赚钱,是母亲看出他喜欢做学术、搞科研,鼓励他接着读研、读博。好在他一直成绩优异,靠着兼职和奖学金也能自己供自己,不需要母亲太辛苦。
“我儿会读书,书读得越多越有出息!”她总这么跟人说。
他一路读到博士,在科研上也有建树,还没毕业就进入最有前景的研究所工作……罗毅看着病床上母亲苍白的脸,自嘲地笑了笑。
差点真的觉得自己有出息了。
这个最出息的孩子,却在母亲查出脊索瘤时,拿不出八十万的手术费和买靶向药的钱。
输液架上的透明液体安静地一滴滴下落,犹如时间的流逝无声无息。
他将手中的报告和片子夹在床头的病历本中,整个人像被抽走力气一般靠在椅背上,仰头望着天花板发呆。
突然,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两声。
他像被吓到似的,狠狠抖了一下,而后深深吸一口气,才拿出手机查看。
某个没有备注的号码给他发来消息:
-他们找你了?
他点开信息界面,对话框里,这条消息的上面是他昨天发去的两条信息。
一条是“为什么?”,另一条是“你做了什么?”。
那时未及时得到回复,如今却又发来这样一条消息。
他把自动连接上的医院网络取消,换成一个隐蔽的□□,这才回复消息。
-昨天来过了。
那边这次很快回过来消息。
-你是个聪明人,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罗毅握着手机的手悄悄收紧,指尖泛白,颤抖着打出一句话。
-你到底是谁?
那边再次陷入了沉默。
昨天母亲病情突然恶化,他一整天都在医院里忙前忙后,是研究院临时调查专组的人来医院对他进行问询时,他才看到有关诺迈生科的那条新闻。
面对调查组的问询,他极力表现得很镇定,从容地回答每一个问题。整个过程不超过20分钟,一切都像是按部就班的常规操作。
然而当调查组的人关门离开,他脸上的平静倏然散去,翻出那条新闻反复查看,而后整个人肩膀沉下来,迟疑了许久,才点开那个许久没有联系的陌生号码,发送了那两条消息。
他从回忆中抽离,回神死死盯着一动不动的对话框,久久没有动静的手机自动熄屏,黑暗的面板仿佛一个黑洞,要将人吸进去一般。
快要入冬,窗外寒风呼啸,他的额角却渗出细密的汗珠。
手机又震动一下,屏幕亮起。
-重要吗?
-重要的是,这一切都多亏了你。
-
实验楼七楼,病抗突实验室,白底红字的封条交叉贴在安全门上,边缘起着微小的翘角。
门前聚拢着一队衣着整齐的调查员,此时正秩序分明地做着准备。
“确认编号,拍照留档。”陈威说完,将工作证别回胸前的口袋,低头穿好鞋套和无尘帽。
身后的几位调查员和特调过来的技术人员也都已准备好,上前揭开封条。门禁被临时接入调查组的主控系统,由专员在后端授权开锁。
进入实验室,照明灯自动亮起,有些晃眼。
目之所及之处,几张工作台上还散落着各种资料,可见在实验室被查封之前,这里还被密集地使用着,但各种仪器的表盘都已归零,皆为关机或待机状态。
“查吧,注意管理员账号的登入登出是否正常。”陈威吩咐道。
其他组员纷纷应是,开始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进行搜证。
“陈组长,我们真的不查季微辞了吗?”一位调查员低声问陈威。
陈威正在查看最靠近里侧的一台主机,闻言看过去一眼,语气听不出什么情绪变化:“老头子都发话了,我能有什么办法。”
其实除了爷爷出面要求解除对季微辞的暂时控制,昨天,PMI所长杨远光以及病抗突实验室的另外几位研究员也找上他,提供了一些其他线索。
很巧合的,他们的想法和季微辞那天在问询室提出的如出一辙。
他们都怀疑后台管理员账号有问题,并特别提到了系统维护那段时间管理员账号曾长时间上线过。
调查员:“这……要是他真的有问题怎么办?”
技术员开始对接网络数据、访问日志以及USB接入记录进行调取与复制。
“陈组长,记录显示正常下线,没有异常指令。”技术员说。
陈威皱着眉,沉思半晌,“试着拆一下系统硬盘,做深层扫描,除了表层日志,还要查内存转储和隐藏进程轨迹。”
说完这些,他才回头看向那个提问的调查员,淡淡道:“他有一句话倒是没说错。”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无痕。”
-
调查组这边忙着分析取证时,互联网上,一条不知出处的爆料贴正在悄悄发酵。
公寓里,季微辞凭借着记忆从某个橱柜的深处找出一包没开封过的一次性纸杯,拆开包装后数出来五个。
他回到客厅,看到眼前景象还是觉得有些魔幻——杨远光、楚璇、吴枫坐在沙发上,沈予栖在旁边拿着一盒茶叶研究。
至于事情是怎么发展成这样的……这要从一通电话说起。
沈予栖把季微辞从纪检监察处接回来的那天晚上,两人对完已知信息后给杨远光打了个电话,报平安是一个目的,商量下来的打算是另一个目的。
杨远光在得知是陈老出面把他带出来这件事后也很震惊,震惊之余又觉得理所当然。
“正好,这几天我们也有新的发现。”杨远光说,“在电话里说不清楚,见一面说吧。”
季微辞现在是被停职的状态,不方便回研究院,约在外面又觉得不安全,考虑过后就约在了季微辞家里。
“我是和小季老师一起见过罗毅系统维护那天去实验楼的人。”楚璇解释自己跟过来的原因。
“我是和罗毅走得最近的人!”吴枫在旁边举起手,说到这里他又有些咬牙切齿,“这小子要是真的做了什么对不起我们的事,我、我……”
然而他“我”了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最终只是忿忿地锤了下沙发。
而沈予栖……原本是友情开放的资料库,现在大概算是法律顾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