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独孤逸群越说越激动,“你没有发现么,你们做了这么多,好处何曾落到自己身上?”
温兰殊像是早知道这些,并没有太惊讶,“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走吧……”
“你和你爹,都被卢臻和卢彦则利用!”
温兰殊浑身犹如被浇了凉水,尽管这些他一开始就想过,不过经由独孤逸群之口还是让人心寒无比。
“你们就是靶子。”独孤逸群一字一句,话里像带了刀子,“如果你还在意你爹,就告诉他,不如告老,让卢臻出山……”
温兰殊不想再听,“我尊重你的选择,但我劝不了父亲。他有自己的想法,非我所能干预。”他揉着酸痛的眼周,身心俱疲,“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闻言独孤逸群忽然道:“子馥,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跟韩相女儿成婚么?”
温兰殊不语。
“因为韩相很功利,他答应我做他女婿唯一的要求是我能帮的上他,为此他会给我机会,我需要他,他也需要我,韩娘子亦然。我们之间没有大义,彼此利用,互相成就。从不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不像你,有太原温氏在背后支撑着,我想往前走就只能放下文人的身段。”说到这儿独孤逸群冷笑,“说到底我又有什么身段呢。我是没有名的,我也不可能坚守贫贱,既如此我就不可能不要眼前的利。”
“今日说这些话,就当是全了我们的旧恩情吧。”独孤逸群不想再继续说了,掉头就走。
“钟少韫,到底是什么身份?独孤,你绕了这么一大圈,都没有告诉我,是不是你们也已经怀疑他了?”
独孤逸群顿在门口,“他牵扯到一桩陈年往事,如果查出来真和那位蜀王有关……”
他满腹思虑回眸,手握紧了袍摆。
“你和温相,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
政事堂中,温行与裴遵、韩粲等人商讨政事,一旁的中书舍人裴思衡负责草拟奏疏。
关于精兵简政和裁剪开支的文牒基本上由中书舍人与翰林学士起草。裴思衡入阁没有多久,他是出了名的笔杆子,当初写文章写得好,时常要代主司执笔,当初因为祭天礼词写得太漂亮,被韩粲予以提拔,先是在京郊做了几个主簿县令,然后从御史台一路升迁入阁,可以过问政事。
即便如此做到这一切他也已经到三十多岁了,有了家室。人一有妻儿,身上那种少年意气和锐气就会稍微减下来些许,因为不再是一个人生活。
所以这次政事讨论他其实并不认可温行,却插不上话只能默默记下。
裁撤官员,开源节流,又收建宁王兵权,接下来做什么只要不是二傻子都能明白。
政事堂内温行不苟言笑,裴思衡深知明日这封奏疏将会递交紫宸殿,也就是每日朝觐后宰相与皇帝的单独会议。如果真的施行,来年会有一场战事,到时候满朝文武节衣缩食共同资助前线,成了皇帝与温行彪炳史册,大周中兴,不成再来一次皇帝幸蜀。
关键是裴思衡有些累了,不仅裴思衡累,很多人也累。温行风风火火整肃朝纲,查贪腐,又改革税法,不还是跟韩粲一样,只不过换了一种法子嘛。
几个宰相针对要不要改革税法进行了争辩,裴思衡向来不懂这些,他只是个笔杆子。裴遵是他同族,按辈分应该叫一句大伯,不过在政事堂必须称职务叫一声裴相。
裴思衡好整以暇地看着三位宰相,温行建议以钱币代替实物来进行税收,韩粲反对,说这么一来对于盐铁是一大压力,而且贸然改换政策,罔顾丰年灾年之不同,又控制不了地方物价,于百姓不利。
裴思衡忍不住抿了抿嘴,这位韩相公前段时间刚因为过度剥削民脂民膏而退居二线,不得不迎温行出来充场面,改善一下朝廷形象,结果现在看起来还挺重视民生的呢。
裴遵和着稀泥,“都能徐而图之嘛!”
这位大伯年纪大了,是皇帝拿来拉偏架的,毕竟温韩二人脾气太过执拗,一个吹胡子瞪眼,一个冷若冰山又棉花似的让你无法出力,要没个老前辈在一旁坐镇还真不行。
裴思衡只是个小人物,只能用笔杆子把具体细节记下来,然后偷偷打哈欠,想着一会儿回家路上买一下路对面的饼子,妻子说挺喜欢吃的……
“思衡,你觉得该怎么解决呢?”裴遵祸水东引,这可真是不把侄子的命当命啊。
裴思衡指了指自己一脸茫然。
你们三个宰相讨论,确定要我来说?
最终在温行的默许下支支吾吾说道,“打仗多花钱啊,每次打仗过年赏赐都减半,腊月的俸米也不发……所以如果能讲和,如果能和河北藩镇讲和的话,大家不就相安无事了嘛。”
裴思衡下笔千言,却在此时支支吾吾,还恨不得当场挖个洞爬进去。
他低着头不敢看温行。
政事堂一时无言,屏风上贴满了战报与近些日子的政策施行反馈,还有各地造反的军情。温行站起身来,只有他一个人站着,窗外青松茂竹,篱笆里种着一丛丛菊花,香气扑鼻。
“止戈为武,止戈为武啊。”温行说罢,拖着沉重的步子离开了政事堂,看起来跟他之前并没什么区别。
他身后,韩粲目不转睛地看着他,那踽踽独行的消瘦背影,和当初在蜀中见到的没有半分区别,让韩粲忍不住怀疑,上天真是对温行太过纵容,导致这么多年了,心性还没被世事磋磨,依旧那么骨鲠难合。
【作者有话要说】
裴思衡:三个上司打架要我提建议,尊嘟假嘟?
第63章 尘缘
九月十五, 温兰殊回老宅侍奉父亲,刚好遇见个亲戚。
清虚观的道士,云霞蔚。
云霞蔚慈眉善目, 一身缁衣道袍,手里又有一些丹药,熟悉的瓷瓶形状让温兰殊一眼就看出来, 这是给他准备的抑制丹毒的丹药。
之前青城山救治温兰殊的老道, 是云霞蔚的师父。不过俩人一个比一个逍遥自在, 所以温兰殊这么多年其实没怎么见云霞蔚, 因此这人见到他的时候,还吓了一跳。
“小兰怎么长这么高了!”
云霞蔚还习惯小孩子一样的称呼,在旁人眼里, 温兰殊是侍御史, 进士,又或是文人,但是在云霞蔚眼里,温兰殊就是一个孩子。
温兰殊手里还提着带来的点心, 在影壁那里愣了愣。
“舅舅?”
“哇,红线是个大姑娘啦!”云霞蔚捋须笑道, “哎呀真是岁月催人老啊。你的药是不是吃完了?吃完了也不来找我!小没良心的, 要我亲自来找你。”
温行坐在堂下, 桌案上已经准备好饭食, 他难得这么松弛, 紧皱的眉头舒缓下来, 内弟和孩子的“你来我往”、“唇枪舌剑”让古朴简约的院子轻快了几分, 蜀葵花谢了, 只剩下绿叶, 它们一年四季都在那里,也在温行心中。
云霞蔚像个打秋风的,一顿饭大快朵颐,连句话都顾不上说,温行让婢女加饭,很快他面前就堆了一摞的碗。
“长安的米就是好吃……”
“这是扬州漕运来的粮食。”温行说道。
“咳咳,那长安的腊肠……”
“这是红红做的广陵风味腊肠。”温兰殊随爹,也跟着拆台。
云霞蔚一抿嘴,“嘿……你们父子俩这么久了还是没变,小兰你小时候多可爱啊,缠着我要去晋祠登古柏树,你那时候还骑在我脖子那里,顺着几人围的柏树爬上去,可把我吓坏了呢!这么多年,有谁能坐我脖子把我当竹马骑啊,真是个……”
“小没良心的。”温兰殊学会抢先一步,谁让这便宜舅舅是个满嘴胡说八道的风流道士,跟云霞蔚开玩笑反而更有意思。
“不得了了不得了了。”云霞蔚摆摆手,“不过我这次也去广陵了,红线这腊肠做得不错,她很有天分,说不定丹药尝一遍就会配了。”
“百草和五谷杂粮也不一样吧。”温兰殊皱眉,“你可别想骗我家红红去你那儿给你烧丹药,当个粗使丫头。”
云霞蔚找温行说理,“嘿姐夫你看,这伶牙俐齿的,跟谁学的啊?”
温行脸上难得一笑,摇了摇头,“你说明年要在晋阳给殊儿炼丹,能彻底解决丹毒,这次一定要万无一失。你没来的这段时日,殊儿已经两次失控,差点有性命之忧。”
“啊?”云霞蔚扬高了音调,“怎么回事这是?那群人又盯上小兰了?”
温兰殊微一皱眉,不知道云霞蔚话中的“那群人”,和独孤逸群所指的是不是同一拨。
婢女把餐食撤下,三人来到堂下闲谈,又焚了旃檀香。温行闲暇之际有持念佛经的习惯,所以府里旃檀香不断,大慈恩寺甚至都会主动送。为表感谢,温行也常常会供奉诸僧,这也是为什么温兰殊能得到高僧舍利。
而且温行宅邸的布置也很简单,说是家徒四壁有点夸张,用文人的说法就是古朴清幽,和之前建宁王府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宅子也不是温行买的,原本的宅子比这儿更小,还是先帝觉得温行作为一朝宰相,太穷了显得皇朝吝啬,特地赐了一座宅邸。
温兰殊像是早知道这些,并没有太惊讶,“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走吧……”
“你和你爹,都被卢臻和卢彦则利用!”
温兰殊浑身犹如被浇了凉水,尽管这些他一开始就想过,不过经由独孤逸群之口还是让人心寒无比。
“你们就是靶子。”独孤逸群一字一句,话里像带了刀子,“如果你还在意你爹,就告诉他,不如告老,让卢臻出山……”
温兰殊不想再听,“我尊重你的选择,但我劝不了父亲。他有自己的想法,非我所能干预。”他揉着酸痛的眼周,身心俱疲,“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闻言独孤逸群忽然道:“子馥,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跟韩相女儿成婚么?”
温兰殊不语。
“因为韩相很功利,他答应我做他女婿唯一的要求是我能帮的上他,为此他会给我机会,我需要他,他也需要我,韩娘子亦然。我们之间没有大义,彼此利用,互相成就。从不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不像你,有太原温氏在背后支撑着,我想往前走就只能放下文人的身段。”说到这儿独孤逸群冷笑,“说到底我又有什么身段呢。我是没有名的,我也不可能坚守贫贱,既如此我就不可能不要眼前的利。”
“今日说这些话,就当是全了我们的旧恩情吧。”独孤逸群不想再继续说了,掉头就走。
“钟少韫,到底是什么身份?独孤,你绕了这么一大圈,都没有告诉我,是不是你们也已经怀疑他了?”
独孤逸群顿在门口,“他牵扯到一桩陈年往事,如果查出来真和那位蜀王有关……”
他满腹思虑回眸,手握紧了袍摆。
“你和温相,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
政事堂中,温行与裴遵、韩粲等人商讨政事,一旁的中书舍人裴思衡负责草拟奏疏。
关于精兵简政和裁剪开支的文牒基本上由中书舍人与翰林学士起草。裴思衡入阁没有多久,他是出了名的笔杆子,当初写文章写得好,时常要代主司执笔,当初因为祭天礼词写得太漂亮,被韩粲予以提拔,先是在京郊做了几个主簿县令,然后从御史台一路升迁入阁,可以过问政事。
即便如此做到这一切他也已经到三十多岁了,有了家室。人一有妻儿,身上那种少年意气和锐气就会稍微减下来些许,因为不再是一个人生活。
所以这次政事讨论他其实并不认可温行,却插不上话只能默默记下。
裁撤官员,开源节流,又收建宁王兵权,接下来做什么只要不是二傻子都能明白。
政事堂内温行不苟言笑,裴思衡深知明日这封奏疏将会递交紫宸殿,也就是每日朝觐后宰相与皇帝的单独会议。如果真的施行,来年会有一场战事,到时候满朝文武节衣缩食共同资助前线,成了皇帝与温行彪炳史册,大周中兴,不成再来一次皇帝幸蜀。
关键是裴思衡有些累了,不仅裴思衡累,很多人也累。温行风风火火整肃朝纲,查贪腐,又改革税法,不还是跟韩粲一样,只不过换了一种法子嘛。
几个宰相针对要不要改革税法进行了争辩,裴思衡向来不懂这些,他只是个笔杆子。裴遵是他同族,按辈分应该叫一句大伯,不过在政事堂必须称职务叫一声裴相。
裴思衡好整以暇地看着三位宰相,温行建议以钱币代替实物来进行税收,韩粲反对,说这么一来对于盐铁是一大压力,而且贸然改换政策,罔顾丰年灾年之不同,又控制不了地方物价,于百姓不利。
裴思衡忍不住抿了抿嘴,这位韩相公前段时间刚因为过度剥削民脂民膏而退居二线,不得不迎温行出来充场面,改善一下朝廷形象,结果现在看起来还挺重视民生的呢。
裴遵和着稀泥,“都能徐而图之嘛!”
这位大伯年纪大了,是皇帝拿来拉偏架的,毕竟温韩二人脾气太过执拗,一个吹胡子瞪眼,一个冷若冰山又棉花似的让你无法出力,要没个老前辈在一旁坐镇还真不行。
裴思衡只是个小人物,只能用笔杆子把具体细节记下来,然后偷偷打哈欠,想着一会儿回家路上买一下路对面的饼子,妻子说挺喜欢吃的……
“思衡,你觉得该怎么解决呢?”裴遵祸水东引,这可真是不把侄子的命当命啊。
裴思衡指了指自己一脸茫然。
你们三个宰相讨论,确定要我来说?
最终在温行的默许下支支吾吾说道,“打仗多花钱啊,每次打仗过年赏赐都减半,腊月的俸米也不发……所以如果能讲和,如果能和河北藩镇讲和的话,大家不就相安无事了嘛。”
裴思衡下笔千言,却在此时支支吾吾,还恨不得当场挖个洞爬进去。
他低着头不敢看温行。
政事堂一时无言,屏风上贴满了战报与近些日子的政策施行反馈,还有各地造反的军情。温行站起身来,只有他一个人站着,窗外青松茂竹,篱笆里种着一丛丛菊花,香气扑鼻。
“止戈为武,止戈为武啊。”温行说罢,拖着沉重的步子离开了政事堂,看起来跟他之前并没什么区别。
他身后,韩粲目不转睛地看着他,那踽踽独行的消瘦背影,和当初在蜀中见到的没有半分区别,让韩粲忍不住怀疑,上天真是对温行太过纵容,导致这么多年了,心性还没被世事磋磨,依旧那么骨鲠难合。
【作者有话要说】
裴思衡:三个上司打架要我提建议,尊嘟假嘟?
第63章 尘缘
九月十五, 温兰殊回老宅侍奉父亲,刚好遇见个亲戚。
清虚观的道士,云霞蔚。
云霞蔚慈眉善目, 一身缁衣道袍,手里又有一些丹药,熟悉的瓷瓶形状让温兰殊一眼就看出来, 这是给他准备的抑制丹毒的丹药。
之前青城山救治温兰殊的老道, 是云霞蔚的师父。不过俩人一个比一个逍遥自在, 所以温兰殊这么多年其实没怎么见云霞蔚, 因此这人见到他的时候,还吓了一跳。
“小兰怎么长这么高了!”
云霞蔚还习惯小孩子一样的称呼,在旁人眼里, 温兰殊是侍御史, 进士,又或是文人,但是在云霞蔚眼里,温兰殊就是一个孩子。
温兰殊手里还提着带来的点心, 在影壁那里愣了愣。
“舅舅?”
“哇,红线是个大姑娘啦!”云霞蔚捋须笑道, “哎呀真是岁月催人老啊。你的药是不是吃完了?吃完了也不来找我!小没良心的, 要我亲自来找你。”
温行坐在堂下, 桌案上已经准备好饭食, 他难得这么松弛, 紧皱的眉头舒缓下来, 内弟和孩子的“你来我往”、“唇枪舌剑”让古朴简约的院子轻快了几分, 蜀葵花谢了, 只剩下绿叶, 它们一年四季都在那里,也在温行心中。
云霞蔚像个打秋风的,一顿饭大快朵颐,连句话都顾不上说,温行让婢女加饭,很快他面前就堆了一摞的碗。
“长安的米就是好吃……”
“这是扬州漕运来的粮食。”温行说道。
“咳咳,那长安的腊肠……”
“这是红红做的广陵风味腊肠。”温兰殊随爹,也跟着拆台。
云霞蔚一抿嘴,“嘿……你们父子俩这么久了还是没变,小兰你小时候多可爱啊,缠着我要去晋祠登古柏树,你那时候还骑在我脖子那里,顺着几人围的柏树爬上去,可把我吓坏了呢!这么多年,有谁能坐我脖子把我当竹马骑啊,真是个……”
“小没良心的。”温兰殊学会抢先一步,谁让这便宜舅舅是个满嘴胡说八道的风流道士,跟云霞蔚开玩笑反而更有意思。
“不得了了不得了了。”云霞蔚摆摆手,“不过我这次也去广陵了,红线这腊肠做得不错,她很有天分,说不定丹药尝一遍就会配了。”
“百草和五谷杂粮也不一样吧。”温兰殊皱眉,“你可别想骗我家红红去你那儿给你烧丹药,当个粗使丫头。”
云霞蔚找温行说理,“嘿姐夫你看,这伶牙俐齿的,跟谁学的啊?”
温行脸上难得一笑,摇了摇头,“你说明年要在晋阳给殊儿炼丹,能彻底解决丹毒,这次一定要万无一失。你没来的这段时日,殊儿已经两次失控,差点有性命之忧。”
“啊?”云霞蔚扬高了音调,“怎么回事这是?那群人又盯上小兰了?”
温兰殊微一皱眉,不知道云霞蔚话中的“那群人”,和独孤逸群所指的是不是同一拨。
婢女把餐食撤下,三人来到堂下闲谈,又焚了旃檀香。温行闲暇之际有持念佛经的习惯,所以府里旃檀香不断,大慈恩寺甚至都会主动送。为表感谢,温行也常常会供奉诸僧,这也是为什么温兰殊能得到高僧舍利。
而且温行宅邸的布置也很简单,说是家徒四壁有点夸张,用文人的说法就是古朴清幽,和之前建宁王府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宅子也不是温行买的,原本的宅子比这儿更小,还是先帝觉得温行作为一朝宰相,太穷了显得皇朝吝啬,特地赐了一座宅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