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谢兰藻注视着赵嘉陵,心中感慨,陛下这胡搅蛮缠的功夫也是与日俱增。她要是说不敢,那是不是一个个数累积,堆到百千之多?可要是说“敢”,落到陛下耳中,可能就变成另一个意思了。谢兰藻没再斟酒,她想了想说:“您希望哪样呢?”
  这下赵嘉陵泱泱地闭嘴了,一直到从酒馆中出去,她既是拽袖子又是掖裘衣的,磨蹭一阵后,没忍住道:“我说出希望的,就能如意了吗?”
  迎面的风卷来了冰寒的雪花,谢兰藻撑开了伞。
  赵嘉陵转眸凝视着谢兰藻,接伞的时候指尖碰到了谢兰藻寒冷的指尖。她索性不松手,直接将谢兰藻的手指拢在掌中。
  不吭声的话,那她就赖在这里不走了。
  谢兰藻没挣扎,她道:“您得说出来,不是吗?”
  赵嘉陵抿唇,眸光盈盈。
  【宿主怎么哑巴了?】明君系统上线吃瓜。真要让宿主说点什么时候,那股猖狂劲是一丝不剩了。
  【可恶,你噤声!】赵嘉陵气鼓鼓。
  她对上谢兰藻沉静的眸光,张了张嘴,最后说:“天下承平。”
  谢兰藻定定地看着赵嘉陵,数息后挪开目光,她道:“会如意的。”
  听了士人们的议论,赵嘉陵也没急着回去,又去安家的铺子里逛了圈,最后前往皇雍书局。
  那边围拢的士人比只知道吃酒的有眼力见,没把《通识》贬低到尘埃里。
  她们抵达的时候,士人们正在作咏雪诗。在皇雍书局用诗可以换书籍,才情出众但碍于囊中羞涩的人可以凭诗换书,至于那些不差钱的,也喜欢凑个热闹,奔赴一场风雅事。
  赵嘉陵也没打断那帮人的雅兴,她注视着前方,脸上洋溢着笑容:“是郑、沈两位娘子提议的,我觉得颇好。”
  谢兰藻柔声道:“他们会感激您的。”
  赵嘉陵又问:“那你呢?”
  她的心声又踊跃活泼了起来:【这数月的努力,你对朕的印象应该也有所改观了吧?朕比之皇姐、皇兄为何呢?】
  【宿主你也太在意了吧,都问过多少回了?】
  【朕吃了早膳还有午膳呢,食物能消化,美言为什么不行?就要吃了上顿想下顿。】
  明君系统不搭理抖起来的宿主,进入颁布任务流程:【书局毕竟是书局,是替代不了图书馆的。偌大的都城,怎么能没有公开的图书馆呢?请宿主尽快完成主线任务治国文治三图书馆建设。】
  赵嘉陵:“……”
  秘府藏书甚多,概不示人。至于民间,书籍何其珍贵,只有少部分人能拥有藏书而已。士人想要读书,要么去书肆买别人的抄本,那么去有书的人家中抄。抄书容易出现纰漏,就算是同一家书肆买的书卷,都有可能内容不同。
  书籍稀罕物,所谓图书馆更是天方夜谭。但如今已经掌握了基础的雕版印刷术,让图书馆的建设变成可能之事。
  “虽然刻本价格很低,但对于许多贫家而言,仍旧是可望不可即之物。”赵嘉陵跟谢兰藻说。
  谢兰藻听到了任务,一颔首称“是”。山民与打鱼人一日收入不过百钱,勉强够一家一日之食用,哪来的余钱买书籍?其家小儿便想向学也无钱可使、无门可入。
  赵嘉陵又说:“书局毕竟是书肆,虽然为读书人准备了位置,但算起来也没多少。宫中有兰台,那在长安能不能营建一个类似兰台的地方呢?”
  这个任务比较好推行,只要将“图书馆”建起来就是了。宫中藏书众多,初期是抄本,不需要多久刻本也能跟上来了。况且这些也碍不着朝臣什么,有的朝臣家中都无书籍呢,很多都是秘书省的官员得了空闲抄出去的。
  谢兰藻点了点头。
  赵嘉陵又说:“建在哪里好呢?”
  谢兰藻不假思索道:“明德书院附近。”
  如赵嘉陵所想,利益不相关,朝臣们对建设图书馆的事没什么抗拒。顶多是户部和太府那边嘟囔些钱的问题,赵嘉陵就当没听到。要他们掏出一钱就要抱怨,简直是一种无法泯灭的天性。
  不过,几日后,一种异样的声音流传出来了。勋贵武臣们偷偷地抱怨,这打一个巴掌给一颗甜枣,说来说去,陛下都是重文学的。看吧,这转眼就给文臣们哗哗掏钱。那么他们这些勋贵武臣的“甜枣”在哪里?
  文臣也有爵位,但不如武臣勋贵挣得多,这爵位继承改制,陛下是称心如意了,可这样就完了吗?配合陛下表演的他们就被抛弃了吗?
  还有为了陛下的“工厂”,他们既是掏钱又是掏心的,结果陛下连点表示都没有,那高明的武器只有秦国公府能分杯羹吗?说来那东西,是不是以后文臣也能上战场了?对待番邦简直是巨大打击,还需要将领冲锋陷阵吗?
  赵嘉陵:“?”
  图书馆中是没有兵家典籍了吗?
  再说了,为什么不得重用心中没数吗?不用是因为没用!有本事的武臣还在驻守边疆呢。这帮酒囊饭袋,上个马都要被掀翻吧?
  这些小嘀咕要说多严重也没有,但莫名其妙地钻出来,还是很让赵嘉陵在意的。她派暗卫去查探消息,发觉小话都是忠王府中传出来的。
  忠王残废让他在宅中休养不见外人有错吗?让他儿子床前伺候尽父子天伦有错吗?
  不就是《通识》和玻璃制品绕过了他?她三哥至于这么小心眼吗?
  “怎么能不着痕迹、不被人戳脊梁骨地将忠王送走?”赵嘉陵在散朝之后留下了谢兰藻,抿着唇询问。唉,百姓家重视天伦,而皇家更是要做表率。她要是将忠王怎么样了,很快就会有人说她连个残废的兄长都容不下。忠王是不是因为这点有恃无恐呢?
  “嫌隙已成,祸机终发。”谢兰藻眸光冷峻,对于中山公主遗留下来的、不与自己完全同道的党羽,她都不遗余力地打压,何况是忠王?!她吐出一口浊气,郑重其事道,“祖宗有灵,陛下不若送忠王去先帝陵寝所在。”
  对于宗室来说,这是极为残酷的发配,这么干会被史官记下来遗臭万年。什么祖宗灵异显现,朝臣哪个会是傻子信这种说辞。但现在不一样,陛下身上有神明,至于太庙中的祖宗神迹,你就说是不是吧!
  能听到陛下心声的不敢反*驳,至于听不到的,除了惶恐还有什么呢?
  谢兰藻又说:“李娘子不是已经制作了‘火树银花’吗?陛下不若派人运些过去放了。”
  【宿主需要的话,系统可以免费为您加些特效。】
  【加!】
  免费的东西做什么往外推呢?
  赵嘉陵瞥了眼威肃嶷然的谢兰藻。
  【朕的宰相她……是不是有点点不道……灵活啊?】
  明君系统:【。】
  也就在宿主心目中是一尘不染吧。
  不对,也是“有染”的,不过谁让宿主会定期来个坏印象大扫除呢,堆在角落里垒成《闹别扭手册》,需要了才拿出来翻一翻。
  第48章
  虽然有了将烦人的忠王赶出长安的计划,但也没法直接开始,还得找个恰当的时机。临近冬至日,礼部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准备南郊祭天的事,赵嘉陵也不希望这个时候有人跳出来触霉头。本朝岁之常祭二十有二,可冬至圜丘祭天排在诸祭之首,赵嘉陵自登基以来,从没断过南郊祭天事。
  不过那烦人的小话,还是得制止的。
  那些勋贵武臣们不就是想要一个“甜枣”吗?给就是了。
  于是在翌日朝会时,赵嘉陵就提出了将开国十二功臣图供在麒麟阁中的事。
  这摹写功臣图画也是有旧制可循的,太.祖时一共有十八功臣,但只是大家那样说说,道开国元勋十八家。现在陛下要将开国功臣供奉在麒麟阁,只取十二位,最后谁要被踢出去呢?
  摹写功臣画像悬挂阁中早有旧制,朝臣们不至于连这件事都反对,但一个个还是吵吵嚷嚷的,至于吵着的事,自然是“十二功臣”是谁。跟从大雍太.祖打天下的功臣何止是十二个呢?论起功劳来的,除了个别一骑绝尘的没有异议,越到后面越能吵。现在要削减六个,那么谁是倒霉人?
  按理说是开国勋贵们子孙后嗣要吵的事,身为子孙,他们怎么能不挣个颜面回来?但文臣也参与进来了。在文臣的认知里,这国之制度由他们来制定,那么十二功臣如何厘定,当然也得按照他们的标准来。运筹于帷幄之中的,那绝对比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功高啊,某朝高皇帝时候便有定论了不是吗?
  开国时太.祖朝封的国公还在的没几个。
  燕国公张奋……前不久才犯了罪呢,他家祖先的确劳苦功高但也没高到非他不可的地步,况且张奋本人无职事官在身,想要替祖先挣脸都没机会。燕国公先一边去。
  秦国公李洽不用愁,他家老祖宗力拔山兮气盖世,与太.祖同乡,从一开始就追随太.祖了,几度出入乱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再说太后母亲也出自李家,他家兆慈又十分得用,不是燕国公家的废物能比的,他老神在地站在朝臣中,一副凭借陛下做主、他绝对老老实实不争不抢的模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