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继姐未婚夫 第34节
该去请安便去,可也不必太过亲近讨好了。在她看来,与其讨好岑氏,不如去讨好窦老夫人。
刚进门的孙媳妇多往祖母房里走动,在前尽孝,便是岑氏心中有什么不满,也不好说她一声不孝吧。
再说,今个儿她和陆秉之去了祠堂给已故淑宁长公主磕头,岑氏如何能不觉着脸面无光,怕是心中早就对她存了不满了。
既如此,面儿上的孝道和敬重做到了便好。别的,不必强求。
她若是费心讨好,反倒叫人看低了,又何必呢?传到陆秉之耳中,陆秉之这般性子,说不定以为她害他丢了颜面,这才得不偿失。
想明白了这些,崔令胭对着碧柔道:“不必想这么多,慢慢相处吧,咱们面儿上的功夫做到,不叫人挑出错来就好。”
“是。”碧柔应了声,然后又问道:“少夫人这样说,是今日就不必再去牡丹院拜见了?”
崔令胭点了点头:“祖母不是说叫我从祠堂回来就好好歇歇,我一个新妇自然是长辈们如何吩咐我便如何行事,不敢刚进府便行差踏错,叫人挑出错处来。”
碧柔笑了笑,知道崔令胭扯了窦老夫人这张大旗,即便大夫人心中不满也不好表露出来,便含笑道:“少夫人心中有数就是了,趁着这会儿得空奴婢扶您去里头歇歇吧,免得过会儿没精神。”
崔令胭从昨日便紧绷着神经,直到这会儿才得空闲下来,听碧柔这么说真觉着有些乏了,便点头应了下来,从软塌上下来进了内室。
躺在床榻上,崔令胭闻着熟悉的迦南香,眼皮渐渐发沉,不多时便睡着了。
......
陆秉之从梧桐院出来,去了卫国公的书房。
卫国公四十余岁,气度很是儒雅。
见着陆秉之进来,他放下了手中的折子,抬了抬手,示意陆秉之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
陆秉之也没客气,上前坐下,见着卫国公这个名义上的父亲,实际上的姑父带着几分意味深长打量他,眉眼间还带了几分戏谑之意,面上没表露出丝毫局促,依旧清冷淡然,伸手拿起桌上的茶壶给自己倒了一盏茶,自顾自开始品起茶来。
最后还是卫国公没好气指了指他,无奈道:“你这性子,也不知是像了谁,你母后可不是这样的,你父......”
卫国公吐出一个字来,脸色微微一变,迟疑一下到底是将话题转移开来,问道:“瞧今日你待崔氏的情形,你对崔氏可是满意?”
陆秉之听他这么问,明白他话中的深意,抬了抬眼看向了卫国公:“崔氏是我明媒正娶的妻子,若她无错,自然一直是我的妻子。”
卫国公愣了一下,随即眉眼温和了几分,长叹了口气,道:“你呀面儿上看着清冷,骨子里却是像极了你母后。”
“你母后当年也待那位一片痴心,只可惜痴心错付,到底比不得如今昭阳宫那位贵妃,落得那样一个下场,还叫你自小就养在你姑母名下,未曾有个嫡子的名分。”
“如今细细想来,也不知当年你母后那样安排,对你是好还是不好。你如今担着卫国公世子的身份,那位虽因着你姑母的缘故多恩宠你几分,可到底也只是将你当外甥看,在他心里,你这个外甥如何比得上皇子们?”
“就拿这回你中毒一事来说,他也不过是杖毙了几个御膳房的太监,根本就没往下细查,也没想给你个交代,倒枉费你行此险事,拿自己的身子做文章了。”
陆秉之眼底露出几分嘲讽来:“姑父说错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打母后去后,他便很少往昭阳宫去了,我那位姨母看着虽风光,可实际上有多少恩宠呢?若真将她捧在心尖儿上,如今住在坤宁宫的就该是我那好姨母了!”
屋子里的气氛有些凝重,卫国公抿了口茶,道:“不提这个了,你性子稳重,心中有数就是。”
“对了,淳安昨日从皇恩寺礼佛回来了,如今住在宫中。你明日带着崔氏进宫请安,也叫你姐姐见见崔氏。”
陆秉之眉头微微挑了挑:“定国公陪着皇姐回来的吗?”
卫国公点了点头:“一向都如此,定国公比淳安大十余岁,平日里很是护着淳安。只是他们夫妻膝下一直没个孩子,定国公老夫人虽不敢在你皇姐面前念叨,可背地里没少搞鬼,这回往定国公跟前儿塞人,你皇姐还没发话,定国公直接便寻了个错处将人拉到国公府当着老夫人的面杖毙了,后来还怕你皇姐多想,陪着你皇姐去了皇恩寺,期间老夫人多次称病,定国公这个当儿子的倒是个心硬的,进宫求了恩旨请了太医院的院正过府诊脉,老夫人深知淳安得皇上恩宠,也不敢闹得太过传到皇上耳朵里,这才罢休了。”
陆秉之脸色有些凝重:“当年就不该由着皇姐嫁去定国公府,皇姐说不是为着我,是她自己爱慕定国公,可我哪里不知皇姐的心思,她分明是为了我这个弟弟。”
卫国公看穿了他的心思:“你不必如此想,淳安一向主意大得很,在宫里头这些年也最得皇上喜欢,她想争,也想叫你最后争赢了,替你母后讨个公道。她这样的心思,你如何能拦得住她?”
“你还是想想明日进宫如何和淳安解释这桩婚事吧。淳安在皇恩寺礼佛,回了京城多半也要听到那些流言蜚语,你既觉着崔氏不错,就多护着崔氏一些,淳安那性子,她瞧上眼的哪里都觉着好,若她觉着不投缘,任谁也入不了她的眼。”
第53章 紫玉兰
陆秉之和卫国公说了会儿话,就从书房里出来。
观言瞧了瞧自家世子,带着几分试探问道:“世子是回梧桐院还是去松雪堂?”
陆秉之看了他一眼,观言缩了缩脖子,带着几分讨好道:“奴才不是瞧着世子很是喜欢少夫人,还应下了午膳陪着少夫人一块儿用,兴许往后回松雪堂的机会就少了。”
听出他话中的意思,陆秉之抬了抬眼,淡淡道:“少夫人才进门,我这当夫君的自然要给她体面,不然她在府中如何立足,这道理难道不明白?”
“也是,谢嬷嬷之前说要给你安排婚事,听说你拒绝了,说是往后有个人管着嫌麻烦,你这样的心思,如何能明白什么叫夫妻一体?”
他说完这话,便径直往梧桐院去了。
观言愣了好一会儿才追了上去,心中实在是有些诧异,世子方才那话是在笑话他吧?
他总觉着世子娶了少夫人后,变得和之前有些不大一样了。
难不成,男人娶了妻子后就会如此,事事顾及妻子的体面?
观言打了个寒颤,觉着他的婚事还是再迟一些再说吧。
他是谢嬷嬷的养子,是谢嬷嬷从路边
捡回来的,若没有谢嬷嬷和世子,他早就饿死了。
他这辈子只等着世子达成所愿,然后再提其它。
观言看着陆秉之的背影,心中也有些欣喜,世子性子一向冷淡,如今娶了少夫人真是一件好事。他也不想叫世子因着先皇后的事情苦着自个儿,没人能走进世子心里去。
兴许,少夫人能走进世子心里呢?
......
秋澜院
贺氏听着丫鬟的回禀,眉眼间露出几分笑意来,含笑看向坐在身边的女儿陆丹嬿,开口道:“崔氏从祠堂出来后还真就回了梧桐院歇着了,这会儿你大伯母还不知如何恼怒呢?看来,这继室真是不好当,尤其前头那位还是身份高贵的淑宁长公主,老夫人不给她体面,当着一屋子的人叫世子带着崔氏去祠堂给长公主磕头,如今崔氏也扯着老夫人这张大旗,在梧桐院躲轻闲呢。这下子,你大伯母这婆母当的实在是叫人笑话,新妇刚进门便拿捏不住她,日后还不知会如何呢?”
陆丹嬿抿了口茶:“我这嫂嫂胆子还真是大,也不知是性子单纯,还是因着自小养在戚家,不懂这些个高门大族的规矩。她难道不知礼多人不怪,虽祖母那样吩咐了,她多往牡丹院一趟去给大伯母这个婆母请个安,难道不是更妥帖吗?她竟真听了祖母的话,以为祖母叫她好生歇着体恤她便真那样做了,当真没想过会得罪了大伯母吗?”
贺氏听着女儿这话,迟疑一下开口道:“兴许还真是这个缘故才没想这么多,多半她以为今个儿在清德院一块儿见了,就无需特意去牡丹院拜见了。”
“她想来不知道若是没有祠堂那件事,岑氏也不介意她去是不去牡丹院,可她给淑宁长公主的牌位磕了头,却是没正经单独拜见岑氏这个婆母,岑氏又不是个大度的,如何不会多想呢?”
贺氏想起她听说过的关于崔令胭的一些消息,又开口道:“她不得她母亲戚氏喜欢,又是刚回宁寿侯府,戚家那个舅母多半也怪因她的关系叫儿子戚绍章名声受损,兴许还真就没人提点她这些个规矩呢?说起来,也是个可怜人,如今当了世子夫人瞧着风光,还不知日后如何,能不能在这国公府立足呢?”
陆丹嬿下意识道:“我瞧着世子倒是挺喜欢崔氏的,待崔氏也亲近,今个儿进门时还扶了崔氏一把,分明是在意崔氏这个妻子的。兴许世子觉着崔氏自小不在京城长大,不仅不嫌弃她,反倒觉着她和京城里的贵女比起来有些与众不同呢?”
“不然,怎待她这般上心?”
贺氏不在意道:“如今才成婚,哪怕二人没有圆房,世子对崔氏上心些也是有的,毕竟崔氏生得那般貌美。可日子是一日日过的,世子身子又中过毒,外头传言对子嗣还有影响,他们这对夫妻还不知如何呢?”
“不过瞧着崔氏也不是个心思深沉的,这样也好,要不然若是那崔令徽嫁过来,对咱们二房也不是件好事。总归瞧着世子如今待她还算不错,肯给她几分体面,你也和崔氏这个嫂嫂多来往,哪怕不讨好也别将人给得罪了。可别像丹若那丫头学,一味骄纵任性,觉着自己是国公府嫡出的姑娘便想和世子这个兄长争宠了,觉着国公爷疼世子多过她便是偏心,她也不想想,世子的生母可是淑宁长公主,而岑氏虽是出身侯府,可这样的身份比起长公主来又算得了什么?”
“母女两个没一个能拎得清的,就这还一天天对这个不满意那个不满意,以为府里人人都不拿她这个继室当回事。她有这个闲工夫,还不如好生讨好国公爷,哄着国公爷多去她房里几次,叫她生个儿子傍身呢。”
陆丹嬿听着这话忍不住拿帕子掩了掩嘴,低声道:“母亲这话可别叫大伯母听到,不然大伯母要恨上母亲了。”
......
陆秉之陪着崔令胭用了午膳,喝茶时开口道:“明日咱们进宫拜见外祖母和舅舅,正好淳安公主,就是如今的定国公夫人从皇恩寺礼佛回来,也住在宫中,不好不去拜见。”
崔令胭听着这话,看向了陆秉之。
陆秉之知道她自小在戚家长大,并非养在京城,京城里的这些高门大族兴许成婚前还有人告诉她一些,可对于宫中的情况,定是知晓甚少。
于是便开口道:“淳安公主是先皇后所出,昔日母亲这个长公主和先皇后交情甚密,淳安公主是我的表姐,虽成婚后不便多走动,可如今既住在宫中,依着礼数该去拜见的。”
听陆秉之这么说,崔令胭知道这位淳安公主,如今的定国公夫人便是陆秉之嫡亲的姐姐。
她心中有数,嘴角含了几分温婉道点了点头:“妾身知道了。”
她想了想,带着几分忐忑问道:“妾身准备了些绣品或是鞋袜拿来送给长辈们,听说京城里的规矩也是如此的。淳安公主那里,妾身手里有一架苏绣双面绣折叠小桌屏,是妾身在戚家闲来无事花了一年多时间才绣成的,上面绣着几株开得正盛的紫玉兰,不知拿来给淳安公主当作见面礼妥不妥当?”
陆秉之听着她的话,拿着茶盏的手顿了顿,眸色晦暗,像是不经意间问道:“紫玉兰?”
崔令胭莞尔笑道:“是啊,妾身刚去戚家时外祖母给我安排了院子,还问我想要在院子里种些什么,叫了侍奉花圃的嬷嬷过来拿了画册给我挑,我一眼就瞧中了紫玉兰,外祖母便叫人在院子里种了两株紫玉兰,每到春天花开之时院子里都是玉兰的清香,闻到阵阵香气,再多的烦恼都消散了。”
崔令胭说完最后一句才觉着有什么不妥,偷偷看了陆秉之一眼,将话题转移开来,问道:“世子觉着送这紫玉兰苏绣小桌屏如何?淳安公主会喜欢吗?公主身份尊贵,如今又是定国公夫人,也不知会不会嫌我拿不出什么像样的见面礼?”
陆秉之的心思却是还停留在她无意间那句闻着玉兰花香再多的烦恼都消散了上,想到她自小被送去戚家,即便有外祖母疼她,刚来时给她安排院子,还费心叫她挑选院子种什么树木花朵,可崔令胭到底只是老夫人的外孙女儿,刚去戚家时顾忌着她是宁寿侯府嫡出姑娘的身份,对她多有照顾怜惜,可日子长了,侯府对她不闻不问,兴许老夫人这个外祖母的疼爱也会减少几分,如詹氏这位舅母,怕是更对崔令胭这个外甥女多了几分不喜吧,哪怕表现得亲如女儿,心中必然也存了算计。
不然,她哪里会有那么多的烦恼。
想到紫玉兰,陆秉之又想起了自己从未见过面的母后。
母后生前也最喜紫玉兰,听姐姐说母后未出阁时院子里也种了一株一株的紫玉兰,后来进了王府成了王妃,从一开始的不被待见到最后夫妻二人互相扶持,母后入主坤宁宫后,那人甚至在坤宁宫种了好些紫玉兰,甚至在宫中开辟出大片地方,种满了紫玉兰。
只是后来,那人旧时放在心尖尖儿上的人回了京城,被接进了宫中,这夫妻情分太过脆弱,那人有了新欢,便再也不记得母后陪他那些年的夫妻情分了。
如今坤宁宫有了新主人,宫中的紫玉兰虽未被移除,可继后多半也不会喜欢那两株碍眼的紫玉兰吧?
陆秉之心中涌起一股不明的情绪来,直到一声温婉的声音将他唤了回来。
“世子?”
不知何时,崔令胭已经将她口中要送的礼物找了出来,拿到了陆秉之面前。
陆秉之一眼看去,朵朵紫玉兰在枝头绽放,栩栩如生,似乎阵阵幽香从上面传过来。
崔令胭含笑道:“妾身做了些紫玉兰香包,和这苏绣小桌屏放在一处,便沾染了这股子香气。女儿家
的小心思,世子莫要笑话妾身才是。”
“世子觉着妾身送这个如何,公主会喜欢吗?”
陆秉之点了点头:“东西如此精致,表姐定然会喜欢。”
第54章 进宫
翌日一早,崔令胭和陆秉之去给窦老夫人请了安,并在清德院用了早膳后,才出了卫国公府乘了马车一路往皇宫去了。
马车里,崔令胭穿了件妃红色缂丝褙子,袖口上缠绕着朵朵牡丹纹,梳着流云髻,发上簪了一支羊脂玉镂空嵌红宝石发簪,整个人比起未成婚时多了几分贵气。
马车里安静得很,这还是他们夫妻成婚后头一回进宫,陆秉之见着她坐得端正,脊背挺直,轻声安抚道:“外祖母你之前也拜见过,淳安公主也不是那等欺负人的,再说还有我在,你不必紧张。”
崔令胭点了点头,莞尔对着陆秉之道:“妾身知道了。”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马车在宫门口停了下来。
陆秉之先下了马车,才朝崔令胭伸出了手。
崔令胭抿嘴笑了笑将手放在他手中,就着他的力道踩在脚凳上,从马车上下来。
宫门口早有慈宁宫的总管太监安公公在此处等着,见着陆秉之和崔令胭下了马车,连忙陪着笑脸迎了过来,朝二人见礼后,开口道:“太后娘娘一早就等着了,奴才陪世子和少夫人进去吧。”
安公公在前头领路,崔令胭跟在陆秉之身侧进了宫门,走在长长的宫道上。
刚进门的孙媳妇多往祖母房里走动,在前尽孝,便是岑氏心中有什么不满,也不好说她一声不孝吧。
再说,今个儿她和陆秉之去了祠堂给已故淑宁长公主磕头,岑氏如何能不觉着脸面无光,怕是心中早就对她存了不满了。
既如此,面儿上的孝道和敬重做到了便好。别的,不必强求。
她若是费心讨好,反倒叫人看低了,又何必呢?传到陆秉之耳中,陆秉之这般性子,说不定以为她害他丢了颜面,这才得不偿失。
想明白了这些,崔令胭对着碧柔道:“不必想这么多,慢慢相处吧,咱们面儿上的功夫做到,不叫人挑出错来就好。”
“是。”碧柔应了声,然后又问道:“少夫人这样说,是今日就不必再去牡丹院拜见了?”
崔令胭点了点头:“祖母不是说叫我从祠堂回来就好好歇歇,我一个新妇自然是长辈们如何吩咐我便如何行事,不敢刚进府便行差踏错,叫人挑出错处来。”
碧柔笑了笑,知道崔令胭扯了窦老夫人这张大旗,即便大夫人心中不满也不好表露出来,便含笑道:“少夫人心中有数就是了,趁着这会儿得空奴婢扶您去里头歇歇吧,免得过会儿没精神。”
崔令胭从昨日便紧绷着神经,直到这会儿才得空闲下来,听碧柔这么说真觉着有些乏了,便点头应了下来,从软塌上下来进了内室。
躺在床榻上,崔令胭闻着熟悉的迦南香,眼皮渐渐发沉,不多时便睡着了。
......
陆秉之从梧桐院出来,去了卫国公的书房。
卫国公四十余岁,气度很是儒雅。
见着陆秉之进来,他放下了手中的折子,抬了抬手,示意陆秉之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
陆秉之也没客气,上前坐下,见着卫国公这个名义上的父亲,实际上的姑父带着几分意味深长打量他,眉眼间还带了几分戏谑之意,面上没表露出丝毫局促,依旧清冷淡然,伸手拿起桌上的茶壶给自己倒了一盏茶,自顾自开始品起茶来。
最后还是卫国公没好气指了指他,无奈道:“你这性子,也不知是像了谁,你母后可不是这样的,你父......”
卫国公吐出一个字来,脸色微微一变,迟疑一下到底是将话题转移开来,问道:“瞧今日你待崔氏的情形,你对崔氏可是满意?”
陆秉之听他这么问,明白他话中的深意,抬了抬眼看向了卫国公:“崔氏是我明媒正娶的妻子,若她无错,自然一直是我的妻子。”
卫国公愣了一下,随即眉眼温和了几分,长叹了口气,道:“你呀面儿上看着清冷,骨子里却是像极了你母后。”
“你母后当年也待那位一片痴心,只可惜痴心错付,到底比不得如今昭阳宫那位贵妃,落得那样一个下场,还叫你自小就养在你姑母名下,未曾有个嫡子的名分。”
“如今细细想来,也不知当年你母后那样安排,对你是好还是不好。你如今担着卫国公世子的身份,那位虽因着你姑母的缘故多恩宠你几分,可到底也只是将你当外甥看,在他心里,你这个外甥如何比得上皇子们?”
“就拿这回你中毒一事来说,他也不过是杖毙了几个御膳房的太监,根本就没往下细查,也没想给你个交代,倒枉费你行此险事,拿自己的身子做文章了。”
陆秉之眼底露出几分嘲讽来:“姑父说错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打母后去后,他便很少往昭阳宫去了,我那位姨母看着虽风光,可实际上有多少恩宠呢?若真将她捧在心尖儿上,如今住在坤宁宫的就该是我那好姨母了!”
屋子里的气氛有些凝重,卫国公抿了口茶,道:“不提这个了,你性子稳重,心中有数就是。”
“对了,淳安昨日从皇恩寺礼佛回来了,如今住在宫中。你明日带着崔氏进宫请安,也叫你姐姐见见崔氏。”
陆秉之眉头微微挑了挑:“定国公陪着皇姐回来的吗?”
卫国公点了点头:“一向都如此,定国公比淳安大十余岁,平日里很是护着淳安。只是他们夫妻膝下一直没个孩子,定国公老夫人虽不敢在你皇姐面前念叨,可背地里没少搞鬼,这回往定国公跟前儿塞人,你皇姐还没发话,定国公直接便寻了个错处将人拉到国公府当着老夫人的面杖毙了,后来还怕你皇姐多想,陪着你皇姐去了皇恩寺,期间老夫人多次称病,定国公这个当儿子的倒是个心硬的,进宫求了恩旨请了太医院的院正过府诊脉,老夫人深知淳安得皇上恩宠,也不敢闹得太过传到皇上耳朵里,这才罢休了。”
陆秉之脸色有些凝重:“当年就不该由着皇姐嫁去定国公府,皇姐说不是为着我,是她自己爱慕定国公,可我哪里不知皇姐的心思,她分明是为了我这个弟弟。”
卫国公看穿了他的心思:“你不必如此想,淳安一向主意大得很,在宫里头这些年也最得皇上喜欢,她想争,也想叫你最后争赢了,替你母后讨个公道。她这样的心思,你如何能拦得住她?”
“你还是想想明日进宫如何和淳安解释这桩婚事吧。淳安在皇恩寺礼佛,回了京城多半也要听到那些流言蜚语,你既觉着崔氏不错,就多护着崔氏一些,淳安那性子,她瞧上眼的哪里都觉着好,若她觉着不投缘,任谁也入不了她的眼。”
第53章 紫玉兰
陆秉之和卫国公说了会儿话,就从书房里出来。
观言瞧了瞧自家世子,带着几分试探问道:“世子是回梧桐院还是去松雪堂?”
陆秉之看了他一眼,观言缩了缩脖子,带着几分讨好道:“奴才不是瞧着世子很是喜欢少夫人,还应下了午膳陪着少夫人一块儿用,兴许往后回松雪堂的机会就少了。”
听出他话中的意思,陆秉之抬了抬眼,淡淡道:“少夫人才进门,我这当夫君的自然要给她体面,不然她在府中如何立足,这道理难道不明白?”
“也是,谢嬷嬷之前说要给你安排婚事,听说你拒绝了,说是往后有个人管着嫌麻烦,你这样的心思,如何能明白什么叫夫妻一体?”
他说完这话,便径直往梧桐院去了。
观言愣了好一会儿才追了上去,心中实在是有些诧异,世子方才那话是在笑话他吧?
他总觉着世子娶了少夫人后,变得和之前有些不大一样了。
难不成,男人娶了妻子后就会如此,事事顾及妻子的体面?
观言打了个寒颤,觉着他的婚事还是再迟一些再说吧。
他是谢嬷嬷的养子,是谢嬷嬷从路边
捡回来的,若没有谢嬷嬷和世子,他早就饿死了。
他这辈子只等着世子达成所愿,然后再提其它。
观言看着陆秉之的背影,心中也有些欣喜,世子性子一向冷淡,如今娶了少夫人真是一件好事。他也不想叫世子因着先皇后的事情苦着自个儿,没人能走进世子心里去。
兴许,少夫人能走进世子心里呢?
......
秋澜院
贺氏听着丫鬟的回禀,眉眼间露出几分笑意来,含笑看向坐在身边的女儿陆丹嬿,开口道:“崔氏从祠堂出来后还真就回了梧桐院歇着了,这会儿你大伯母还不知如何恼怒呢?看来,这继室真是不好当,尤其前头那位还是身份高贵的淑宁长公主,老夫人不给她体面,当着一屋子的人叫世子带着崔氏去祠堂给长公主磕头,如今崔氏也扯着老夫人这张大旗,在梧桐院躲轻闲呢。这下子,你大伯母这婆母当的实在是叫人笑话,新妇刚进门便拿捏不住她,日后还不知会如何呢?”
陆丹嬿抿了口茶:“我这嫂嫂胆子还真是大,也不知是性子单纯,还是因着自小养在戚家,不懂这些个高门大族的规矩。她难道不知礼多人不怪,虽祖母那样吩咐了,她多往牡丹院一趟去给大伯母这个婆母请个安,难道不是更妥帖吗?她竟真听了祖母的话,以为祖母叫她好生歇着体恤她便真那样做了,当真没想过会得罪了大伯母吗?”
贺氏听着女儿这话,迟疑一下开口道:“兴许还真是这个缘故才没想这么多,多半她以为今个儿在清德院一块儿见了,就无需特意去牡丹院拜见了。”
“她想来不知道若是没有祠堂那件事,岑氏也不介意她去是不去牡丹院,可她给淑宁长公主的牌位磕了头,却是没正经单独拜见岑氏这个婆母,岑氏又不是个大度的,如何不会多想呢?”
贺氏想起她听说过的关于崔令胭的一些消息,又开口道:“她不得她母亲戚氏喜欢,又是刚回宁寿侯府,戚家那个舅母多半也怪因她的关系叫儿子戚绍章名声受损,兴许还真就没人提点她这些个规矩呢?说起来,也是个可怜人,如今当了世子夫人瞧着风光,还不知日后如何,能不能在这国公府立足呢?”
陆丹嬿下意识道:“我瞧着世子倒是挺喜欢崔氏的,待崔氏也亲近,今个儿进门时还扶了崔氏一把,分明是在意崔氏这个妻子的。兴许世子觉着崔氏自小不在京城长大,不仅不嫌弃她,反倒觉着她和京城里的贵女比起来有些与众不同呢?”
“不然,怎待她这般上心?”
贺氏不在意道:“如今才成婚,哪怕二人没有圆房,世子对崔氏上心些也是有的,毕竟崔氏生得那般貌美。可日子是一日日过的,世子身子又中过毒,外头传言对子嗣还有影响,他们这对夫妻还不知如何呢?”
“不过瞧着崔氏也不是个心思深沉的,这样也好,要不然若是那崔令徽嫁过来,对咱们二房也不是件好事。总归瞧着世子如今待她还算不错,肯给她几分体面,你也和崔氏这个嫂嫂多来往,哪怕不讨好也别将人给得罪了。可别像丹若那丫头学,一味骄纵任性,觉着自己是国公府嫡出的姑娘便想和世子这个兄长争宠了,觉着国公爷疼世子多过她便是偏心,她也不想想,世子的生母可是淑宁长公主,而岑氏虽是出身侯府,可这样的身份比起长公主来又算得了什么?”
“母女两个没一个能拎得清的,就这还一天天对这个不满意那个不满意,以为府里人人都不拿她这个继室当回事。她有这个闲工夫,还不如好生讨好国公爷,哄着国公爷多去她房里几次,叫她生个儿子傍身呢。”
陆丹嬿听着这话忍不住拿帕子掩了掩嘴,低声道:“母亲这话可别叫大伯母听到,不然大伯母要恨上母亲了。”
......
陆秉之陪着崔令胭用了午膳,喝茶时开口道:“明日咱们进宫拜见外祖母和舅舅,正好淳安公主,就是如今的定国公夫人从皇恩寺礼佛回来,也住在宫中,不好不去拜见。”
崔令胭听着这话,看向了陆秉之。
陆秉之知道她自小在戚家长大,并非养在京城,京城里的这些高门大族兴许成婚前还有人告诉她一些,可对于宫中的情况,定是知晓甚少。
于是便开口道:“淳安公主是先皇后所出,昔日母亲这个长公主和先皇后交情甚密,淳安公主是我的表姐,虽成婚后不便多走动,可如今既住在宫中,依着礼数该去拜见的。”
听陆秉之这么说,崔令胭知道这位淳安公主,如今的定国公夫人便是陆秉之嫡亲的姐姐。
她心中有数,嘴角含了几分温婉道点了点头:“妾身知道了。”
她想了想,带着几分忐忑问道:“妾身准备了些绣品或是鞋袜拿来送给长辈们,听说京城里的规矩也是如此的。淳安公主那里,妾身手里有一架苏绣双面绣折叠小桌屏,是妾身在戚家闲来无事花了一年多时间才绣成的,上面绣着几株开得正盛的紫玉兰,不知拿来给淳安公主当作见面礼妥不妥当?”
陆秉之听着她的话,拿着茶盏的手顿了顿,眸色晦暗,像是不经意间问道:“紫玉兰?”
崔令胭莞尔笑道:“是啊,妾身刚去戚家时外祖母给我安排了院子,还问我想要在院子里种些什么,叫了侍奉花圃的嬷嬷过来拿了画册给我挑,我一眼就瞧中了紫玉兰,外祖母便叫人在院子里种了两株紫玉兰,每到春天花开之时院子里都是玉兰的清香,闻到阵阵香气,再多的烦恼都消散了。”
崔令胭说完最后一句才觉着有什么不妥,偷偷看了陆秉之一眼,将话题转移开来,问道:“世子觉着送这紫玉兰苏绣小桌屏如何?淳安公主会喜欢吗?公主身份尊贵,如今又是定国公夫人,也不知会不会嫌我拿不出什么像样的见面礼?”
陆秉之的心思却是还停留在她无意间那句闻着玉兰花香再多的烦恼都消散了上,想到她自小被送去戚家,即便有外祖母疼她,刚来时给她安排院子,还费心叫她挑选院子种什么树木花朵,可崔令胭到底只是老夫人的外孙女儿,刚去戚家时顾忌着她是宁寿侯府嫡出姑娘的身份,对她多有照顾怜惜,可日子长了,侯府对她不闻不问,兴许老夫人这个外祖母的疼爱也会减少几分,如詹氏这位舅母,怕是更对崔令胭这个外甥女多了几分不喜吧,哪怕表现得亲如女儿,心中必然也存了算计。
不然,她哪里会有那么多的烦恼。
想到紫玉兰,陆秉之又想起了自己从未见过面的母后。
母后生前也最喜紫玉兰,听姐姐说母后未出阁时院子里也种了一株一株的紫玉兰,后来进了王府成了王妃,从一开始的不被待见到最后夫妻二人互相扶持,母后入主坤宁宫后,那人甚至在坤宁宫种了好些紫玉兰,甚至在宫中开辟出大片地方,种满了紫玉兰。
只是后来,那人旧时放在心尖尖儿上的人回了京城,被接进了宫中,这夫妻情分太过脆弱,那人有了新欢,便再也不记得母后陪他那些年的夫妻情分了。
如今坤宁宫有了新主人,宫中的紫玉兰虽未被移除,可继后多半也不会喜欢那两株碍眼的紫玉兰吧?
陆秉之心中涌起一股不明的情绪来,直到一声温婉的声音将他唤了回来。
“世子?”
不知何时,崔令胭已经将她口中要送的礼物找了出来,拿到了陆秉之面前。
陆秉之一眼看去,朵朵紫玉兰在枝头绽放,栩栩如生,似乎阵阵幽香从上面传过来。
崔令胭含笑道:“妾身做了些紫玉兰香包,和这苏绣小桌屏放在一处,便沾染了这股子香气。女儿家
的小心思,世子莫要笑话妾身才是。”
“世子觉着妾身送这个如何,公主会喜欢吗?”
陆秉之点了点头:“东西如此精致,表姐定然会喜欢。”
第54章 进宫
翌日一早,崔令胭和陆秉之去给窦老夫人请了安,并在清德院用了早膳后,才出了卫国公府乘了马车一路往皇宫去了。
马车里,崔令胭穿了件妃红色缂丝褙子,袖口上缠绕着朵朵牡丹纹,梳着流云髻,发上簪了一支羊脂玉镂空嵌红宝石发簪,整个人比起未成婚时多了几分贵气。
马车里安静得很,这还是他们夫妻成婚后头一回进宫,陆秉之见着她坐得端正,脊背挺直,轻声安抚道:“外祖母你之前也拜见过,淳安公主也不是那等欺负人的,再说还有我在,你不必紧张。”
崔令胭点了点头,莞尔对着陆秉之道:“妾身知道了。”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马车在宫门口停了下来。
陆秉之先下了马车,才朝崔令胭伸出了手。
崔令胭抿嘴笑了笑将手放在他手中,就着他的力道踩在脚凳上,从马车上下来。
宫门口早有慈宁宫的总管太监安公公在此处等着,见着陆秉之和崔令胭下了马车,连忙陪着笑脸迎了过来,朝二人见礼后,开口道:“太后娘娘一早就等着了,奴才陪世子和少夫人进去吧。”
安公公在前头领路,崔令胭跟在陆秉之身侧进了宫门,走在长长的宫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