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继姐未婚夫 第93节
孙嬷嬷点了点头,迟疑了一下,才开口道:“定国公老夫人借着赏花宴不过是替府中次子则正妻罢了,定国公府的门第自然是不差的,可裴安先头那两个定了婚的未婚妻都没个好下场,奴婢虽不信什么克妻之言,可事关府上姑娘,到底还是要多思量几分的,也不知夫人有没有看出定国公老夫人的心思,有没有为此动心,想着叫二姑娘嫁进定国公府去?”
窦老夫人抿了口手中的茶,轻轻叹了一口气:“哪里能不动心呢,若是不动心,何苦吩咐绣房给若丫头赶制衣裳,如今岑家失势,她这个大夫人在咱们国公府又没了多少脸面,膝下也没个儿子,又和秉之这个继子没甚情分,如今送上门的机会,她哪怕心中也存着担心,可多半也想着要搏一搏的。”
孙嬷嬷在国公府这么些年,自然也知道国公府的情形。老夫人这话不假,大夫人岑氏膝下无子,自打少夫人进门后又连这个儿媳都压制不住,不好摆婆婆的派头,这般处境下自然盼着二姑娘这个嫡亲的女儿能嫁进定国公府,和淳安公主成了妯娌的。
只是,听说定国公老夫人也不是个好相与的性子,二姑娘又是个骄纵任性没甚成算的,若是嫁进门,这日子怕也不好过,很可能结亲不成反倒结成仇,甚至叫二姑娘闯出更大的祸事来。
在她看来,二姑娘最应该挑个清贵人家的公子,虽是低嫁,可嫁过去后凡事都由二姑娘自己说了算,府上婆婆多半也要顾忌她几分不敢给她脸色瞧,他们国公府也能护着二姑娘些,如此一来,待生个一儿半女,这日子定是越过越顺遂的。
孙嬷嬷是老夫人跟前儿的老人了,有些话旁人不敢说怕犯了忌讳,可孙嬷嬷却是没有顾忌的,便将这心思说了出来。
窦老夫人不仅没恼怒,反倒是点头认同道:“你这话说到我心里去了,丹若那性子真是被岑氏纵得不知天高地厚,实在是不像话,哪怕这些日子收敛了些,可骨子里的东西哪里能轻易就改变了,与其选定国公府这般显赫的人家,不如选个清贵人家的公子。”
“只可惜,这道理岑氏不懂,也不愿意懂,若丫头自然更是觉着这般是委屈了她,哪怕我这个当祖母的将道理和她说了,她说不得还觉着是我看低了她,故意作践羞辱她,非叫她低嫁呢?”
孙嬷嬷听老夫人这般说,心里头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那老夫人的意思此事就不插手了,由着大夫人带着二姑娘去参加赏花宴?”
窦老夫人没说话,算是默许了。
见着老夫人这般,孙嬷嬷就明白老夫人的意思了,便也没再提这事儿。
岑氏吩咐绣房给陆丹若赶制衣裳的事情不多时就在国公府传开了,府上姑娘们向来都是锦衣玉食,每一季都有该有的衣裳规制,可正因着这个,岑氏这般着急且用心,愈发叫人上了心。
这一打听才知道是定国公老夫人举办赏花宴,差人送了帖子给岑氏,叫岑氏大后天带着陆丹若这个女儿参加赏花宴。
再一打听,听说定国公府二老爷裴安从外头游历回来了,府上子嗣艰难,老夫人到底是磨得二儿子松了口则一正妻,这才有了这赏花宴。
松雪堂
崔令胭才和陆秉之用过晚膳就听说了这事儿。
因着是定国公府,她不免上了几分心,犹豫着开口道:“听说那裴安喜好游山玩水,是个爱清净的,这性子怕是和丹若有些不合适。”
陆秉之点了点头:“由着她们折腾吧,定国公老夫人只怕也不是瞧上了陆丹若,而是瞧上了卫国公府的门第。这门亲事成不成也没多大影响。”
崔令胭想说若是陆丹若真嫁进定国公府,淳安公主多了这么个妯娌,肯定有些闹心。
可转念一想淳安公主身份尊贵,最得皇上疼爱,自然也不是寻常人家的媳妇那般,要不然也不会一年里有半年住在皇恩寺不回来,这般出身,又如何压制不住一个国公府出身的妯娌?
见陆秉之没多在意此事,崔令胭就将话题移开来,说起了其他的事情。
陆秉之不关心,却是有人关心此事。翌日一早崔令胭去清德院请安出来的路上,便遇着了二夫人贺氏。
贺氏说了得了一罐上好的庐山雨雾,请她过去尝尝。
崔令胭自打嫁过来,和贺氏相处的还不错,大姑娘陆丹嬿也时不时来梧桐院做客,所以贺氏这般开口相邀,崔令胭这个当晚辈的自然不好拂了她的好意,便点了点头,含笑道:“婶婶那里的茶自然是不错的,是我有口福了。”
贺氏听她应下来,脸上的笑意愈发深了几分,带着几分亲近挽着她的手一路往住处去了。
贺氏所住的院子环境清幽雅致,院里靠墙种着一片紫寒竹,风吹过去,竹叶发出沙沙的响声。旁边拿太湖石做了假山,又有流水,更显静谧悠然。
贺氏领着崔令胭进了屋子,有丫鬟上了茶水和点心。
茶是上等的庐山云雾,入口茶香四溢。
贺氏和崔令胭闲聊了几句,像是不经意将话题引到了昨日岑氏命府里绣娘给陆丹若赶制新衣的事情上。
“按理说她才是国公夫人,可如今老夫人也将一些事情交给了我,我就少不得要说几句了。大嫂只怕不知她这一吩咐,绣房那些绣娘这两日都不能睡个整觉,眼睛都要熬出血来了。我派人过去瞧了瞧,也真是可怜见的。虽说是要去参加定国公老夫人举办的赏花宴,可丹若那丫头什么好衣裳没,何苦闹出这般大的阵仗来折腾底下那些人呢?这若是进宫拜见太后我也不敢替下头那些人说话,可分明又不是。”
贺氏声音压低了几分,道:“我听说定国公老夫人是给次子则妻,虽请了几家的夫人和姑娘,可实际上最中意的还是丹若这丫头,所以牡丹院那边才这般上心。”
“只是咱们自家知道自家的底细,胭丫头你嫁进咱们国公府也有些日子了,你这般温柔大度的嫂嫂都和丹若这小姑子处不来,可见丹若被她母亲养的多骄纵任性。倘若真叫她进了定国公府的门,我真怕这结亲不成结成了仇,反倒叫淳安公主给记恨上,最后连咱们卫国公府也给连累了。”
崔令胭原本对贺氏的话也只是随便一听,听她说到淳安公主,眼底才露出几分不解来。
“淳安公主出身高贵,又不时常在京城住着,便是丹若嫁过去,依着公主的性子,想来对妯娌也不会多上心,更懒得起了什么嫌隙吧?”
贺氏早想到她会这么说,带着几分感慨道:“你这孩子哪里知道这
里头的门道呢。定国公府子嗣单薄,淳安公主嫁给定国公好些年了可肚子却是连个动静都没有。定国公老夫人哪里能不着急的,若不着急,如何会给定国公安排伺候的丫鬟,想着将人送到儿子床榻上?可这定国公偏偏对公主一心一意,不管是真在意淳安公主还是做给宫里头皇上和太后娘娘看的,总归定国公一时半会儿是不会纳妾的。这长房没个动静,老夫人自然将心思打到了二房的裴安头上。说句不好听的,这裴安的妻子倘若生下个儿子,长房这里又一直没个动静,这过继一事自然而然就要放到台面上来说,总不好一直等着淳安公主的肚子有动静?”
“若是牵扯到这些,胭丫头你说丹若那孩子应付不应付的来,她肚子没个动静还好,怕就怕有了动静将孩子过继给长房,她生出不该有的心思来,反倒叫淳安公主容不得她了。退一万步说,老夫人哪怕不开口提过继一事,只需外头有些流言蜚语,妯娌俩只怕都会有了嫌隙。”
“所以说,这门婚事瞧着虽然好,可若嫁的人不对,性子骄纵又任性,就不见得是件好事了。”
贺氏抿了口茶:“我若是定国公老夫人,定则个门第高,知书达理,性子也温婉贤淑,又能识趣知道该低头便低头,不会得罪了淳安公主的人才好。”
贺氏话中的人自然不是旁人,正是府里大姑娘陆丹嬿。
来的路上崔令胭虽早有几分猜测,可这会儿听贺氏这般说,到底还是有些感慨。
她抿了口茶,莞尔笑道:“婶婶这话自然是不错的,只是这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说到底都是长辈们做主,咱们这些外人不过闲聊几句,等着这婚事定下来罢了。”
贺氏也不好明说想叫崔令胭帮她去窦老夫人面前替陆丹嬿说几句好话,若是两家真要结亲,丹嬿可比丹若更适合一些。
所以即便心中对于崔令胭不接她这话有些失望,却也只能含笑道:“是这个理呢,也不知哪个有福气能入了定国公府的门。若是挑好了,两家都高兴,若是选得不如意,只怕两家都要跟着不安宁呢。”
贺氏也没再继续说这个话题显得她多有野心多心急似的,左右若真是两家结亲,也不会一日半日就定下来,陆丹若那般性子,岑府老太爷才出了那桩丑事惹得京城里人人笑话,哪怕打听到的消息是定国公老夫人中意陆丹若,也未必没有丹嬿的机会。
若到时候崔令胭能在老夫人面前替嬿丫头说几句好话就好了,崔令胭这个进门不久的孙媳妇如今在老夫人心里头的地位可比她这个儿媳重要多了。
若是秉之再帮着说上一两句,说不定这事情就成了。
贺氏想着这些,不免心绪有些激动,又和崔令胭闲聊了一会儿,见着崔令胭起身告辞,这才亲自将人送到了门口。
见着崔令胭离开,贺氏派人去将陆丹嬿从后院厢房里叫了过来。
陆丹嬿昨个儿听到定国公老夫人给大伯母岑氏下了帖子,邀大伯母带着堂妹陆丹若去参加国公府的赏花宴。从母亲口中听到这赏花宴的真正用意,她不免对陆丹若生出几分羡慕来。
陆丹若倘能平平安安嫁过去,便是淳安公主的妯娌,国公府显赫,靠着淳安公主这层关系,皇上对国公府也不会生出多少忌惮来。
哪怕那裴安只是个次子没有爵位,当他的妻子定也体面尊贵。且淳安公主一年里有半年住在皇恩寺,回京的半年有时候还住在公主府,府里的事情想来也不情愿插手,所以若是谁当裴安的妻子,谁便能明面儿上执掌府中中馈,实际上比寻常人家的媳妇还要体面些。
她心里头虽羡慕,却也不会想着抢了该落在堂妹身上的好姻缘。
可母亲却是和她讲了一番大道理,说是堂妹嫁过去定会不知分寸叫两家结仇,又得罪了淳安公主。与其叫堂妹嫁过去,不如那个人换成她,这才有了今日贺氏将崔令胭请过来喝茶闲聊的事情。
陆丹嬿缓步进来,视线落在贺氏身上,虽没有开口问,可眼睛里还是带了几分掩饰不住的期盼。
贺氏招了招手叫她到软塌前坐了,笑着拉过她的手轻轻拍了拍,含笑道:“瞧你这心急的样子,你嫂嫂那人最是稳重不过,哪怕是听出了我的言外之意,哪里会将我这心思挑破了还应承下来呢?”
听着母亲这话,陆丹嬿眼底露出几分不解来,不明白既如此母亲怎还要请堂嫂过来一趟,也没个准话不是?
堂嫂不接话,反倒显得她和母亲落了下乘,也不知堂嫂心里会不会笑话她和母亲的谋算。
陆丹嬿虽读书多,平日里也最是稳重不过,可到底没经历过多少事情,心中所想不免在脸上表现出几分来。
贺氏又是自小看着她长大的,当下便猜透了她的担心,毫不在意道:“为着女儿的婚事着想,我有甚丢人的。就是你有了这心思,也是情理之中,你也是咱们卫国公府的嫡女,虽不是出自长房听着像是差了一些,可丹若不也只是个继室所出,她若是淑宁长公主肚子里出来的和世子一母同胞便罢了,我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生出叫你这个堂姐抢了她的婚事的心思来,可她没这个福气,又被你大伯母教养的骄纵任性,和世子这个继兄也不亲近,之前还得罪了崔氏这个嫂嫂,这样一比较,你便不差她什么了。”
“而且嬿儿你性子温婉知书达理,名声上不知比她这个堂妹要强出多少去,因此我才敢生出这般心思,替你筹谋来。”
贺氏又解释道:“我请你堂嫂过来也并非是要听她给我个准话,而是叫她心中明白我的心思,倘若这婚事有变数,你有机会,好叫她在不刻意的情况下在你祖母面前儿替你说几句好话。她说几句,可比我说一百句都要管用。”
“若她记着丹若那丫头对她这嫂嫂的不敬,再叫世子帮着说上一嘴,就更好不过了。即便她不记仇,我方才将两家结亲的种种厉害都说给了她,她心里头自然也是有个成算,不想叫丹若那丫头嫁去定国公府,叫她将来得罪了淳安公主,叫公主心生不喜反倒连累了咱们卫国公府的。”
贺氏说着,眉眼间带了几分喜色对着陆丹嬿道:“嬿儿你就安心等着,娘定替你筹谋来这桩婚事。只你记着一点,若真能嫁给裴安,你定要处处敬着淳安公主这个嫂嫂,万不能生出什么不该有的念想来。”
最起码,在今上还在的时候不能生出什么不该有的心思。若是新帝登基,淳安公主的恩宠不再,那还能想一想。这话贺氏藏在心里自己想一想,哪怕是女儿也没吐露一个字。
陆丹嬿点了点头,将贺氏的话全都听了进去。她心中有些忐忑也有几分惴惴不安,不知那裴安性子如何,不过听母亲说他为着不害了别家的姑娘,这些年身边只一个姨娘,并未动过娶妻的心思。游历在外身边也没添了人,膝下只一个女儿,可见不是那等痴迷女/色的。
且她也好琴棋书画,想来彼此兴致相投,若这能成了,倒真是个好姻缘。
这般想着,陆丹嬿脸颊微微一红,垂下了眉眼。
贺氏将女儿的表情全都看在了眼中,心中更是下了决心,哪怕定国公老夫人最先中意的是陆丹若,她也要替女儿将这婚事抢过来。
贺氏含笑道:“这些日子你多抄抄佛经,好叫佛祖好好保佑你。咱们嬿儿,肯定比前头那两个福泽深厚。”
......
从贺氏那里回来的路上,碧柔小声问道:“少夫人,二夫人可是想替大姑娘筹谋这桩婚事?”
崔令胭点了头:“她虽没明说,可就是这么个意思。在她眼里,大姑娘琴棋书画样样都精,就是她口中知书达理贤淑温婉的好人选。”
碧柔有些担忧道:“二夫人那些话虽然有理,可少夫人也实在不好掺和这件事情。”
崔令胭笑着点了点头:“我又不是傻的,哪里会轻易掺和呢?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若两家都同意了,二姑娘性子好不好和我这个当嫂嫂的又不相干?”
若淳安公主不是陆秉之的胞姐,她兴许还怕陆丹若闹出什么事情来叫公主迁怒到卫国公府和陆秉之身上。可她知道内情,昨个儿也知道陆秉之对这事情的看法,既如此,何苦为着二房得罪了陆丹若和岑氏呢?
更别说,贺氏为着自己亲生的女儿,定会背地里搅合叫定国公老夫人中意的人选换成陆丹嬿,她哪怕觉着陆丹嬿嫁过去更好,也只需在府里看戏就是了,不必掺和进去。
第140章 争抢
牡丹院
“大夫人,方才二夫人邀少夫人去院里喝茶,两人聊了好一会儿少夫人才告辞出来。”
岑氏听着这话倏然睁大了眼睛:“你说贺氏和崔氏聊了许久的话?这个崔氏,自己是长房的媳妇,反倒和二房的婶婶亲近,真是个吃里扒外胳膊肘往外头拐的!”
岑氏眉头紧皱,带着几分担忧道:“我倒不怕她和贺氏走得近,左右我这当婆婆的自打她进门后多少脸面也丢尽了,不在乎府里那些个闲言碎语了。我就怕贺氏也瞧上了定国公府的门第,想要撺掇着崔氏帮着嬿丫头抢了丹若的这桩好姻缘呢。”
齐嬷嬷将这事情回禀给自家夫人,也是担心少夫人会横插一手偏帮了二房的陆丹嬿。
毕竟,自家夫人和二姑娘与少夫人可没处出多少情分来,比起来少夫人竟是和二房走动更多一些。
心中虽担心,可见着自家夫人忧心的神色,齐嬷嬷少不得出声宽慰道:“夫人也别太过担心了,少夫人虽和咱们牡丹院不亲近,可不管怎么说也是长房的媳妇,如何能做出这等帮着
二房抢了咱们姑娘婚事的事情来?”
“再说,少夫人瞧着也不是那等耳根子软,听贺氏挑拨怂恿几句,就掺和二姑娘的婚事的。”
岑氏依旧蹙着眉,想开口说什么便听着外头传来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转眼就见着女儿陆丹若脸色难看从屋外走了进来。
岑氏瞧着她这脸色,想到府里那些揣测,便明白了女儿也是知道了这回参加赏花宴的真正用意的。
陆丹若见着岑氏,眼圈不由得一红,带着几分哽咽质问道:“母亲真如外头那些人说的那般,想叫女儿嫁给那裴安吗?您别忘了,那裴安先后两个未婚妻可都在成婚前出了事情,一个病死,一个坏了名声毁了容貌一辈子青灯古佛没个好下场。京城里可有不少人说裴安克妻,就这样您还想要女儿去冒险嫁给这样一个人吗?更别说,裴安身边还有个妾室,替他生了女儿,我若嫁过去,自己还没孩子就先给人家当继母,传出去不知道有多难听?”
陆丹若心中有说不出的委屈还有一些害怕,怕两家当真议亲,她落得和裴安前头两个未婚妻那般的下场。
她觉着母亲真是魔怔了,京城里和她身份相当的高门公子也并非没有,如何瞧着定国公老夫人有结亲的意思就动了心,显得她这个卫国公府嫡出的姑娘多廉价多没人要似的。这分明是上赶着给人当继母的,想着母亲还叫绣房给她赶制参加赏花宴的衣裳,陆丹若就觉着自己脸上臊得慌,如今这事情在府里传开不知多少人背地里笑话她。尤其是崔令胭这个一向不喜她的嫂嫂,只怕更是乐得看戏,愈发看轻了她这小姑子了吧?
这般想着,陆丹若眼泪就簌簌落了下来。
齐嬷嬷瞧着,挥手叫屋子里伺候的丫鬟全都退了下去,才想上前宽慰自家姑娘几句,就听岑氏道:“你可想好了,这婚事你若瞧不上,多得是人抢着要呢。远的不说,你婶婶只怕动了心,想着替你堂姐打算,从你手中抢过这门婚事呢。”
“她今日特意请了你嫂嫂过去品茶说话,我虽不知道她与你嫂嫂说了什么,可多半也是为着裴安的事情,你难道想叫你堂姐嫁进定国公府?淳安公主肚子一直没个动静,若叫你堂姐的子嗣过继给了长房,你堂姐可就一辈子压了你一头,你只有羡慕后悔的份儿了。”
陆丹若原以为母亲会和她细细分析其中利弊,半劝半哄的叫她应下了这门婚事。不曾想,母亲会说出这番话来,叫她一下子就愣住了。
她和陆丹嬿虽同在国公府长大,可一个是长房嫡女,一个是二房嫡女,自家母亲又只是个继室,父亲的原配夫人还是已故的淑宁长公主,因着这些缘故和性格不同,她和陆丹嬿这个堂姐表面上和睦,实际上是谁都看不惯谁。
窦老夫人抿了口手中的茶,轻轻叹了一口气:“哪里能不动心呢,若是不动心,何苦吩咐绣房给若丫头赶制衣裳,如今岑家失势,她这个大夫人在咱们国公府又没了多少脸面,膝下也没个儿子,又和秉之这个继子没甚情分,如今送上门的机会,她哪怕心中也存着担心,可多半也想着要搏一搏的。”
孙嬷嬷在国公府这么些年,自然也知道国公府的情形。老夫人这话不假,大夫人岑氏膝下无子,自打少夫人进门后又连这个儿媳都压制不住,不好摆婆婆的派头,这般处境下自然盼着二姑娘这个嫡亲的女儿能嫁进定国公府,和淳安公主成了妯娌的。
只是,听说定国公老夫人也不是个好相与的性子,二姑娘又是个骄纵任性没甚成算的,若是嫁进门,这日子怕也不好过,很可能结亲不成反倒结成仇,甚至叫二姑娘闯出更大的祸事来。
在她看来,二姑娘最应该挑个清贵人家的公子,虽是低嫁,可嫁过去后凡事都由二姑娘自己说了算,府上婆婆多半也要顾忌她几分不敢给她脸色瞧,他们国公府也能护着二姑娘些,如此一来,待生个一儿半女,这日子定是越过越顺遂的。
孙嬷嬷是老夫人跟前儿的老人了,有些话旁人不敢说怕犯了忌讳,可孙嬷嬷却是没有顾忌的,便将这心思说了出来。
窦老夫人不仅没恼怒,反倒是点头认同道:“你这话说到我心里去了,丹若那性子真是被岑氏纵得不知天高地厚,实在是不像话,哪怕这些日子收敛了些,可骨子里的东西哪里能轻易就改变了,与其选定国公府这般显赫的人家,不如选个清贵人家的公子。”
“只可惜,这道理岑氏不懂,也不愿意懂,若丫头自然更是觉着这般是委屈了她,哪怕我这个当祖母的将道理和她说了,她说不得还觉着是我看低了她,故意作践羞辱她,非叫她低嫁呢?”
孙嬷嬷听老夫人这般说,心里头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那老夫人的意思此事就不插手了,由着大夫人带着二姑娘去参加赏花宴?”
窦老夫人没说话,算是默许了。
见着老夫人这般,孙嬷嬷就明白老夫人的意思了,便也没再提这事儿。
岑氏吩咐绣房给陆丹若赶制衣裳的事情不多时就在国公府传开了,府上姑娘们向来都是锦衣玉食,每一季都有该有的衣裳规制,可正因着这个,岑氏这般着急且用心,愈发叫人上了心。
这一打听才知道是定国公老夫人举办赏花宴,差人送了帖子给岑氏,叫岑氏大后天带着陆丹若这个女儿参加赏花宴。
再一打听,听说定国公府二老爷裴安从外头游历回来了,府上子嗣艰难,老夫人到底是磨得二儿子松了口则一正妻,这才有了这赏花宴。
松雪堂
崔令胭才和陆秉之用过晚膳就听说了这事儿。
因着是定国公府,她不免上了几分心,犹豫着开口道:“听说那裴安喜好游山玩水,是个爱清净的,这性子怕是和丹若有些不合适。”
陆秉之点了点头:“由着她们折腾吧,定国公老夫人只怕也不是瞧上了陆丹若,而是瞧上了卫国公府的门第。这门亲事成不成也没多大影响。”
崔令胭想说若是陆丹若真嫁进定国公府,淳安公主多了这么个妯娌,肯定有些闹心。
可转念一想淳安公主身份尊贵,最得皇上疼爱,自然也不是寻常人家的媳妇那般,要不然也不会一年里有半年住在皇恩寺不回来,这般出身,又如何压制不住一个国公府出身的妯娌?
见陆秉之没多在意此事,崔令胭就将话题移开来,说起了其他的事情。
陆秉之不关心,却是有人关心此事。翌日一早崔令胭去清德院请安出来的路上,便遇着了二夫人贺氏。
贺氏说了得了一罐上好的庐山雨雾,请她过去尝尝。
崔令胭自打嫁过来,和贺氏相处的还不错,大姑娘陆丹嬿也时不时来梧桐院做客,所以贺氏这般开口相邀,崔令胭这个当晚辈的自然不好拂了她的好意,便点了点头,含笑道:“婶婶那里的茶自然是不错的,是我有口福了。”
贺氏听她应下来,脸上的笑意愈发深了几分,带着几分亲近挽着她的手一路往住处去了。
贺氏所住的院子环境清幽雅致,院里靠墙种着一片紫寒竹,风吹过去,竹叶发出沙沙的响声。旁边拿太湖石做了假山,又有流水,更显静谧悠然。
贺氏领着崔令胭进了屋子,有丫鬟上了茶水和点心。
茶是上等的庐山云雾,入口茶香四溢。
贺氏和崔令胭闲聊了几句,像是不经意将话题引到了昨日岑氏命府里绣娘给陆丹若赶制新衣的事情上。
“按理说她才是国公夫人,可如今老夫人也将一些事情交给了我,我就少不得要说几句了。大嫂只怕不知她这一吩咐,绣房那些绣娘这两日都不能睡个整觉,眼睛都要熬出血来了。我派人过去瞧了瞧,也真是可怜见的。虽说是要去参加定国公老夫人举办的赏花宴,可丹若那丫头什么好衣裳没,何苦闹出这般大的阵仗来折腾底下那些人呢?这若是进宫拜见太后我也不敢替下头那些人说话,可分明又不是。”
贺氏声音压低了几分,道:“我听说定国公老夫人是给次子则妻,虽请了几家的夫人和姑娘,可实际上最中意的还是丹若这丫头,所以牡丹院那边才这般上心。”
“只是咱们自家知道自家的底细,胭丫头你嫁进咱们国公府也有些日子了,你这般温柔大度的嫂嫂都和丹若这小姑子处不来,可见丹若被她母亲养的多骄纵任性。倘若真叫她进了定国公府的门,我真怕这结亲不成结成了仇,反倒叫淳安公主给记恨上,最后连咱们卫国公府也给连累了。”
崔令胭原本对贺氏的话也只是随便一听,听她说到淳安公主,眼底才露出几分不解来。
“淳安公主出身高贵,又不时常在京城住着,便是丹若嫁过去,依着公主的性子,想来对妯娌也不会多上心,更懒得起了什么嫌隙吧?”
贺氏早想到她会这么说,带着几分感慨道:“你这孩子哪里知道这
里头的门道呢。定国公府子嗣单薄,淳安公主嫁给定国公好些年了可肚子却是连个动静都没有。定国公老夫人哪里能不着急的,若不着急,如何会给定国公安排伺候的丫鬟,想着将人送到儿子床榻上?可这定国公偏偏对公主一心一意,不管是真在意淳安公主还是做给宫里头皇上和太后娘娘看的,总归定国公一时半会儿是不会纳妾的。这长房没个动静,老夫人自然将心思打到了二房的裴安头上。说句不好听的,这裴安的妻子倘若生下个儿子,长房这里又一直没个动静,这过继一事自然而然就要放到台面上来说,总不好一直等着淳安公主的肚子有动静?”
“若是牵扯到这些,胭丫头你说丹若那孩子应付不应付的来,她肚子没个动静还好,怕就怕有了动静将孩子过继给长房,她生出不该有的心思来,反倒叫淳安公主容不得她了。退一万步说,老夫人哪怕不开口提过继一事,只需外头有些流言蜚语,妯娌俩只怕都会有了嫌隙。”
“所以说,这门婚事瞧着虽然好,可若嫁的人不对,性子骄纵又任性,就不见得是件好事了。”
贺氏抿了口茶:“我若是定国公老夫人,定则个门第高,知书达理,性子也温婉贤淑,又能识趣知道该低头便低头,不会得罪了淳安公主的人才好。”
贺氏话中的人自然不是旁人,正是府里大姑娘陆丹嬿。
来的路上崔令胭虽早有几分猜测,可这会儿听贺氏这般说,到底还是有些感慨。
她抿了口茶,莞尔笑道:“婶婶这话自然是不错的,只是这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说到底都是长辈们做主,咱们这些外人不过闲聊几句,等着这婚事定下来罢了。”
贺氏也不好明说想叫崔令胭帮她去窦老夫人面前替陆丹嬿说几句好话,若是两家真要结亲,丹嬿可比丹若更适合一些。
所以即便心中对于崔令胭不接她这话有些失望,却也只能含笑道:“是这个理呢,也不知哪个有福气能入了定国公府的门。若是挑好了,两家都高兴,若是选得不如意,只怕两家都要跟着不安宁呢。”
贺氏也没再继续说这个话题显得她多有野心多心急似的,左右若真是两家结亲,也不会一日半日就定下来,陆丹若那般性子,岑府老太爷才出了那桩丑事惹得京城里人人笑话,哪怕打听到的消息是定国公老夫人中意陆丹若,也未必没有丹嬿的机会。
若到时候崔令胭能在老夫人面前替嬿丫头说几句好话就好了,崔令胭这个进门不久的孙媳妇如今在老夫人心里头的地位可比她这个儿媳重要多了。
若是秉之再帮着说上一两句,说不定这事情就成了。
贺氏想着这些,不免心绪有些激动,又和崔令胭闲聊了一会儿,见着崔令胭起身告辞,这才亲自将人送到了门口。
见着崔令胭离开,贺氏派人去将陆丹嬿从后院厢房里叫了过来。
陆丹嬿昨个儿听到定国公老夫人给大伯母岑氏下了帖子,邀大伯母带着堂妹陆丹若去参加国公府的赏花宴。从母亲口中听到这赏花宴的真正用意,她不免对陆丹若生出几分羡慕来。
陆丹若倘能平平安安嫁过去,便是淳安公主的妯娌,国公府显赫,靠着淳安公主这层关系,皇上对国公府也不会生出多少忌惮来。
哪怕那裴安只是个次子没有爵位,当他的妻子定也体面尊贵。且淳安公主一年里有半年住在皇恩寺,回京的半年有时候还住在公主府,府里的事情想来也不情愿插手,所以若是谁当裴安的妻子,谁便能明面儿上执掌府中中馈,实际上比寻常人家的媳妇还要体面些。
她心里头虽羡慕,却也不会想着抢了该落在堂妹身上的好姻缘。
可母亲却是和她讲了一番大道理,说是堂妹嫁过去定会不知分寸叫两家结仇,又得罪了淳安公主。与其叫堂妹嫁过去,不如那个人换成她,这才有了今日贺氏将崔令胭请过来喝茶闲聊的事情。
陆丹嬿缓步进来,视线落在贺氏身上,虽没有开口问,可眼睛里还是带了几分掩饰不住的期盼。
贺氏招了招手叫她到软塌前坐了,笑着拉过她的手轻轻拍了拍,含笑道:“瞧你这心急的样子,你嫂嫂那人最是稳重不过,哪怕是听出了我的言外之意,哪里会将我这心思挑破了还应承下来呢?”
听着母亲这话,陆丹嬿眼底露出几分不解来,不明白既如此母亲怎还要请堂嫂过来一趟,也没个准话不是?
堂嫂不接话,反倒显得她和母亲落了下乘,也不知堂嫂心里会不会笑话她和母亲的谋算。
陆丹嬿虽读书多,平日里也最是稳重不过,可到底没经历过多少事情,心中所想不免在脸上表现出几分来。
贺氏又是自小看着她长大的,当下便猜透了她的担心,毫不在意道:“为着女儿的婚事着想,我有甚丢人的。就是你有了这心思,也是情理之中,你也是咱们卫国公府的嫡女,虽不是出自长房听着像是差了一些,可丹若不也只是个继室所出,她若是淑宁长公主肚子里出来的和世子一母同胞便罢了,我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生出叫你这个堂姐抢了她的婚事的心思来,可她没这个福气,又被你大伯母教养的骄纵任性,和世子这个继兄也不亲近,之前还得罪了崔氏这个嫂嫂,这样一比较,你便不差她什么了。”
“而且嬿儿你性子温婉知书达理,名声上不知比她这个堂妹要强出多少去,因此我才敢生出这般心思,替你筹谋来。”
贺氏又解释道:“我请你堂嫂过来也并非是要听她给我个准话,而是叫她心中明白我的心思,倘若这婚事有变数,你有机会,好叫她在不刻意的情况下在你祖母面前儿替你说几句好话。她说几句,可比我说一百句都要管用。”
“若她记着丹若那丫头对她这嫂嫂的不敬,再叫世子帮着说上一嘴,就更好不过了。即便她不记仇,我方才将两家结亲的种种厉害都说给了她,她心里头自然也是有个成算,不想叫丹若那丫头嫁去定国公府,叫她将来得罪了淳安公主,叫公主心生不喜反倒连累了咱们卫国公府的。”
贺氏说着,眉眼间带了几分喜色对着陆丹嬿道:“嬿儿你就安心等着,娘定替你筹谋来这桩婚事。只你记着一点,若真能嫁给裴安,你定要处处敬着淳安公主这个嫂嫂,万不能生出什么不该有的念想来。”
最起码,在今上还在的时候不能生出什么不该有的心思。若是新帝登基,淳安公主的恩宠不再,那还能想一想。这话贺氏藏在心里自己想一想,哪怕是女儿也没吐露一个字。
陆丹嬿点了点头,将贺氏的话全都听了进去。她心中有些忐忑也有几分惴惴不安,不知那裴安性子如何,不过听母亲说他为着不害了别家的姑娘,这些年身边只一个姨娘,并未动过娶妻的心思。游历在外身边也没添了人,膝下只一个女儿,可见不是那等痴迷女/色的。
且她也好琴棋书画,想来彼此兴致相投,若这能成了,倒真是个好姻缘。
这般想着,陆丹嬿脸颊微微一红,垂下了眉眼。
贺氏将女儿的表情全都看在了眼中,心中更是下了决心,哪怕定国公老夫人最先中意的是陆丹若,她也要替女儿将这婚事抢过来。
贺氏含笑道:“这些日子你多抄抄佛经,好叫佛祖好好保佑你。咱们嬿儿,肯定比前头那两个福泽深厚。”
......
从贺氏那里回来的路上,碧柔小声问道:“少夫人,二夫人可是想替大姑娘筹谋这桩婚事?”
崔令胭点了头:“她虽没明说,可就是这么个意思。在她眼里,大姑娘琴棋书画样样都精,就是她口中知书达理贤淑温婉的好人选。”
碧柔有些担忧道:“二夫人那些话虽然有理,可少夫人也实在不好掺和这件事情。”
崔令胭笑着点了点头:“我又不是傻的,哪里会轻易掺和呢?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若两家都同意了,二姑娘性子好不好和我这个当嫂嫂的又不相干?”
若淳安公主不是陆秉之的胞姐,她兴许还怕陆丹若闹出什么事情来叫公主迁怒到卫国公府和陆秉之身上。可她知道内情,昨个儿也知道陆秉之对这事情的看法,既如此,何苦为着二房得罪了陆丹若和岑氏呢?
更别说,贺氏为着自己亲生的女儿,定会背地里搅合叫定国公老夫人中意的人选换成陆丹嬿,她哪怕觉着陆丹嬿嫁过去更好,也只需在府里看戏就是了,不必掺和进去。
第140章 争抢
牡丹院
“大夫人,方才二夫人邀少夫人去院里喝茶,两人聊了好一会儿少夫人才告辞出来。”
岑氏听着这话倏然睁大了眼睛:“你说贺氏和崔氏聊了许久的话?这个崔氏,自己是长房的媳妇,反倒和二房的婶婶亲近,真是个吃里扒外胳膊肘往外头拐的!”
岑氏眉头紧皱,带着几分担忧道:“我倒不怕她和贺氏走得近,左右我这当婆婆的自打她进门后多少脸面也丢尽了,不在乎府里那些个闲言碎语了。我就怕贺氏也瞧上了定国公府的门第,想要撺掇着崔氏帮着嬿丫头抢了丹若的这桩好姻缘呢。”
齐嬷嬷将这事情回禀给自家夫人,也是担心少夫人会横插一手偏帮了二房的陆丹嬿。
毕竟,自家夫人和二姑娘与少夫人可没处出多少情分来,比起来少夫人竟是和二房走动更多一些。
心中虽担心,可见着自家夫人忧心的神色,齐嬷嬷少不得出声宽慰道:“夫人也别太过担心了,少夫人虽和咱们牡丹院不亲近,可不管怎么说也是长房的媳妇,如何能做出这等帮着
二房抢了咱们姑娘婚事的事情来?”
“再说,少夫人瞧着也不是那等耳根子软,听贺氏挑拨怂恿几句,就掺和二姑娘的婚事的。”
岑氏依旧蹙着眉,想开口说什么便听着外头传来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转眼就见着女儿陆丹若脸色难看从屋外走了进来。
岑氏瞧着她这脸色,想到府里那些揣测,便明白了女儿也是知道了这回参加赏花宴的真正用意的。
陆丹若见着岑氏,眼圈不由得一红,带着几分哽咽质问道:“母亲真如外头那些人说的那般,想叫女儿嫁给那裴安吗?您别忘了,那裴安先后两个未婚妻可都在成婚前出了事情,一个病死,一个坏了名声毁了容貌一辈子青灯古佛没个好下场。京城里可有不少人说裴安克妻,就这样您还想要女儿去冒险嫁给这样一个人吗?更别说,裴安身边还有个妾室,替他生了女儿,我若嫁过去,自己还没孩子就先给人家当继母,传出去不知道有多难听?”
陆丹若心中有说不出的委屈还有一些害怕,怕两家当真议亲,她落得和裴安前头两个未婚妻那般的下场。
她觉着母亲真是魔怔了,京城里和她身份相当的高门公子也并非没有,如何瞧着定国公老夫人有结亲的意思就动了心,显得她这个卫国公府嫡出的姑娘多廉价多没人要似的。这分明是上赶着给人当继母的,想着母亲还叫绣房给她赶制参加赏花宴的衣裳,陆丹若就觉着自己脸上臊得慌,如今这事情在府里传开不知多少人背地里笑话她。尤其是崔令胭这个一向不喜她的嫂嫂,只怕更是乐得看戏,愈发看轻了她这小姑子了吧?
这般想着,陆丹若眼泪就簌簌落了下来。
齐嬷嬷瞧着,挥手叫屋子里伺候的丫鬟全都退了下去,才想上前宽慰自家姑娘几句,就听岑氏道:“你可想好了,这婚事你若瞧不上,多得是人抢着要呢。远的不说,你婶婶只怕动了心,想着替你堂姐打算,从你手中抢过这门婚事呢。”
“她今日特意请了你嫂嫂过去品茶说话,我虽不知道她与你嫂嫂说了什么,可多半也是为着裴安的事情,你难道想叫你堂姐嫁进定国公府?淳安公主肚子一直没个动静,若叫你堂姐的子嗣过继给了长房,你堂姐可就一辈子压了你一头,你只有羡慕后悔的份儿了。”
陆丹若原以为母亲会和她细细分析其中利弊,半劝半哄的叫她应下了这门婚事。不曾想,母亲会说出这番话来,叫她一下子就愣住了。
她和陆丹嬿虽同在国公府长大,可一个是长房嫡女,一个是二房嫡女,自家母亲又只是个继室,父亲的原配夫人还是已故的淑宁长公主,因着这些缘故和性格不同,她和陆丹嬿这个堂姐表面上和睦,实际上是谁都看不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