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敌婚嫁手册 第11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另一方面,凌凤池身为凌氏掌权的大侄儿,人在京城中枢,凌二叔也有托付他探查底细的意思。
  张玉,东海郡人士。出身乡绅大族,家有良田八百亩。
  凌凤池把灯油芯拨亮,提笔写下一封公文信,召来凌万安:
  “明日安排官驿,递交东海郡郡守府,让那边详查。”
  出身齐鲁地,东海郡,家有良田八百亩的张姓大族。年二十三岁,风仪过人,谈吐清雅,有潘安卫玠之貌。
  二叔父描述得详细,虽然相隔千里,有意追查起来,并不难查……
  凌凤池提笔写信的动作忽然顿了顿,取过凌二叔的家书,重新翻阅一遍。
  确实是二十三岁。
  二叔父信中的原文也确实写道:风仪过人,谈吐清雅,有潘安卫玠之貌。
  远在巴蜀的张玉,年纪竟也和她同岁。
  她在朝中任中书郎时,也时常被人盛赞“当世卫玠”……
  这世上竟有如此巧合之事?
  凌凤池边写边思忖着,二叔父膝下只有珺娘一个女儿,挑选女婿极为用心,想来长得丑的、年纪太大的,不能入二叔父的眼。
  天下之大,二十三岁的儿郎何其多也。
  【风仪过人,谈吐清雅,有潘安卫玠之貌】
  巴蜀郡的张玉,想必是个俊俏儿郎。二十三岁的年纪堪配珺娘……
  他细微皱了下眉,再次停笔。
  桩桩件件,巧合实在太多了些。以天下之大,也难有这么多巧合撞在一处。
  凌凤池垂眸对着书信。片刻后,把寻常公文改为加急公文。
  密封好书信,吩咐凌万安即刻送交官驿,京城急查。明早便安排快马,六百里加急直送东海郡。
  六百里加急送去东海郡守手中,两三日便到。
  东海郡加急查证送回消息,也就五六日的功夫。
  例行查证做完,凌凤池依旧毫无睡意,把凌二叔单独写给他的家信从头有看了一遍。
  凌二叔这封信的写法跟以往不同,显露出几分不寻常。
  笔法隐晦,提起张玉帮了凌家一个极大的忙,渤海凌氏感激张玉。
  又不提起前因后果,显然用了春秋笔法,意在掩盖某些事实。
  他在朝中见识得多了,一眼便识破,凌二叔顺利捣毁巴蜀郡的绣衣郎据点,张玉或许在其中出了力,不想被提起,笔墨掩盖过去。
  凌凤池的眸光警醒三分。
  当场取过随信附送的密卷,细细阅读起来。
  果然,这是一卷巴蜀郡绣衣郎秘送京城,构陷凌二叔“贪腐毁堤、流民数千”的大罪名的密报。
  密报三月便送往京城。四月末,被京城的掌事人查阅批复。
  末尾一方朱红小印:“吕。”
  凌凤池一目十行地扫过密报。早在四月,晗玉便提醒过他,凌二叔可能出事。应就是这封密报相关,被她知晓了消息。
  翻阅密报全文,虽然惊心,却并不出乎意料。
  凌凤池沉思着,无意中扫过末尾的朱字批复……扫过去的目光瞬间凝住,人在灯下坐直身!
  书案明黄的灯光映亮密报。
  他的目光凝在末尾,久久不动。
  密报末尾,来自京城掌事人的批复……一笔潇洒灵动的行草笔迹,他闭眼也能认得。
  批复之人,并非吕钟,竟然是章晗玉!
  密报批复写道:
  【兹事体大,暂且压下。
  尔等原处蛰伏不动,静候时机,以京令为准。】
  构陷凌家的密报,被她压住了。
  原封送回巴蜀郡,下令“蛰伏不动”。
  密报传入京城之时,正是外朝臣和阉党激烈争斗的关键时刻。
  这桩密报,原本可以在京城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二叔父贪腐毁堤的大罪名,可以大做文章,借着叔侄血亲,把火引到身在京城中枢的他自己身上。
  追究他的包庇渎职之罪,把他拉下马,把朝中一批和他走得近的同僚好友拉下马,大理寺换上一批阉党人物,拘捕朝臣,严刑拷打,制造冤案……
  局面不堪设想。
  凌凤池瞬间便回想起了熊熊大火中的章家秘密小院。
  五月十二当日,他毫无预兆把她领出婚院,乘车带入章家。
  当着她的面拆毁佛堂,砖瓦满地,试图挖出章家隐瞒至深的秘密。
  他至今还记得,自己拨开那只拦路的秀气手,走入佛堂背面的废弃窄道,下令拆毁。
  满地灰尘砖瓦,她被逼迫得无路可走,握着自己的手,搭去青砖机关上,轻飘飘地落下一句:
  “刨根究底,逼迫得章家最后一点秘密都吐出来,凌相可满意了?”
  小院中一排排的书架,密密麻麻摆放着巴蜀、岭南二地的密报卷轴。
  章家隐瞒到最后的秘密。
  小院中蹲守的阮惊春。
  章晗玉曾笑说,阮惊春替她做事,请凌相高抬贵手,放惊春一马。说惊春在做的事,对凌家大有好处……
  她说话向来真假参半。当时他听在耳里,其实不怎么信。
  时隔漫长的三个月后,这封来自巴蜀郡、足以搅动一场腥风血雨的密报,连同她把密报压下去的批复,清清楚楚地放在他的案头。
  密信三月便送进京城,四月末才被她批复,五月原样送回巴蜀郡。直到七月被捣毁绣衣郎据点,始终没有兴风作浪。
  是了,整个四月她都在凌家,几乎寸步不离婚院。只在两个逢十之日,短暂出逃,接洽阮惊春。
  批复的日子,是在四月二十?还是四月三十?
  在他调兵搜捕的空隙,她是不是就藏身于章家秘密小院之中,查阅密报,写下批复,压下凌家一场劫难?
  所以,被他下令拆毁章家佛堂,暴露出秘密小院当时,对着满地灰瓦残垣,她如何想?
  凌凤池的心细微收缩了一下。
  仿佛被秤砣扯着,沉甸甸的往下坠,又仿佛浸透了湖水,呼吸都有些不畅。
  他从书案后起身,把几扇窗打开,让盛夏雨后的庭院夜风吹进来,吹散书房里近乎凝滞的空气。
  他确实从来不知晓章晗玉的心思。
  她嫁入凌家,嘴上言语真真假假,难以捉摸。
  凌家人对她尽心,她却常有戏谑举动,哄得三叔母和两位幼妹团团转;哄骗六郎帮忙做事、为她求情;言语激得凌长泰赌气搬下满地箱笼,助她逃走。
  种种落在眼里,凌凤池嘴上不说,心里时常想着,劝阻她,看管她,教导她。
  俱是自以为是。
  她哪需要他的劝阻?看管?教导?
  她一颗心仿佛明镜般透彻。
  对凌家人的心意,尽在案头这封密报的批复小字中。
  夜风吹过书案。
  凌凤池翻开新婚手册。五月十二,烧毁章家佛堂,一定有记录。
  【五月十二,章家大火。
  先被拆去半个佛堂,又被烧去半个。也不知还留下几片瓦?
  无处索偿,凌家欠账一大笔】
  被误解,被逼迫,目睹家宅拆毁。
  笔下淡淡的自嘲,她心中介怀。
  无处索偿……
  是了,当日把人带回婚院,晗玉似乎要争执,自己一言不发,撇下她走了。
  章家查获秘密小院,自己下定决心追根究底,却为了那句“我和凌相不死不休”的狠话,动摇了坚定心志。
  放任阮惊春走脱,又未尽力救火,秘密小院连同证据被大火焚毁殆尽……桩桩件件,违背了自己的为官立身之道。
  他同样心情低落。
  不愿争吵,躲避而去。
  后来她终于决意离开凌家,或许两人真正的分歧,要从当日算起。
  夜深了。
  凌凤池依旧坐在黑木案后。
  相隔三个月之久才递送面前的密报摆放在案头;被遗留婚院的手册摆放在手边。他久久地凝视着当日记录。
  章晗玉亲笔批复的密报,出现在巴蜀郡,被捣毁的绣衣郎据点。
  她此刻人在何处?
  巴蜀郡的这位张玉,或许协助二叔父,捣毁了巴蜀郡的绣衣郎据点。
  张玉和她之间,是否曾有过联系……
  书房外响起脚步动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