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打发着打发着,两个时辰就过去。
  霍去病:?
  难不成舅舅最近也开始沉迷寻仙长生了?
  霍去病又等了一个时辰。
  舅舅依旧没来理他。
  于是霍去病在问过卫府家仆后,主动出击,来马厩找卫青了。
  见他来了,卫青这才从养马知识的海洋里脱离,不过很快,他们舅甥俩就一起重新进入到知识的海洋里了。
  “主君。”家仆的声音响起,询问道,“广牧君离开时落下许多绢帛,您看这些……如何处理?”
  仆人将闻棠画完的那些绢帛呈递到卫青面前,他拿到手中,垂眸观看,这都是和马有关的画,底下几张绢帛上写着废稿,应该是闻棠画失败的,因为仆人不敢翻开细看,没看到这些字,这才将其送到卫青面前询问他的意见。
  也不全是废稿,有的上面写的是“兴许可行”“修改之后可行”等字。
  有一张图上面画的东西和马鞍有九成像,可又比现在的马鞍多了许多细节,至于其它物件,他就不认识了。
  只见上面写着:镫,可发力,便于控马,能稳住身体……
  蹄铁:减蹄损,护掌……
  战马消耗↓士兵体力↑
  因为是废稿,所以写得很乱,不过卫青能看懂大半。
  这时,由于好奇,霍去病也将视线凑了过来。
  ……
  归家后,闻棠把李萝单独留在室内,同她交谈。
  “今日去大将军府,观其府中亭台累榭,隶臣工匠,待人接物,你有何看法?”
  李媪:“我远不及也。”
  “若是再磨炼几年呢?”
  李媪:“亦不及也。”
  前面那句倒是说得没错,长平侯府中的家丞见过的许多大世面,经历多了,自然而然就磨炼出了待人接物面面俱到,为人处世八面玲珑的能力。
  而李媪,她只是认识一点字,才当了将近一年的广牧君家丞,肯定不能和见多识广的长平侯府家丞相比。
  但后面那句闻棠却不认同。
  “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在株累邪的牧场中当奴隶,身份低微,饥寒交迫,匈奴人的鞭子随时可能落在我们身上。那个时候你可曾想过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来到天子脚下的长安城,并成为这富贵中的一员。”
  闻棠道:“莫要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喏。”李媪顿悟,“李萝明白。”
  眼看时辰渐晚,李萝便不再打扰,因为明日要去廷尉府任职,闻棠很早就休息了,势必第二天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工作。
  第二天,到了廷尉府,闻棠先去寻张汤。
  他早就在正堂中等候了,说是等候也不准确,他前面的案上还有很多卷书简,都是这几日长安发生的各个案件的资料,虽然张汤的名声差到极点,什么酷吏,媚上之类的,整个长安基本都没人待见他。
  但有一点却是别人无法抨击的,张汤此人,对于工作的态度十分认真。
  和闻棠想象的差不多,张汤虽然长相周正,可兴许是因为廷尉当久了,坏事干多了,他身上有一种让人看了忍不住发怵的气势。
  闻棠跟在他旁边看了一天竹简,张汤忙碌,她倒是挺清闲的。
  至于廷尉府中其它官吏,几天前他们就知道府中要空降来一位关系户这个消息了,心里都挺忐忑的,不知这位权贵为人如何,是否会为难他们,一直到今天,见到闻棠本人,这颗悬到嗓子眼的心才被放下。
  广牧君性格和善,而且一整天都在看卷宗,和他们基本没啥接触,所以这些官吏很快就将重心放到自己的事情上了。
  毕竟廷尉府的工作真挺忙的。
  但有一人却是例外,就是廷尉右监,闻父之前的上司,那位包庇东武侯的官员。
  自从东武侯家丞被被杀后,他经过几日调查,终于在今晨查到了闻棠的真实身份。
  她居然是闻长生之女。
  知道这件事后,他当即汗流浃背,明明是大晴天,却浑身发冷,想要逃跑,可长安这么大,他又能逃到哪里呢?
  就算他逃跑了,那他的妻和子又怎么办?
  他就这样怀着即将会被审判的忐忑心情度过了一天。
  可什么都没发生。
  闻棠一直在忙自己的事情,根本没有搭理他,看他的眼神和看路边的一条狗也没什么区别。
  不对,准确的说,看路边的狗都要比他和善一点。
  廷尉右监百思不得其解,难不成她根本不记得我了?或者准备放过我?
  想到东武侯家丞的死,他很快打消了这个想法。
  他内心忐忑,备受折磨,闻棠却准时下班。
  离开廷尉府前,张汤将一枚印钮交给闻棠,告诉她可以拿这枚印钮去石渠阁查阅书籍。
  石t渠阁因阁下有石为渠导水,故名石渠阁,相当于汉朝的图书馆,这里藏有许多图书典籍和汉朝档案。
  脑内的图书馆看书需要积分,长安的图书馆却不需要。
  正好她也想看看汉朝的图书馆究竟是何模样,于是离开廷尉府后,便前往石渠阁了。
  这时,有小仆来报:“县君,府中收到了一张拜帖。”
  闻棠:“谁的?”
  小仆答道:“是……卫将军。”
  第26章 赌约
  “卫将军说等您休沐时,他会来府中拜访。”
  西汉公务员做五休一,每上五天班就会有一天假期用来回家洗头洗澡,拜访亲友什么的,也就是说,她四天之后才会见到卫青。
  闻棠知道这是她落在将军府中的丝帛起了作用,这三件器物中,光是马蹄铁就能有很大作用。
  每次和匈奴作战,大汉都会损耗大量战马,就比如元狩四年出击匈奴规模最大的那场战争,十四万匹战马出塞,却只回来了不到三万匹,除去因病或战争中死掉的战马,也有很多是因为马掌磨损才无法继续骑行的。
  汉军作战时那种高强度的奔袭,即使马掌上的角质层再厚再多,也经不起这样的磨损啊,久而久之,角质磨光,遇到石子等障碍物多的硬质道路,或者长时间在污水中行走,马掌发炎,行走不便,耽误军队赶路进程度,只能杀掉战马充当军粮。
  如果有了马蹄铁,就会大大减少这种情况。
  除了卫霍,估计这玩意儿连白起王翦廉颇,甚至可能秦始皇都能钓来。
  毕竟没有谁会和能提高战斗力的好东西过不去。
  收过拜帖,闻棠前往石渠阁,也是巧了,她不在府中这段时间,又收到了另一人的拜帖。
  马车摇晃间,便到了目的地,石渠阁在未央宫以北,邻近少府、天禄阁等中央官署,为汉初开国功臣酂候萧何所造。
  因为太学的兴起培养了大批人才,而这里又藏书丰富,所以许多太学学者闲暇时间都会云集此处,相互研究争辩,浓烈的文学气氛使这里成为了长安的文化中心,相当于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
  石渠阁整体非常雄伟高大,檐头前覆有“石渠千秋”文字的瓦当,文字极精,给人一种壮丽厚重的感觉,闻棠到达时,已邻近闭馆时间,所以能看到一些学者模样的人从阁中出来,不过张汤给她的印绥能让她在阁中待到很晚。
  闻棠踏上台阶,进入阁门,一股陈旧的书简味道钻入鼻尖,还氤氲着淡淡的墨味,阁内布局更是别有洞天,各类书籍保存的很好,全都分门别类,整齐码放在几架上。
  里面的人,有皓首苍颜的花甲老人,有尚未束发的总角少年,除此之外,闻棠还注意到人群中有两位女子,她记得其中那位直裾深衣的中年女人,这人名叫义姁,医术精湛,朝野共知,从前是王太后的贴身医侍,三年前王太后崩逝,她便任职太医属,为其他贵人们治病。
  至于她身旁另一人,闻棠倒是没有印象。
  义姁也注意到了这边的闻棠,冲她微笑颔首,然后和身旁那名女子一同出了石渠阁,闻棠看见她刚才出来的藏室门口写了个“医”字,猜测她应该是来这里查找医书资料的吧。
  阁中管事对每个人都检查得很严格,看她衣裳手掌是否脏污,身上有没有味道,就算是熏香味也不允许,这样会污染了阁中那些珍贵藏书。
  通过查验,闻棠向阁里走去,她本想在各个藏室内转上一圈,看看有没有什么有用的资料书能帮上自己,或者卡一下系统的bug,薅点统毛。
  可行至一角,还未见其人,倒是先能听到那里传出的阵阵争吵声,走的近了,见到全貌,是几名贤良文学正在吵架,一旁围观者并未劝阻,反而还听得津津有味,看那跃跃欲试的样子,恨不得自己也加入进去一起吵架。
  啊,不对,读书人的事情怎么能叫吵架呢,那叫辩论。
  石渠阁中,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会议,有谈论正经国事的,也有突发奇想的。
  例如,父亲去世,母亲在服丧期间改嫁,那么做子女的是要穿喜服还是丧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