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诸位博士:你还翻上古籍了。
  不对,你翻的是什么古籍,野史吗?
  博士们刚想反驳两句,没想到居然有人开团秒跟。
  霍去病:“臣以为广牧君所言有理。”
  第52章 飞光
  闻棠:关于我三句话治好冠军侯在日蚀这方面的内耗这件事。
  日蚀万民得见,可那日明亮天光却只有冠军侯这一行人可见,这其中必然大有深意。
  至于具体有什么深意,闻棠也不知道。反正一万个人心里有一万个对异像的理解。
  更何况闻棠所言本就很有道理,霍去病道:“禀陛下,匈奴有五月祭祀之俗,也正因此,自我大汉开国以来,曾有数次五月日蚀之凶像。”
  博士们几乎要被气得吹胡子瞪眼,但因为这是正式朝会,故即使心中再气,也要维持自身儒雅谦和的气度。
  他们觉得这个理由一点儿也不能说服人,先不说春秋时期,单从先帝来看,孝景皇帝在位十六年,就发生了八次日蚀,一次也没有在五月发生,这这这……这不完全实在强词夺理吗?
  但奈何有了广牧君和冠军侯为先驱,其余人跟团的速度更是快到不逞多让,就着他们俩这个方向继续深挖剖析,开始还只是正常地阐述自己观点,但后来说激动了,逐渐变成匈奴人批斗大会,恨不得将匈奴人往前的一百八十辈祖宗都骂一遍。
  数次寇犯边境,杀略吏民,还背信弃义。不仅如此,他们连自己人都不放过,娶自己的后母丘嫂为妻,不给父母老人饭吃……匈奴人,这桩桩件件,哪一件冤枉了你们!
  实在是太无礼太可恶,太没有礼义廉耻了。
  眼看殿中气愈发激烈,博士弟子们终于意识到了一些不对劲儿,怎么自从这广牧君来到长安,什么事情都能和匈奴戎狄扯上关系,就连日蚀这种离草原八百里开外的事情也能联想到匈奴当诛?
  看起来很纯恨。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古人大都迷信,即使是殿中天子高官都要重视这t些异像,更别说是田间地头的那些普通老百姓了,他们没有机会读书,没什么文化,遇到事情第一反应就是联系鬼神。更何况前几个月还发生了白灾,这种情况下,再来一个寓意非常不好的日蚀之兆,那百姓们岂不是会变得人人自危,惶恐不已?
  因此闻棠所言正好说到刘彻心里,一来可以将此凶像甩锅给匈奴,二来可以安抚百姓,还为下一次出征匈奴寻了一个极好的理由。
  更何况这些博士们有什么好反对的,他们不是每日都在研究公羊吗,闻棠心中腹诽,所谓十世之仇,犹可报也!当年刘邦白登之围被匈奴欺负,现在才过了三世,正好是给邦子报仇的好机会啊!
  博士们再想反驳,也驳不出来什么什么,毕竟人家上头有人,是仙人的使者,比他们更懂“天人感应”,最重要的是,就算他们想要继续上书,陛下也不听啊。
  再次有人出列,这次是他们自己人,正儿八经的博士弟子,眼中升起一丝希望,却又很快破灭。
  终军:“臣附议。”
  今日这场朝会最终以“陛下悦之”的结果完美结束。
  从某种方面来讲,闻棠觉得自己确实无愧于“栋梁之材”之称,因为这次自己可是安抚了长安地区百姓,让他们免于惊恐。
  闻棠:日行一善。
  也是赶巧,朝会结束后没几天,就收到了边境的军情,自从上次卫青将匈奴打到漠北之后,朔方、雁门等郡消停了许多,这次是上谷送到长安的情报。
  上谷郡在大汉的东北边,是燕长城的起点,有燕山作为天然屏障抵御沙漠,以北是匈奴左贤王的地盘,还杂居着乌桓、夫余等一些小部落。
  五月初,匈奴人再次入侵边境,杀了将近数百人才离开。
  草原冬日草木凋零,生存物资匮乏,匈奴经过一个夏天的屯膘,秋日时人壮马肥,是状态最好的时候,所以大都在这时候入侵汉朝边境,掠夺冬天生存的物资。
  但这次,他们却在春末草木生长的时节入侵边境,而且没抢物资,杀了人就跑,这简直就是赤裸裸地挑衅。
  对于这份军报,刘彻当然气愤,但他并非无脑,很快就猜出匈奴此举的真正目的。
  从军报上所书来看,数万名匈奴,这可不是某个匈奴小部落的小打小闹,背后定有单于指示。
  伊稚斜都把王庭搬到漠北去了,代表他有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打不过大汉,但他又命人来边境杀人挑衅,大概率是和之前那个热爱跳舞且脑子不好使的右贤王一样,想要以此挑衅来诱敌深入。
  刘彻虽然不像后世某些皇帝一样到过异族之地,但也知道漠北不比漠南水草丰富,风沙漫天、气候恶劣,而且水源补给也很困难,穿越隔壁沙漠需要行军数千里,指不定会发生多少特殊情况,届时汉军疲惫不堪,他们士气正盛。
  刘彻(善良版)决定实现他们的愿望,攻打漠北单于庭。
  但也不是无脑攻打。
  东北方向有左贤王,河西有折兰,卢胡等十几个匈奴部落,这些是匈奴留在漠南的最后力量,都是要在决战之前处理掉的不利因素,否则万一他们在大决战时出兵截断汉军后路,或者攻击汉军侧翼,就会变得很麻烦,使战况陷于不利。
  还是依照惯例,明年春天出兵,翦除河西地区的匈奴势力,至于人选……刘彻心中有数,很快定下。
  然后他宣来了……司马相如。
  别误会,不是让司马相如去带兵打仗,当然,他那个老年人身体也打不了。
  当年唐蒙通夜郎道的时候,在巴蜀两郡征调士卒修筑道路,为了早日完成刘彻的任务,采取了许多严厉手段,征调过重增加百姓负担,甚至还诛杀了他们那边的几个首领,引得民间怨声载道。
  刘彻是让唐蒙通夜郎道,但也没让他征调过重欺压百姓啊,这简直就是在背后败坏刘彻的名声,于是他就派遣司马相如去谴责唐蒙,并且写了一篇《谕巴蜀檄》告诉巴蜀地区的百姓,百姓忠诚敬业,皇帝体恤天下,唐蒙所做都并非天子本意。
  司马相如文采太好,词赋间感染力很强,还真就把巴蜀地区的百姓给安抚好了。
  但司马相如也不是个令人省心的,很快就被人告发收受贿赂,还捅到了刘彻这里来……就很难平。
  刘彻这次打算让司马相如给长安这些被日蚀吓到的百姓写一篇《辩日蚀檄》,安抚民心,让他们不再惊恐。
  接到任务后,司马相如继续遨游在版牍和文章的海洋里了。
  偶尔夜深人静之时,他会在心中疑惑:
  闻棠,怎么又是你!
  ……
  确定好战争时间,接下来又到了战前准备的环节。
  贴心的闻棠送了桑弘羊一些无患子香皂来挽救他那些正处于岌岌可危状态下的头发。
  不过和那些“领导一张嘴,下属跑断腿”的情况不同,在搞钱这方面,刘彻自己也在每天绞尽脑汁跑断腿搞钱。
  看刘彻这又争又抢的架势,闻棠忍不住心中脑补OS。
  刘彻:仲卿,去病,你们就在草原上好好打仗吧,不用考虑财政和后勤问题,这些朕都会为你们准备好的!
  好燃啊。
  燃料是什么?
  是我和桑弘羊的脑子啊。
  闻棠最近正在研究盐铁论,打算弄明白这些之后和桑弘羊、孔仅等人探讨一下盐铁专卖,反正这个政策早晚都要施行。
  但没想到刘彻这个机灵鬼居然比她更先一步找到了搞钱的法子。
  在河南郡有个名叫卜式的农人,以种田养殖为生,他养羊的技术很好,在山林中养了一百多头羊,十几年来,已经繁殖到一千多头了。
  知道大汉要对匈奴用兵后,就上书给刘彻,说愿意捐献自己的一半家产来帮助边境。
  刘彻见他这样识时务,明事理,就派遣使者去问他想不想要当官,如果卜式说想,就给他一个小官吏当当,还能借此机会鼓励其他人为国捐钱。
  出乎意料的是,卜式并不想当官,只想在山林中放羊,而且还对使者说:“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听听,多么慷慨激昂,多么忠贞爱国的话啊。
  尤其是那句“有财者宜输之”,给天下权贵富豪们树立了一个多么好的典例啊。
  如果人人都能像卜式一样心中有大爱,行为有大义,又何愁打不下来匈奴啊。
  闻棠:行了,陛下别暗示了,我懂你的意思,把我食邑中一年的赋税捐了,您也别嫌少,因为我一共就当两年县君。
  但像卜式这样大公无私的人,像闻棠这样能听懂人话的毕竟只是少数,其余权贵富豪们也不知是真没听懂,还是假装不知道,全都争相隐匿自己的财产,生怕它们变成军费。
  陷入财政危机的刘彻很烦,处理完政务后,去后宫找了他最近宠爱的王夫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