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刘彻觉得,这比他之前的计划更加完美。
朕果然是军事天才。
就是这个军事天才有点费卫青。
卫青已经做好这几年在家休息疗养的准备了,甚至每天练习五禽戏,学习闻棠教他的养生方t法,或者逗弄一下自己的三个好大儿,提前过上退休生活,日子过得很是清闲,结果临危受命,又要上战场了。
卫青:……?
不对吧,我接受到的内部消息没说这次出征人选里面有我啊。
若是问他是从哪里得到的内部消息?
刘彻给的。
等尘埃落定,一切结束之后,闻棠才带着她的满意答卷回到长安。
其实卫青有点想问她这几天有没有做什么预知梦来着,但看闻棠朝会上并无异常,这才作罢。
闻棠都快赶上大汉救火员了,救完这个去救那个。
大军出征之日,闻棠也没再搞什么钱币占卜之类的,只是和百官站在一处,目送他们出征。
“宿主,霍去病出去打仗了,你的时间又减少了两个月诶。”
系统贴心提醒,闻棠却并未因此焦急,而是继续观看军队出城门。
也不确定到底是看主将,还是在看后面那些士兵,目光深邃,其中夹杂着一些令人看不懂的深意。
好吧,其实她是愣神了。
但刘彻却觉得她这幅表情和梦中遇到的神女很像,嗯,容貌也像。
可他又很确定闻棠并没有任何仙术法力,更不会那些腾云驾雾,呼风唤雨之术,只是一个有奇遇的凡人。
虽然刘彻想不出其中原因,但读完闻棠上交的堪称完美的奏疏后,还是宣了人来:“广牧君研发的新型农具和织机便民利国,劝兴农桑……使民始充实。”
“增加六百户食邑。”
闻棠接了文书,欢喜谢恩。
片刻后,系统:“我似乎知道你在图书馆中辛辛苦苦勤勤恳恳找神女片段是为了什么了。”
“利民也利己嘛。”闻棠摊手,眉眼带笑,“统子,用你的大数据计算一下我现在是为官之道的第几层。”
“你无敌了,孩子。”这也能连在一起,并找到bug,简直是nextlevel。
人类有个词语叫做铁公鸡,翻译过来就是一毛不拔,但它的宿主已经进化到糖人(夸赞)级别了,每次干完活都要从天子身上沾点什么奖赏过来,这才安心。
闻棠:嘿嘿。
第56章 少翁
大军离开长安后,朝中官员也没有轻松多少,夏季正是农忙时节,麦稻由黄变青,引得庭中官吏和田间百姓极其忙碌。
“桑至仄生,一亩食三箔蚕……”
写下最后一字,闻棠收笔。
这是西汉末期著名农学家所写的《氾胜之书》,内容简单粗暴,就是教百姓如何种地、沤肥、提高作物产量的,闻棠拖拖拉拉抄了将近半个月才抄写完毕。
等待墨迹风干,闻棠本想去玉堂殿寻几个学子将其抄录几份,一份给地里的氾老、许老送去,再给刘彻送一份,结果旁边的卓扶摇见状非要将这个活览在自己手中。
汉朝选官制度除了最常见的举孝廉察举制,还有皇帝直接征辟、官员保举自己自己后代为官、公卿大臣私人举荐,或者纳赀制度,也就是花钱买官,司马相如当年就是花钱买了个景帝身边郎官的职位。
某种角度来讲,卓扶摇也算是子承父业,和司马相如一样用钱在尚书台捐了个官职。
卓扶摇写字好看,闻棠便如她所愿,将这个差事交给了她,不满万字的知识,居然写了足足四卷书简,又重又占地方,但却无人对此感到抱怨,众人全都习以为常了。
无论是在廷尉府还是尚书台任职,闻棠都能看到大家桌案和身边的地上摆满了密密麻麻的书简,几乎像小山一样将他们淹没,这并不代表他们的知识量大。
而是用书简写字实在是太麻烦了。
穿越女必备技能之……造纸术,启动!
正好砚上墨迹未干,闻棠喝了口从东市买来的茶叶,继续肝《关于造纸技术与开办造纸工厂的可行性报告》。
东市那家茶叶店,原本都快倒闭了,硬生生靠着闻棠这一个顾客给维持了生计。
尚书台汇集着全长安最需要提神醒脑的一批人,偶尔有同僚闻到闻棠杯中茶香过来询问,问得多了,闻棠都快变成带货博主了。
尚书台中诸位官员学子的日常:
一三五泡杯浓茶提神醒脑,二四喝杯红糖水补充体力继续给皇帝草拟奏疏,第六日,休沐之前来寻广牧君买几块无患子皂,保养一下自己那头乌黑茂密的秀发。
体制内上班有一点不好,那就是很难搞副业。
再加上汉朝商贾低贱,闻棠想要开个织室、办个厂子之类的,都要写奏疏给刘彻打报告,刘彻一般都会批下来,有他看重的项目,还会给拨点经费。
至于刘彻目前对闻棠项目的看中率为……100%
是的,他每个项目都给拨款了。
除了前线战报,他现在最关注的就是数月前闻棠献上的灌钢法和搞钱法,现在又加上了一个造纸,看完闻棠写的奏疏,将竹简搁置一旁,刘彻对身旁的张汤说道:“广牧君奏疏上说,有一种纸可以用来写字,要比版牍木简方便、便宜许多。”
张汤:“能用来写字的纸,这可真是稀奇。”
其实西汉时期已经有纸了,叫做赫蹄纸,主要是由绢丝类物品制成的,成本昂贵,用来包一些药丸、香料之类的小物件,不能写字,百姓之间也不常见,后世赵飞燕迫害嫔妃时送给她们的就是用赫蹄纸包着的毒药。
随后又道:“广牧君博学多识,若真能做出这样的纸,日后朝中官员处理公务时定能方便不少。”
岂止是朝中,刘彻又道:“她还写了一种名为印刷术的法子,搭配纸张使用,要比手抄书籍的速度……快上数十倍不止。”
这次张汤忍不住惊呼道:“十倍?”
因为现在已经有纸张的雏形了,让它可以用来写字,只不过是从1到10,不足以惊艳到张汤,但能比手抄书籍还要快上数十倍的法子,则相当于从0直接进化到10。
张汤挖空心思在脑袋里面想,能将写书速度提高数十倍的机器会究竟是什么样子。
他脑中逐渐出现了一个有人的身子,并且长满了几十手的机器,每一只机器手上都拿一只毛笔,在立于它正前方的书简……啊不,是纸上写字,而这一切,都由一只人的手在后面操控。
这场景……怎么还有些恐怖呢。
算了,管它是有几百只手还是几千只手,只要对大汉有用就行。
张汤努力克制自己不去想这些手,却听刘彻问他:“张廷尉不信?”
张汤连忙解释:“不,并非是臣不相信广牧君的能力,只是乍一听到能比抄书快上数十倍的速度,被震惊到罢了。”
刘彻却道:“可朕不信。”
张汤:?
陛下,你这让我怎么答?
他立刻脑内风暴想应该如何高情商回答陛下的话。
见他这幅惶恐的模样,刘彻却是朗声笑道:“依照广牧君的性子,她在这奏书说能提高数十倍速度,估摸着真做成了,能提高百倍。”
张汤:……
天子只是随口说了几句,内耗的张汤却开始做阅读理解,天子这话究竟是何用意,将广牧君奏疏上的速度加倍提高,总不能是认为我最近判得案子不够严厉吧。
陛下嫌弃我了?
可实际上他面前的陛下现在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
这个项目朕投了!
……
从建造纸厂到准备材料再到开始造纸,这其中至少需要数月时间,当然,也不全是闻棠一人在忙活,曾经那些只会在上林苑中装神弄鬼炼重金属小药丸的方术士们现在已经找到了新的爱好。
扎根于基层,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立志做出许多有利于大汉、有利于百姓的新神物。
好吧,其实是因为县君背后仙人仁慈,怜爱世人,若是自己能帮着广牧君做出这些有利民生社稷的东西,岂不也能积累到足够仙缘,而后如广牧君梦中仙人所言,冯虚御风,羽化登仙。
听听,不愧是仙人的言语,短短八个字,每个字都透着一股子仙气。
闻棠这边造纸造得火热,战场上也屡屡传来捷报。
还没开始打呢,左贤王就懵了。
这不对啊。
双方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不光汉人了解匈奴,匈奴同样了解汉人,左贤王知道大汉这些年很缺钱,所以汉军每年春天打完之后,为了节省军费直接班师回朝,他们也能过个舒服的下半年。
但现在,汉人怎么不按常理出牌,一年里打了自己两次?!
这个消息打得左贤王措手不及,甚至他第一反应都是情报有误。
一年出塞两次,大汉这真是把左贤王t当匈奴人整。
左贤王和自己帐中相国、当户们一合计,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主动出击,汉军不可能只派一支部队,所以他很快征好粮草,整顿兵马带领数万骑兵出了王庭,准!备!战!斗!
朕果然是军事天才。
就是这个军事天才有点费卫青。
卫青已经做好这几年在家休息疗养的准备了,甚至每天练习五禽戏,学习闻棠教他的养生方t法,或者逗弄一下自己的三个好大儿,提前过上退休生活,日子过得很是清闲,结果临危受命,又要上战场了。
卫青:……?
不对吧,我接受到的内部消息没说这次出征人选里面有我啊。
若是问他是从哪里得到的内部消息?
刘彻给的。
等尘埃落定,一切结束之后,闻棠才带着她的满意答卷回到长安。
其实卫青有点想问她这几天有没有做什么预知梦来着,但看闻棠朝会上并无异常,这才作罢。
闻棠都快赶上大汉救火员了,救完这个去救那个。
大军出征之日,闻棠也没再搞什么钱币占卜之类的,只是和百官站在一处,目送他们出征。
“宿主,霍去病出去打仗了,你的时间又减少了两个月诶。”
系统贴心提醒,闻棠却并未因此焦急,而是继续观看军队出城门。
也不确定到底是看主将,还是在看后面那些士兵,目光深邃,其中夹杂着一些令人看不懂的深意。
好吧,其实她是愣神了。
但刘彻却觉得她这幅表情和梦中遇到的神女很像,嗯,容貌也像。
可他又很确定闻棠并没有任何仙术法力,更不会那些腾云驾雾,呼风唤雨之术,只是一个有奇遇的凡人。
虽然刘彻想不出其中原因,但读完闻棠上交的堪称完美的奏疏后,还是宣了人来:“广牧君研发的新型农具和织机便民利国,劝兴农桑……使民始充实。”
“增加六百户食邑。”
闻棠接了文书,欢喜谢恩。
片刻后,系统:“我似乎知道你在图书馆中辛辛苦苦勤勤恳恳找神女片段是为了什么了。”
“利民也利己嘛。”闻棠摊手,眉眼带笑,“统子,用你的大数据计算一下我现在是为官之道的第几层。”
“你无敌了,孩子。”这也能连在一起,并找到bug,简直是nextlevel。
人类有个词语叫做铁公鸡,翻译过来就是一毛不拔,但它的宿主已经进化到糖人(夸赞)级别了,每次干完活都要从天子身上沾点什么奖赏过来,这才安心。
闻棠:嘿嘿。
第56章 少翁
大军离开长安后,朝中官员也没有轻松多少,夏季正是农忙时节,麦稻由黄变青,引得庭中官吏和田间百姓极其忙碌。
“桑至仄生,一亩食三箔蚕……”
写下最后一字,闻棠收笔。
这是西汉末期著名农学家所写的《氾胜之书》,内容简单粗暴,就是教百姓如何种地、沤肥、提高作物产量的,闻棠拖拖拉拉抄了将近半个月才抄写完毕。
等待墨迹风干,闻棠本想去玉堂殿寻几个学子将其抄录几份,一份给地里的氾老、许老送去,再给刘彻送一份,结果旁边的卓扶摇见状非要将这个活览在自己手中。
汉朝选官制度除了最常见的举孝廉察举制,还有皇帝直接征辟、官员保举自己自己后代为官、公卿大臣私人举荐,或者纳赀制度,也就是花钱买官,司马相如当年就是花钱买了个景帝身边郎官的职位。
某种角度来讲,卓扶摇也算是子承父业,和司马相如一样用钱在尚书台捐了个官职。
卓扶摇写字好看,闻棠便如她所愿,将这个差事交给了她,不满万字的知识,居然写了足足四卷书简,又重又占地方,但却无人对此感到抱怨,众人全都习以为常了。
无论是在廷尉府还是尚书台任职,闻棠都能看到大家桌案和身边的地上摆满了密密麻麻的书简,几乎像小山一样将他们淹没,这并不代表他们的知识量大。
而是用书简写字实在是太麻烦了。
穿越女必备技能之……造纸术,启动!
正好砚上墨迹未干,闻棠喝了口从东市买来的茶叶,继续肝《关于造纸技术与开办造纸工厂的可行性报告》。
东市那家茶叶店,原本都快倒闭了,硬生生靠着闻棠这一个顾客给维持了生计。
尚书台汇集着全长安最需要提神醒脑的一批人,偶尔有同僚闻到闻棠杯中茶香过来询问,问得多了,闻棠都快变成带货博主了。
尚书台中诸位官员学子的日常:
一三五泡杯浓茶提神醒脑,二四喝杯红糖水补充体力继续给皇帝草拟奏疏,第六日,休沐之前来寻广牧君买几块无患子皂,保养一下自己那头乌黑茂密的秀发。
体制内上班有一点不好,那就是很难搞副业。
再加上汉朝商贾低贱,闻棠想要开个织室、办个厂子之类的,都要写奏疏给刘彻打报告,刘彻一般都会批下来,有他看重的项目,还会给拨点经费。
至于刘彻目前对闻棠项目的看中率为……100%
是的,他每个项目都给拨款了。
除了前线战报,他现在最关注的就是数月前闻棠献上的灌钢法和搞钱法,现在又加上了一个造纸,看完闻棠写的奏疏,将竹简搁置一旁,刘彻对身旁的张汤说道:“广牧君奏疏上说,有一种纸可以用来写字,要比版牍木简方便、便宜许多。”
张汤:“能用来写字的纸,这可真是稀奇。”
其实西汉时期已经有纸了,叫做赫蹄纸,主要是由绢丝类物品制成的,成本昂贵,用来包一些药丸、香料之类的小物件,不能写字,百姓之间也不常见,后世赵飞燕迫害嫔妃时送给她们的就是用赫蹄纸包着的毒药。
随后又道:“广牧君博学多识,若真能做出这样的纸,日后朝中官员处理公务时定能方便不少。”
岂止是朝中,刘彻又道:“她还写了一种名为印刷术的法子,搭配纸张使用,要比手抄书籍的速度……快上数十倍不止。”
这次张汤忍不住惊呼道:“十倍?”
因为现在已经有纸张的雏形了,让它可以用来写字,只不过是从1到10,不足以惊艳到张汤,但能比手抄书籍还要快上数十倍的法子,则相当于从0直接进化到10。
张汤挖空心思在脑袋里面想,能将写书速度提高数十倍的机器会究竟是什么样子。
他脑中逐渐出现了一个有人的身子,并且长满了几十手的机器,每一只机器手上都拿一只毛笔,在立于它正前方的书简……啊不,是纸上写字,而这一切,都由一只人的手在后面操控。
这场景……怎么还有些恐怖呢。
算了,管它是有几百只手还是几千只手,只要对大汉有用就行。
张汤努力克制自己不去想这些手,却听刘彻问他:“张廷尉不信?”
张汤连忙解释:“不,并非是臣不相信广牧君的能力,只是乍一听到能比抄书快上数十倍的速度,被震惊到罢了。”
刘彻却道:“可朕不信。”
张汤:?
陛下,你这让我怎么答?
他立刻脑内风暴想应该如何高情商回答陛下的话。
见他这幅惶恐的模样,刘彻却是朗声笑道:“依照广牧君的性子,她在这奏书说能提高数十倍速度,估摸着真做成了,能提高百倍。”
张汤:……
天子只是随口说了几句,内耗的张汤却开始做阅读理解,天子这话究竟是何用意,将广牧君奏疏上的速度加倍提高,总不能是认为我最近判得案子不够严厉吧。
陛下嫌弃我了?
可实际上他面前的陛下现在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
这个项目朕投了!
……
从建造纸厂到准备材料再到开始造纸,这其中至少需要数月时间,当然,也不全是闻棠一人在忙活,曾经那些只会在上林苑中装神弄鬼炼重金属小药丸的方术士们现在已经找到了新的爱好。
扎根于基层,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立志做出许多有利于大汉、有利于百姓的新神物。
好吧,其实是因为县君背后仙人仁慈,怜爱世人,若是自己能帮着广牧君做出这些有利民生社稷的东西,岂不也能积累到足够仙缘,而后如广牧君梦中仙人所言,冯虚御风,羽化登仙。
听听,不愧是仙人的言语,短短八个字,每个字都透着一股子仙气。
闻棠这边造纸造得火热,战场上也屡屡传来捷报。
还没开始打呢,左贤王就懵了。
这不对啊。
双方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不光汉人了解匈奴,匈奴同样了解汉人,左贤王知道大汉这些年很缺钱,所以汉军每年春天打完之后,为了节省军费直接班师回朝,他们也能过个舒服的下半年。
但现在,汉人怎么不按常理出牌,一年里打了自己两次?!
这个消息打得左贤王措手不及,甚至他第一反应都是情报有误。
一年出塞两次,大汉这真是把左贤王t当匈奴人整。
左贤王和自己帐中相国、当户们一合计,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主动出击,汉军不可能只派一支部队,所以他很快征好粮草,整顿兵马带领数万骑兵出了王庭,准!备!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