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左右贤王庭和河西之地、朔方全没了,匈奴人是有一点点震怖,他们依旧不服,但也不得不承认,现在匈奴早已不复百年前冒顿时期的强盛。
地位两级反转,现在是他们派使者来到长安求和。
正好大汉今年还没出兵去打他们,伊稚斜就猜测大汉应该是府库虚空,马匹耗尽,钱和粮都不够了,就想着先停战几年,正好匈奴也趁着这段时间好好恢复一下元气。
伊稚斜略微了解大汉,知道大汉朝廷里有许多儒生博士们支持和亲政策。
于是这日朝会,长史便将匈奴使者带来的单于文书读给百官听了。
大致意思是……
我们汉匈两方都是好兄弟,不要再继续打仗了,恢复成之前那样和平的日子不好吗?
继续像高祖时期那样派遣公主过来和亲,汉匈之间巴拉巴拉写了一大堆字,最后永结昆弟之好,这样听起来多么安乐啊!
——伊稚斜单于
高祖时期可不仅是派公主和亲,还有粮食、美酒、丝绸、漆器等。
其实伊稚斜的语气说的很委婉,说辞也很好听,版牍也是正常尺寸的,就连之前一直引以为傲的“天地所生,日月所置”t这几个字都去掉了。
但听起来就是很让人火大。
听完全部内容的刘彻:……
一股热血一下子冲到他脑门上了。
第70章 胜利
殿中一片寂静,几乎落针可闻。
匈奴单于你们怎么敢的啊?!
伊稚斜你不应该叫馋鱼,应该叫馋猫,真是个大馋猫,什么都想要,着实是有些贪得无厌哈。
闻棠没有偷看刘彻有什么反应,但猜也能猜到,他现在的血压肯定是爆表了。
显然,那些儒生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虽然他们还是觉得兵乃凶器,出兵打仗劳民伤财,但狄山的先例就摆在眼前,“匈奴斩山头而去”这七个字使他们既震惊又恐惧,全都战战兢兢,低头不敢言语,生怕下一个被匈奴砍头的人就是自己。
又过了几息时间,依旧没有人说话,儒生们突然意识到殿中气氛好像有点不对劲儿。
是真的很反常!
他们都廷议出经验来了,以往讨论这种话题的时候,肯定会有一堆武将或近臣跳出来,大声斥责匈奴欺人太甚,臭不要脸!
今天……怎么这样平静?
一位博士脑袋保持不动,但眼神却偷偷瞟向闻棠。
她今日为何一言不发?
肯定心里憋着什么坏呢,博士试图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脑回路来猜测博昌侯想法。
自己家中幼子今年才刚及冠,模样俊俏又饱读诗书,猜到这里,博士心里一惊,面色惊恐,这竖子该不会是想让我儿子去草原和亲吧?!
不可,万万不可啊!
实际上闻棠的脑回路远没有他那样大,最多只想过让伊稚斜把他的太子送来和亲罢了。
至于为何武将也无人言语?
如果你也见过陛下新得到的大宝贝的威力,那么你听完这些话后的想法就会从生气愤怒变为嗤笑了。
蚍蜉撼树,自不量力。
终于有人发出动静,张汤率先起身奏事:“陛下,臣以为和亲之事可行。”
众人惊讶,张汤却是态度胸有成竹,语速不疾不徐,讲出自己心中想法:“既欲和亲,单于不若以太子为质于汉,匈奴附汉为臣妾,给牦牛、战马、橐驼等牲畜。”
听完之后,满殿朝臣皆赞此法,刘彻亦是笑道:“爱卿此法可行。”
这事便是定了,再有反对的估计就和狄山一个下场了,关键那些缙绅之儒现在已经被物美价廉的印刷书给弄乱了头绪,这东西既不劳民伤财,也非夷狄之物,就算想要抨击,也找不到抨击的理由啊。
随后转换朝会议题,直到朝会结束。
虽然明知道匈奴蹦跶不了多久,可提到和亲这二字,刘彻就来气,文景时期和亲了,可结果呢,匈奴还不是经常来犯边境,当年若不是三个月便平定了七国之乱,震慑住匈奴,恐怕他们都要打到家门口了。
刘彻:生气!
闻棠没反应,霍去病没反应,只有……卫青有反应。
卫青走到皇帝身边,劝慰道:“陛下莫气,您的身体才最重要,我大汉国力强盛,有您这样英明的君主,博昌侯研究出来的武器和强悍的士兵,何愁匈奴不降。”
闻棠:卫青情绪稳定得像个能哄好所有人的大家长。
刘彻(嘴硬版):“朕没有生气,只是匈奴单于此番行为实在太过分!”
霍去病:“伊稚斜确实过分,等臣下次出征,将他抓回长安为您跳胡舞解闷开心。”
刘彻闻言,不开心转为期待,虽然他对丑男人跳舞没啥兴趣,但匈奴单于的舞的确值得一看。
闻棠:“大将军说得对!”
……
刘彻派去联络大夏的使者终于回来了,主线任务完成地很成功,汉使向来如此,除了死亡,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们的意志,即使死亡,也不会堕落汉使的风骨。
使者们告诉刘彻,他们也试图前往身毒和大夏,不过昆明那边依旧闭路,莫能通,所以便退而求其次,说服西南夷各部落君长,劝其归汉。
“那些君长们真是有趣,明明疆土还不到汉一郡之地,居然会问出“汉与我孰是大”这种无知的问题。”,说到这里,使者嘴边的笑都要藏不住了。
闻棠下意识看了一眼角落里存在感很低的柱下史,他正默默用手中毛笔记录下这一切。
从今天开始,求知欲很强的夜郎王将会被人调侃好几千年。
而和他问出相同问题的滇王却美美隐身,无人在意。
使者一个劲儿地称赞西南边的几个部落都是大国,值得大汉亲近并使有归附意向,同时也让刘彻意识到这几个部落的重要性。
当然,言语间还不忘倒油,说昆明那些人多么过分,自己差点被抢劫被偷窃云云的。
刘彻:等打完匈奴朕就在昆明池中练习水军,到时候一定将他们杀得片甲不留!
至于使者们离开长安时,闻棠交给他们的隐藏任务……
使者们面有难色,支支吾吾道:“南越国不让我们去,因此无法到达雒越地区。”
说起这个,使者们就恨得牙痒痒,相比昆明,南越才更让他们生气,因为昆明没有接受过中原教化,全是一群只知道阿巴阿巴像猴子一样每天抢别人东西的野人,可南越不一样啊!
他们是接受过中原教育的,怎么也这样野蛮,若非使者们见势不妙,赶紧往回赶,恐怕现在就埋骨于苍茫五岭中的某个山沟沟里了。
被杀的汉使,大汉会出兵为其讨回公道,但被山里野兽杀掉的汉使,那可没人去帮忙给说理啊!
火山爆发前夕,闻棠连忙开口,抚平刘彻情绪:“南越之地,蛮夷之人,也就咱们现在把精力都放到打匈奴上了,懒得理他们,否则我大汉这么强悍的国力和这么圣明的君主,贤臣良将,兵马精锐,定会打得他们俯首称臣,主动归附!”
闻棠巴拉巴拉说了许多,也算是给刘彻画饼吧,大致意思就是:您以后一定会打下来一个大大的疆土,何苦和这些自不量力的小国一般见识呢!
最后又道:“陛下,臣愿去高昌国为您寻得那温暖舒适的白叠子种子!”
说完之后,闻棠发现兢兢业业的柱下史还在记录,心想我刚才说的话是有些夸张,如果流传到后世,不会有人说我是空谈泛论吧。
实际并没有,说了之后完不成的叫空谈泛论,像他们这样全都依言实现了的叫做——有大志向。
史书评价:博昌侯棠少有大志,意为汉朝开疆扩土,持节西域,合纵诸国。
别人都以为这对君臣是在诉说远志呢。
实际刘彻并没有很生气,相比生气,更多的是惋惜,可惜这些使者没有带回能一年两熟或三熟的占城稻和可以织布的棉花。
猪猪想要,但猪猪暂时得不到这个。
不过一想到他马上可以搞死匈奴,便少了很多惋惜,再一看到闻棠,又自信起来了。
朕有闻卿,闻卿乃我大汉甘棠,何愁搞不到能一年三熟的粮种呢,而且闻卿梦中仙人最是仁慈,定能佑我大汉。
别说是一年三熟了,就算是一年四熟的粮种,仙人也肯定能找得到!
叮!闻棠脑中又响起了系统的声音,不过这次不是任务,而是吐槽。
“宿主,你的前任务对象把我当许愿池了,刚刚接收到他的脑电波,想要一年四熟的粮种。”
闻棠:……
陛下现在咋这样了,明明从前百姓们耕地的速度快上个几倍都会龙颜大悦,现在怎么变得这么狂野了,什么都敢想。
系统:还不是你惯的。
大汉有狂野青年刘彻,匈奴同样也有狂野单于伊稚斜。
他发现自己现在已经逐渐压不住这些贵族们了。
和大汉的半分封半郡县制不同,匈奴完全实行分封制,这些诸侯王臣服有能力的君主,但很显然伊稚斜没有能力。
地位两级反转,现在是他们派使者来到长安求和。
正好大汉今年还没出兵去打他们,伊稚斜就猜测大汉应该是府库虚空,马匹耗尽,钱和粮都不够了,就想着先停战几年,正好匈奴也趁着这段时间好好恢复一下元气。
伊稚斜略微了解大汉,知道大汉朝廷里有许多儒生博士们支持和亲政策。
于是这日朝会,长史便将匈奴使者带来的单于文书读给百官听了。
大致意思是……
我们汉匈两方都是好兄弟,不要再继续打仗了,恢复成之前那样和平的日子不好吗?
继续像高祖时期那样派遣公主过来和亲,汉匈之间巴拉巴拉写了一大堆字,最后永结昆弟之好,这样听起来多么安乐啊!
——伊稚斜单于
高祖时期可不仅是派公主和亲,还有粮食、美酒、丝绸、漆器等。
其实伊稚斜的语气说的很委婉,说辞也很好听,版牍也是正常尺寸的,就连之前一直引以为傲的“天地所生,日月所置”t这几个字都去掉了。
但听起来就是很让人火大。
听完全部内容的刘彻:……
一股热血一下子冲到他脑门上了。
第70章 胜利
殿中一片寂静,几乎落针可闻。
匈奴单于你们怎么敢的啊?!
伊稚斜你不应该叫馋鱼,应该叫馋猫,真是个大馋猫,什么都想要,着实是有些贪得无厌哈。
闻棠没有偷看刘彻有什么反应,但猜也能猜到,他现在的血压肯定是爆表了。
显然,那些儒生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虽然他们还是觉得兵乃凶器,出兵打仗劳民伤财,但狄山的先例就摆在眼前,“匈奴斩山头而去”这七个字使他们既震惊又恐惧,全都战战兢兢,低头不敢言语,生怕下一个被匈奴砍头的人就是自己。
又过了几息时间,依旧没有人说话,儒生们突然意识到殿中气氛好像有点不对劲儿。
是真的很反常!
他们都廷议出经验来了,以往讨论这种话题的时候,肯定会有一堆武将或近臣跳出来,大声斥责匈奴欺人太甚,臭不要脸!
今天……怎么这样平静?
一位博士脑袋保持不动,但眼神却偷偷瞟向闻棠。
她今日为何一言不发?
肯定心里憋着什么坏呢,博士试图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脑回路来猜测博昌侯想法。
自己家中幼子今年才刚及冠,模样俊俏又饱读诗书,猜到这里,博士心里一惊,面色惊恐,这竖子该不会是想让我儿子去草原和亲吧?!
不可,万万不可啊!
实际上闻棠的脑回路远没有他那样大,最多只想过让伊稚斜把他的太子送来和亲罢了。
至于为何武将也无人言语?
如果你也见过陛下新得到的大宝贝的威力,那么你听完这些话后的想法就会从生气愤怒变为嗤笑了。
蚍蜉撼树,自不量力。
终于有人发出动静,张汤率先起身奏事:“陛下,臣以为和亲之事可行。”
众人惊讶,张汤却是态度胸有成竹,语速不疾不徐,讲出自己心中想法:“既欲和亲,单于不若以太子为质于汉,匈奴附汉为臣妾,给牦牛、战马、橐驼等牲畜。”
听完之后,满殿朝臣皆赞此法,刘彻亦是笑道:“爱卿此法可行。”
这事便是定了,再有反对的估计就和狄山一个下场了,关键那些缙绅之儒现在已经被物美价廉的印刷书给弄乱了头绪,这东西既不劳民伤财,也非夷狄之物,就算想要抨击,也找不到抨击的理由啊。
随后转换朝会议题,直到朝会结束。
虽然明知道匈奴蹦跶不了多久,可提到和亲这二字,刘彻就来气,文景时期和亲了,可结果呢,匈奴还不是经常来犯边境,当年若不是三个月便平定了七国之乱,震慑住匈奴,恐怕他们都要打到家门口了。
刘彻:生气!
闻棠没反应,霍去病没反应,只有……卫青有反应。
卫青走到皇帝身边,劝慰道:“陛下莫气,您的身体才最重要,我大汉国力强盛,有您这样英明的君主,博昌侯研究出来的武器和强悍的士兵,何愁匈奴不降。”
闻棠:卫青情绪稳定得像个能哄好所有人的大家长。
刘彻(嘴硬版):“朕没有生气,只是匈奴单于此番行为实在太过分!”
霍去病:“伊稚斜确实过分,等臣下次出征,将他抓回长安为您跳胡舞解闷开心。”
刘彻闻言,不开心转为期待,虽然他对丑男人跳舞没啥兴趣,但匈奴单于的舞的确值得一看。
闻棠:“大将军说得对!”
……
刘彻派去联络大夏的使者终于回来了,主线任务完成地很成功,汉使向来如此,除了死亡,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们的意志,即使死亡,也不会堕落汉使的风骨。
使者们告诉刘彻,他们也试图前往身毒和大夏,不过昆明那边依旧闭路,莫能通,所以便退而求其次,说服西南夷各部落君长,劝其归汉。
“那些君长们真是有趣,明明疆土还不到汉一郡之地,居然会问出“汉与我孰是大”这种无知的问题。”,说到这里,使者嘴边的笑都要藏不住了。
闻棠下意识看了一眼角落里存在感很低的柱下史,他正默默用手中毛笔记录下这一切。
从今天开始,求知欲很强的夜郎王将会被人调侃好几千年。
而和他问出相同问题的滇王却美美隐身,无人在意。
使者一个劲儿地称赞西南边的几个部落都是大国,值得大汉亲近并使有归附意向,同时也让刘彻意识到这几个部落的重要性。
当然,言语间还不忘倒油,说昆明那些人多么过分,自己差点被抢劫被偷窃云云的。
刘彻:等打完匈奴朕就在昆明池中练习水军,到时候一定将他们杀得片甲不留!
至于使者们离开长安时,闻棠交给他们的隐藏任务……
使者们面有难色,支支吾吾道:“南越国不让我们去,因此无法到达雒越地区。”
说起这个,使者们就恨得牙痒痒,相比昆明,南越才更让他们生气,因为昆明没有接受过中原教化,全是一群只知道阿巴阿巴像猴子一样每天抢别人东西的野人,可南越不一样啊!
他们是接受过中原教育的,怎么也这样野蛮,若非使者们见势不妙,赶紧往回赶,恐怕现在就埋骨于苍茫五岭中的某个山沟沟里了。
被杀的汉使,大汉会出兵为其讨回公道,但被山里野兽杀掉的汉使,那可没人去帮忙给说理啊!
火山爆发前夕,闻棠连忙开口,抚平刘彻情绪:“南越之地,蛮夷之人,也就咱们现在把精力都放到打匈奴上了,懒得理他们,否则我大汉这么强悍的国力和这么圣明的君主,贤臣良将,兵马精锐,定会打得他们俯首称臣,主动归附!”
闻棠巴拉巴拉说了许多,也算是给刘彻画饼吧,大致意思就是:您以后一定会打下来一个大大的疆土,何苦和这些自不量力的小国一般见识呢!
最后又道:“陛下,臣愿去高昌国为您寻得那温暖舒适的白叠子种子!”
说完之后,闻棠发现兢兢业业的柱下史还在记录,心想我刚才说的话是有些夸张,如果流传到后世,不会有人说我是空谈泛论吧。
实际并没有,说了之后完不成的叫空谈泛论,像他们这样全都依言实现了的叫做——有大志向。
史书评价:博昌侯棠少有大志,意为汉朝开疆扩土,持节西域,合纵诸国。
别人都以为这对君臣是在诉说远志呢。
实际刘彻并没有很生气,相比生气,更多的是惋惜,可惜这些使者没有带回能一年两熟或三熟的占城稻和可以织布的棉花。
猪猪想要,但猪猪暂时得不到这个。
不过一想到他马上可以搞死匈奴,便少了很多惋惜,再一看到闻棠,又自信起来了。
朕有闻卿,闻卿乃我大汉甘棠,何愁搞不到能一年三熟的粮种呢,而且闻卿梦中仙人最是仁慈,定能佑我大汉。
别说是一年三熟了,就算是一年四熟的粮种,仙人也肯定能找得到!
叮!闻棠脑中又响起了系统的声音,不过这次不是任务,而是吐槽。
“宿主,你的前任务对象把我当许愿池了,刚刚接收到他的脑电波,想要一年四熟的粮种。”
闻棠:……
陛下现在咋这样了,明明从前百姓们耕地的速度快上个几倍都会龙颜大悦,现在怎么变得这么狂野了,什么都敢想。
系统:还不是你惯的。
大汉有狂野青年刘彻,匈奴同样也有狂野单于伊稚斜。
他发现自己现在已经逐渐压不住这些贵族们了。
和大汉的半分封半郡县制不同,匈奴完全实行分封制,这些诸侯王臣服有能力的君主,但很显然伊稚斜没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