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神仙一欣慰,直接在生死簿上再给自己加上五十年寿命,让自己还阳。
  还阳之后又能建造新的功业。
  功业-阳寿永动机。
  除此之外……
  雍地祭祀还没开始呢,刘彻心中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
  泰山封禅!
  刘彻不光是个想一出是一出的皇帝,更是一个有计划的皇帝。
  具体计划表体现为祭祀之后,先修养生息几年,把府库里的钱堆满,这期间可以先派出博昌侯和博望侯出使西域,与其建立友好关系,等恢复国力后,东边朝鲜、西边昆明、南边南越,打打打!将这些地方都纳入我们大汉的版图!
  按照从前流程,祭祀正常进行,刘彻诚心行礼祭拜,可直到结束,他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朕的祥瑞呢?!
  朕都把匈奴给打没了,为何仙人一点儿也不奖励朕?
  没有白麟,没有棉签、没有高产粮种,连明昼之光都没有,哦不对,明光要到晚上才会闪烁。
  闻棠扒拉扒自己的物资库房,真一件儿拿得出手的都没有,而且祥瑞这种东西,给的多了就不值钱了。
  得不到的就更加爱~
  陛下,神仙没有不要你哦。
  你再等等吧,等我运气好转出一件水晶或者别的漂亮摆件,一定给您搞个“天降吉兆”的大戏码。
  刘彻不是内耗型人格,他想得很开,认为仙人忙于天宫之事,无暇顾及人间俗物,兴许正在为天宫之上的蟠桃盛宴准备蟠桃呢,等清闲时自然会注意到朕。
  闻棠依旧不知道,短短一天,刘彻就自己把自己给哄好了。
  从雍地回来,闻棠开始为出塞之事做准备。
  她的想法很美,使团归来时,带着三十六国的使者王子回到长安,向他们展示大国之繁荣,使其内附,与汉交好,这就相当于大汉只消耗了些钱财,不费一兵一卒便多了西域那么一大片儿地盘,这是多么大的功劳啊。
  她和张骞全都撸起袖子跃跃欲试,制定出了一个彼此双方都认为非常完美的方案。
  然后发现——
  没人理他俩。
  历史上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说服各国,尤其是乌孙等强国共击匈奴,这都能召到三百个使者。
  可现在,匈奴被灭,只是想去和西域友好交流一下,任务难度一下子简单许多,为什么连三百名使者都召不到?
  “我觉得……”张骞回答闻棠,“我们的要求是不是有点高了?”
  张骞第一次去西域的时候,存活率是一百五十分之一,虽然现在匈奴已经被打跑了,但是这么高的死亡率,谁敢去啊?
  要说在出使南越的路上死了,那是死于汉土,还于国有功,能为父母妻子添些抚恤钱,可去西域……
  远离故土,死在沙漠之中,冰窟之下,这和汉人落叶归根的思想相悖。
  现在大汉还没有人知道开辟西域的重要性,当然,这并不能怪他们,就算知道了又能怎样呢,张骞的三百人使团,能留下姓名的只有他和堂邑父,且鞮侯单于时死了那么多使者,除了苏武路充国等寥寥数人,也无人留下姓名,他们的气节风骨不比谁少,可也只是史书上几十几百个人挤在一起,写成的一行字。
  历史上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带的都是些丝绸等死物,后来汉西两地交往频繁,汉才派出各种工匠艺人去西域教化其屯田、钻井之法,逐渐开始文化交流。
  但闻棠非要召集有一技之长的汉使,比如织布厉害的织女,手艺好的工匠,种田经验足的农人,武功高强的勇士,除了最后一项是必需要有的,其余对他们来讲,属实有点奢侈。
  唉,连那些整日研究经史子集的儒生都要。
  “哪个有一技之长的,不想待在家乡好好过自己的幸福日子,非要和他们一起东奔西跑?”
  闻棠目光随意一瞥,恰好瞥到一人:“你看,这不就来了!”
  才刚及冠的苏武走到二人面前,告诉他们自己已经向陛下上了文书,要和二人一起出塞。
  他说:“苏武身为汉臣,父子兄弟皆受陛下栽培成就,理当竭尽忠诚,解陛下之忧,即使死在茫茫沙漠之中,我也心肝情愿。”
  北海牧羊,被匈奴囚禁几十年这件事不会再发生,但苏武的气节与忠诚却永远不会改变,
  闻棠:“有我和博望侯,不会让你死在沙漠里的。”
  苏武笑了笑,行礼道:“博昌侯之诺,重若千金,”
  张骞:……?
  你自己承诺就算了,为什么要带上我。
  好吧,既然博昌侯这样信任我,那我就努力让大家全都完成任务能活着回到长安吧。
  张骞注意到闻棠视线看向自己,似乎在说:
  加油,张骞!
  而此时,一位名叫终军的议郎正在撰写自己上奏给天子的文书:“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臣虽年少才下,资质愚钝,亦有报国之心,愿随使团出塞,劝说西域诸国附汉。”
  “叮!”
  闻棠脑中系统声音响起;“检查到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为您写赋,积分+10。”
  闻棠:司马相如现在水平这么拉了吗?给我写一篇赋才只加了10积分?
  不对,她突然意识到,这任务早就结束好几年了,怎么现在还有售后?!
  系统出声为她解惑:“谁让你撺掇她女儿和你去西域,昨晚司马相如越想越气,最后实在睡不着,起床提笔,一气呵成写了一篇赋骂你诱拐她女儿。”
  “夸你的加分,骂你的自然减分喽。”
  “不过他也认清了自己没有权贵命,想让女儿跟着你,看看能不能混个功勋什么的,于是又提笔写了第二篇赋,现在才刚开了个头。”
  闻棠:……
  她觉得司马相如大概率会和扶摇说过“我看你长得像个西域”类似的话。
  尚书台中,一位议郎十分不解闻棠此举,别人也就罢了,她是天子心腹,是有六千户食邑的列侯,为何还要这样拼搏呢?
  于是问道:“博昌侯,沙漠气候恶劣,定会受到许多苦难,你待在长安也是富贵一生,衣食无忧,何苦这样四处奔波呢?”
  闻棠看了一眼张骞:“博望侯当年在匈奴草原中卜也是衣食不愁,富贵无忧吗,他还有妻有子,你说他为什么非要完成使命回到长安呢?”
  “因为如果没有他这样的凿空开拓之人,西域对汉人来讲永远都是一片无人踏足的混沌之地啊。”
  张骞有些微微脸红。
  博昌侯你夸人都这么直白嘛?
  “更何况……”闻棠又瞥了一眼刚才询问问题的那名议郎,意气风发道:“大女子生于盛世,当带三尺之剑,持节西域,马踏诸羌,立不世之功,建侯功业。”
  就这样明明白白地说出自己的野心。
  殿中瞬间一片安静,众人都被她的话给震惊到了。
  闻棠又道:“更何况,我们现在不去,那西域什么时候才能成为大汉的疆土呢?”
  众人:好家伙,弄了半天,还是惦记人家的疆土啊!
  你和我们那位毕生致力于四处折腾的陛下绝对是亲臣子。
  片刻后,从殿中一个无人注意到的角落里传来很响亮的一声:“好!”
  “博昌侯此言甚好!”
  这声音太突然了,吓得闻棠一个激灵,下意识回头看去,然后看到了存在感很低的……司马迁?!
  他现在不是应该全国四处游历为《史记》搜t集素材吗,什么时候回的长安?
  不愧是史官预备役,存在感就是低啊。
  然后闻棠又意识到,他刚才的确是在为《史记》收集资料。
  自己那番话会被写到里面吗?
  如果能被写到《闻棠列传》中,那可真是太好了。
  但现在还有个很严肃的问题需要闻棠解决。
  那就是闻棠这番建功立业的话把司马迁给说得热血沸腾了,他也非要报名和闻棠他们一起去西域。
  司马迁自诉他不光想要建功立业,而且家学渊源,还能沿途记录西域诸国的风俗爱好,日常习惯。
  闻棠:高质量人才,手慢无。
  至于西域条件艰苦这个问题?
  没关系啊,太史公嘛,就是要经历一些苦难才能成才的。
  司马迁很快通过闻棠直聘。
  一旁的张骞都看呆了,刚开始还无人愿意来自己的使团,可现在来的都是高水平技术人才。
  博昌侯,不愧是你啊!
  ……
  使团一事加紧筹备中,这日,闻棠和扶摇正往尚书台赶去,路上霍去病迎面而来。
  因为霍去病还有公务在身,二人只是打了个招呼,他便继续前行,闻棠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对卓扶摇说道:“扶摇,冠军侯的战场在草原上,在沙漠里。”
  “对呀。”虽然不明白闻棠此话何意,但扶摇依旧附和,“铁骑踏王庭,长刀砍匈奴,很厉害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