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现在南越国中的t情况是南越王想要上书附汉,觉得大汉连匈奴都打跑了,我们南越一共这么点地方,就别折腾了,现在附汉还能得到点体面,否则等大汉军队打到都城的时候,我就是阶下囚了,连诸侯都没得做。
但吕嘉不同意,他认为大汉连年征战,必定府库虚空,百姓皆怨,而且南越和草原不同,南越不仅有群山抵挡,单单这里的高温和瘴气就会让许多中原士兵失去性命。
秦当年攻打我们的时候还伏尸流血数十万呢,我就不信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争,大汉还能征集出数十万的兵力来打我们?!
吕嘉:“大王,我们等待。”
南越王:“等待什么?”
吕嘉:“等待汉朝皇帝死!”
吕嘉身为丞相,也学过历史,知道南越就是趁着秦末秦始皇去世,二世残暴,刘邦和项羽打得不可开交时独立出来的。
当然,草原上的匈奴也是那个时候强大起来的。
所以我们只需要祈祷汉朝皇帝死掉后,新帝暴虐,惹得天下动荡,再出几位英雄在中原上打一架就好咯,那时我们即可坐山观虎斗。
南越王发出灵魂疑问:“万一新皇帝并不残暴怎么办?”
于是南越王和吕嘉就各自派出了使者。
别误会,不是走荆轲路线,来刺杀刘彻的。
而是来长安观察大汉最近状况的,比如大汉国力如何、太子人品如何、朝中百官品性如何,再加上一些别的七零八碎的事情,回去将情况告知自家主人,让他们商量后再做决定,是否附汉。
两位抱着截然不同目的的使者,收获到了截然不同的心情。
吕嘉派使者一路上见识到大汉的仙粮强兵,朝中名臣猛将和殿内各国各部落使者争宠画面后:丞相,我们现在好像有点逆风。
汉朝的情况和您口中所言似乎有一点差别。
吕嘉派使者的心啊,哇凉哇凉的,比一月份的寒冰还要寒冷。
这种痛苦,在看到未央阙场面时达到顶峰。
未央阙上,挂着和大汉为敌的日逐王的头。
未央阙下,有歌舞团首席艺术家,前任匈奴右贤王在跳腾踏跳跃的胡舞。
未央阙旁,伊稚斜和新单于的父母妻子已为汉之隶臣妾。
这些场面原本是刘彻为西域使者们准备的,右贤王从前骑在西域诸国头山作威作福,现在却在阙下为他们献舞,以此可见汉的强大军事能力。
七年前,他是这样想的,可有了火药和长刀,这幅场面就显得有些可有可无,倒是正好被南越使者们看见了,也算是阴差阳错到刘彻心中立威的目的。
南越王使者:大王,我们可以直接投降了,否则就得挨大汉的揍了,您可真是英明啊!
吕嘉使者(瑟瑟发抖版本):丞相,我们还造反吗,丞相——?
丞相您说句话啊,丞相,现在大汉实力强大到恐怖!
第92章 归国
可惜丞相如今远在千里之外,根本听不到自家使者的绝望心声。
万国宴之后,各国使者又在长安呆了将近半月。长安是他们这辈子呆过的最快乐的城市,所以格外珍惜在这里的每一天。
享受之余,也没有忘记自己来大汉的目的,与汉相交,并学习大汉的知识。
当然,若说是什么冶铁锻造之类的,此等国家机密肯定不会叫这些胡人知道,但要是研究个什么代田法、新农具等,大汉则持有默许态度。
毕竟附庸的进步,大汉的荣耀。
他们看长安新奇,长安百姓看他们的态度也很新奇。
红头发黄头发棕褐色头发,再加上各种各样颜色的眼睛,百姓们第一次见到这些使者时还有些害怕,但很快便适应过来了,有那胆子大的,鼓起勇气和这些使者们打招呼,然后发现他们的语言比匈奴语还要弯弯绕绕,说起来磨嘴皮子,听起来磨耳根子。
简直就是西戎鴃舌之言!
粟特商人虽然也沉迷于长安繁华之中,但依旧没有忘记自己此次前来的目的。
他们只是商人,身份低微,并无资格去参加天子设下的宴席,更没有单独见到大汉天子的机会。
不过闻棠没有薄待这些能串联起东西方商路的大摇钱树们,将他们安排在蛮夷邸中,等办完万国宴后,才抽出时间向刘彻提出他们要采买丝绸这件事。
巧了,刘彻刚想派人召闻棠过来,她就自己主动来了。除了他们俩,殿内还有刚当上九卿没多久,正处于秋风得意状态的桑弘羊和张骞等人。
闻棠一进殿门,就用自己那堪比雌鹰的超强视力看到了摆放在殿中央的西域地图(超大版)。
闻棠:……
看这架势,陛下又要开始搞事情了吗?
并由已知条件桑弘羊推理出结论之一——陛下需要钱。
闻棠和刘彻说了粟特商队的事情,刘彻一开始没怎么在意这件事,觉得不过是西边的一只普通商队而已。
就像张骞当年只是单纯地为了联合大月氏一起攻打匈奴才出塞的,甚至回来的时候还向刘彻请了罪,觉得自己没有完成任务,有负皇恩,根本想不到千百年后会在史书上留下一个“凿空西域”的功绩。
现在刘彻也是这样,相比通商,他更关心的是闻棠曾经跟他说过的建立“西域都护府”这件事。
西域那么多个国家,彼此之间难免因为一些小矛盾起摩擦,摩擦摩着摩着可能打起来了,我们大汉这么热心善良一国家,肯定得发兵去调和矛盾啊!
虽然已经发现了车师后国这条比白龙堆更加方便安全的道路,但发生战争之后再从酒泉和武威发兵,一来一回,实在是太消耗时间了。
所以刘彻打算听从闻棠的建议,建立一个“西域都护府”,在这里设官、驻军、推行政令,屯田等,协调各国之间的矛盾与纠纷,维护秩序稳定,
让西域成为大汉疆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甚至连西域的驻军地点都想好了。
“就在轮台国的乌垒城。”
这里有许多地理优点,例如能冶铁铸剑、且平原衍沃,临近河流等。
闻棠看向桑弘羊和张骞,表情中带着一点疑惑,桑弘羊凭借彼此之间一起摸鱼多年的默契看出闻棠是用眼神问自己:
“这是你们给陛下提出的主意吗?”
桑弘羊摇了摇头。
不!
这是陛下自己琢磨出来的!
别的皇帝:广泛听从臣子意见。
刘彻:让臣子听从他的意见。
闻棠:……
接陛下高精力吧。
闻棠:“陛下圣明啊!”
这个决策可比什么乱七八糟的鹿皮币白金币正常多了,闻棠必须得支持啊!
博昌侯都支持了,其他人就也跟着一起“陛下圣明”呗。
然后才开始讨论闻棠这个丝绸之路的事情,朝廷前些日子刚实行了均输法和平准法,虽然没有立竿见影很快到账,但因为这几年没有打仗,刘彻暂时不缺钱。
不过通商这件事嘛……
刘彻搞过平民百姓的钱,搞过权贵高官的钱,搞过富商巨贾的钱,还真就没从外国人口袋里掏过钱呢!
开门,放桑弘羊!
桑弘羊对大汉百姓还能有点仁慈之心,但对于外国人那可就全力开大了。
经过几人商讨,决定这些粟特人可以在大汉购买丝绸、漆器、糖茶等特产运回西方去卖,但他们必须要持有大汉发放的“符传”才能入关,而且还要缴纳关税。
市租、关税等各种税率累计叠加在一起居然算出了高达百分之七十的数字。
相当于这些商人在大汉购买了一百钱的商品,就要缴纳七十钱的税,而且这还只是大致的数字,至于细分后具体会达到多少,那就需要桑弘羊负责后续了。
大汉商人财产税为每一缗(2000钱)征收120钱的税,征收比例为百分之六,还有车船税,也就是商贾每辆运货的马车需要240钱的税,五丈以上的船每艘也需要缴税120钱。这样一对比,真是把这些商人当肥羊宰啊!
除此之外,严禁这些商人带大汉弓弩、刀剑、铠甲、马匹、钱币等物品出关。
大汉会在西北边境的几个城市设置关卡,派遣官员在这些关卡处稽查外国商旅,防止他们漏税或做些别的什么违法之事。
违者奖励下半辈子包吃包住铁饭碗——当城旦去修城墙!
几人试探性地询问刘彻以为如何。
其实根本不用询问,因为他们刚刚开会时刘彻也一直听着呢。
领导不发t言,就是默许。
果不其然,刘彻直接下令让闻棠去处理此事,桑弘羊给他当辅助,反正无论是粟特使者还是安息使者,能让大汉收到赋税的才是好使者。
众人“喏”了一声,之后也没什么政事,便都告辞离开了。
出门之后,几人一同前行,行至未央宫北阙,旁边的金马门中依旧有许多上书后等待天子策问的学子,桑弘羊见到这些画面,可能是年纪大了吧,难免产生些感叹。
但吕嘉不同意,他认为大汉连年征战,必定府库虚空,百姓皆怨,而且南越和草原不同,南越不仅有群山抵挡,单单这里的高温和瘴气就会让许多中原士兵失去性命。
秦当年攻打我们的时候还伏尸流血数十万呢,我就不信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争,大汉还能征集出数十万的兵力来打我们?!
吕嘉:“大王,我们等待。”
南越王:“等待什么?”
吕嘉:“等待汉朝皇帝死!”
吕嘉身为丞相,也学过历史,知道南越就是趁着秦末秦始皇去世,二世残暴,刘邦和项羽打得不可开交时独立出来的。
当然,草原上的匈奴也是那个时候强大起来的。
所以我们只需要祈祷汉朝皇帝死掉后,新帝暴虐,惹得天下动荡,再出几位英雄在中原上打一架就好咯,那时我们即可坐山观虎斗。
南越王发出灵魂疑问:“万一新皇帝并不残暴怎么办?”
于是南越王和吕嘉就各自派出了使者。
别误会,不是走荆轲路线,来刺杀刘彻的。
而是来长安观察大汉最近状况的,比如大汉国力如何、太子人品如何、朝中百官品性如何,再加上一些别的七零八碎的事情,回去将情况告知自家主人,让他们商量后再做决定,是否附汉。
两位抱着截然不同目的的使者,收获到了截然不同的心情。
吕嘉派使者一路上见识到大汉的仙粮强兵,朝中名臣猛将和殿内各国各部落使者争宠画面后:丞相,我们现在好像有点逆风。
汉朝的情况和您口中所言似乎有一点差别。
吕嘉派使者的心啊,哇凉哇凉的,比一月份的寒冰还要寒冷。
这种痛苦,在看到未央阙场面时达到顶峰。
未央阙上,挂着和大汉为敌的日逐王的头。
未央阙下,有歌舞团首席艺术家,前任匈奴右贤王在跳腾踏跳跃的胡舞。
未央阙旁,伊稚斜和新单于的父母妻子已为汉之隶臣妾。
这些场面原本是刘彻为西域使者们准备的,右贤王从前骑在西域诸国头山作威作福,现在却在阙下为他们献舞,以此可见汉的强大军事能力。
七年前,他是这样想的,可有了火药和长刀,这幅场面就显得有些可有可无,倒是正好被南越使者们看见了,也算是阴差阳错到刘彻心中立威的目的。
南越王使者:大王,我们可以直接投降了,否则就得挨大汉的揍了,您可真是英明啊!
吕嘉使者(瑟瑟发抖版本):丞相,我们还造反吗,丞相——?
丞相您说句话啊,丞相,现在大汉实力强大到恐怖!
第92章 归国
可惜丞相如今远在千里之外,根本听不到自家使者的绝望心声。
万国宴之后,各国使者又在长安呆了将近半月。长安是他们这辈子呆过的最快乐的城市,所以格外珍惜在这里的每一天。
享受之余,也没有忘记自己来大汉的目的,与汉相交,并学习大汉的知识。
当然,若说是什么冶铁锻造之类的,此等国家机密肯定不会叫这些胡人知道,但要是研究个什么代田法、新农具等,大汉则持有默许态度。
毕竟附庸的进步,大汉的荣耀。
他们看长安新奇,长安百姓看他们的态度也很新奇。
红头发黄头发棕褐色头发,再加上各种各样颜色的眼睛,百姓们第一次见到这些使者时还有些害怕,但很快便适应过来了,有那胆子大的,鼓起勇气和这些使者们打招呼,然后发现他们的语言比匈奴语还要弯弯绕绕,说起来磨嘴皮子,听起来磨耳根子。
简直就是西戎鴃舌之言!
粟特商人虽然也沉迷于长安繁华之中,但依旧没有忘记自己此次前来的目的。
他们只是商人,身份低微,并无资格去参加天子设下的宴席,更没有单独见到大汉天子的机会。
不过闻棠没有薄待这些能串联起东西方商路的大摇钱树们,将他们安排在蛮夷邸中,等办完万国宴后,才抽出时间向刘彻提出他们要采买丝绸这件事。
巧了,刘彻刚想派人召闻棠过来,她就自己主动来了。除了他们俩,殿内还有刚当上九卿没多久,正处于秋风得意状态的桑弘羊和张骞等人。
闻棠一进殿门,就用自己那堪比雌鹰的超强视力看到了摆放在殿中央的西域地图(超大版)。
闻棠:……
看这架势,陛下又要开始搞事情了吗?
并由已知条件桑弘羊推理出结论之一——陛下需要钱。
闻棠和刘彻说了粟特商队的事情,刘彻一开始没怎么在意这件事,觉得不过是西边的一只普通商队而已。
就像张骞当年只是单纯地为了联合大月氏一起攻打匈奴才出塞的,甚至回来的时候还向刘彻请了罪,觉得自己没有完成任务,有负皇恩,根本想不到千百年后会在史书上留下一个“凿空西域”的功绩。
现在刘彻也是这样,相比通商,他更关心的是闻棠曾经跟他说过的建立“西域都护府”这件事。
西域那么多个国家,彼此之间难免因为一些小矛盾起摩擦,摩擦摩着摩着可能打起来了,我们大汉这么热心善良一国家,肯定得发兵去调和矛盾啊!
虽然已经发现了车师后国这条比白龙堆更加方便安全的道路,但发生战争之后再从酒泉和武威发兵,一来一回,实在是太消耗时间了。
所以刘彻打算听从闻棠的建议,建立一个“西域都护府”,在这里设官、驻军、推行政令,屯田等,协调各国之间的矛盾与纠纷,维护秩序稳定,
让西域成为大汉疆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甚至连西域的驻军地点都想好了。
“就在轮台国的乌垒城。”
这里有许多地理优点,例如能冶铁铸剑、且平原衍沃,临近河流等。
闻棠看向桑弘羊和张骞,表情中带着一点疑惑,桑弘羊凭借彼此之间一起摸鱼多年的默契看出闻棠是用眼神问自己:
“这是你们给陛下提出的主意吗?”
桑弘羊摇了摇头。
不!
这是陛下自己琢磨出来的!
别的皇帝:广泛听从臣子意见。
刘彻:让臣子听从他的意见。
闻棠:……
接陛下高精力吧。
闻棠:“陛下圣明啊!”
这个决策可比什么乱七八糟的鹿皮币白金币正常多了,闻棠必须得支持啊!
博昌侯都支持了,其他人就也跟着一起“陛下圣明”呗。
然后才开始讨论闻棠这个丝绸之路的事情,朝廷前些日子刚实行了均输法和平准法,虽然没有立竿见影很快到账,但因为这几年没有打仗,刘彻暂时不缺钱。
不过通商这件事嘛……
刘彻搞过平民百姓的钱,搞过权贵高官的钱,搞过富商巨贾的钱,还真就没从外国人口袋里掏过钱呢!
开门,放桑弘羊!
桑弘羊对大汉百姓还能有点仁慈之心,但对于外国人那可就全力开大了。
经过几人商讨,决定这些粟特人可以在大汉购买丝绸、漆器、糖茶等特产运回西方去卖,但他们必须要持有大汉发放的“符传”才能入关,而且还要缴纳关税。
市租、关税等各种税率累计叠加在一起居然算出了高达百分之七十的数字。
相当于这些商人在大汉购买了一百钱的商品,就要缴纳七十钱的税,而且这还只是大致的数字,至于细分后具体会达到多少,那就需要桑弘羊负责后续了。
大汉商人财产税为每一缗(2000钱)征收120钱的税,征收比例为百分之六,还有车船税,也就是商贾每辆运货的马车需要240钱的税,五丈以上的船每艘也需要缴税120钱。这样一对比,真是把这些商人当肥羊宰啊!
除此之外,严禁这些商人带大汉弓弩、刀剑、铠甲、马匹、钱币等物品出关。
大汉会在西北边境的几个城市设置关卡,派遣官员在这些关卡处稽查外国商旅,防止他们漏税或做些别的什么违法之事。
违者奖励下半辈子包吃包住铁饭碗——当城旦去修城墙!
几人试探性地询问刘彻以为如何。
其实根本不用询问,因为他们刚刚开会时刘彻也一直听着呢。
领导不发t言,就是默许。
果不其然,刘彻直接下令让闻棠去处理此事,桑弘羊给他当辅助,反正无论是粟特使者还是安息使者,能让大汉收到赋税的才是好使者。
众人“喏”了一声,之后也没什么政事,便都告辞离开了。
出门之后,几人一同前行,行至未央宫北阙,旁边的金马门中依旧有许多上书后等待天子策问的学子,桑弘羊见到这些画面,可能是年纪大了吧,难免产生些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