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路商途 第172节
周轩也说道:“要是船机厂都属意蔡主任,我们肯定是没有资格跟蔡主任争这个课题的,最多是参与到课题里去。”
“如果是三五十万经费的课题,我都不会亲自出马,更不会没事跑到工学院进修,”萧良说道,“而这次找工学院合作的项目,也跟蓄电池厂没有直接的关系。”
“你这么说,我都糊涂了啊。”许建强坐旁边问道。
“蓄电池厂的合资项目,明确了我来当技术顾问,”萧良说道,“我水平有限,这是大家公认了,一个本科生,水平再高也有限嘛,对不对?我要当好这个技术顾问,还准备到孙楚辞教授门下修炼两年,但技术支持的事,又不能拖到两年后等我修炼有成才去提供是不是?”
“对啊,接下来呢?”钱少斌也糊涂了,搞不明白萧良到底是怎么打算的。
“我能力有限,但我有钱啊,”
萧良笑着说道,
“我出资独立组建一支技术团队,专门给蓄电池厂提供技术支持行不行?我独立出资组建的技术团队,甚至还会专门注册独立的技术公司,郭晋阳、于春光他们跳得再欢,能将脚插进我的公司里来吗,还是说他们有本事能把我也挡在合资项目之外?这得给他们多大的脸啊!”
“操!有钱就是任性。”许建强笑骂道。
萧良作为技术顾问,是合资项目推进的前提条件,到时候是萧良个人,还是萧良旗下的技术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不过是熊志远那边配合多说一句话的事,甚至还可以直接写进合资条款里去。
之后技术公司如何开展技术研究,又以怎样的形式给蓄电池厂提供技术支持,这是郭晋阳、于春光这些人干预不了的。
甚至蓄电池厂内部的管理层,最多也只能权衡技术公司提供的支持合不合适,可不可执行,可以对不合时宜的技术支持提反对票,却无法干涉技术公司内部如何运转。
蔡春这么积极主动,以为是跟蓄电池厂直接合作,以为就算钱少斌是硬骨头,但只要搞定船机厂高层以及蓄电池厂内部就能十拿九稳,没想到萧良直接将他们隔离开来了。
第275章 需要有这么一家实验室
许建强都没有想到萧良会注册成立专门的科技研发公司,去承担技术支持的事,却不得不承认这样能将郭晋阳、于春光以及蔡春这些人的手脚都挡在外面。
当然,萧良为此付出的成本也将是高昂的。
之前他个人当个技术顾问,帮着牵线搭桥,就不需要额外出钱,甚至可以“赚”一笔顾问费。
现在的动作就有点大了。
当然,也唯有如此,才能对得上上午萧良在他面前宣称的野心。
蓄电池厂合资成功,萧良通过熊志远注入一千万港元,最多只能换取百分之五十的股权,就算有钱少斌配合整顿生产,也没有办法完全掌控蓄电池厂未来的发展方向。
成立独立的技术公司后,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支持,引导蓄电池合资厂的发展方向问题。
倘若郭晋阳、于春光这些人还想恶意阻挠,也没有关系,新的技术公司掌握技术以及技术团队,另外建新厂,或者寻找别的蓄电池厂合作就行了。
说到底,蓄电池合资厂在萧良眼里,只是旗下一个相对独立、占股百分之五十的生产部门而已。
萧良对郭晋阳、于春光以及蔡春的动作不屑一顾,又或者说郭晋阳他们此时的动作,不可能对萧良的计划造成实质性的妨碍,说到底双方从一开始所站的格局层次就完全不一样。
不要说邵芝华了,周轩一时也跟不上萧良的思路,困惑的问道:
“小萧总成立技术公司,给蓄电池厂提供技术支持,但要怎么跟我们化工系合作?”
周轩知道他妻子的意愿,真要拿高薪,当年就不会选择跟他回国,应该不会太乐意直接到萧良成立的技术公司里任职;甚至在工学院也没有多在意教职的高低,其实更享受一周就上两三节课,其余时间都专注于研究上的工作节奏。
他个人当然想搭上宿云生物的船,但又不想违背妻子的意愿。
他都不知道要不要现在就明确说出这点,还是过后托许建强出面解释一下。
他内心更希望萧良成立技术公司后,跟化工系合作,他们以化工系教职工的身份参与进去。
然而这又很难绕开蔡春。
萧良说道:“我会在南亭实业下面注册一家科技子公司,周老师如果有兴趣,可以兼任子公司的经理。我会以子公司的名义,与工学院化工系合作,成立一家专注于能源电化学领域的技术实验室。周老师如果愿意的话,你可以全权代表南亭实业出面跟你们院系的领导谈这件事。实验室的组建,除了人员外,前期会涉及一系列仪器设备的添置,我目前手里资金有限,今年少花一点,就暂定一千万吧。”
高校教师目前是国家的重要人才资源,在履行校内岗位职责,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在校外兼职从事与本人学科密切相关的工作,甚至创办或投资科技型企业,国家一直以来都是积极鼓励的。
虽然这一政策后续会造成学阀级人物无偿甚至压榨性利用校内科研资源、人力资源,为个人企业创造利益等一系列不良现象,但在目前国内一穷二白的现况下,是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必然是要做出一些取舍的。
周轩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觉得嘴巴里、嗓子眼里涩得慌,说不了话来。
一千万!
整个工学院全年办学经费财政拨款都不到三千万,整个化工系今年的拨款都不到三百万!
出资一千万跟化工系合办技术实验室,还仅仅是今年“少花一点”的出资。
你知不知道宿云生物今年跟食品营养工程系的徐玉山合作科研课题经费三十万,就让学校里多少教授眼红吗?
宿云生物之前从徐玉山手里买下“脑健灵”的配方及相应研究成果,花费五万元,这才是这个年代正常的价码——全校教师都以为宿云生物一年给徐玉山这么多的经费,是钱赚太狠了,额外补偿徐玉山。
你知道蔡春作为系副主任,如此不顾嘴脸抢取青年教师的项目,他指望蓄电池厂的技术项目经费大概在什么范围吗?
蔡春吃相那么难看,心里最多就期待三五十万的项目啊,还可能还要持续两三年!
“怎么,你们都一脸吃惊的看着我干什么?”萧良好奇的问道,“觉得老许挑的这家苍蝇馆子,不配我们谈一千万的项目?我们可以换地方啊,要不现在就去东洲大酒店?”
“去你大爷的,这边挺好。”许建强笑骂道。
钱少斌知道合资项目的资金实际也是萧良掏的,只是借华兴集团熊志远的名义做成合资项目,令郭晋阳这些人无力拒绝。
问题是萧良就掏一千万参与蓄电池厂的合资,这是花在生产领域的资金。
照比例来说,钱少斌以为在技术方面,萧良追加一百万的投资就顶天了,这也是相对适合蓄电池合资厂的现状。
组建实验室,今年就要花掉一千万是什么概念?
蓄电池合资厂体量再扩大十倍,也承接不住啊。
毕竟铅酸电池发明问世已经有一百三四十年了,国外该研究的都研究透了。
在钱少斌看来,这一领域能挖掘的技术潜力十分有限,再多的科研资金花不出去,也没辙啊。
“你们不用太惊讶,”萧良笑了起来,不逗他们,说道,“我前期也没有打算给技术公司的员工开多少工资,比如周老师你过来,我最多也就给两三万的兼职薪资,但要做高水平的研究,光有人是不够的,仪器设备的投资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每年追踪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就要花费不少的钱。我也很清楚,在真正高精尖领域的研究,一千万添置点仪器设备,能做的事也极为有限。现在只能先紧最关键的仪器设备添置起来补一补基础,其他的等我手头宽裕了再说。”
“能买一台扫描电镜吗?”邵芝华痴痴的盯着萧良问道。
“这个不行,你别得陇望蜀。”
没等萧良回答,周轩就直接否定掉妻子的请求。
扫描电镜,通俗的说就是电子显微镜,放大倍率比普通的光学显微镜稍微大了一些,主要用于物体微观表面的观测分析,目前是国内外化学、材料学、纳米技术以及生物制药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
现在进口一台普通型号的扫描电镜就需要四五百万。
周轩不知道目前国内总的扫描电镜数量,有没有超过二十台,但知道江省就秣陵大学、由一名院士主持的国家级生物分子电子学实验室配备一台扫描电镜。
几乎所有全省相关的实验,都只能拿到那台扫描电镜上进行,普通的科研课题肯定就申请不到。
他们倘若以扫描电镜为核心,组建能源电化学实验室,一千万预算根本就不够花的。
在扫描电镜之外,还有价格更为昂贵的透射电镜,同样都是电化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工具。
扫描电镜有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离子色谱、质谱总得有吧?
色谱类仪器有了,光谱类仪器不能缺吧?
不敢想,完全不敢想………
“邵老师以前在国外参与的研究课题,主要要用到扫描电镜?”萧良问邵芝华。
他对邵芝华前世所具体从事研究的细分领域,并不是很熟悉,但知道邵芝华在工学院目前简陋的条件下,是没有办法从事高水平学术研究的。
“算了,我也就是说说。”邵芝华再不通人情世故,也知道现在就想添置一台扫描电镜,是有些过分的。
“扫描电镜的钱,在预算之外额外支出吧,”萧良叹气道,“我手头再紧,还能挤出四五百万买一台电镜的;透射电镜暂时就不要考虑,真的要超支了!”
萧良当然很清楚,高水平的研究对这些高精尖仪器设备的依赖太大了。
他又不是玩民科,用八卦五行周易就能在能源电化学领域做出顶尖的研究来。
这方面的投资是必不可缺的。
投资越早,才有可能在更短时间里缩小与国外领先研究的差距。
倘若他们落后两三年投入,可能他看好的一些关键性专利技术,就已经被国外同行抢先拿下。
“你看紧点老邵,魂都给勾过去了。”许建强跟周轩开玩笑说道。
“小萧总有需求,我都可以献身啊,”周轩这时候才稍稍从震惊不已的情绪中缓过神来,感慨说道,“实验室能直接配备全江省第二台扫描电镜,都够资格申请国家级实验室啊!”
萧良跟周轩说道:“张叔毅那边,他要是愿意,可以从市电镀厂申请停薪留职,以子公司职员的名义,参与到实验室的组建以及后续课题研究中去。实验室那边,可以聘请孙楚辞教授为主任,我还是想报考孙楚辞的研究生,这个主任不给他干,不合适!至于实验室以后做出来的技术成果,在南亭实业与工学院之间如何进行利益分配等一系列问题,国内外都有可以借鉴的案例,你可以参考着跟你们院系领导慢慢谈。前期的利益其实是很小的,也不用争得太厉害,关键还是做出高水平的东西出来………”
第276章 一力降百会
“现在不用担心蔡春会成为阻碍了吧?”许建强笑着问周轩。
“蔡春要阻挠,所有的仪器设备以后都不借给他用,让他哭去!”
周轩这时候爽朗笑道,
“我现在才知道什么叫一力降百会啊!在小萧总的金钱攻势面前,有些人玩的真是雕虫小技啊!”
组建能源电化学实验室,所有配备的高端实验分析仪器设备,肯定先紧内部人员使用,但也肯定有很多富余。
这时候化工系乃至整个工学院的材料、生物等相关专业,教授、讲师、研究员都将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优先申请使用。
高校人事复杂程度并不比国营厂乃至党政机关稍差,但学术成就还是安身立命的关键指标。
谁的学术成就高,谁在某一领域的权威性更强,在高校内部,或许未必能占据校(院)长、系主任等关键职务,但地位肯定会越高、越显赫。
甚至能在某一研究领域形成一定程度的学术垄断,成为校(院)长都不敢得罪的存在;就像一个个宝贵的院士。
就算蔡春现在已经是化工系主任,萧良选择跟孙楚辞合作组建实验室,选择读孙楚辞的研究生,又能奈他何?
甚至蔡春这时候流露不满,就已经是极不成熟的表现了。
系主任上面就没有校(院)领导了,校院领导上面就没有主管部门了?
这年头谁不能出点大成绩啊。
周轩心想也许萧良并不希望孙楚辞去争什么系主任,毕竟系办工作太分散精力了。
孙楚辞将实验室建设好,将来能真正做出一些高水准的东西来,先确定自己在学术界的地位,在工学院内部的地位,比蔡春也只高不低。
萧良、许建强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忙,九点钟就先从餐馆离开,更多的细节性问题,留给钱少斌与周轩先商议起来。
邵芝华等人擅于学术研究,但前期如何对接蓄电池厂的需求,肯定需要钱少斌直接参与进来;就像萧良可以在蓄电池厂兼技术顾问,钱少斌也同样可以到新成立的实验室兼任技术顾问之类的职务。
考虑到熊志远过段时间才能脱身赶来东洲正式签署合资协议,科技子公司以及实验室的事情都需要尽快敲定,周轩与钱少斌在餐馆交流片刻,决定先去找孙楚辞。
“如果是三五十万经费的课题,我都不会亲自出马,更不会没事跑到工学院进修,”萧良说道,“而这次找工学院合作的项目,也跟蓄电池厂没有直接的关系。”
“你这么说,我都糊涂了啊。”许建强坐旁边问道。
“蓄电池厂的合资项目,明确了我来当技术顾问,”萧良说道,“我水平有限,这是大家公认了,一个本科生,水平再高也有限嘛,对不对?我要当好这个技术顾问,还准备到孙楚辞教授门下修炼两年,但技术支持的事,又不能拖到两年后等我修炼有成才去提供是不是?”
“对啊,接下来呢?”钱少斌也糊涂了,搞不明白萧良到底是怎么打算的。
“我能力有限,但我有钱啊,”
萧良笑着说道,
“我出资独立组建一支技术团队,专门给蓄电池厂提供技术支持行不行?我独立出资组建的技术团队,甚至还会专门注册独立的技术公司,郭晋阳、于春光他们跳得再欢,能将脚插进我的公司里来吗,还是说他们有本事能把我也挡在合资项目之外?这得给他们多大的脸啊!”
“操!有钱就是任性。”许建强笑骂道。
萧良作为技术顾问,是合资项目推进的前提条件,到时候是萧良个人,还是萧良旗下的技术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不过是熊志远那边配合多说一句话的事,甚至还可以直接写进合资条款里去。
之后技术公司如何开展技术研究,又以怎样的形式给蓄电池厂提供技术支持,这是郭晋阳、于春光这些人干预不了的。
甚至蓄电池厂内部的管理层,最多也只能权衡技术公司提供的支持合不合适,可不可执行,可以对不合时宜的技术支持提反对票,却无法干涉技术公司内部如何运转。
蔡春这么积极主动,以为是跟蓄电池厂直接合作,以为就算钱少斌是硬骨头,但只要搞定船机厂高层以及蓄电池厂内部就能十拿九稳,没想到萧良直接将他们隔离开来了。
第275章 需要有这么一家实验室
许建强都没有想到萧良会注册成立专门的科技研发公司,去承担技术支持的事,却不得不承认这样能将郭晋阳、于春光以及蔡春这些人的手脚都挡在外面。
当然,萧良为此付出的成本也将是高昂的。
之前他个人当个技术顾问,帮着牵线搭桥,就不需要额外出钱,甚至可以“赚”一笔顾问费。
现在的动作就有点大了。
当然,也唯有如此,才能对得上上午萧良在他面前宣称的野心。
蓄电池厂合资成功,萧良通过熊志远注入一千万港元,最多只能换取百分之五十的股权,就算有钱少斌配合整顿生产,也没有办法完全掌控蓄电池厂未来的发展方向。
成立独立的技术公司后,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支持,引导蓄电池合资厂的发展方向问题。
倘若郭晋阳、于春光这些人还想恶意阻挠,也没有关系,新的技术公司掌握技术以及技术团队,另外建新厂,或者寻找别的蓄电池厂合作就行了。
说到底,蓄电池合资厂在萧良眼里,只是旗下一个相对独立、占股百分之五十的生产部门而已。
萧良对郭晋阳、于春光以及蔡春的动作不屑一顾,又或者说郭晋阳他们此时的动作,不可能对萧良的计划造成实质性的妨碍,说到底双方从一开始所站的格局层次就完全不一样。
不要说邵芝华了,周轩一时也跟不上萧良的思路,困惑的问道:
“小萧总成立技术公司,给蓄电池厂提供技术支持,但要怎么跟我们化工系合作?”
周轩知道他妻子的意愿,真要拿高薪,当年就不会选择跟他回国,应该不会太乐意直接到萧良成立的技术公司里任职;甚至在工学院也没有多在意教职的高低,其实更享受一周就上两三节课,其余时间都专注于研究上的工作节奏。
他个人当然想搭上宿云生物的船,但又不想违背妻子的意愿。
他都不知道要不要现在就明确说出这点,还是过后托许建强出面解释一下。
他内心更希望萧良成立技术公司后,跟化工系合作,他们以化工系教职工的身份参与进去。
然而这又很难绕开蔡春。
萧良说道:“我会在南亭实业下面注册一家科技子公司,周老师如果有兴趣,可以兼任子公司的经理。我会以子公司的名义,与工学院化工系合作,成立一家专注于能源电化学领域的技术实验室。周老师如果愿意的话,你可以全权代表南亭实业出面跟你们院系的领导谈这件事。实验室的组建,除了人员外,前期会涉及一系列仪器设备的添置,我目前手里资金有限,今年少花一点,就暂定一千万吧。”
高校教师目前是国家的重要人才资源,在履行校内岗位职责,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在校外兼职从事与本人学科密切相关的工作,甚至创办或投资科技型企业,国家一直以来都是积极鼓励的。
虽然这一政策后续会造成学阀级人物无偿甚至压榨性利用校内科研资源、人力资源,为个人企业创造利益等一系列不良现象,但在目前国内一穷二白的现况下,是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必然是要做出一些取舍的。
周轩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觉得嘴巴里、嗓子眼里涩得慌,说不了话来。
一千万!
整个工学院全年办学经费财政拨款都不到三千万,整个化工系今年的拨款都不到三百万!
出资一千万跟化工系合办技术实验室,还仅仅是今年“少花一点”的出资。
你知不知道宿云生物今年跟食品营养工程系的徐玉山合作科研课题经费三十万,就让学校里多少教授眼红吗?
宿云生物之前从徐玉山手里买下“脑健灵”的配方及相应研究成果,花费五万元,这才是这个年代正常的价码——全校教师都以为宿云生物一年给徐玉山这么多的经费,是钱赚太狠了,额外补偿徐玉山。
你知道蔡春作为系副主任,如此不顾嘴脸抢取青年教师的项目,他指望蓄电池厂的技术项目经费大概在什么范围吗?
蔡春吃相那么难看,心里最多就期待三五十万的项目啊,还可能还要持续两三年!
“怎么,你们都一脸吃惊的看着我干什么?”萧良好奇的问道,“觉得老许挑的这家苍蝇馆子,不配我们谈一千万的项目?我们可以换地方啊,要不现在就去东洲大酒店?”
“去你大爷的,这边挺好。”许建强笑骂道。
钱少斌知道合资项目的资金实际也是萧良掏的,只是借华兴集团熊志远的名义做成合资项目,令郭晋阳这些人无力拒绝。
问题是萧良就掏一千万参与蓄电池厂的合资,这是花在生产领域的资金。
照比例来说,钱少斌以为在技术方面,萧良追加一百万的投资就顶天了,这也是相对适合蓄电池合资厂的现状。
组建实验室,今年就要花掉一千万是什么概念?
蓄电池合资厂体量再扩大十倍,也承接不住啊。
毕竟铅酸电池发明问世已经有一百三四十年了,国外该研究的都研究透了。
在钱少斌看来,这一领域能挖掘的技术潜力十分有限,再多的科研资金花不出去,也没辙啊。
“你们不用太惊讶,”萧良笑了起来,不逗他们,说道,“我前期也没有打算给技术公司的员工开多少工资,比如周老师你过来,我最多也就给两三万的兼职薪资,但要做高水平的研究,光有人是不够的,仪器设备的投资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每年追踪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就要花费不少的钱。我也很清楚,在真正高精尖领域的研究,一千万添置点仪器设备,能做的事也极为有限。现在只能先紧最关键的仪器设备添置起来补一补基础,其他的等我手头宽裕了再说。”
“能买一台扫描电镜吗?”邵芝华痴痴的盯着萧良问道。
“这个不行,你别得陇望蜀。”
没等萧良回答,周轩就直接否定掉妻子的请求。
扫描电镜,通俗的说就是电子显微镜,放大倍率比普通的光学显微镜稍微大了一些,主要用于物体微观表面的观测分析,目前是国内外化学、材料学、纳米技术以及生物制药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
现在进口一台普通型号的扫描电镜就需要四五百万。
周轩不知道目前国内总的扫描电镜数量,有没有超过二十台,但知道江省就秣陵大学、由一名院士主持的国家级生物分子电子学实验室配备一台扫描电镜。
几乎所有全省相关的实验,都只能拿到那台扫描电镜上进行,普通的科研课题肯定就申请不到。
他们倘若以扫描电镜为核心,组建能源电化学实验室,一千万预算根本就不够花的。
在扫描电镜之外,还有价格更为昂贵的透射电镜,同样都是电化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工具。
扫描电镜有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离子色谱、质谱总得有吧?
色谱类仪器有了,光谱类仪器不能缺吧?
不敢想,完全不敢想………
“邵老师以前在国外参与的研究课题,主要要用到扫描电镜?”萧良问邵芝华。
他对邵芝华前世所具体从事研究的细分领域,并不是很熟悉,但知道邵芝华在工学院目前简陋的条件下,是没有办法从事高水平学术研究的。
“算了,我也就是说说。”邵芝华再不通人情世故,也知道现在就想添置一台扫描电镜,是有些过分的。
“扫描电镜的钱,在预算之外额外支出吧,”萧良叹气道,“我手头再紧,还能挤出四五百万买一台电镜的;透射电镜暂时就不要考虑,真的要超支了!”
萧良当然很清楚,高水平的研究对这些高精尖仪器设备的依赖太大了。
他又不是玩民科,用八卦五行周易就能在能源电化学领域做出顶尖的研究来。
这方面的投资是必不可缺的。
投资越早,才有可能在更短时间里缩小与国外领先研究的差距。
倘若他们落后两三年投入,可能他看好的一些关键性专利技术,就已经被国外同行抢先拿下。
“你看紧点老邵,魂都给勾过去了。”许建强跟周轩开玩笑说道。
“小萧总有需求,我都可以献身啊,”周轩这时候才稍稍从震惊不已的情绪中缓过神来,感慨说道,“实验室能直接配备全江省第二台扫描电镜,都够资格申请国家级实验室啊!”
萧良跟周轩说道:“张叔毅那边,他要是愿意,可以从市电镀厂申请停薪留职,以子公司职员的名义,参与到实验室的组建以及后续课题研究中去。实验室那边,可以聘请孙楚辞教授为主任,我还是想报考孙楚辞的研究生,这个主任不给他干,不合适!至于实验室以后做出来的技术成果,在南亭实业与工学院之间如何进行利益分配等一系列问题,国内外都有可以借鉴的案例,你可以参考着跟你们院系领导慢慢谈。前期的利益其实是很小的,也不用争得太厉害,关键还是做出高水平的东西出来………”
第276章 一力降百会
“现在不用担心蔡春会成为阻碍了吧?”许建强笑着问周轩。
“蔡春要阻挠,所有的仪器设备以后都不借给他用,让他哭去!”
周轩这时候爽朗笑道,
“我现在才知道什么叫一力降百会啊!在小萧总的金钱攻势面前,有些人玩的真是雕虫小技啊!”
组建能源电化学实验室,所有配备的高端实验分析仪器设备,肯定先紧内部人员使用,但也肯定有很多富余。
这时候化工系乃至整个工学院的材料、生物等相关专业,教授、讲师、研究员都将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优先申请使用。
高校人事复杂程度并不比国营厂乃至党政机关稍差,但学术成就还是安身立命的关键指标。
谁的学术成就高,谁在某一领域的权威性更强,在高校内部,或许未必能占据校(院)长、系主任等关键职务,但地位肯定会越高、越显赫。
甚至能在某一研究领域形成一定程度的学术垄断,成为校(院)长都不敢得罪的存在;就像一个个宝贵的院士。
就算蔡春现在已经是化工系主任,萧良选择跟孙楚辞合作组建实验室,选择读孙楚辞的研究生,又能奈他何?
甚至蔡春这时候流露不满,就已经是极不成熟的表现了。
系主任上面就没有校(院)领导了,校院领导上面就没有主管部门了?
这年头谁不能出点大成绩啊。
周轩心想也许萧良并不希望孙楚辞去争什么系主任,毕竟系办工作太分散精力了。
孙楚辞将实验室建设好,将来能真正做出一些高水准的东西来,先确定自己在学术界的地位,在工学院内部的地位,比蔡春也只高不低。
萧良、许建强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忙,九点钟就先从餐馆离开,更多的细节性问题,留给钱少斌与周轩先商议起来。
邵芝华等人擅于学术研究,但前期如何对接蓄电池厂的需求,肯定需要钱少斌直接参与进来;就像萧良可以在蓄电池厂兼技术顾问,钱少斌也同样可以到新成立的实验室兼任技术顾问之类的职务。
考虑到熊志远过段时间才能脱身赶来东洲正式签署合资协议,科技子公司以及实验室的事情都需要尽快敲定,周轩与钱少斌在餐馆交流片刻,决定先去找孙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