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路商途 第401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肯定值得做,但我建议你们还是分开搞,没必要硬凑到一家公司里玩,”萧良说道,“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层次也是不一样的,房产开发也需要分不同的品牌进行运营。”
  国内目前不限制港资进入内地的房产地市场,银行贷款都是同样全面收紧,但随着政策的放开,国家将房产地当成支柱产业发展,内资房企受到的扶持力度将加大。
  不过,为了控制金融风险,国家对港资房企在银行贷款方面的政策,始终还是偏紧的,不会让港资在内地随意撬动那么大的杠杆。
  因此,许建强跟高晓军他们组建一家公司没有问题,但不适合跟夏侯江他们搞合资企业。
  第631章 野炊
  萧潇忙完一天的工作,临晚也将小孩丢给岳母跟保姆,带着妻子钱采薇赶到湖畔,参加野炊。
  唐继华有事偶尔会跟萧良通个电话,但更多还是会让萧潇跟萧良联系。
  这段日子萧良还是主要在秣陵跟进各项研究,这几天难得回东洲来,唐继华当然是每天都早早将萧潇赶出办公室,让他们兄弟俩多些时间充分交流。
  南亭湖水库建成后,公司还将周围三千多亩山林都承包下来,在这里建了管理站,安排员工驻守,负责水库以及林地的养护管理。
  管理站就是在湖畔靠近大坝的位置建设一排简易平房,有生活、办公用房,也有值夜班的宿舍,没有什么奢华设施,但土锅土灶都还是齐全的。
  建设水库时,还专门从南亭村东首新修了一条砂石路进山。
  现在镇上平时也都有不少人,会沿着这条砂石路进山野游散心。
  以三尾大花鲢加上虾蟹以及一些杂鱼烧成一锅,一扇羊肉剁块红烧一锅,再加上提前准备的花生米等冷食,就凑成今天的野炊野宴。
  袁文海还从家里带来自己酿制的一塑料桶花露烧。
  朱祎琳、胡婕、钱采薇、徐亚云她们不喝酒当司机,萧良他们敞开怀喝酒。
  夏侯江对东洲的黄酒发怵,看到酒杯里的蜜色花露烧,当场表示今天他要是喝超过四杯就是狗。
  萧良他们现在文雅了,不拿喝酒捉弄夏侯江,告诉他这玩意儿比高度白酒还要凶。
  花露烧前端工艺跟传统的老陈酒没有太大的区别,但老陈酒酿后兑水,花露烧则是在老陈酒的基础上兑入白酒继续发酵,后期加入蜂蜜、冰糖或油脂改善口感,在东洲地区号称“迎风倒”。
  酒席间萧潇也谈到程雷提拔进副科级干部考察名单的事,这两天都传到市里了。
  想当初萧潇转回体制,也是先到县工业局旗下负责筹建一开始并不受重视的工投公司及招商引资中心,一年之后招商引资有很大的成果了,才进局党组解决副科级编制。
  这在当时就已经够引人瞩目了。
  区县的副科级,比省市的副科级,含金量以及难度都要高得多。
  在省直部门,副科级说白了就是个办事员;市直部门,副科级只能算勉强进入部门中层干部之列;区县的副科级可以说是直接进入领导阶层了。
  程雷进副科级干部考察名单,引发争议是必然的,但这么快传到市里,显然也是一些人有心而为之。
  不过,传闻里并没有涉及萧良,个别有心人为这事感到震惊之余,主要还是拿这事针对他爸。
  前天下午接到溱东县委副书记赵之栋的道歉电话,说推荐程雷进副科级干部考察名单,萧良也是非常的意外,但他跟他爸商量,最终决定还是不去拒绝赵之栋的“道歉”。
  这事对此时的程雷就有可能造成困惑,这时候就有人拿这事做他爸的文章,也没有出乎他的预料。
  甚至可以想象,等他跟程雷的同学关系传开,指不定还会有人传他行事太“咄咄逼人”,说赵之栋的推荐是“被逼无奈”。
  不过,这么多的事要做,还要韬光养晦按照整个官僚体制既有的拉扯节奏做事,不出格、不逾矩,怎么能行?
  而所谓大力出奇迹。
  只要溱东接下来经济发展能有“奇迹”出现,此时的“大力”再令人哗然侧目,到时候也将变成理所当然。
  当然,酒桌上聊最多的,还是萧良十月初在秣陵希尔顿大酒店演讲过后,近一个半月来国内国外的经济形势变化。
  几乎是赶着验证萧良预言似的,韩国十月中下旬就如期爆发金融危机。
  即便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也没能遏制危机的蔓延,截止到十月底,韩元对美元的汇率爆跌50%。
  韩元危机对日本金融业造成进一步的冲击(日本金融业在韩国的投资体量巨大,堪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四国相仿),十月底日本也终于传出有金融机构支撑不住破产的消息。
  东南亚金融风暴,在这一刻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国内除了十一月上旬颁布《有关防范金融风险诸项措施的通知》外,暂时还没有出台更高级别的政策。
  不过,国家部委近期频频召集东南沿海省市的官员以及专家学者,研究讨论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对策。
  实施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及扩大内需,在沿海各省市以及高层渐成共识。
  也许国家还需要观望一段时间,才会出台新的政策,但最新的形势变化,则足以令十月三日听过萧良演讲的人心绪振奋。
  萧良预判到两千一零年国内经济总量超越日本,那个太遥远了,想要验证还要等上十四年。
  不过,短短一个半月,萧良对亚洲金融风暴进一步蔓延的预判,以及国家可能会采取的政策措施,可以说是第一时间得到了验证。
  萧良当初做出预判,可不是神神叨叨说几句断言,而是详实论证了五个小时,此时得到初步的验证,自然就更深入人心、震撼人心。
  徐铁集团计划为徐东铁路的提速建设融资三十五亿(含东信集团二十亿发债额度),开始很多投资人多少还是有些犹豫的,但十月下旬工作就很快得到推进,目前包括华茂、鸿臣的出资外,已经完成三十五亿的认筹。
  这一个极其恐怖的速度。
  要知道东信集团虽然是市属国投公司,但对于市国投而言,二十亿发债额度还是太高了,需要得到省里以及人民银行的审批。
  在省长刘学俭的一力推动下,又是为徐东铁路发行的专项配套债券,审批通过也用了二十天。相当于正式发债到完成认筹额度,仅用不到半个月。
  当然,牛逼吹出去了,这么多的投资人也予以如此程度的信任,萧良对徐东铁路建成之后的盈利前景,也不能不关心。
  而徐东铁路建成之后,能否有较高的盈利,主要还是看沿线的货物运输需求。
  这同时又涉及徐东铁路所直接辐射的二十余县腹地,经济能否更快速的发展起来。
  所有事情都是相辅相成的。
  溱东作为徐东铁路上的重镇,所有人当然都希望溱东现在就能像一条凶猛的鲶鱼活络起来,激起更大的水花。
  要是换其他人担任溱东的县委书记、县长,萧良恨不得县属工商业企业、集体企业一年内都统统改制掉,最大限度刺激当地民营经济的活跃发展。
  事实上,在萧良的眼里,涉及县城将近半数人口的县属工业企业仓促改制,负面影响太大、太久远了。
  与之相比,程雷直接进副科级干部考察名单,压根就算不上什么了,只是一时会引起一些非议罢了。
  这段时间也有不少香港投资人,滋生到狮山湾直接投资建厂的意愿。
  除了港资发展实业的基因还没有完全泯灭掉,除了萧良的演讲确实有深入人心外,也与华茂集团以及苏利文、熊玉琼夫妇这些年在香港及东南亚华商圈的深厚影响力息息相关。
  华茂集团成功避开东南亚金融风暴的摧残,又近乎梭哈的拿出四五十亿押注狮山湾及徐东铁路未来的发展。
  其中之一是华茂集团决定在狮山湾投资二十亿,注册成立华茂重工,建造港机船机设备生产基地,之前跟华兴集团合作的诸多配套厂商,也都纷纷赶来东洲调研考察。
  他们发现东洲在船用主机、传动装置、轴系推进器、辅助动力装置、发电机组、配电盘、蒸汽锅炉、压缩空气装置、船用泵及管路系统、造水系统等等全产业链端,早就都得益于船机厂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颇为雄厚的产业基础。
  这些投资商现在可以选择独立建厂,就能从东洲招聘到成熟的工程师及技术工人,也能跟东洲现有的厂企合作,注入资金成立合资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技术水平,进入更中高端产品领域。
  短短一个半月时,在港机船机配套产业领域,就初步形成十数项投资意向。
  蜗巢科技公开深循环动力电池以及电动自行车的产品技术之后,除了和永电子第一时间与蜗巢科技合作投资一千万,成立微型电机研发实验室外,也初步吸引十四家企业在狮山湾租借厂房,注册成立电动自行车及配套企业;其中香港独资企业两家,中港合资两家。
  港资参与的主要还是配套企业,涉及轮胎及电子控制器等部件的生产。
  这也是香港日渐衰落的产业资本目前所熟悉的领域,萧良也是建议如此,港资在这个领域,暂时没有必要直接做产品。
  电动自行车市场,注定会有一段时间的混乱,那也注定是群雄纷争的时代。
  投资人偏信港籍管理的心理惯势短时间内很难彻底扭转过来,就不适宜直接进入竞争混乱甚至堪称惨烈的产品生产销售领域。
  当然,做配件也未必没有前途就是了。
  鸿臣在内地市场的多年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也是在朱祎琳创办水公司之后,鸿惠堂纯净水才全面启用内地管理人员负责市场销售,港籍管理主要负责生产环节。
  第632章 未能成功的股权收购
  野炊期间,朱玮兴还谈到鸿臣集团的一些业务,问萧良:
  “沈君鹏与孙仰军、唐逸凡他们分家,撤出对星海的持股;鸿臣目前也跟星海投资谈妥回购嘉鸿集团的股份的协议,小萧总知道这些事吧?”
  “前两天这事不是刚上鸿臣的董事会吗?”萧良说道,“我知道啊,这事也没问题,我们投的是赞同票吧,没有提什么异议吧?”
  星海投资对嘉鸿集团的持股,主要来源于嘉乐科技重组时,沈君鹏、孙仰军以及乐宥、朱金奇等人的持股折入嘉鸿,几经变更,持股比例削减到12%。
  沈君鹏从星海投资撤出,星海投资对嘉鸿的持股资产也需要厘清,同时还要归还西港城信社五千万贷款——这也是市政府出面,在西港等四家城信社基础上推动组建城市商业银行的前提之一。
  最终谈妥的协议,由鸿臣集团出资五千万收购这12%的股份;除此之外,沈君鹏独资控股的君鹏实业,还持有嘉鸿集团5%的股份予以保留。
  这几年纠缠的恩怨,在这一刻算是彻底厘清了。
  鸿臣集团二次增发新股收购香港子公司手里宿云生物剩余20%的股份之后,香港子公司换得鸿臣集团一亿两千万股股票,相当于鸿臣8.5%的股份。
  张斐丽代表香港子公司,在鸿臣集团董事会获得一席之地。
  因此鸿臣集团的主要业务及投资动向,都是需要及时跟萧良沟通的。
  不过,听萧良的语气,也仅仅是知道而已,并不是特别关心。
  朱玮兴抑制住内心的失落,硬着头皮说道:
  “鸿臣与嘉鸿的关系算是比较彻底理顺了,外部持股现在只有10%了;下一步也将调整与产品公司的持股关系,我觉得现在是到了将草本凉茶并入水公司的时候了,你觉得呢?”
  “挺好的啊,”萧良说道,“嘉鸿主营产业链的拓展,明年甚至可以直接将保健品生产这一块并过去;又或者仅仅是将生产职能接过来,厂房等资产出售给南亭实业都可以。此外,宿云生物与鸿惠堂两家公司则主营保健品与饮用水、草本凉茶等产品的产品开发、销售,再加上投资及资产管理部,算是鸿臣旗下四驾马车,框架算是真正完善起来了。”
  香港子公司出售宿云生物剩余20%的股份后,除了授给管理层的股份,萧良对宿云生物的直接持股算是完全出清,宿云生物也彻底变成鸿臣的控股子公司,从南亭实业的体系里剥离出去。
  这也是萧良所期待的结果。
  鸿臣在朱鸿召的主持之下,稳步发展,势头良好,萧良当然不需要过多关注什么;再说了,他此时只能算是鸿臣的小股东。
  “鸿臣未来的发展,小萧总就一点都没有建议?”朱玮兴不死心的问道。
  “玮兴总是想问草本凉茶,还是饮用水业务?”萧良问道。
  “鼎新继清愿之后,今年也在茶饮料市场发力,在华北市场一举拿走30%的份额,相信小萧总早就注意到了吧?当然,我在这里不是单纯说鼎新一家的事,而是日本奈田集团,不知道小萧总有没有研究?”朱玮兴问道。
  “玮兴总你说。”萧良说道。
  朱玮兴也不再追问萧良对日本奈田集团到底有多少了解,继续说道:
  “八十年代初期,奈田就已经进入大陆了,但主要在低温奶市场,跟国内多家企业合作,默默耕耘,但并没有直接在大陆推他们自身的低温奶品牌,合作持股也比较少,所以一直都不怎么引人注意。不过,今年奈田集团的动作就比较大了,一是出资收购台资鼎新集团49%的股份,除此之外,还对浙省的宗胜、广南的益田进行注资,成立合资公司,相关公司都是由奈田集团控股。除了鼎新之外,宗胜、益田的主营业务这两年都延伸到茶饮料跟饮用水市场,特别是益田纯净水在华南市场已经占有30%的份额。虽说奈田自有的饮用水、茶饮料等产品,目前在国内所占的份额非常有限,但如果把鼎新、宗胜、乐事三家公司算在内,在华北、华南、华东市场所占的总份额,就已经超过我们两家一大截了,”朱玮兴问道,“小萧总一点都没有危机感?”
  “小日本知道直接进来打市场,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玩迂回战术,还是相当漂亮的,”萧良叹了一口气,说道,“人家确实有一套,我们得承认,危机感也确实是有点。所以奈田找上门来,谈收购股份以及注资的事,我们也报价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