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梦华录 第11节
屏风后光影影影绰绰,只听一声含糊回应,片刻后又长吟一声,显然伸了个懒腰。
“谁?”赵佶的声音道。
“项弦,”赵构说,“驱魔司副使,探花郎。”
内里不闻应答,片刻后又是几句听不清的抱怨,末了一个女声说:“进来,你父皇已醒了。”
赵构才带着项弦转过屏风,见郑皇后正在侍奉赵佶,赵佶一身白袍,睡到此时方醒,项弦抬头,与道君皇帝对视。上一次见他,还是两年前于驱魔司就职时,项弦从楚地前往开封,奉家中之命投与郭京麾下为国效力,被驱魔司正使带着,见了皇帝一面。
“嗯,是你,项弦,我记得你。”
赵佶今年四十有三,保养得极好,皮肤嫩白,终年不见天日,毫无操劳之感,虽至中年,却依旧如三十来岁的男子,又因心情愉悦,成日与书画山水、音律打交道,三不五时还要蹴鞠骑猎,养尊处优,一副清庸之相。
“项弦见过官家。”项弦知道赵佶不在乎繁文缛节,便站在御榻下行礼。
“说罢。”赵佶每天只抽这点时间与皇子们见面,稍后他就要往后院去用早食了。郑皇后服侍他起身,赵佶光着脚,拖着白色的裤腿,边走边伸懒腰,到屏风后去洗漱。
项弦看了赵构一眼,赵构忐忑不安。
屏风后的皇帝开始漱口,也不催他们。
项弦以眼神示意:我要说了哦。
赵构马上道:“父皇,项弦刚从大同府回来。”
赵佶懒懒道:“燕云十六州情况如何?”
赵构说:“儿臣在不久前,得到一个情报,乃是有关所谓上古遗物‘天命之匣’……”
郑皇后闻言“扑哧”一声笑了起来,不知是嘲笑,还是好奇。
赵佶漱过口,衔了一块甘草,又在屏风后更衣,赵构则被项弦充满威胁地盯着,只得将金国为何占着燕云十六州,久不归还,完颜宗翰率两万兵马重重围困佛宫寺等事详细说了。
“……所以,儿臣以为,金人如此大费周章,定是为了寻找这‘天命之匣’。”
赵佶终于说了句话:“最后你们找到了不曾?”
赵构看了眼项弦。
项弦答道:“是,臣已找到了,但并非郭大人所猜测,内里不是传国玉玺。”
赵佶换了一身月白绣山川星辰纹路道袍,转出屏风,朝项弦一伸手。项弦不明其意,看着皇帝双目。
“呈上来啊!”赵佶冷冷道,“还等什么?”
赵构:“父皇,事出突然,天命之匣,他没能带回来。”
赵佶听到这话时,冷哼一声,转身朝着殿后去,赵构跟在后头,带着项弦,跟随皇帝脚步,离开了崇文院。童贯随后追上,大批人马摆驾,跟随皇帝到花园内,那处早食已摆好,琴姬就绪,于园中以山水奇石围出皇帝用早饭之处。
数十名皇子与帝姬在奇石园外等候童贯宣召,要进来见皇帝。
项弦知道只要赵佶坐下,自己与赵构就要被赶走了,让赵构这么慢悠悠地铺垫,再也没有说下去的机会,只得不顾赵构脸色,说道:“但臣听见了天命之匣内的声音。”
“哦?”赵佶被勾起几分好奇之心,问,“声音?”
童贯识趣,将皇储赵桓拦在了外头。赵桓眉头深锁,注视园内的项弦与赵构。
第8章 道别
项弦:“陛下,天命之匣中,乃是一个人头,自言乃上古时间之神所化,能断过去与未来一切事。”
这下正投了赵佶所好,只见他入座,稍倾身道:“一个人头?”
这简直是匪夷所思之事。项弦答道:“正是,此头名唤倏忽,为臣揭示了三件事,其中一事,与大宋之未来息息相关。”
“说。”赵佶便道。
“金国气数将尽,”项弦先拣几句好听的说,以瓦解皇帝的戒备心,“金国在不久之后,将败于更北方的鞑靼人之手,完颜宗室落得尽屠的下场。”
赵佶先是一愣,继而幸灾乐祸地笑了起来,说:“有意思。”
赵构听到这话时,总算松了口气,只不知项弦会以何等方式来提醒皇帝大宋即将面临的危难。
“我大宋呢?”赵佶端起一杯清茶,语气放松了些,又问。
“但在金国覆灭之前,完颜氏将南下入主中原。”项弦站直了身体,说,“大军不日间便将抵达开封城下,届时开封城破,百姓血流成河。赵家宗室将被掳至北方会宁,被牵羊献俘为……”
赵佶的表情先是从轻松到错愕,再到震惊,与项弦听见倏忽的话时的表情变化毫无区别。
“大胆!”童贯最先喝道,“项弦!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赵佶却没有当场发怒,修得一身好涵养,大笑起来。
赵构听到这话时就知道完了,园内虽有奇石屏开,声音却无阻拦,外头等候觐见的皇子与帝姬们听得一清二楚,尽数震惊无比。
“继续说。”赵佶打趣道,“童卿,去传郭京,让他赶紧过来,听听自己部下在说什么。”
童贯马上出去传召驱魔司的正使。
项弦叹了口气,答道:“大宋退守南方,苟延残喘,至鞑靼灭金后再急转南下,二十万军民投海自尽。”
赵构疯狂使眼色,想告诉项弦这话本可不必说,实在太远了。项弦却认真道:“官家,莫看当下汴京歌舞升平,浩劫到来,就在顷刻,不可不防,须得在黄河边上加急驻防,以抵御金军在夺得燕云十六州后突然南下!”
赵佶说:“现在我有兴趣了,来,你仔细说说。”
项弦沉吟片刻,于是从抵达山西大同府,连同认识萧琨的全经过说了出来,直到开启天命之匣,萧琨发出了第一问。
此时郭京戴着冠,一身黄袍,仙风道骨地来了,站在项弦身边听着他的叙述,面如土色,汗如雨下。
及至项弦将倏忽之言原原本本告知,话锋一转,谈及天魔,赵佶终于不想再听下去,朝童贯问:“四天前,北方送了什么消息来着?”
童贯道:“完颜宗翰将军称咱们这边的项弦项大人,意图刺杀他。”
“臣确实揍了他一顿。”项弦知道完颜宗翰受辱,必然要找回场子。
“你在佛宫寺下,殴打金国大将军?”赵佶难以置信道。
“是。”项弦没有半点惧色,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答道,“他纵容手下,在应县四处烧杀劫掠,令成千上万无辜百姓家破人亡,燕云本是我国领地,此举乃辱我大宋。若非身为驱魔师,我当场就得取他性命!”
“你知道这会引发什么后果么?!”童贯说。
“那不是我要关心的事。”项弦说,“想必童大人已打发了来使。”
赵佶朝御座上一靠,又道:“郭京,你有何话说?”
“臣不知情,臣……实在不知情!”郭京知道皇帝终于生气了,忙跪伏在地,分辩道,“臣甚至不知项弦前往佛宫寺一事,乃是康王撺掇……”
赵构色变道:“不,不是的!”
赵构听到这话时,知道自己也跑不掉了,只得单膝跪地道:“父皇,儿臣与项弦相识日久,儿臣以性命担保他所言非虚。但儿臣并未参与。”
“项弦,”赵佶沉声道,“是谁教唆你来朕的面前说这话?”
项弦:“驱魔司不与朝中各大人结交,是以各方所持立场,臣一概不知,臣所做只是分内之事,得我大宋天命,便快马加鞭赶回汴京,启禀官家。”
“你这是在诅咒我大宋亡国。”赵佶的声音变得冷冽。
“父皇!”赵构马上求情道,“父皇请听儿臣一言……”
项弦双眼清澈,直视赵佶,大声道:“官家玩物丧志,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当今大宋上下,犹如一盘散沙,莫看汴京歌舞升平,此去开封城以北四十里,中原大地,满是穷苦之人!经年累月的大战,苛税重役,已令贫者无立锥之地!此乃项弦亲眼所见!官家!这十年里,你离过城么?去看过你的百姓么?!
“如今辽国倾覆,不思警醒,反而幸灾乐祸,来日金国大军兵临城下时,大宋又该如何?一年前联金灭辽,夹击辽国时,宋军反而在边境招致大败!官家就不以为耻么?!”
“住嘴!”赵佶终于忍无可忍,若说前几句对答尚是妖言惑众,本不想与他一般见识,如今这话却是冲着自己来了。
道君皇帝当场掀翻了杯盘,只因自海上之盟订立起,朝中不少大臣便极力劝喻。到得两国联军,南北夹击时,宋军竟被辽军打得丢盔弃甲而逃,宰相蔡京亦因此被迁怒免职,足是赵佶心上一根刺。如今满朝官员无不粉饰太平,生怕触忤了皇帝,项弦却当着众多皇子皇女的面当场揭了赵佶的疮疤,简直令他忍无可忍。
“把他带下去!”赵佶怒道。
“父皇!”等候在外的赵桓觑见空当,快步入内,忙道,“父皇息怒!”
“谁求情也不管用!”赵佶一声怒吼。
童贯冷笑,做了个“请”的手势,项弦对此则毫不意外,一手拍了下赵构的肩,意为“我的话说完了,你看着办罢”。
孰料这个动作进一步激怒了赵佶,赵佶怒吼道:“将他押进天牢,择日再审!”
赵构心中长叹一声,疲惫地闭上了双眼。
是日午后,道君皇帝连最爱的奇石亦不赏玩了,纸笔扔在一旁,宫廊内,作画的颜料胡乱扔在一旁,秋风吹过庭院,画纸“呼啦啦”地作响。
“父皇。”太子赵桓说道。
赵佶脸色阴沉,清楚赵桓等着他退位已很久了。朝中反对他的声浪已甚嚣尘上,而他们所推举之人,正是储君赵桓,儿子们的秉性,他也最了解。
赵桓解释道:“项弦出身自会稽,其族自秦末之时便已成一方郡望;族中人丁兴盛,项弦所在,乃是项家旁支。项家有不少子弟在各地为官。传闻项弦从小习武学文,天赋异禀,更是镇世宝剑的传人,又说握有此剑之人,能请不动明王之法相上身,乃是神州的守护者。”
“守护者?!我看是狗屁!”赵佶大声道,“今日你未曾听见他在诅咒亡国?”
赵桓没有回答,待得赵佶消气之后,赵桓又说:“项弦曾师从沈括。”
“沈括?”赵佶的眉头皱了起来,“那厮不是早死了么?”
“个中原因,儿臣尚未细究,兴许他遁世修仙去了。”赵桓答道,“说回项弦,为人称道之处,不仅文韬,更在武艺;他在十四岁上便有‘武神’之称,十五岁于汨罗江屠一血蛟,因此年少成名;前些年中,他在江南一代为百姓除危解难,济困赈贫,据说请得项弦能驱邪秽,江阴的山妖案、杭州的灭门案,俱为他所破。
“两年前,项弦受郭京之召,随身只带一名家仆,前来开封参试。”
“记得。”赵佶冷冷道,“策问时,这名年轻人非常出挑。他们这一脉,从欧阳修到苏颂,再到沈括,说着修行的事,考取红尘功名,却也不耽误。”
赵桓答道:“据说沈括生前遗命,也令他不可荒废了学业,他在两年前进京,得郭京举荐,却也秉承师命,学苏颂与沈括,主动参加了会试与殿试,文章写得很好。过后他朝旁人提及,说的是,‘唉,我也忒不小心,没想到被点了个探花郎。’……”
赵佶怒道:“不知天高地厚,当真傲慢至极!”
“但他确实不愿入朝为官,”赵桓又道,“宁愿当一名驱魔司的主簿。”
赵佶怒火稍平,缓缓出了一口长气。
“他很清楚自身责任,乃是继承沈括大师的遗志,看护大宋江山,于是被荐为驱魔司副使。”赵桓又说,“因郭京素来掌管金石局,对驱魔司过问甚少,项弦便住在司中,成为实际上的主事人。”
“天下升平,”赵佶冷冷道,“没有甚么事需要他来守护的,我看这驱魔司……”
赵桓忙道:“父皇,项家这一支脉,有一自古传下的使命,即镇印传言中千年一轮回的所谓‘天魔’。‘天魔’何时会出现,谁也说不准。”
赵佶眉头皱起,赵桓又解释道:“以儿臣所知,项弦此人,今日在御前大放厥词,并非得有心人授意,想必他当真这么以为。此事就里,兴许错综复杂,父皇何妨再朝他问个清楚?”
傍晚时分,项弦被关进了开封城西的大牢内。
牢中人声鼎沸,甚是热闹,见项弦被押进来时,交谈声随之一停,继而变为嗡嗡嗡的议论,大伙儿都在猜测。
“啊,是金石局的项大人!”有人认出了他。
“驱魔司。”项弦礼貌地解释道,“我们驱魔司虽归于金石局下,却不受金石局管。”
“怎么?”又有文官问道,“从杭州运石头上来,出了纰漏么?”
“谁?”赵佶的声音道。
“项弦,”赵构说,“驱魔司副使,探花郎。”
内里不闻应答,片刻后又是几句听不清的抱怨,末了一个女声说:“进来,你父皇已醒了。”
赵构才带着项弦转过屏风,见郑皇后正在侍奉赵佶,赵佶一身白袍,睡到此时方醒,项弦抬头,与道君皇帝对视。上一次见他,还是两年前于驱魔司就职时,项弦从楚地前往开封,奉家中之命投与郭京麾下为国效力,被驱魔司正使带着,见了皇帝一面。
“嗯,是你,项弦,我记得你。”
赵佶今年四十有三,保养得极好,皮肤嫩白,终年不见天日,毫无操劳之感,虽至中年,却依旧如三十来岁的男子,又因心情愉悦,成日与书画山水、音律打交道,三不五时还要蹴鞠骑猎,养尊处优,一副清庸之相。
“项弦见过官家。”项弦知道赵佶不在乎繁文缛节,便站在御榻下行礼。
“说罢。”赵佶每天只抽这点时间与皇子们见面,稍后他就要往后院去用早食了。郑皇后服侍他起身,赵佶光着脚,拖着白色的裤腿,边走边伸懒腰,到屏风后去洗漱。
项弦看了赵构一眼,赵构忐忑不安。
屏风后的皇帝开始漱口,也不催他们。
项弦以眼神示意:我要说了哦。
赵构马上道:“父皇,项弦刚从大同府回来。”
赵佶懒懒道:“燕云十六州情况如何?”
赵构说:“儿臣在不久前,得到一个情报,乃是有关所谓上古遗物‘天命之匣’……”
郑皇后闻言“扑哧”一声笑了起来,不知是嘲笑,还是好奇。
赵佶漱过口,衔了一块甘草,又在屏风后更衣,赵构则被项弦充满威胁地盯着,只得将金国为何占着燕云十六州,久不归还,完颜宗翰率两万兵马重重围困佛宫寺等事详细说了。
“……所以,儿臣以为,金人如此大费周章,定是为了寻找这‘天命之匣’。”
赵佶终于说了句话:“最后你们找到了不曾?”
赵构看了眼项弦。
项弦答道:“是,臣已找到了,但并非郭大人所猜测,内里不是传国玉玺。”
赵佶换了一身月白绣山川星辰纹路道袍,转出屏风,朝项弦一伸手。项弦不明其意,看着皇帝双目。
“呈上来啊!”赵佶冷冷道,“还等什么?”
赵构:“父皇,事出突然,天命之匣,他没能带回来。”
赵佶听到这话时,冷哼一声,转身朝着殿后去,赵构跟在后头,带着项弦,跟随皇帝脚步,离开了崇文院。童贯随后追上,大批人马摆驾,跟随皇帝到花园内,那处早食已摆好,琴姬就绪,于园中以山水奇石围出皇帝用早饭之处。
数十名皇子与帝姬在奇石园外等候童贯宣召,要进来见皇帝。
项弦知道只要赵佶坐下,自己与赵构就要被赶走了,让赵构这么慢悠悠地铺垫,再也没有说下去的机会,只得不顾赵构脸色,说道:“但臣听见了天命之匣内的声音。”
“哦?”赵佶被勾起几分好奇之心,问,“声音?”
童贯识趣,将皇储赵桓拦在了外头。赵桓眉头深锁,注视园内的项弦与赵构。
第8章 道别
项弦:“陛下,天命之匣中,乃是一个人头,自言乃上古时间之神所化,能断过去与未来一切事。”
这下正投了赵佶所好,只见他入座,稍倾身道:“一个人头?”
这简直是匪夷所思之事。项弦答道:“正是,此头名唤倏忽,为臣揭示了三件事,其中一事,与大宋之未来息息相关。”
“说。”赵佶便道。
“金国气数将尽,”项弦先拣几句好听的说,以瓦解皇帝的戒备心,“金国在不久之后,将败于更北方的鞑靼人之手,完颜宗室落得尽屠的下场。”
赵佶先是一愣,继而幸灾乐祸地笑了起来,说:“有意思。”
赵构听到这话时,总算松了口气,只不知项弦会以何等方式来提醒皇帝大宋即将面临的危难。
“我大宋呢?”赵佶端起一杯清茶,语气放松了些,又问。
“但在金国覆灭之前,完颜氏将南下入主中原。”项弦站直了身体,说,“大军不日间便将抵达开封城下,届时开封城破,百姓血流成河。赵家宗室将被掳至北方会宁,被牵羊献俘为……”
赵佶的表情先是从轻松到错愕,再到震惊,与项弦听见倏忽的话时的表情变化毫无区别。
“大胆!”童贯最先喝道,“项弦!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赵佶却没有当场发怒,修得一身好涵养,大笑起来。
赵构听到这话时就知道完了,园内虽有奇石屏开,声音却无阻拦,外头等候觐见的皇子与帝姬们听得一清二楚,尽数震惊无比。
“继续说。”赵佶打趣道,“童卿,去传郭京,让他赶紧过来,听听自己部下在说什么。”
童贯马上出去传召驱魔司的正使。
项弦叹了口气,答道:“大宋退守南方,苟延残喘,至鞑靼灭金后再急转南下,二十万军民投海自尽。”
赵构疯狂使眼色,想告诉项弦这话本可不必说,实在太远了。项弦却认真道:“官家,莫看当下汴京歌舞升平,浩劫到来,就在顷刻,不可不防,须得在黄河边上加急驻防,以抵御金军在夺得燕云十六州后突然南下!”
赵佶说:“现在我有兴趣了,来,你仔细说说。”
项弦沉吟片刻,于是从抵达山西大同府,连同认识萧琨的全经过说了出来,直到开启天命之匣,萧琨发出了第一问。
此时郭京戴着冠,一身黄袍,仙风道骨地来了,站在项弦身边听着他的叙述,面如土色,汗如雨下。
及至项弦将倏忽之言原原本本告知,话锋一转,谈及天魔,赵佶终于不想再听下去,朝童贯问:“四天前,北方送了什么消息来着?”
童贯道:“完颜宗翰将军称咱们这边的项弦项大人,意图刺杀他。”
“臣确实揍了他一顿。”项弦知道完颜宗翰受辱,必然要找回场子。
“你在佛宫寺下,殴打金国大将军?”赵佶难以置信道。
“是。”项弦没有半点惧色,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答道,“他纵容手下,在应县四处烧杀劫掠,令成千上万无辜百姓家破人亡,燕云本是我国领地,此举乃辱我大宋。若非身为驱魔师,我当场就得取他性命!”
“你知道这会引发什么后果么?!”童贯说。
“那不是我要关心的事。”项弦说,“想必童大人已打发了来使。”
赵佶朝御座上一靠,又道:“郭京,你有何话说?”
“臣不知情,臣……实在不知情!”郭京知道皇帝终于生气了,忙跪伏在地,分辩道,“臣甚至不知项弦前往佛宫寺一事,乃是康王撺掇……”
赵构色变道:“不,不是的!”
赵构听到这话时,知道自己也跑不掉了,只得单膝跪地道:“父皇,儿臣与项弦相识日久,儿臣以性命担保他所言非虚。但儿臣并未参与。”
“项弦,”赵佶沉声道,“是谁教唆你来朕的面前说这话?”
项弦:“驱魔司不与朝中各大人结交,是以各方所持立场,臣一概不知,臣所做只是分内之事,得我大宋天命,便快马加鞭赶回汴京,启禀官家。”
“你这是在诅咒我大宋亡国。”赵佶的声音变得冷冽。
“父皇!”赵构马上求情道,“父皇请听儿臣一言……”
项弦双眼清澈,直视赵佶,大声道:“官家玩物丧志,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当今大宋上下,犹如一盘散沙,莫看汴京歌舞升平,此去开封城以北四十里,中原大地,满是穷苦之人!经年累月的大战,苛税重役,已令贫者无立锥之地!此乃项弦亲眼所见!官家!这十年里,你离过城么?去看过你的百姓么?!
“如今辽国倾覆,不思警醒,反而幸灾乐祸,来日金国大军兵临城下时,大宋又该如何?一年前联金灭辽,夹击辽国时,宋军反而在边境招致大败!官家就不以为耻么?!”
“住嘴!”赵佶终于忍无可忍,若说前几句对答尚是妖言惑众,本不想与他一般见识,如今这话却是冲着自己来了。
道君皇帝当场掀翻了杯盘,只因自海上之盟订立起,朝中不少大臣便极力劝喻。到得两国联军,南北夹击时,宋军竟被辽军打得丢盔弃甲而逃,宰相蔡京亦因此被迁怒免职,足是赵佶心上一根刺。如今满朝官员无不粉饰太平,生怕触忤了皇帝,项弦却当着众多皇子皇女的面当场揭了赵佶的疮疤,简直令他忍无可忍。
“把他带下去!”赵佶怒道。
“父皇!”等候在外的赵桓觑见空当,快步入内,忙道,“父皇息怒!”
“谁求情也不管用!”赵佶一声怒吼。
童贯冷笑,做了个“请”的手势,项弦对此则毫不意外,一手拍了下赵构的肩,意为“我的话说完了,你看着办罢”。
孰料这个动作进一步激怒了赵佶,赵佶怒吼道:“将他押进天牢,择日再审!”
赵构心中长叹一声,疲惫地闭上了双眼。
是日午后,道君皇帝连最爱的奇石亦不赏玩了,纸笔扔在一旁,宫廊内,作画的颜料胡乱扔在一旁,秋风吹过庭院,画纸“呼啦啦”地作响。
“父皇。”太子赵桓说道。
赵佶脸色阴沉,清楚赵桓等着他退位已很久了。朝中反对他的声浪已甚嚣尘上,而他们所推举之人,正是储君赵桓,儿子们的秉性,他也最了解。
赵桓解释道:“项弦出身自会稽,其族自秦末之时便已成一方郡望;族中人丁兴盛,项弦所在,乃是项家旁支。项家有不少子弟在各地为官。传闻项弦从小习武学文,天赋异禀,更是镇世宝剑的传人,又说握有此剑之人,能请不动明王之法相上身,乃是神州的守护者。”
“守护者?!我看是狗屁!”赵佶大声道,“今日你未曾听见他在诅咒亡国?”
赵桓没有回答,待得赵佶消气之后,赵桓又说:“项弦曾师从沈括。”
“沈括?”赵佶的眉头皱了起来,“那厮不是早死了么?”
“个中原因,儿臣尚未细究,兴许他遁世修仙去了。”赵桓答道,“说回项弦,为人称道之处,不仅文韬,更在武艺;他在十四岁上便有‘武神’之称,十五岁于汨罗江屠一血蛟,因此年少成名;前些年中,他在江南一代为百姓除危解难,济困赈贫,据说请得项弦能驱邪秽,江阴的山妖案、杭州的灭门案,俱为他所破。
“两年前,项弦受郭京之召,随身只带一名家仆,前来开封参试。”
“记得。”赵佶冷冷道,“策问时,这名年轻人非常出挑。他们这一脉,从欧阳修到苏颂,再到沈括,说着修行的事,考取红尘功名,却也不耽误。”
赵桓答道:“据说沈括生前遗命,也令他不可荒废了学业,他在两年前进京,得郭京举荐,却也秉承师命,学苏颂与沈括,主动参加了会试与殿试,文章写得很好。过后他朝旁人提及,说的是,‘唉,我也忒不小心,没想到被点了个探花郎。’……”
赵佶怒道:“不知天高地厚,当真傲慢至极!”
“但他确实不愿入朝为官,”赵桓又道,“宁愿当一名驱魔司的主簿。”
赵佶怒火稍平,缓缓出了一口长气。
“他很清楚自身责任,乃是继承沈括大师的遗志,看护大宋江山,于是被荐为驱魔司副使。”赵桓又说,“因郭京素来掌管金石局,对驱魔司过问甚少,项弦便住在司中,成为实际上的主事人。”
“天下升平,”赵佶冷冷道,“没有甚么事需要他来守护的,我看这驱魔司……”
赵桓忙道:“父皇,项家这一支脉,有一自古传下的使命,即镇印传言中千年一轮回的所谓‘天魔’。‘天魔’何时会出现,谁也说不准。”
赵佶眉头皱起,赵桓又解释道:“以儿臣所知,项弦此人,今日在御前大放厥词,并非得有心人授意,想必他当真这么以为。此事就里,兴许错综复杂,父皇何妨再朝他问个清楚?”
傍晚时分,项弦被关进了开封城西的大牢内。
牢中人声鼎沸,甚是热闹,见项弦被押进来时,交谈声随之一停,继而变为嗡嗡嗡的议论,大伙儿都在猜测。
“啊,是金石局的项大人!”有人认出了他。
“驱魔司。”项弦礼貌地解释道,“我们驱魔司虽归于金石局下,却不受金石局管。”
“怎么?”又有文官问道,“从杭州运石头上来,出了纰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