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云鉴 第36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毕节城门前,已被肩头之血染透黑衣的南荣枭,看着潮水般退去的反军羌骑,点吹在碧玉樱箫上的十指渐轻。
  此时天已昏,日影斜,碎石飞沙散在烟尘里。袅袅似雾。
  眼前昏茫后,一片黑光。能闻兵戈嘶马之声远去,反军羌骑退远。
  苍茫空冷的箫声慢慢散在晚风里,仍有余响。
  至后,碧玉樱箫坠地。
  南荣枭全无意识地闭目,向着身前满是血与尘的地上无声扑倒。
  “师弟!”耳闻熟悉的唤声,随后步履匆匆声杂,而后举世皆寂,再无声息。
  ……
  毕节城,端木若华此前所住的小院中。
  小院主屋内,端木若华再度把过榻上之人的脉,苍白倦惫的眉间忧意不减。雪娃儿蜷在床尾,此时探头看向了小屋的门。
  蓝苏婉推门而入,手中端有两碗汤药。
  “师父,先喝药吧。”蓝衣人将温热的药碗递至木轮椅中满面苍白之人手中,而后自己亦端起了另一碗,于榻沿坐下,一勺勺喂入榻上少年喉中。
  “枭儿的伤愈合速效,观其脉已无大碍……”端木若华喝罢药,眉间含忧而拢。语声极轻:“却不知为何,数日不醒。”
  蓝苏婉一如几日来那般,悉心喂完手中汤药。“师父不必过忧,朝廷援军已达毕节城,战备诸事在筹,形势已逆。师弟即便昏迷不醒,亦可在城中安心休养。”
  端木若华轻咳了数声,面上倦惫之色更重,微点了下头。
  小屋外,纵白守于院中,南荣静每日辰时准时来此查看南荣枭的脉相。
  虽见愈好之色,却不知为何容貌绝美惑人的少年每见皱眉。
  幽灵鬼老亦来探过,随后便被前军将军林海请去。佝偻老者虽满面不耐,却仍在石木花、尹莫离安抚下,应了其相助斥候营之请。
  蓝苏婉见得椅中之人面上晦暗青疲之色,欲送端木若华回相邻屋中休憩,下时却闻纵白哼吟之声,眺目望向屋外,便见玖璃领着一人袅袅走入了院中。
  来人未近,一缕带着南疆-独有风情的香风已散入了屋中。
  端木若华微怔:“师姐。”
  蓝苏婉看着她那雪白的大腿在彩衣垂绦间若隐若现。心中有异,然语声平静:“不知二师伯因何来此毕节城中?”
  满身浪荡风情、少女形貌的人首先回望了端木若华那一双空茫盳目,语声不甚随意。“算算时日差不多了,我便来了。师妹看起来不怎么好呢。”
  木轮椅中之人怔声:“是何,时日?”
  花雨石转而看向了躺在榻上的南荣枭,径直上前,伸手探脉。
  蓝苏婉有一瞬间欲要阻她,然未及出手,花雨石已收回手来。
  彩衣垂绦之人看着榻上少年人便冷笑了一声:“果然~”
  蓝苏婉见得,不觉蹙眉。
  花雨石转向端木若华,瞄了一眼椅中之人的面色。语声轻灵如少女:“师妹的气色看起来这样差,气息亦不稳。如此虚弱,合该多休息才是~”
  言罢,一只手极快地按向了端木若华颈侧!
  “师父!”蓝苏婉惊觉来阻,椅中之人却已无声侧首避了开。
  “即便内力全无,虚弱至此,仍能于我手中及时避开~我该说不愧是你么?师妹。”
  “你欲,如何?”白衣人开口的语声明显更为虚微,低头便咳了起来。
  此时蓝苏婉已峙在了椅中之人身前。门口守候的玖璃亦冷面向屋中彩衣人看了过来。
  “都说了,只是叫你休息~”花雨石看着椅中女子咳得气息更弱,满面羸弱苍白之色,嗤笑一声:“又逞强什么呢?”
  端木若华再咳几声后,唇角微溢血,终难抵避开她招式时气力牵动而来的衰微,眼前昏茫一时,阖目失去了意识。
  “避开了我的出手又如何?还不是自己晕了过去。”花雨石俯视着木轮椅中的女子,啧声摇头。“衰微至此,早已等同废人尔,又还做得了什么呢?”
  蓝苏婉听出了她语气中的嘲讽嗤意。面容虽仍静,眸光却已淡沉,手中天蚕丝微垂。“二师伯究竟所为何来?”
  花雨石笑了一声,而后抬头来看向蓝苏婉,问声道:“榻上躺的、椅中坐的,这两人都要死了,不知苏婉师侄得知,会想让师伯救谁呢?”
  蓝衣人眸中之色震了一下。她知晓师父残身将殒,余下时日无多。渡尽天鉴元力予师姐后便是。此前因师姐之死,神思崩溃,元力散尽,便更无回路。只会一日更比一日衰弱*,时日更无多。
  心中虽已明悉,但被花雨石就此将之点出,终究怆然难抵。心口一阵阵地刺疼。
  “我师父之况,无须你多言。只不知二师伯又胡说我师弟什么!”
  花雨石见她峙在端木若华椅前,便施施然于榻沿坐下,伸手抚上了南荣枭的脸。“你知道~他体内育有一蛊吗?”
  蓝苏婉面色微变,微怔声:“师父提到,那是一味奇玄药蛊……师弟自言,因有此蛊,疗伤速于常人,长时助他。”
  花雨石便低头去看昏睡中的南荣枭。“原来到了此刻,你也未诉与她们……”
  蓝衣的人直觉有异,声静寒:“诉与何事?”
  彩衣垂绦之人便回头看她,笑着问:“苏婉师侄觉得,你这师弟会眼看着你们师父死么?”
  蓝苏婉下意识地摇头。
  心中本能道:不会。
  花雨石更笑:“如此你应能想到,他体内之蛊是什么了?”
  蓝苏婉下时便反应了过来:“是、用来救师父的?!”
  花雨石似有意似无意,搓磨了下榻上之人已断的左手小指指根。“所以,你也应知他当初因何叛出归云谷入我乌云宗了?”
  目微瞠,蓝苏婉怔了声:“也是,为了救师父。”
  心下蓦然想起了自己那日去到乌云宗,拿师父安危之言相激,重重打在云萧脸上的一耳光。
  眼眶不觉红了。“他为师父,竟做到这一步。”
  花雨石亦凝神看着榻上的人。
  你断指离宗后,我复又仔细研读了蛊老手扎中所记,加之师兄传予我信中所书……才终于明白了你离宗前留予我之言:世上本无令人长生之不死蛊,唯有以命易命之换命蛊。
  如你所言。此蛊的确是,非死志之人不能成。
  花雨石慢慢道:“他体内所育奇玄药蛊,实则乃蛊医之道传闻中的奇毒至药之蛊——不死蛊。”
  “不死蛊……?”蓝苏婉震目喃声。
  “‘血元继阴阳,阴阳转生死。’炼制此蛊,要经三阶,初阶为血元蛊,须忍万蛊噬身最后让血元蛊于颈后爬出;二阶为阴阳蛊,‘愈体疗毒奇效,日寒夜暖噬心’,最初育蛊之人情绪起落蛊难适应,会使人蛊皆痛不欲生,每噬心之痛须待臂上蛊相脉纹生成,方能止;最后一阶便是不死蛊。传闻中,可生死人肉白骨、具不老不死之能的……不死蛊。”
  蓝苏婉听得呆驻于原地。
  心上流转过他将蛊养过一阶又一阶所需受的苦……几乎控制不住揪疼了。
  问声已哑:“不死蛊……世上真有如此玄奇异蛊?”
  “你不相信?”花雨石看着她便轻笑了一声,语声软媚道:“起初他也不相信~可是我告诉他,端木若华五脏俱衰,寒毒入腑,想要她活,世间唯有此蛊……于是他选择了相信。”
  只因再无他法,于是为这一线希望,负天下骂名叛离出谷,跟着二师伯以身育蛊,又于师父危难时冒死来救,以命护师。
  “师弟,你……”蓝苏婉想到他一路走来所受的,终心疼而拧,泪落难止。
  “如今他体内阴阳蛊,即将转为不死蛊。蛊须沉睡以蓄力,所以才让育蛊之人亦陷入沉睡。”看着蓝苏婉面上疼郁震色,花雨石悠淡的声音亦慢慢转沉:“当他再度醒来时,便是阴阳蛊转向不死蛊之时。”
  蓝衣人轻言问:“到那时……我师弟会如何?”
  蛊虫前两阶已那样苦痛难忍,这最后一阶……蓝苏婉不愿去想,亦不敢去想。
  “倒不会如前两阶那般经历不知时日的痛苦……”花雨石面色亦微微凝起,挑眉看着蓝苏婉。“他只能得片刻的清醒,此后阴阳蛊会钻入他的心脉,待蛊身完全钻入他的心脉后,便蜕变成了不死蛊。”
  蓝苏婉眸光微微一散:“钻入……心脉……?”
  彩衣垂绦之人笑了一下,才应声:“对~而你我要做的,就是在阴阳蛊蜕变成不死蛊之际,于他还未断气前,剖开他的心脉,将蛊取出,种入你师父体内。”
  眼前微光一闪,蓝苏婉身形踉跄了一下,目惊瞠,面寒白。
  声息抑在了喉底,撕扯着全身的气息。
  彩衣之人目中亦微空。脑海中似乎又浮起了“然绝笔”字样的书信。
  她自嘲一笑,而后道:“这也是我此来要做的事。”
  ——亦是我花雨石此生痴于他,执于他,所应他的最后一件事。
  蓝苏婉有些控制不住地十指簌然。“所以不死蛊成,他……必死?”
  “你想问他知不知道?”花雨石笑看于她:“你觉得他可能不知道吗?”
  蓝苏婉立于原地。突然抖声而笑,笑罢,哽咽难止。“到今日,我竟似才识得了他……竟这般、竟这般……”
  言之最后,无言可再言。
  “他昏睡应已有六日了吧?再有三日,想必就会醒来。”花雨石左右手各抚了抚指上艳色的丹蒄,语声听来,稀松平常。“醒来之前,苏婉师侄记得将他和端木若华带到一处隐蔽无人、不会叫人打搅处。”
  起身来,缓步行至了蓝苏婉身前,她侧目看着蓝衣之人悠悠道:“毕竟,剖心取蛊是很疼的~万一嘶叫声引来了人中途打断,取出之蛊三息内未及种入师妹体内,他以命所育之蛊,便有可能白白殒了~”
  蓝苏婉看着榻上沉睡的那一人。
  目中模糊地看不清……再多时,慢慢闭目,泪绝然而落。
  ……
  三日后,大方城内,惊云阁一处隐秘地阁中。
  已于榻上昏睡九日的南荣枭慢慢醒了过来。
  身处之地乃一方石室,室内置玉案长榻,四壁燃有明烛。
  花雨石坐于榻边,看向了他:“醒了?为师的好徒儿~恭喜不死蛊将成,你很快就可以拿它来救你前一位师父了呢。”
  南荣枭并未理会她的自称。身体亦未感太多不适,只几分无力。
  他撑手慢慢于榻上爬了起来。“是墨然,让你来帮我取蛊救我师父的?”
  “呵~”花雨石轻笑一声,啧声:“我与他的联系,竟也被你所知。”
  察觉肩头寒磁玄铁箭已被取出,且伤势已近痊愈,榻上之人眸中只微空。
  “他比你还深谙蛊道,又怎可能和你毫无瓜葛?在乌云宗时,我一提到此人,你的心绪便全然不同。若非喜欢,又是什么。”
  彩色的垂绦裙在四面烛光之下,亦浮现昏茫之感。
  花雨石乍闻此言,心头一时空惘,禁不住轻轻喃声:“是啊,若非喜欢,又是什么。”
  语声便悠:“自我入归云谷那日起,我便喜欢上了他,可不论我如何挑逗诱惑他,他都不为所动,更不会主动多看我一眼……后来他拾回了师妹,却对师妹爱护有加……便是予我的绝笔信,也只交待了我这一件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