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云鉴 第402节
只道新的清云鉴传人怎可能是个女子?
她于宫门外立了许久,直到辚辚的马车声趋近,恰逢太子车驾归宫。
时叶齐便于马车内拂手掀开锦帘,凝目看向了她。
春日晌午的晴光照在了叶齐脸上,于他打量她时,便化成一抹流光从叶齐右眼下的泪痣上流转而过,一眼见得,柔和如旭日,和煦如春风。
予人之感,便是极为沉敛,而又柔和。
端木本能地回望于他,而后上前相询:“殿下能否带我入宫?”
此前二人并未见过,宫门前这一面,便是二人初见。她从守卫口中知晓了他的身份。
叶齐眸中微露诧异之色,眉宇间微微含笑,语声柔敛,亦似春风,便问她:“孤还不知姑娘是何人?”
她将包裹在布囊中的麟霜剑取出,握于手中,同时抬眸静望于他:“第九任清云鉴传人,端木若华。”
第385章 寒风乱白发
当年于宫门外初见时,脸上毫无脂粉的白衣少女静立在晴光下,看起来不过十六、七岁的年纪,眉眼间却极为沉静,隐有漠寒之色。
叶齐看过去时,只觉她所立之处一丈远近都成了一片无声的幽谷,四周尘嚣尽灭,唯有她白衣无尘,极清极净又极静地立身在那。如遗落人间的灵,自山野间逃入俗世的一只清新白蝶。
空灵、澄澈,干净得像一片雪、一朵云。未染上世间一丝杂质。
她听见车马声,转头向他看来时,他的手拂在车帘上,直视了少女沉静之余、纯净无邪宁如溪水般的双眸。
净且静,柔且寒,灵且宁。无端引人向往,难移双目。
那时一念于心头划过,十分没有来由的荒唐。
——若学三皇弟与四皇弟,于宫外养个外室,许也不错。
下时,她便迎着他的目光,径直上前来,与他询道:“殿下能否带我入宫?”
心念微动,已然做了六年太子的叶齐,自上而下俯视着少女坦然无惧、竟无丝毫怯意的眼神,眸中柔光更甚,眉宇间不觉便含笑,语声便似春风,不自觉地与她柔敛了:“孤还不知姑娘是何人?”
她平静地取出了手中布囊里的剑,抬眸与他道:“第九任清云鉴传人,端木若华。”
一霎时,叶齐目中的柔光、眉宇间的笑意,尽皆散却。
眼神亦沉静了下来,转而慢慢扫过了她手中那把父皇重金向祭剑山庄买下、转而御赐给第八任清云鉴传人清一大师的麟霜剑。
剑鞘上刻满了霜尘枯叶型的纹饰,中间环绕着两个繁复的古字:麟霜。
旁人可能不识,但此剑作为公输家第三代镇庄之宝,购入宫中时,亦经过了他的手。
心绪已宁,余念几空。
叶齐下时便收回了望在面前之人身上的视线,转而敛目,眉宇亦凝:“宗主请上马车。”
清云鉴传人,即归云谷主,云门清云一宗的宗主。
其为大夏国三圣之首,她与她所代表的清云鉴受大夏百姓尊崇已九百余年。他不可能不清楚“清云鉴传人”这一称在大夏所代表的份量。
故转为敬重。
即便明事起,叶齐隐隐有觉“清云鉴传人”的话语权过大。
听天示,预后事,辅国事,和武林。比大夏皇帝和整个皇室、甚至大夏律法都更受天下百姓遵循崇信。
夏国历代皇帝呈显之态,亦都对清云鉴传人甚为信重……
其倘为居心叵测的妖人,祸乱夏国,可谓易如反掌。
叶齐便又看了面前的少女一眼。
她似有所觉,眸光再度迎视了他……眼神澄澈无垢,清明如镜。
若代代清云鉴传人予人之感都如她这般……倒也不必过于忧患。
叶齐眸中再度柔和下来,温然与之颔首。
白衣少女回望着他,本是漠寒的眸光亦流转过少许微光,清泠泠地看着他。
他与她同车而行,带她入了北宫,见得明真帝。
却不曾想到过,四年后,自己做了十年的储君之位会因她一句预言便遭废黜。
无咎、无过,朝堂与百姓之中皆得信服,太子之位亦会被废。
仅因清云鉴传人一句预言……
震惊过后,便是惊天之冷,漫过四肢百骸,袭卷周身。
原来不是妖人,也会做近妖之事。
要如何才能甘心骤然放下,过去三十年母后教导给自己的唯一心志?
幼年至今唯一所知自己该做的事?
幼年至今唯一所知自己该做好的事?
这半生所寻,这十年苦心孤诣稳定下来的朝堂局势、建立起来的储君威仪?
多想与她与父皇与天下人证明,自己唯有明君之志。
可惜预言即是命定,他当皇帝会比七皇弟更好还是不足,并无机会对比,世人永远不会知晓。也根本不会给他证明的机会。
天示即命定。
清云鉴所预即是大夏无人会去质疑和撼动的最大权威。
不论他这个莫明被废的太子心中如何想,此前又励精图治、筹谋半生费尽多少心力,建立了朝堂内外越来越趋稳定的局势,心下有多么想要大展宏图证明自己一身能为与明君之志——
亦已不需要,亦已无人会听。也不必寻出他平生过错。
因为天示预言:七皇子殿下应为帝。
他未被天命选中。仅此而已。
山壁洞窟内,叶齐强撑着用麻痹无觉的右手压在了左手内关穴所插的银针上,一面哑声而笑,一面将穴中银针慢慢向下压移而出。不顾穴位偏移下,血顺着银针往下流淌,一滴滴滴落在了泥石地面之上。
未久,银针被他拔出,叶齐终于有感左手恢复了些许气力。
他撑着自己,慢慢于山壁内里站起了身。目中再难窥见一点水光,只余满目自嘲及冷笑:“我知天示因何废我储位……因我若为帝,必不奉天命,只笃信人为……平生定除此大患,覆天示,弃所预,毁了清云鉴!”
端木若华立身于他两步外,便闻他如是狞声道。
强形立于此间狭隘的壁穴洞窟内,叶齐气息不稳,双肩隐隐颤然,胸口可见激烈地起伏着。
看向她的目光一刹时幽恻,下一刻更为冷寒而彻冽如冰。
端木若华亦回看着他,眸光深敛,不由复杂。
二人于此壁穴洞窟内对视久然。白衣人几度欲言,迎着他的目光,却都未能发出声来。
他看着她的眸中,幽意太深,恻意难平,恨意无尽。似穷尽此生,亦无可复加。
叫她难移双目,亦难静心。心神动荡间,恍怃难避。
“南崖西面……”叶齐却于下瞬闭了闭目,不再看她,低喑着语声道:“那处来时的渊涧虽深不见底,水流湍急……但本王的义子叶萍深谙水性且武功不弱,他坠入其间,必伤得不轻……但应该还活着……”
白衣人闻他所言,怔了一下。语声迟疑而轻宁:“殿下想让端木救他?”
“还有本王独女叶悦,义子叶青、叶飞……保住他们的性命。”端木于此时,不得不注意到对面之人已然过分寒白的唇,肩背处隐约可见大团暗色,有血顺着他麻痹无觉的右臂,正滴落在地上泥石之上。
“你不是想让我罢手……欲擒本王回洛阳,做叶征的阶下囚么?”后背轻轻靠上了洞窟崖壁,叶齐回看向女子,目中已幽:“本王答应你了。”
白衣白发之人怔怔地看着他。
“宗主是天佑之人,得天佑之力,不过三年,便能以病体残躯达到如今的武学造诣……本王自认不能敌……又何必再在你面前,自取其辱……”目中幽恻而含笑,只是笑意未达眼底。叶齐看着她,满目自嘲。
端木若华回看于他:“王爷武功高强,已非常人能及,于武学一道,必定天赋过人,且也勤勉不辍。”
叶齐闻言而笑:“孤自三岁起练武,日夜不辍,寒暑不侵,自认武功已属当世高手……但即便如此,也已非你敌手。”叶齐不无嘲讽道:“常人或许难及,但宗主又岂是常人……”
白衣人无语可说,语声已静。
“若他们还活着……望宗主保住他们性命。便凭你此前所言,不累家眷。”似是余力难济,叶齐晃了一下,而后喘着气再度半跪于地,声息皆已低:“本王依言罢手,宗主来擒就是……”
山风于崖壁外凌然吹过,洞壁一侧的枝叶发出簌簌微响。
白衣人看着他,而后缓步上前:“我先为王爷止血罢……余事如何,端木尽力。”
叶齐侧靠在山壁洞窟一侧的崖壁上,配合着身后女子脱下了身上被血浸透的轻甲。内里浅色的里衣,从肩背往下,大片被血染红,白衣人知他气海穴被银针所封,难以凝力,伸手抬起了他麻痹无觉的右臂,慢慢为之将里衣除下。
叶齐微侧首,将后背长发甩到了身前,露出了背上箭伤所留的血洞,微微喘息着单手撑在了地上。
端木若华取出怀中仅余的一瓶朱叶丹,倒出一颗,于指尖捏成齑粉,撒在了叶齐肩背处的血洞上:“且忍着点。”
面前男子宽阔的肩背不过微颤了一下,并无半点声息。
端木若华撕下罗裙内摆的干净处,折叠压在了他后背血洞上,而后对半撕下一截白练,穿过男子胸前紧紧缠绕压缚住了伤口。
为其包扎的间隙里,端木若华犹疑数久,终忍不住道:“端木欲询王爷一事,不知王爷可能作答?”
叶齐声息低缓:“何事?”
“先皇在位时,可曾有一月突然失了神志,然闭目能行,亦能食卧……似活人,然状如木偶,亦不言语。”
叶齐本是微垂的双目,听到她所言,于此时慢慢掀开了眼帘。
“后于殿下侍疾一月后好转,复神志,再无异。”
脑中一瞬间闪过了跟随于女子身侧的黑衣少年,三年后此回再见,未曾开口说过一句话的异样。
此前近身时,便感其周身毫无战意,气息亦无波动,平静若死人。
叶齐突然明白了端木若华此前与自己对招时,一次次未尽全力,后又一遍遍阻他死志的因由。
然不动声色,再度平声低缓道:“你想知道孤当年,是如何让父皇后来恢复了神志?”
能觉到女子为他包扎的指尖轻颤了一下,随后便闻女子紧凝之声:“还请王爷相告。”
狭长如鹰隼的凤眸微微眯起,眸中一闪而过幽冷摄人的微光。叶齐语声淡淡道:“此非是什么大事,宗主若能替本王将右手麻痹无觉之症解了,让本王被押回京的一路好受些,本王即刻便相告,如何?”
端木眉间微微蹙了下,看着男子背对自己赤膊躬身、盘坐于地,被她泄去劲力的左手长时勉力撑于地上,有余力难济的虚弱之形。
犹豫一瞬,女子牵过他的右腕,令其微微侧转过身,取出三枚银针,依次在他腕上神门、阳池、列缺三穴刺入,而后渡了些许元力过去。“如此便应……”
眼角余光突然瞥见那根刺入叶齐腹下气海穴的银针已然不见。
她于宫门外立了许久,直到辚辚的马车声趋近,恰逢太子车驾归宫。
时叶齐便于马车内拂手掀开锦帘,凝目看向了她。
春日晌午的晴光照在了叶齐脸上,于他打量她时,便化成一抹流光从叶齐右眼下的泪痣上流转而过,一眼见得,柔和如旭日,和煦如春风。
予人之感,便是极为沉敛,而又柔和。
端木本能地回望于他,而后上前相询:“殿下能否带我入宫?”
此前二人并未见过,宫门前这一面,便是二人初见。她从守卫口中知晓了他的身份。
叶齐眸中微露诧异之色,眉宇间微微含笑,语声柔敛,亦似春风,便问她:“孤还不知姑娘是何人?”
她将包裹在布囊中的麟霜剑取出,握于手中,同时抬眸静望于他:“第九任清云鉴传人,端木若华。”
第385章 寒风乱白发
当年于宫门外初见时,脸上毫无脂粉的白衣少女静立在晴光下,看起来不过十六、七岁的年纪,眉眼间却极为沉静,隐有漠寒之色。
叶齐看过去时,只觉她所立之处一丈远近都成了一片无声的幽谷,四周尘嚣尽灭,唯有她白衣无尘,极清极净又极静地立身在那。如遗落人间的灵,自山野间逃入俗世的一只清新白蝶。
空灵、澄澈,干净得像一片雪、一朵云。未染上世间一丝杂质。
她听见车马声,转头向他看来时,他的手拂在车帘上,直视了少女沉静之余、纯净无邪宁如溪水般的双眸。
净且静,柔且寒,灵且宁。无端引人向往,难移双目。
那时一念于心头划过,十分没有来由的荒唐。
——若学三皇弟与四皇弟,于宫外养个外室,许也不错。
下时,她便迎着他的目光,径直上前来,与他询道:“殿下能否带我入宫?”
心念微动,已然做了六年太子的叶齐,自上而下俯视着少女坦然无惧、竟无丝毫怯意的眼神,眸中柔光更甚,眉宇间不觉便含笑,语声便似春风,不自觉地与她柔敛了:“孤还不知姑娘是何人?”
她平静地取出了手中布囊里的剑,抬眸与他道:“第九任清云鉴传人,端木若华。”
一霎时,叶齐目中的柔光、眉宇间的笑意,尽皆散却。
眼神亦沉静了下来,转而慢慢扫过了她手中那把父皇重金向祭剑山庄买下、转而御赐给第八任清云鉴传人清一大师的麟霜剑。
剑鞘上刻满了霜尘枯叶型的纹饰,中间环绕着两个繁复的古字:麟霜。
旁人可能不识,但此剑作为公输家第三代镇庄之宝,购入宫中时,亦经过了他的手。
心绪已宁,余念几空。
叶齐下时便收回了望在面前之人身上的视线,转而敛目,眉宇亦凝:“宗主请上马车。”
清云鉴传人,即归云谷主,云门清云一宗的宗主。
其为大夏国三圣之首,她与她所代表的清云鉴受大夏百姓尊崇已九百余年。他不可能不清楚“清云鉴传人”这一称在大夏所代表的份量。
故转为敬重。
即便明事起,叶齐隐隐有觉“清云鉴传人”的话语权过大。
听天示,预后事,辅国事,和武林。比大夏皇帝和整个皇室、甚至大夏律法都更受天下百姓遵循崇信。
夏国历代皇帝呈显之态,亦都对清云鉴传人甚为信重……
其倘为居心叵测的妖人,祸乱夏国,可谓易如反掌。
叶齐便又看了面前的少女一眼。
她似有所觉,眸光再度迎视了他……眼神澄澈无垢,清明如镜。
若代代清云鉴传人予人之感都如她这般……倒也不必过于忧患。
叶齐眸中再度柔和下来,温然与之颔首。
白衣少女回望着他,本是漠寒的眸光亦流转过少许微光,清泠泠地看着他。
他与她同车而行,带她入了北宫,见得明真帝。
却不曾想到过,四年后,自己做了十年的储君之位会因她一句预言便遭废黜。
无咎、无过,朝堂与百姓之中皆得信服,太子之位亦会被废。
仅因清云鉴传人一句预言……
震惊过后,便是惊天之冷,漫过四肢百骸,袭卷周身。
原来不是妖人,也会做近妖之事。
要如何才能甘心骤然放下,过去三十年母后教导给自己的唯一心志?
幼年至今唯一所知自己该做的事?
幼年至今唯一所知自己该做好的事?
这半生所寻,这十年苦心孤诣稳定下来的朝堂局势、建立起来的储君威仪?
多想与她与父皇与天下人证明,自己唯有明君之志。
可惜预言即是命定,他当皇帝会比七皇弟更好还是不足,并无机会对比,世人永远不会知晓。也根本不会给他证明的机会。
天示即命定。
清云鉴所预即是大夏无人会去质疑和撼动的最大权威。
不论他这个莫明被废的太子心中如何想,此前又励精图治、筹谋半生费尽多少心力,建立了朝堂内外越来越趋稳定的局势,心下有多么想要大展宏图证明自己一身能为与明君之志——
亦已不需要,亦已无人会听。也不必寻出他平生过错。
因为天示预言:七皇子殿下应为帝。
他未被天命选中。仅此而已。
山壁洞窟内,叶齐强撑着用麻痹无觉的右手压在了左手内关穴所插的银针上,一面哑声而笑,一面将穴中银针慢慢向下压移而出。不顾穴位偏移下,血顺着银针往下流淌,一滴滴滴落在了泥石地面之上。
未久,银针被他拔出,叶齐终于有感左手恢复了些许气力。
他撑着自己,慢慢于山壁内里站起了身。目中再难窥见一点水光,只余满目自嘲及冷笑:“我知天示因何废我储位……因我若为帝,必不奉天命,只笃信人为……平生定除此大患,覆天示,弃所预,毁了清云鉴!”
端木若华立身于他两步外,便闻他如是狞声道。
强形立于此间狭隘的壁穴洞窟内,叶齐气息不稳,双肩隐隐颤然,胸口可见激烈地起伏着。
看向她的目光一刹时幽恻,下一刻更为冷寒而彻冽如冰。
端木若华亦回看着他,眸光深敛,不由复杂。
二人于此壁穴洞窟内对视久然。白衣人几度欲言,迎着他的目光,却都未能发出声来。
他看着她的眸中,幽意太深,恻意难平,恨意无尽。似穷尽此生,亦无可复加。
叫她难移双目,亦难静心。心神动荡间,恍怃难避。
“南崖西面……”叶齐却于下瞬闭了闭目,不再看她,低喑着语声道:“那处来时的渊涧虽深不见底,水流湍急……但本王的义子叶萍深谙水性且武功不弱,他坠入其间,必伤得不轻……但应该还活着……”
白衣人闻他所言,怔了一下。语声迟疑而轻宁:“殿下想让端木救他?”
“还有本王独女叶悦,义子叶青、叶飞……保住他们的性命。”端木于此时,不得不注意到对面之人已然过分寒白的唇,肩背处隐约可见大团暗色,有血顺着他麻痹无觉的右臂,正滴落在地上泥石之上。
“你不是想让我罢手……欲擒本王回洛阳,做叶征的阶下囚么?”后背轻轻靠上了洞窟崖壁,叶齐回看向女子,目中已幽:“本王答应你了。”
白衣白发之人怔怔地看着他。
“宗主是天佑之人,得天佑之力,不过三年,便能以病体残躯达到如今的武学造诣……本王自认不能敌……又何必再在你面前,自取其辱……”目中幽恻而含笑,只是笑意未达眼底。叶齐看着她,满目自嘲。
端木若华回看于他:“王爷武功高强,已非常人能及,于武学一道,必定天赋过人,且也勤勉不辍。”
叶齐闻言而笑:“孤自三岁起练武,日夜不辍,寒暑不侵,自认武功已属当世高手……但即便如此,也已非你敌手。”叶齐不无嘲讽道:“常人或许难及,但宗主又岂是常人……”
白衣人无语可说,语声已静。
“若他们还活着……望宗主保住他们性命。便凭你此前所言,不累家眷。”似是余力难济,叶齐晃了一下,而后喘着气再度半跪于地,声息皆已低:“本王依言罢手,宗主来擒就是……”
山风于崖壁外凌然吹过,洞壁一侧的枝叶发出簌簌微响。
白衣人看着他,而后缓步上前:“我先为王爷止血罢……余事如何,端木尽力。”
叶齐侧靠在山壁洞窟一侧的崖壁上,配合着身后女子脱下了身上被血浸透的轻甲。内里浅色的里衣,从肩背往下,大片被血染红,白衣人知他气海穴被银针所封,难以凝力,伸手抬起了他麻痹无觉的右臂,慢慢为之将里衣除下。
叶齐微侧首,将后背长发甩到了身前,露出了背上箭伤所留的血洞,微微喘息着单手撑在了地上。
端木若华取出怀中仅余的一瓶朱叶丹,倒出一颗,于指尖捏成齑粉,撒在了叶齐肩背处的血洞上:“且忍着点。”
面前男子宽阔的肩背不过微颤了一下,并无半点声息。
端木若华撕下罗裙内摆的干净处,折叠压在了他后背血洞上,而后对半撕下一截白练,穿过男子胸前紧紧缠绕压缚住了伤口。
为其包扎的间隙里,端木若华犹疑数久,终忍不住道:“端木欲询王爷一事,不知王爷可能作答?”
叶齐声息低缓:“何事?”
“先皇在位时,可曾有一月突然失了神志,然闭目能行,亦能食卧……似活人,然状如木偶,亦不言语。”
叶齐本是微垂的双目,听到她所言,于此时慢慢掀开了眼帘。
“后于殿下侍疾一月后好转,复神志,再无异。”
脑中一瞬间闪过了跟随于女子身侧的黑衣少年,三年后此回再见,未曾开口说过一句话的异样。
此前近身时,便感其周身毫无战意,气息亦无波动,平静若死人。
叶齐突然明白了端木若华此前与自己对招时,一次次未尽全力,后又一遍遍阻他死志的因由。
然不动声色,再度平声低缓道:“你想知道孤当年,是如何让父皇后来恢复了神志?”
能觉到女子为他包扎的指尖轻颤了一下,随后便闻女子紧凝之声:“还请王爷相告。”
狭长如鹰隼的凤眸微微眯起,眸中一闪而过幽冷摄人的微光。叶齐语声淡淡道:“此非是什么大事,宗主若能替本王将右手麻痹无觉之症解了,让本王被押回京的一路好受些,本王即刻便相告,如何?”
端木眉间微微蹙了下,看着男子背对自己赤膊躬身、盘坐于地,被她泄去劲力的左手长时勉力撑于地上,有余力难济的虚弱之形。
犹豫一瞬,女子牵过他的右腕,令其微微侧转过身,取出三枚银针,依次在他腕上神门、阳池、列缺三穴刺入,而后渡了些许元力过去。“如此便应……”
眼角余光突然瞥见那根刺入叶齐腹下气海穴的银针已然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