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贪官 第12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也就在常侍太监在门外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之时,里面又传来了让他更加生无可恋的声音。
  御书房里,
  马皇后问道:“重八,你老实说,你要这么多钱干嘛?”
  朱元璋只是神秘的笑了笑道:“他叶青能做生意,咱也能做生意,咱以郭老爷的身份做了笔买卖。”
  “你放心,这二十万贯绝对要不了多久,就能翻好几倍的赚回来,到时候咱就用赚的钱,先以你的名义开办一家养济院,你觉得如何啊?”
  话音一落,朱元璋直接就是一副昂起头颅等夸奖的样子。
  但马皇后只是一双柳眉紧皱道:“我说重八,你怎么想一出是一出的,你是皇帝,你跟他叶青较个什么劲?”
  “再者说了,你能治国能驭人能打仗,但你怎么会做生意呢?”
  “你赶紧说说,到底是什么生意,我帮你看看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的话,现在兴许还能少损失一些。”
  马皇后的这盆冷水,不仅没有剿灭朱元璋和叶青较劲的斗志,反而还起到了巨大的激将作用。
  朱元璋站起身来,便昂首挺胸道:“妹子,你可别看不起咱,咱到时候一定让你刮目相看!”
  “至于是个什么生意,咱现在保密,你也别再多问了,问了咱也不说。”
  马皇后见状也只有作罢,但也好赖话都说在前头。
  要是把她辛辛苦苦赚来的二十万贯全部赔了,那就得用鸡毛掸子来还账,一鸡毛掸子一百贯!
  对于这个偿还协议,自信无比的朱元璋也表示十分合理。
  片刻之后,马皇后也是点了点道:“好吧,这么大的生意,一定会传到叶青的耳朵里去,也算是坐实了郭老爷这个人的身份和财力。”
  “对了,”
  “那胆敢让你写欠条的户部官员是谁?”
  “臣妾以为,可以重用!”
  朱元璋一听这事就来气,不过他也觉得可以重用。
  在朱元璋详细的讲述之中,马皇后就像是看到了那一幕一样。
  时间回到他朱元璋决定干这笔买卖之时,
  那一天的下午,他亲自去户部拿走了二十万贯钱,可前脚刚到御书房,一个户部的小官就追了过来。
  户部小官问道:“敢问陛下,是陛下要用这笔钱,还是郭瑞郭老爷要用这笔钱?”
  朱元璋目光深邃道:“有什么区别吗?”
  户部小官虽然恪守君臣本分,但也一副伸长脖子待砍的样子道:“陛下要用这笔钱,臣只能一句‘陛下生活奢靡超支用度’了账,郭老爷要用这笔钱,那就得写欠条,还得算利息。”
  “你......”
  这是除了叶青以外,第二个气得他失了分寸的人。
  他是真的想砍了这个户部小官,但仅存的理智告诉他,砍了他之后,自己也得‘青史留名’。
  但这欠条他还是不想写,尽管是以郭老爷的名义写,但郭老爷就是皇帝朱元璋啊!
  皇帝写欠条,多少有点丢人!
  所以,朱元璋又眯着眼睛,声音低沉道:“你叫什么名字,你儿子叫什么名字?”
  他想着,他这样的眼神语气和问题,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在威胁他,如果还不滚蛋,就得满门抄斩!
  可谁知道,这个户部小官立马就拿出一张纸道:“臣的满门名单,臣来之前就写好了。”
  “不仅有名单,还有与臣的关系,以及他们的住址!”
  朱元璋看着这份名单,直接就人麻了。
  但也因此,他还真的记住了这个户部小官和他儿子的名字。
  这个户部小官名字叫做夏时敏,他的儿子名为夏原(元)吉,字号‘维喆’,现年七岁!
  就这样,朱元璋不情不愿的写下了欠条,欠条的主要内容是“约定年利率两成,还款当日按照约定年利率结算,借款人郭瑞,担保人朱元璋。”
  不仅如此,还在担保人的名字上,盖上了他朱元璋的私章印鉴!
  御书房里,马皇后听得直接就笑了。
  朱元璋见马皇后笑他,也是气得咬着后槽牙道:“那夏时敏比老子还狠,他临走的时候,还把他满门的名单放在咱的龙案上,说咱要是实在气不过,随时可以照单杀人。”
  马皇后只是笑着行礼道:“恭喜陛下喜得两位忠臣!”
  “俗话说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夏时敏帮你管钱,你信得过!”
  “那夏元吉以后帮我们的标儿管钱,标儿也该信得过!”
  朱元璋听后也是改怒为笑,虽然觉得无奈,但也知道他家妹子说得在理:“他的满门名单,咱当晚就烧了。”
  听到朱元璋烧了名单,马皇后也是再次想到了叶青。
  还得是叶青的功劳,认识叶青之后,忍耐力都强了不少!
  也就在马皇后想到叶青的同时,朱元璋也想到了叶青!
  朱元璋看向马皇后道:“咱决定,今晚好好过个中秋,明天就启程去雁门,路上一个月,差不多到地方就九月中旬了。”
  “不出意外的话,当初插秧的稻田,就该是一片秋收黄熟之景了。”
  “咱要去抽查是否真的亩产六百斤以上,咱还要去看他是怎么个上税法!”
  尤其是说到‘怎么个上税法’之时,朱元璋的声音,又明显的低沉拖曳了不少。
  马皇后听到这里,自然知道朱元璋的意思,他叶青是升官入朝,还是菜市口斩首,就看他怎么上税了!
  想到这里,马皇后也是立马说道:“陛下,这次我也和你同去。”
  “同去?”
  “你这身子骨,受得了这折腾吗?”
  朱元璋本想再说什么,但看着马皇后那尽是期待的目光,还是选择闭嘴了。
  他只是看向雁门县的方向,心中暗道:“姓叶的,你可不要对不起你马大姐,你要是让她失望,老子活剐了你!”
  也就在此刻,
  常侍太监敲门道:“陛下,中书右相胡惟庸求见。”
  朱元璋虽然不喜欢这人,但平时都是会见的,毕竟宰相见君王是很正常也很应该的事情。
  只是今天是中秋节,他就是不想见。
  朱元璋随意打发道:“让他有事明日早朝上说,回家陪妻儿过节去。”
  门外,
  常侍太监转达了朱元璋的话之后,胡惟庸又客气道:
  “烦劳公公再次通报,就说雁门县知县叶青,有八百里加急奏报!”
  “如果陛下还不见,臣就明日再奏!”
  常侍太监一听是边关来的八百里加急,他自然是不敢耽误。
  别说是过中秋节了,
  就算是马皇后生孩子,他也得把朱元璋拽出来说事!......
  第140章:马皇后赐死叶大人,一首歌气炸朱元璋!
  “陛下,胡相说是边关八百里加急奏报!”
  常侍太监回到御书房之后,也是变得严肃认真了起来。
  朱元璋和马皇后听后,也是一改随意的家庭坐姿,当即坐得端正无比。
  朱元璋立马说道:“让他进来吧!”
  也就在常侍太监离开之后,马皇后也起身行礼道:“陛下,既然是国事,臣妾就先行告退了。”
  朱元璋只是点了点头,马皇后就当即转身,安排她的中秋晚宴去。
  也就在马皇后离开之后,胡惟庸便撩衣跨过门槛,并行跪拜大礼:“臣胡惟庸,恭请圣安。”
  朱元璋也是严肃道:“朕安,起来说话。”
  对于李善长和胡惟庸他们干的那些事,朱元璋早已心知肚明,但那归根结底还是皇权与相权的暗中博弈。
  只要他胡惟庸把宰相该做的事情做好了,那在明面上还得是君臣和谐的样子。
  胡惟庸起身之后,便立马拿出奏折,还故意把写有‘臣雁门县知县叶青拜上’十个字的封面放在上面。
  但他却只是一本正经道:“陛下,边关八百里加急奏报。”
  朱元璋一看这几个字,也是下意识的眼睛一亮,但紧接着也立马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叶青的特殊性在胡惟庸的脸上看不到,在他朱元璋的脸上也看不到,但他们二人都知道,这个叶青对彼此来说,都是非常特殊的!
  但在面对彼此之时,又一点特殊性都不能表现出来。
  胡惟庸不表现出叶青的特殊性,是因为李善长对他说过,暂时就当世上就没有这个人。
  当然,即便是没有李善长的告诫,他也不会在朱元璋的面前,表现出对叶青一丝一毫的特殊关照。
  能坐到这个位置上,他多少都还是有一些道行的。
  朱元璋就更不用说了,在面对李善长和胡惟庸二人之时,他绝对不是那个被叶青气得失去分寸的朱重八,他是心比海深的朱元璋。
  朱元璋只是看着信封的蜡封道:“这蜡封还没拆,你没看?”
  胡惟庸拱手道:“边关八百里急奏,必定是军务,但凡军务奏报,都是右相徐达负责。”
  “可魏国公人在玄武湖大营,臣这个不懂军务之人,实在是不敢耽误,只有赶紧面承陛下。”
  这番话在朱元璋看来,在明面上确实是很合情合理!
  如果他不知道李善长和胡惟庸专门通信商量过怎么对付叶青的话,他还就这么信以为真了。
  可他知道这么回事之后,就觉得胡惟庸不看的原因,并不是这么简单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