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贪官 第23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按朱元璋的建议下令之后,便点了点头道:“郭将军,本将军直到现在才弄明白叶大人请你来当参将的原因。”
  朱元璋只是饶有兴致道:“说来听听?”
  陈将军淡笑道:“因为你和叶大人很像,都是那种善于用计攻心的聪明人。”
  “其实,本将军也是现在才弄明白,叶大人之所以把这些辎重部队放进来之后,先用火箭焚毁,再随意炮轰,就是为了给王保保希望,再让他失望。”
  “这就是明着告诉他王保保,我叶青有千步开外就击毁你攻城辎重的能力,但就是要放你们进来,就是要在你们即将发射之前,瞬间摧毁你们。”
  “原因无他,就是一个‘玩’字!”
  朱元璋知道面前陈将军是在夸他,但他总觉得这夸得有点让他不是滋味。
  朱元璋只是不那么自然的笑了笑道:“那咱就多谢陈将军夸奖咯!”
  话音一落,朱元璋就转过身去,继续看着眼前的熊熊烈火,紧接着便陷入了沉思。
  “玩?”
  “有本事才能把人玩出花来!”
  “这一仗足以证明,他叶青有这本事!”
  “杀敌一万三千多,己方伤亡不过三百,已经可以青史留名了!”
  “......”
  朱元璋想到这里,脑子里便瞬间出现了叶青对这场战役的准备画面,以及他的相关命令。
  当然,还有他的各种不可置信。
  而这些不可置信在这一刻,全部变成了现实!
  看着这样的首战战绩,朱元璋尽管不想承认,但还是对他的准备工作,作出了‘步步为营’的评价。
  与此同时,也对他的指战效果做出了‘运筹帷幄’的评价!
  想到这里,他又把叶青的人生履历在脑子里快速过了一遍,年仅二十多岁,为官不过三年,考取的功名也只是有那么点运气成分在的‘举人倒数第一名’!
  叶青没领过兵的事实,就这么实实在在的摆在眼前,但他依旧还是想问一句:
  “他真的没领过兵?”
  朱元璋之所以在知道事实的情况下,还在心里暗自惊问,也是有道理的。
  诗词歌赋可以是天赋,可这领兵打仗指挥的是活人,对手也是活人,除了天赋以外,真就是必须得靠战场历练才行!
  再者说了,叶青很多时候的表现,又确实没什么天赋。
  就他考举人倒数第一名,以及不会作诗这两条,他能当这么个边关知县,都得算他运气好。
  可他又在很多方面的表现,又不是天赋二字就可以解释得通的。
  不论是他让粮食亩产翻倍的造物之功,还是他在城镇商贸建设方面的功绩,乃至于这步步为营的战争准备,以及运筹帷幄般的作战指挥,都可以说是天赋与经验缺一不可。
  可他叶青的年龄等同于没有经验不说,他的功名又等同于没有天赋。
  朱元璋就这么皱着眉头思考,可他却把眉头皱成一堆,都想不通这些充满矛盾的问题。
  也就在他陷入无尽的矛盾之中时,他突然就想起了叶青祭拜李牧、李广、李世民、李靖的一幕。
  “那可是汉家九拜之中,最浓重的拜师礼啊!”
  “......”
  可还不等他往细了思考,身边又传来了陈将军的声音。
  “这孛儿只斤.乌力罕,什么时候死的?”
  在毛骧看来,这个对手还算个人物,为了给予基本的尊重,他强忍不笑,只是严肃回道:“他看着自己的辎重部队又被烧又被轰,再听着你们的对话,直接就气死了。”
  “好像最后咬牙切齿的喊了一声‘叶青’,然后就没气了。”
  “他眼白充血,眼睛还瞪得老大,我用手帮他闭眼,他都闭不上,简直就是做鬼都不放过叶大人的意思!”
  被二人打断思绪的朱元璋,对这名北元将领怎么死的,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他看着快要跑没影的一千多吓破胆的辎重兵,眼里却是一点嘲讽的意思都没有。
  在他看来,这完全影响他对北元大军的评价!
  就算他们再勇敢,也是会因为未知事物而恐惧的人,他们在眼睁睁的看着步骑被杀的情况下,还能坚持推进就已经很不错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想起了叶青的‘无限扩张,海外施恩,教化天下蛮夷’言论。
  “不错,”
  “打服他们只是第一步,让他们成为咱的忠实尖刀,才是最终目的。”
  “可是,除了叶青以外,咱这朝廷里的人才们,又有哪个能做到这一点?”
  “......”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朱元璋又再次陷入了沉思。
  “撤兵!”
  随着陈将军一声令下,朱元璋和毛骧也随大军进了关门。
  可也就在朱元璋和毛骧进入关门的那一刻,整个人都不自觉的变得肃穆了起来。
  饶是身经百战心如磐石的他们二人,看着眼前的一幕,也不禁眼眶微润。
  他们的眼前,两百多名阵亡将士的尸体,就这么静静的躺在演武广场上。
  十几名就近居住在边贸街的大叔大娘们,自发当起了‘义工’,他们也是一边抹眼泪,一边替他们卸甲。
  “孩子,轻松了。”
  “卸下这一身重甲,回家就轻松了!”
  “叔给你把脸擦干净,干干净净的回去见爹娘和妻儿!”
  “......”
  他们尽可能的帮阵亡将士们擦洗干净之后,还取下了甲胄心脏位置的那一片胸甲。
  因为那一片胸甲就是他们的身份信息,上面刻有名字、所属部队。
  这是老辈传下来的军中规矩,为的就是让收尸人知道阵亡者属于哪个部队。
  如果是远征作战,尸体是肯定不能回家的,能回家的也就是这块证明士兵身份的胸甲,以及一缕头发。
  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身体回不到爹娘身边,那就‘英魂附发,以发代身’回家拜爹娘!
  相比于远征作战的士卒,他们也算是运气好了。
  最起码,他们还能相对完整的回家!
  就这样,光荣卸甲的小伙子们,脖子上戴着这块身份胸甲之后,就被抬上了马拉板车。
  也就在朱元璋目送他们远去之时,又听到了医官迫切的声音。
  “快,止血了就往战地急救医院送。”
  “但凡能喘气的,止血之后,就赶紧往那边送!”
  “......”
  来到战地急救医院之后,朱元璋又看到了一位正在手术的年轻医官。
  看着这位年轻的医官,不论是朱元璋还是毛骧,眼里都尽是不敢置信!......
  第232章:马皇后给叶大人当护士,唐太宗李世民给明太祖朱元璋隔空上课!
  也就在朱元璋和毛骧掀开那尽是血手印的白布帘子那一刻,二人直接就瞪大了眼睛。
  他们的眼里,整齐摆放着二十张单人板床。
  而每个板床的边上,都站在一名身披白衣,且后背写有【军医】二字的大夫。
  而每名大夫的身边,也都还站着一名同样身披白衣的年轻医官,而且还尽是女子,只是她们背后写的却是【医助】。
  当然,也有个别身披白衣的女医官在进行手术。
  做手术这种事,朱元璋是见怪不怪的,历史文化悠久的中医,早已有了专门的外科手术医学。
  别说是明朝了,唐朝的手术工具就不止百件,什么针、剪、刀、钳、凿、柳叶刀、启子、镊子,可以说是该有的全部都有!
  就凭古已有之的太监制造手术,就足以证明华夏外科手术的博大精深!
  做手术这件事,绝对不会让朱元璋有一点震惊的心思。
  一刻钟之前,他们才知道战地急救医院,就设置在东西边贸街的尽头。
  这里不仅直达东西二门,还距离中门不远,还有都修有便于运输的平坦道路,可以说是一步梯子都没有。
  他们来到战地急救医院之后,才发现这里是以一个医馆为中心,然后四周临时搭棚扩建而成。
  东大棚门口写着‘钝器伤急救’,西大棚写着‘外伤急救’,北大棚写着‘烧烫伤急救’,南大棚写着‘医药后勤’四个字。
  而这医疗条件最好的中心医馆,就是‘综合重伤急救’!
  朱元璋稍加打听,知道这是叶青的规划之后,他也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
  对于叶青那套稀奇古怪却又非常合理的管理手段,朱元璋早在兵工厂和工业园区就见识到了。
  而让他真正震惊的是,这其中一名年轻的医官,正是雁门县知县叶青,也是实际上的城防总指挥。
  “他还有这一手?”
  “他指挥完,就赶紧来这里了?”
  “娘,夫人也跟着来了?”
  “夫人的身体,受得了吗?”
  “......”
  毛骧由于太过震惊,差点就把‘娘娘’二字说出了口。
  朱元璋二人的眼里,叶青正在专注手术,他只是手一伸,马皇后就递上了一把柳叶刀。
  不等毛骧走过去,朱元璋就一把拉住了毛骧的胳膊,因为他在她家妹子的眼神之中,看到了愧疚与心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