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贪官 第31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些装备太过厚重,根本就没办法在山多水多还靠海的南方施展拳脚。
  要知道大明的军队也分为南军和北军,骑射野战与攻城北军在行,山地与水战南军在行。
  不仅是大明,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如果不是这样的历史与地理因素,徐达的北伐胜利,也就不会那么的耀眼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看向宁波的方向,眼里还尽是期待之色。
  “如果这叶青还能再给咱开办一座,兵工技术远优于朝廷的【南军兵工厂】,那可就太好了。”
  马皇后听后,也只是淡淡一笑道:“你比叶青还贪啊!”
  “他能在北军的军工技术上有如此造诣,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又怎么能在南军的军工技术上,还有如此之高的造诣呢?”
  朱元璋只是笑着说道:“妹子说得对,咱如果不比叶青还贪,咱怎么能当皇帝呢?”
  “当然,这话只有咱俩关起门来说!”
  说着,朱元璋又叹了口气道:“说来也是,南军兵工厂这事,咱就不期待了。”
  “只要他小子能把宁波府建设成雁门县这样,就对得起咱的不杀之恩了!”
  一说到宁波府,马皇后就一下子想到了一个人。
  那人便是朱元璋的皇侄朱桓!
  当年朱元璋的父母兄弟被饿死,就是同村的朱姓兄长朱六九,给了一块薄地和几张草席,这才让他的父母兄弟入土为安。
  因为这份恩情,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就重赏朱六九,还让他们一家搬往宁波,让朱桓当宁波知府。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收朱桓为义子,准许其喊他父皇,喊马皇后母后。
  这么些年以来,朱桓虽然不能说把宁波治理得多好,但也算得上全国知府之中的中等水平。
  他属于政绩不好不差的那种,也就是一般情况下不怎么引人注意的那种。
  马皇后一想到朱桓,就开口提醒道:“重八,你要不要去一封信给桓儿,明着告诉他,你降他为宁波府正五品同知,让他给叶青当副手,是为了让跟着叶青好好学本事。”
  朱元璋知道马皇后在担忧什么,无非就是怕这孩子怠慢了叶青,从而和叶青产生矛盾。
  但对于他这个义子皇侄,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朱元璋只是摆手一笑道:“妹子,你多虑了。”
  “桓儿和咱一样,出身于微末,虽然没有叶青那么有本事,但这孩子品性不坏,一定能明白咱的良苦用心。”
  马皇后见朱元璋这么说,也只有下意识的点了点头,但她就是有一种不好的直觉。
  可具体怎么个不好,她也完全说不出来!
  女人的直觉很准,但也确实没办法说到底怎么个不好!
  几天之后,
  工部的官员也回到了应天府,并把叶青轰他们出来这事,更加精准的汇报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听后,目光当即就变得锋利了起来。
  “好你个叶青啊!”
  “现在就想当宰相,现在就胃口如此巨大,将来还怎么得了?”
  “收成本价还不是给咱的面子?”
  “好,好得很!”
  “这三年,你最好给老子安分着点!”
  “......”
  两个月后,
  蹲守宁波府的锦衣卫,给朱元璋传回来了有关于叶青的消息。
  密奏内容:“新任宁波府知府叶青,还未抵达宁波地界!”......
  第284章:叶大人上任,必须杀俩皇亲国戚助兴,朱元璋的良苦用心!
  御书房内,盘龙金顶之下,
  原本认真批阅各地奏疏的朱元璋,一下子就没了心情。
  他那双看着龙案桌面上那摊开的密奏的眼睛,真就是恨不得挤出两把刀子,现在就飞到叶青身边去砍了他。
  “简直是岂有此理!”
  “七月初从雁门出发,现在都九月过半了,就算是骑毛驴也该到地方了吧!”
  “老子是让他去走马上任的,不是让他在路上走马观花的。”
  下方帮忙批阅奏疏的朱标,被朱元璋突然的怒火给吓了一跳,以至于手中朱砂玉笔走偏了。
  毕竟他爹已经两个月没有发火了,突然发一次火,还多少有点不适应。
  朱标赶忙涂改之后,这才劝说道:“爹,叶大人还没到地方是吧?”
  “兴许是旅途劳顿,也兴许是有些水土不服,毕竟他只是一个文弱书生,还是从北走到南,走得慢些,也还算是情理之中啊!”
  朱元璋白了朱标一眼之后,紧接着便是冷哼一声道:“你和你娘都一个德行,他还文弱书生?”
  “虽然他年纪轻轻就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身体远不如咱这个中老年人,但也绝对算不上什么文弱书生。”
  “这家伙心态比谁都好,日子也过得比谁都好,也还比谁都会养生,咱才不信他旅途劳顿,更不信他水土不服。”
  “就是偷懒,就是在路上走马观花!”
  “行,咱也不和他计较,哪怕路上耽误半年都随他,只要任期一到,这宁波府要是没雁门县好,老子就要找他算总账了!”
  话音一落,他就赶紧揭开灯罩,快速把密奏烧掉,免得看到叶青二字就眼睛疼。
  却在此时,朱标却是看向宁波府的方向道:“不知道桓哥和伯父怎么样了,只希望他们不要以为自己是皇亲,就给叶青难堪,更不要因为降职为副,就把怨气撒在叶青的头上。”
  “只希望他们明白,这是父皇在给桓哥找老师!”
  朱元璋一听,当即就自信道:“你桓哥虽然没什么太大的本事,但好在勤奋好学,你伯父和咱一样是农民出生,也是个非常淳朴的人。”
  “你伯父虽然不是咱的亲哥,但却如同亲哥一样,他一定会明白咱的良苦用心。”
  说到这里,他还笑着说道:“让你桓哥退下来当同知,成为他叶青的直属副手,是一笔非常不错的买卖。”
  “让他叶青为咱所用,再让咱的人掏空他的本事,就算有朝一日他起了反心,或者气得咱杀了他,咱也有个人才用。”
  说到这里,朱元璋又看向凤阳府的方向,再次目光如剑道:“如果不是那老小子将了咱一军,咱就让他叶青到京城教咱的亲儿子了。”
  朱标听着这一系列的‘奸商’言论,脑子里当即就蹦出了一句话‘你这算盘打得,你没出生的孙子都听到了’。
  也就在朱标暗自吐槽他亲爹之时,朱元璋又提醒朱标道:“对了,再有半个月,就该是你伯父的五十大寿了。”
  “你亲自写一封请柬,邀请你伯父到宫里来,你亲自为他过大寿。”
  “一个字也别提咱,这个人情,咱送给你了。”
  朱标当即点头道:“谢谢爹,儿子这就写。”
  三天之后的清晨,朱标写的请柬,就送到了宁波城的朱府。
  宁波府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
  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朝,宁波就被命名为‘鄞’,春秋时期为越国境地,秦朝时期为会稽郡所辖。
  大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正式设立明州,辖鄮、慈溪、奉化、翁山4县。
  大唐长庆元年(821年),州治所迁至三江口(今海曙区),并建立城池。
  而这座城池发展至今,也就成为了现在的宁波府府治所在!
  百姓们口中的宁波城,指的就是这座发展了五百多年的城池!
  朱府之内,一名头发花白,看上去慈眉善目的老人,看过请柬之后,当着锦衣卫的面,就面向应天府的方向恭敬叩拜。
  “草民朱六九,拜谢陛下天恩,拜谢太子殿下隆恩!”
  锦衣卫扶起朱六九道:“还请老爷子如期抵京,在下这就告辞了。”
  朱六九站起身来之后,还算客气的点了点头之后,做了个送客的手势就完事。
  回京的路上,两名跟随朱元璋去过雁门县,并得过叶青赏赐的锦衣卫小伙子,就开始抱怨了起来。
  年轻的锦衣卫道:“三哥,这老爷子不上道,茶水钱都不给一点,你看看人叶大人多上道?”
  他的边上,稍微年长的锦衣卫道:“行了,这老爷子可是真正的‘不王而王’,一口一个草民,待遇却与亲王无异,你知道这朱府以前是什么地方吗?”
  年轻锦衣卫摇了摇头道:“我哪知道这个?”
  年长的锦衣卫小声道:“这朱府里不论是亭台楼阁,还是假山绿景,都是最好的,且还布局精致典雅,完全就是富贵而不失雅致。”
  “这就是当年江南首富沈老爷的‘沈园’!”
  “当年陛下抄家之时,我们还不叫锦衣卫,叫做亲军都尉府,我就是那时候来过这里一次。”
  “这堪比魏国公府的沈园,如今变成了朱府,可想而知,他们这朱六九和朱桓父子,在陛下心中的地位。”
  “他能对你客客气气的就不错了,还想要茶水费,想什么呢?”
  年轻的锦衣卫听后,当即就瞪大了眼睛:“那不就是说,这座朱府,就是叶大人的管家,沈婉儿沈小姐的家?”
  年轻锦衣卫当即眼前一亮道:“是啊,如果叶大人带上她的话,那就......”
  二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眼神当即就变得复杂了起来。
  片刻之后,二人也就不再说话,只是专注赶路了。
  但他们看着这座历史悠久的城池,还是不免心中暗自感叹。
  要知道这座古城底蕴虽厚,但经过前元百年的无能统治,却也萧条了不少。
  如今江山已定,他朱桓当了这么久的知府,却没能让宁波城得到丝毫的发展,真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庸人。
  如果不是靠着这层关系,他打死也混不到这个位置上来。
  就这一点来看,他们只觉得让叶青来这里当知府,才是朱元璋最正确的决定。
  朱府大厅之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