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贪官 第431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吴用知道,叶青肯定也想到了这一点。
  在吴用看来,叶青知道他搞这么大的动作,一定会被对手知道,还非要这么做,一定有他的理由。
  而他叶青的理由,就是他吴用一定可以把这件事情处理得,相当的完美。
  而要想把这件事情处理完美,就必须做到两件事。
  第一,妥善安排这些年轻男女,避免官员趁火打劫的罪名。
  第二,让远在应天府的皇帝陛下,知道他叶青把这些年轻男女弄到宁波府来,就是为了拯救他们。
  很显然,那些被叶青买来的年轻男女,都是些卖身葬亲的人,或者说是因为受灾,实在是活不下去的人。
  想到这里,吴用当即就有了主意。
  他回到书房之后,当即就写下手令。
  宁波府衙一号手令:“派遣可以运载八千人的车船,去往郑州接人。”
  宁波府衙二号手令:“在宁波府内,提前安排四千个男丁岗位,可安排岗位,官田农场务农,官营牧场放牧,官营工业园区、东海矿业集团安置,事后酌情安排为宁波驻军。”
  宁波府衙三号手令:“全府辖区调查适龄单身男丁,择优官配妻子,家里为宁波府发展做出贡献者优先。”
  宁波府衙四号手令:“未成功婚配女子,安排非青楼性质服务岗位......”
  吴用看着自己手写的四道手令,再三斟酌之后,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已经竭尽全力,把八千男女安排好了。
  男丁各有营生,女子要么婚配良人,要么安排正当营生自食其力。
  很快,吴用又再次把四道手令抄录备份一份。
  一份交给下面的人执行,一份则随着他的奏疏,交给皇帝陛下审阅。
  安排好一切之后,吴用又开始写起了奏疏。
  写完奏疏之后,他便立即叫来驿兵道:“三天之内送达京城,务必亲手交到中书右相徐达的手里。”
  “切记,是右相徐达,而不是右相胡惟庸!”
  驿兵接过奏疏和手令备份之后,只是行礼一拜,就直接向应天皇城而去。
  三天之后的下午,
  吴用派往京城的驿兵,便赶到了中书省,还直接就遇到了偶尔来中书省坐班的徐达。
  驿兵看着正在空地活动筋骨的徐达,直接就跑步上前行军礼:
  “徐帅,宁波府通判吴用,代宁波府知府叶青上奏,并要属下亲自交到您的手上。”
  徐达一听是代叶青上奏,还指明了要亲自交到他的手上,也是快步走了过去。
  驿兵把奏疏交给徐达之后,又把四道手令交给徐达道:“吴大人说,这奏疏要和手令结合起来看。”
  徐达当即眉心一挑,只觉得这叶青不简单,跟着他叶青混的副手也花样新鲜。
  竟然还要他把奏疏和地方的行政手令,结合起来一起看?
  “本帅知道了,你下去休息吧!”
  驿兵行礼一拜,就果断转身离去。
  可他刚刚转身,就看到了迎面而来的两位北军精兵。
  “你们不是跟着叶大人去郑州了吗,怎么跑中书省来了?”
  驿兵开口问道。
  其中一名北军精兵开口道:“叶大人让我们来送一堆奏疏,说是因为太过重要,不用郑州的驿兵。”
  “对了兄弟,胡相在哪里?”
  “叶大人说,这一堆奏疏,一定要亲手交到胡相的手里。”
  驿兵当即转身指路,可他还没开口,就看到了迎面而来的徐达。
  就在之前,徐达刚准备回书房看奏疏和手令,就看到了这一幕。
  而且,他还听到了叶青指名点姓,送胡惟庸手里的奇怪要求。
  在他看来,这要求确实是很奇怪!
  不指名点姓送给他这个绝对不会害他叶青的徐老哥,却指名点姓送给那绝对会害他的胡惟庸?
  这不是脑子被石碾子碾了吗?
  想到这里,徐达便严肃而认真的说道:“胡相吃坏了肚子,今天告假,交给本帅就行。”
  “这......”
  还不等这名北军精兵把话说出来,徐达就直接上手,把那装着一堆奏疏的包袱,直接给抢了过来。
  “本帅会交给胡相的,你们回去吧!”
  北军精兵虽然是百战精兵,但面对大明军神徐达,也只有行礼一拜,然后转身离开。
  可他们还没走多远,就听到了胡惟庸的声音,从后面传来。
  “徐帅,您这手里拿的什么呀?”
  徐达随口道:“叶青差人给我送的土特产!”
  北军精兵听到这里,也只是叹了口气,就加快了离开的脚步。
  他们不敢去向胡惟庸告徐达的状,只有回去向叶青告徐达的状!......
  第354章:叶大人之计付之一炬,文武宰相的默契,太子殿下是真的狠!
  “到底是什么样的土特产,装在包袱里,还棱棱角角的?”
  中书省,中书右相徐达的办公书房隔壁,
  中书右相胡惟庸,在进入自己办公书房的同时,只是嘴角一笑同时,如此想道。
  其实,这也可以说是文宰相胡惟庸,和武宰相徐达之间的默契。
  徐达知道胡惟庸是聪明人,说谎根本没有任何用处,编造任何看似天衣无缝的谎言,都是徒劳而已。
  所以,他只是随口说出了这么一个,傻子都能拆穿的谎言,为的就不是成功骗到胡惟庸,只不过是为了给他一个台阶下而已。
  胡惟庸一听就知道,这就不是什么所谓的土特产,这一定是叶青写给皇帝的奏疏,但却是指明了要避开他胡惟庸,只能经徐达的手。
  他更知道徐达随口这么一说,是为了让他胡惟庸的脸上好看。
  既然徐帅如此给面子,他又何必不给面子呢?
  他只需要做到心里明白,表面糊涂,直接把那一包奏疏,当成是土特产就行了。
  这就是聪明人之间的默契!
  这也是同殿为臣的,谁也弄不死对方不说,还必须不能撕破脸皮的对手之间的默契!
  至于那一包奏疏的内容,胡惟庸不用想都知道,一定是和赈灾有关。
  赈灾这种事他可太熟悉了,无非就是赈济灾民,查贪安民罢了。
  在胡惟庸看来,叶青不会因为赈济灾民的写奏疏,因为他相信叶青有这个能力和财力。
  要是连这点本事都没有,他朱元璋会直到现在,都舍不得杀他叶青?
  在胡惟庸的眼里,朱元璋不仅不是大傻子,还是一个聪明的大奸商,他绝对不会养吃白饭的人,更不会让长期气他的,不能给他带来更大好处的人活着!
  叶青能活到现在,也一定是他的本事的!
  而为皇帝解决棘手之事,就是他的本事之一!
  很显然,这一堆奏疏的内容,都是围绕着‘查探安民’在书写!
  既然和‘查贪安民’四个字有关,就一定是要避开他胡惟庸的。
  长久以来,以相权为首的胡惟庸集团,为了稳固自己的实力,可以说是在背地里,各种广受门人。
  而那些屁股不干净的,需要上级照应的,也乐于成为他胡惟庸集团的成员小弟。
  想到这里,胡惟庸还看向郑州的方向,眼里有了那么点失落之色。
  “叶青,叶大人!”
  “你也太小看我胡惟庸了,就算你按照流程上奏到本相这里,本相也一定秉公办理。”
  “弃卒保车的道理,本相还是懂的。”
  “在你看来,本相就是那种,会为了几个地方官员,就和你这个当红的钦差大人作对的人?”
  “......”
  想到这里,胡惟庸还觉得是他高看了叶青。
  紧接着,他就不再思考这事,继续兢兢业业的干他的事情了。
  其实,他完全想错了。
  当然,也不是完全想错,但也除了他对他和徐达之间的默契分析是对的,其他的都大错特错了。
  徐达手里的那么多‘土特产’,也就是吴用那道瞒着叶青给皇帝写的奏疏,是指明了要避开他胡惟庸,只能经过徐达的手。
  至于那包袱里的一堆奏疏,根本就不是叶青亲笔书写,也根本与‘查贪安民’四个字,没有半文钱的关系。
  不仅如此,他叶青还指明了这一堆奏疏,要亲手交给他胡惟庸。
  之所以会出现在徐达的手里,纯属机缘巧合被他撞见,然后又被他不讲武德的骗了去。
  一个骗字还不足以表达,简直就是仗着自己的大元帅,就不讲武德的又骗又抢!
  而此刻,
  胡惟庸办公书房的隔壁,徐达却是已经看完了吴用代叶青写的奏疏,以及那四道关于安置抢购回来的八千年轻男女的,宁波府衙手令副本。
  奏疏主要内容:“叶大人为了避免这些卖身葬亲的可怜人,沦为达官显贵的家妓玩物,以及奴隶般的私人劳动力,这才从他们委托的人牙子手上,抢购回宁波府。”
  “随奏疏奉上,有关妥善安置他们的四道手令,还请陛下御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