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没睡好吧?”项正典又看了杜若一眼,“瞧你这眼底乌青。”
心里乱糟糟的难受,怎么可能睡得安稳。杜若苦笑着摇头,随口把项正典敷衍过去,自己打开胭脂盒上妆。
“那杨宗保怎么不过来化妆?”项正典走到门口才留神到一直默不作声的柳方洲,“还干杵在哪儿。”
“就来。”柳方洲答应了一声,低头把短衣的衣带仔细扣好,往门边放着的水盆去洗脸。
听着项正典这么叫柳方洲,杜若只觉得自己笑得更苦了一些。
就算昨天刚闹得不愉快,今天还是要演两口子。要不然这出戏另一个名是叫《双挂印》,这“双”字从何而来?
好在是武戏,两个人都扎着靠,不至于像文戏一样要演出耳鬓厮磨的亲热劲儿。还有一折校场的戏,杨宗保误了三道卯,媳妇儿元帅直要他的脑袋哪。
柳方洲拿着面巾在妆台前面坐下。杜若往旁边让了让,仍然没有和他搭话。
要是世间爱恋人人都能像杨家将穆桂英似的爽快就好了。甭管家世如何身份如何,相逢有缘提刀跨马比试一番,欢欢喜喜天地见证,做个盟誓也就成了。
不过师哥的武把式总是比他强的。杜若仔细想了想,自己虽然圆场下高都能做得滴水不漏,毕竟还是以青衣戏唱得多,也比不上主工花旦的李叶儿身段利索。
“杜若。”柳方洲突然抬起脸来叫他。
正一门心思想着斗武这回事,杜若被冷不丁吓了一跳,连忙看向柳方洲。
他在想事情的时候神情总是格外明显,嘴唇认认真真地抿着,眼神也沉下去,手里端着的胭脂刷子轻轻扫着眼角,有一下没一下。
虽然脑袋瓜里多得是歪念头。柳方洲好笑地打量着杜若,一天到晚也不知道在忧愁些什么,沉思的时候总是呆呆的,明明没什么心机又像是心事颇重。
“又想什么去了。”柳方洲淡淡说一句,向师弟转正过身子,俯身指了指自己的眉毛。
还是要给柳方洲画眉。
杜若从妆匣里拿出来眉笔,低头在掌心试了试颜色,也倾过上半身靠近柳方洲,笔尖按上他的眉峰。
从初次登台起就这样做。杜若专心地描摹着柳方洲眉眼的形状,两个人之间不过杜若屈起手臂的距离,连他的呼息声都清晰可闻,平稳均匀地扑在杜若耳边。
他们都不会觉得哪里过分。正是由于从一开始就默许了的接近,有些旁人眼里的逾矩越界,也成了两人之间的理所当然。
杜若为柳方洲画好眉,照例伸出手帮他按住眉角,比出吊起眼角的角度来看了看,然后蘸足了颜色继续画眼线。
武生的装扮要画得更凌厉,颜色突出而棱角分明。柳方洲天生眉毛细长,扮武生妆的时候就要压实颜色;嘴唇窄,胭脂就要涂得饱满,显出气势。
只有他知道自己心上人的面孔应当如何妆饰,或许是因为每一次登台前的手笔,在心里更是千万遍摹画。
“眼睛闭住。”杜若低声提醒师哥,用手绢一角小心扫去他眼睫上沾住的定妆粉。
“洪珠师父,昨天下午是不是让你为难了?”柳方洲稳稳端坐,开口问。
杜若拿着胭脂的手微微一抖。
“有什么让你心里记挂的事,你也和我讲。”柳方洲仍然闭着眼睛,轻轻说,“难道你还信不过你师哥?”
“我知道。”杜若几乎忘记了自己已经涂上了口脂,不自觉地咬住了下唇。
柳方洲抓住他伸在自己脸前的手,睁开眼睛。
“是关于我吗?”柳方洲问,“……洪珠师父问你的事。”
“不。”杜若的手指瞬间冰凉。他移开脸,几乎是下意识地否认。
“那——是我让你觉得不舒服?”柳方洲抓着杜若的手紧紧握住,骨节分明的手指扣进他的指间,“像这样,你不喜欢?”
“……说什么呢。”杜若垂下眼睛,很快又收拾起神色,抬起了画满油彩的脸微微笑着,“师哥,今天要演的是《双挂印》,不是《雷峰塔》——不用这么紧紧地拉着我。”
柳方洲一时愕然。
“我说的不是……”他想要反驳,被杜若的笑脸呛到了一般,露出了怔愣的神情。
“我去换靠衣了。”杜若堵住师哥的话头,拍了拍柳方洲的手背,起身离去。
台前敲响了一道锣,又是一堂大戏开演。
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画着胭脂水粉的脸。谁的心声这么说着,切莫当真,切莫当真。
第28章
天色刚濛濛亮的时候,杜若猛地被从梦里热醒。
本来前一天结了一场武戏,晚上回去又听师父讲了一晚上新戏,忙下来一觉睡醒没觉得舒坦,反而阴沉沉地更疲倦。身上的旧布衫也汗湿了贴在胸口,心跳一声声像是擂鼓。
杜若借着窗帘下面透出来的一点微光,勉强从床下找到自己的凉拖,小心翼翼摸到窗台边,掀起窗帘往外看了一眼。窗台上的烟盘原本点着蚊香,这时也早已经熄灭,团成了一团冷灰。
后街上这时候还干干净净空无一人,太阳还没升起来,天边泛着鸭蛋青的颜色。
桌上放着柳方洲的茶壶,杜若拿起来晃了晃,还有点凉茶。
他也一直给杜若放着茶盏。杜若自己倒茶喝了,勉强压了压热气。柳方洲倒是还侧躺着睡得安静——杜若凑过去看了看他的脸,晨光里看不太清晰,依稀看得见他眉头紧皱。
换了长衫,杜若轻轻带上门出去。横竖也睡不着,不如下楼去后院把昨天新学的《铁弓缘》再练一练。
经过饭厅时他看了眼咔嗒走着的座钟,刚刚指到五时一刻。
杜若把新学的唱段顺了一遍,靠着院墙练了会跟头,跑了几圈圆场,慢慢听见了茶馆杂役上工的动静,烧热水的、担菜的、送报纸的。再练一会儿,孔颂今拿钥匙开了盔箱库房的门,杜若进去拿了长绸练舞。
柳方洲这时也醒了,碰巧也来库房拿练功用的刀枪,与杜若打了个照面。
“今天醒这么早。”他像往常一样拍了拍杜若的脸。
“闷热得厉害。”杜若微微偏过头,“到后院转转,心里还静一静。”
柳方洲点头嗯了一声:“我说刚才起来,看到我那茶杯换了地方——你以后要是早醒,自己拿茶壶倒了打热水就行,不用喝隔夜的茶。”
原来他晨光里没看清,用了师哥的杯子。杜若结巴了两下,没说出什么话来,各自拿了东西去练早课。
王玉青难得露面,和学徒们一起吃早点。这种时候学徒们反而更不自在,屏声静气地不敢造次,饭厅里只有碗筷交碰的声音。
吃饭间班主没多说什么,不冷不热问了几个徒弟课业如何,额外关照了项正典和柳方洲多下功夫。
“建班以来,头牌就没换过别人。”王玉青吃罢早饭,自己拿过报纸坐在旁边,年龄最小的道琴识相地过去给他倒茶,“近几个月在沪城,除了须生和旦角,倒也有武生挂头牌的演出,而且场子火热——只要戏好,不拘是什么行当。你们明白了?”
项正典和柳方洲都低头说着明白。王玉青脸色和煦了些许,自己收了报纸上楼去了。
虽然王玉青洪珠等人都还正值风华,第一批学徒特别是项柳二人也都已经成年。项正典拜师最久,功夫扎实、台风稳健又肯卖力气,柳方洲虽然幼时功夫欠缺,但是文武兼工,扮相独佳。
关于两人谁首先头牌挑班,虽然班里众人都安安静静没什么讨论,娱乐小报上早就有了相关的评价文章,几家报社还发起过两次投票——票数两次都对半。甚至有好事者放出妄语,从各大戏班培育的新一代戏角来看,庆昌班生旦具备、各有所长,足可以独步京城。
纸头报端争论长短,围坐在饭厅里吃早点的庆昌班学徒一众全然不知,仍然在争论着豆渣最多的那一碗豆浆轮给谁喝。
“杜师兄——杜师兄。”李叶儿伸了个懒腰,把桌子边的糖罐拿了过来,往自己豆浆碗里加了半勺。
“怎么了?”杜若专心致志研究着盘子里的马蹄糕。
“今天是农历六月十八。”李叶儿喝了一口豆浆,“观世音成道日。杜师兄,我爹今天要和玉青师父出门应酬,道琴被洪珠师父押着补练功课,项师兄和柳师兄要排《白水滩》——你和我去鸡鸣寺上香罢?听说这里发愿可灵了。”
杜若嚼着马蹄糕,软唧唧地黏着上牙膛,半天开不了口,只是转着眼睛迟疑了一下。
“去吧。”坐在一旁沙发上的洪珠却突然开口,她正在往手上抹护手霜,周遭散开一点甜腻的味道,“小叶子,我的钱包在衣帽架外套里,你去拿两个银元当零花钱。”
“这怎么可以。”李玉像平日里一样,站在窗前调自己的琴弦,闻言皱眉阻止,“叶子不准收。”
“若儿那份自然我出。”洪珠轻轻摇头,“顺带请了,不必和我客气。难得杜若愿意出门。”
心里乱糟糟的难受,怎么可能睡得安稳。杜若苦笑着摇头,随口把项正典敷衍过去,自己打开胭脂盒上妆。
“那杨宗保怎么不过来化妆?”项正典走到门口才留神到一直默不作声的柳方洲,“还干杵在哪儿。”
“就来。”柳方洲答应了一声,低头把短衣的衣带仔细扣好,往门边放着的水盆去洗脸。
听着项正典这么叫柳方洲,杜若只觉得自己笑得更苦了一些。
就算昨天刚闹得不愉快,今天还是要演两口子。要不然这出戏另一个名是叫《双挂印》,这“双”字从何而来?
好在是武戏,两个人都扎着靠,不至于像文戏一样要演出耳鬓厮磨的亲热劲儿。还有一折校场的戏,杨宗保误了三道卯,媳妇儿元帅直要他的脑袋哪。
柳方洲拿着面巾在妆台前面坐下。杜若往旁边让了让,仍然没有和他搭话。
要是世间爱恋人人都能像杨家将穆桂英似的爽快就好了。甭管家世如何身份如何,相逢有缘提刀跨马比试一番,欢欢喜喜天地见证,做个盟誓也就成了。
不过师哥的武把式总是比他强的。杜若仔细想了想,自己虽然圆场下高都能做得滴水不漏,毕竟还是以青衣戏唱得多,也比不上主工花旦的李叶儿身段利索。
“杜若。”柳方洲突然抬起脸来叫他。
正一门心思想着斗武这回事,杜若被冷不丁吓了一跳,连忙看向柳方洲。
他在想事情的时候神情总是格外明显,嘴唇认认真真地抿着,眼神也沉下去,手里端着的胭脂刷子轻轻扫着眼角,有一下没一下。
虽然脑袋瓜里多得是歪念头。柳方洲好笑地打量着杜若,一天到晚也不知道在忧愁些什么,沉思的时候总是呆呆的,明明没什么心机又像是心事颇重。
“又想什么去了。”柳方洲淡淡说一句,向师弟转正过身子,俯身指了指自己的眉毛。
还是要给柳方洲画眉。
杜若从妆匣里拿出来眉笔,低头在掌心试了试颜色,也倾过上半身靠近柳方洲,笔尖按上他的眉峰。
从初次登台起就这样做。杜若专心地描摹着柳方洲眉眼的形状,两个人之间不过杜若屈起手臂的距离,连他的呼息声都清晰可闻,平稳均匀地扑在杜若耳边。
他们都不会觉得哪里过分。正是由于从一开始就默许了的接近,有些旁人眼里的逾矩越界,也成了两人之间的理所当然。
杜若为柳方洲画好眉,照例伸出手帮他按住眉角,比出吊起眼角的角度来看了看,然后蘸足了颜色继续画眼线。
武生的装扮要画得更凌厉,颜色突出而棱角分明。柳方洲天生眉毛细长,扮武生妆的时候就要压实颜色;嘴唇窄,胭脂就要涂得饱满,显出气势。
只有他知道自己心上人的面孔应当如何妆饰,或许是因为每一次登台前的手笔,在心里更是千万遍摹画。
“眼睛闭住。”杜若低声提醒师哥,用手绢一角小心扫去他眼睫上沾住的定妆粉。
“洪珠师父,昨天下午是不是让你为难了?”柳方洲稳稳端坐,开口问。
杜若拿着胭脂的手微微一抖。
“有什么让你心里记挂的事,你也和我讲。”柳方洲仍然闭着眼睛,轻轻说,“难道你还信不过你师哥?”
“我知道。”杜若几乎忘记了自己已经涂上了口脂,不自觉地咬住了下唇。
柳方洲抓住他伸在自己脸前的手,睁开眼睛。
“是关于我吗?”柳方洲问,“……洪珠师父问你的事。”
“不。”杜若的手指瞬间冰凉。他移开脸,几乎是下意识地否认。
“那——是我让你觉得不舒服?”柳方洲抓着杜若的手紧紧握住,骨节分明的手指扣进他的指间,“像这样,你不喜欢?”
“……说什么呢。”杜若垂下眼睛,很快又收拾起神色,抬起了画满油彩的脸微微笑着,“师哥,今天要演的是《双挂印》,不是《雷峰塔》——不用这么紧紧地拉着我。”
柳方洲一时愕然。
“我说的不是……”他想要反驳,被杜若的笑脸呛到了一般,露出了怔愣的神情。
“我去换靠衣了。”杜若堵住师哥的话头,拍了拍柳方洲的手背,起身离去。
台前敲响了一道锣,又是一堂大戏开演。
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画着胭脂水粉的脸。谁的心声这么说着,切莫当真,切莫当真。
第28章
天色刚濛濛亮的时候,杜若猛地被从梦里热醒。
本来前一天结了一场武戏,晚上回去又听师父讲了一晚上新戏,忙下来一觉睡醒没觉得舒坦,反而阴沉沉地更疲倦。身上的旧布衫也汗湿了贴在胸口,心跳一声声像是擂鼓。
杜若借着窗帘下面透出来的一点微光,勉强从床下找到自己的凉拖,小心翼翼摸到窗台边,掀起窗帘往外看了一眼。窗台上的烟盘原本点着蚊香,这时也早已经熄灭,团成了一团冷灰。
后街上这时候还干干净净空无一人,太阳还没升起来,天边泛着鸭蛋青的颜色。
桌上放着柳方洲的茶壶,杜若拿起来晃了晃,还有点凉茶。
他也一直给杜若放着茶盏。杜若自己倒茶喝了,勉强压了压热气。柳方洲倒是还侧躺着睡得安静——杜若凑过去看了看他的脸,晨光里看不太清晰,依稀看得见他眉头紧皱。
换了长衫,杜若轻轻带上门出去。横竖也睡不着,不如下楼去后院把昨天新学的《铁弓缘》再练一练。
经过饭厅时他看了眼咔嗒走着的座钟,刚刚指到五时一刻。
杜若把新学的唱段顺了一遍,靠着院墙练了会跟头,跑了几圈圆场,慢慢听见了茶馆杂役上工的动静,烧热水的、担菜的、送报纸的。再练一会儿,孔颂今拿钥匙开了盔箱库房的门,杜若进去拿了长绸练舞。
柳方洲这时也醒了,碰巧也来库房拿练功用的刀枪,与杜若打了个照面。
“今天醒这么早。”他像往常一样拍了拍杜若的脸。
“闷热得厉害。”杜若微微偏过头,“到后院转转,心里还静一静。”
柳方洲点头嗯了一声:“我说刚才起来,看到我那茶杯换了地方——你以后要是早醒,自己拿茶壶倒了打热水就行,不用喝隔夜的茶。”
原来他晨光里没看清,用了师哥的杯子。杜若结巴了两下,没说出什么话来,各自拿了东西去练早课。
王玉青难得露面,和学徒们一起吃早点。这种时候学徒们反而更不自在,屏声静气地不敢造次,饭厅里只有碗筷交碰的声音。
吃饭间班主没多说什么,不冷不热问了几个徒弟课业如何,额外关照了项正典和柳方洲多下功夫。
“建班以来,头牌就没换过别人。”王玉青吃罢早饭,自己拿过报纸坐在旁边,年龄最小的道琴识相地过去给他倒茶,“近几个月在沪城,除了须生和旦角,倒也有武生挂头牌的演出,而且场子火热——只要戏好,不拘是什么行当。你们明白了?”
项正典和柳方洲都低头说着明白。王玉青脸色和煦了些许,自己收了报纸上楼去了。
虽然王玉青洪珠等人都还正值风华,第一批学徒特别是项柳二人也都已经成年。项正典拜师最久,功夫扎实、台风稳健又肯卖力气,柳方洲虽然幼时功夫欠缺,但是文武兼工,扮相独佳。
关于两人谁首先头牌挑班,虽然班里众人都安安静静没什么讨论,娱乐小报上早就有了相关的评价文章,几家报社还发起过两次投票——票数两次都对半。甚至有好事者放出妄语,从各大戏班培育的新一代戏角来看,庆昌班生旦具备、各有所长,足可以独步京城。
纸头报端争论长短,围坐在饭厅里吃早点的庆昌班学徒一众全然不知,仍然在争论着豆渣最多的那一碗豆浆轮给谁喝。
“杜师兄——杜师兄。”李叶儿伸了个懒腰,把桌子边的糖罐拿了过来,往自己豆浆碗里加了半勺。
“怎么了?”杜若专心致志研究着盘子里的马蹄糕。
“今天是农历六月十八。”李叶儿喝了一口豆浆,“观世音成道日。杜师兄,我爹今天要和玉青师父出门应酬,道琴被洪珠师父押着补练功课,项师兄和柳师兄要排《白水滩》——你和我去鸡鸣寺上香罢?听说这里发愿可灵了。”
杜若嚼着马蹄糕,软唧唧地黏着上牙膛,半天开不了口,只是转着眼睛迟疑了一下。
“去吧。”坐在一旁沙发上的洪珠却突然开口,她正在往手上抹护手霜,周遭散开一点甜腻的味道,“小叶子,我的钱包在衣帽架外套里,你去拿两个银元当零花钱。”
“这怎么可以。”李玉像平日里一样,站在窗前调自己的琴弦,闻言皱眉阻止,“叶子不准收。”
“若儿那份自然我出。”洪珠轻轻摇头,“顺带请了,不必和我客气。难得杜若愿意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