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众人点头称是。文鹤盛这话不仅是给徐浩言点拨,也是在提醒其他人。他把徐浩言的手稿递回给徐浩言,摆了摆手:“去吧,这几天该对戏的对戏,该体会角色的体会角色,有什么觉得别扭的,就问问小徐——他的分析写得倒也算是有道理。”
第6章
大约磨合了三天后,群青影视的一行人得到了这一届《TheGreatestShow》赛制的消息。
“今年的现场观众数有所扩容,全场350位观众,观看完电影之后都可以投票,一人计一分;三位固定导师,观看完所有电影后可以给一部电影投票,一人计十分。每轮都不会淘汰队伍,总分合计后进行排名,排名靠后的队伍会遭受一些限制,比如人数或者场地限制之类的。除了第一轮,后续几轮的拍摄都有主题限制,考虑到制作周期,会提前漏出些消息。”陆诩简单介绍了一下赛制,接着看向面前的几人,“这次参赛的公司,有一直都在行业龙头的科思、寂寂有名,也有近几年捧出好几个新人的白磁,咱们算是最新成立的公司,和须弥差不多。”
“寂寂有名是老牌公司了,每一届都会参加的,”余程璐补充道,“前几届好评最多的作品基本都是出自他们家的,不过在长篇电影领域,还是不如科思。”
“我妈说,”陆诩模仿着陆娉婷的样子敲了敲桌子,“我不指望你们变成黑马,但也不能输得太难看。”说到最后,陆诩的声音陡然一凛,“我可以允许现场评分低一些,但我不希望在一些点评视频里,看见群青的作品、群青的人被嘲笑,明白了吗?”
陆诩模仿得实在是太像了,剩下所有人都不由得挺直了后背,过了一会,曹子佩问出了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这次一轮的制作周期是多久?”
“和以前一样,14天到21天不等,主要是看成片的片长。”陆诩回答,“根据前几年的经验,科思的作品往往会有一个小时左右的长度,如果三部作品的时长加起来超过两小时,就分三期播出,如果都能尽量压缩一些,就分两期播出。”陆诩转向几个演员,“我妈说不建议经常去看社交媒体上的反馈,免得心态不好,尤其是几个演员。”
陆娉婷的话倒也没错,一部剧演得好,演员不一定能得到最多的好评;但一部剧演得烂,首当其冲遭受批评的一定是演员。只不过在座的人除了陆诩几乎都在娱乐圈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对于恶评也有了相当的抵抗力。余程璐摆摆手:“没事,这种事经历得多了,最多把手机交给助理,没助理的就交给认识的人,物理隔离。”
倒是徐浩言点了点头:“好,听陆总的。”
李徽明有些好奇地看向他,徐浩言注意到他的视线,侧过头看向李徽明,小声说:“我……我会写出不拖累你们的剧本的。”
他的眼神有些躲闪,像是不习惯直视演员们似的,也让李徽明对他的谨小慎微有了更深的认知——至少在李徽明看来,徐浩言的抗压能力应该约等于零,一句差评就能让他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
“徐编,”李徽明压低了声音,“你要是不想看那些评价,就把手机交给我好了。”
徐浩言的目光一下带上了些许慌乱,但更多的是一种震惊。李徽明无论如何都不能理解这种震惊代表的含义,他仔细思考了一下自己的话,又问道:“是不是我太冒昧了?”
徐浩言连忙摇了摇头,说:“没有没有……谢谢你,李徽明。”
李徽明还要说话,那边陆诩已经将要说的都说完了,他站起身来,招呼着余程璐:“剧本已经定好了,这两天先试一下戏,场地的使用申请已经批下来了,时间还挺紧的。”说着,他的目光又落在了徐浩言身上,“徐编也帮忙看看呗。”
“我?”徐浩言指了指自己。
“对啊,看看演得怎么样呗,”陆诩朝他招手,“趁着文导不在。”
徐浩言本来就不是会拒绝人的人,加上陆诩的身份摆在那里,徐浩言也就只好跟了出去。余程璐入戏很快,陆诩也不像一点拍摄经验都没有的新人,即使没有妆造也没有声音,让人理解剧情也不难。李徽明坐在一旁观察他们的演技,徐浩言也坐在了一旁,试图理解自己和演员之间关于角色理解的差异。
“明明是他们在试戏,怎么感觉徐编你比他们还紧张。”演到一半,李徽明忽然说。
也不是李徽明特别关注徐浩言,而是徐浩言的表现很难让人不注意。他在观察时总会不自然地皱起眉头,然后低下头在笔记本上写上一些什么,然后叹一口气。
徐浩言咬着笔盖:“就是感觉……文字和画面,果然是很不一样的两样东西。”他的笔记本上充满了鬼画符,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就是不对,但是说不出是哪里不对。”
这种“不对”的感觉才是对的,李徽明很想告诉他。
“你之前没有跟过组吗?”李徽明问。
徐浩言有些不好意思地摆摆手:“我是改行过来的,当编剧满打满算八个月,前三个月还在紧急培训,然后写了几个本填上陆总要的空缺,就被带进这个综艺里了,跟组的另有其人。”
李徽明了然——虽然他了然的部分其实也不算多。
“你想要的,是什么样的场景呢?”李徽明问。
徐浩言微微愣了一下,然后回答道:“应该是那种……一见面就知道是命中注定的感觉吧,就是我见到你,就知道是你,一切场景都是为了这一刻而准备的感觉。”
不知道为什么,李徽明轻轻地笑出了声:“宿命感?”
宿命感是最好塑造的东西,唯一落下的光束、放慢的镜头、深情的背景音乐,当男女主角对视时,就算他们的眼里什么都没有,也会像是天地间最无可分割的爱侣一样;同样的,冲击的色彩、急促的鼓点、闪现的特写,就算是放在两个毫无关联的人身上,也能塑造出劲敌。给得太过直接,都已经成为很多观众审美疲劳的点,因而李徽明也没有想到,徐浩言居然很喜欢这种感觉。
徐浩言点点头:“是的……这个故事,就是一种宿命。陆诩拼命想要挽留的,都留不住。”他伸出手用力握了一下,然后松开,“就像这样,就都流逝了。”他转头看向李徽明,“就是这样的一种感觉……但感觉才是最难拍的。”
李徽明沉默了一下,然后说:“徐编,以后少看点文艺小说。”
话虽如此,李徽明还是花了点时间琢磨徐浩言所说的“留不住”的感觉,而在陆诩回来问感觉如何的时候,他把这种感觉归结为“明知道结果还想去追寻”。
陆诩听过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你们俩是在说什么天书”。
和半路出家的徐浩言以及有过一些表演经验的李徽明不同,陆诩更倾向于用一些确定的动作表达情感,譬如“皱眉是厌恶,哭泣是悲伤”之类的,而这种模模糊糊的“感觉”,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导演的指导和自己的领悟才能明白。
而这种“感觉”和实际上拍摄的“结果”的区别,很快就在徐浩言的面前展现了出来。
进入影视城后的当天下午,众人就换上了古装,前往已经调整过布景的古风区域进行拍摄。
沿路移植来的树木足有一人合围那么粗,顶上的绿叶也遮蔽了一部分太阳,据说是延影专程从西南移植过来的,好让树林看起来更古朴厚重;道路上刻意多撒了几层土,道具组连夜浇了水,又穿着草鞋和布鞋在上面留下了租金;道路尽头原本设置了一座小屋,由于想要拍摄的场景里不需要这个小屋,也已经被拆除了,只留下一大片被压扁的草;草地旁就是一条河,这条河流弯弯曲曲地流过仙山宝地、吴越宫殿、盛唐江山、汴京繁华和民国风云,最后流向这片无人知晓朝代的土地。
一艘破旧的小船就被安放在湖面上。
曹子佩就站在小船上,遥遥地望着河水的另一头,她原本的长相就偏向清冷,如今人在戏里,就更添了三分疏离。只是离徐浩言的想法还差上那么几分,他又无法开口中止拍摄,只好低下头,在自己的那一份剧本上写了“不够遗世独立”这么几个字。
前来观摩的李徽明同样也注意到了徐浩言的行为,他心里微微一动,走过去拍了拍徐浩言的肩膀:“不满意吗?”
“还是一样,就是……感觉不对。”徐浩言叹了口气,然后看向李徽明,“我一个非专业编剧纠结这些,会不会有点越俎代庖了?”
李徽明摇了摇头:“那照你这么说,电影电视剧拍出来也不需要观众了。”
徐浩言脸色一白:“我没有那个意思……”
“我当然知道你没有那个意思。”李徽明赶紧找补,“只是徐编,你相信文导吗?”
徐浩言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然后又垂下头去:“我只是……找不到那种感觉。”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因为你的视角和文导的视角不太一样呢?”李徽明说着,指向几个摄像,“这里有三个机位,每一个都会拍摄不同角度的场景,而徐编你的位置和这三个机位完全不重合,特写、中景、远景也都不一样,所以看见的东西也会差一些。”
第6章
大约磨合了三天后,群青影视的一行人得到了这一届《TheGreatestShow》赛制的消息。
“今年的现场观众数有所扩容,全场350位观众,观看完电影之后都可以投票,一人计一分;三位固定导师,观看完所有电影后可以给一部电影投票,一人计十分。每轮都不会淘汰队伍,总分合计后进行排名,排名靠后的队伍会遭受一些限制,比如人数或者场地限制之类的。除了第一轮,后续几轮的拍摄都有主题限制,考虑到制作周期,会提前漏出些消息。”陆诩简单介绍了一下赛制,接着看向面前的几人,“这次参赛的公司,有一直都在行业龙头的科思、寂寂有名,也有近几年捧出好几个新人的白磁,咱们算是最新成立的公司,和须弥差不多。”
“寂寂有名是老牌公司了,每一届都会参加的,”余程璐补充道,“前几届好评最多的作品基本都是出自他们家的,不过在长篇电影领域,还是不如科思。”
“我妈说,”陆诩模仿着陆娉婷的样子敲了敲桌子,“我不指望你们变成黑马,但也不能输得太难看。”说到最后,陆诩的声音陡然一凛,“我可以允许现场评分低一些,但我不希望在一些点评视频里,看见群青的作品、群青的人被嘲笑,明白了吗?”
陆诩模仿得实在是太像了,剩下所有人都不由得挺直了后背,过了一会,曹子佩问出了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这次一轮的制作周期是多久?”
“和以前一样,14天到21天不等,主要是看成片的片长。”陆诩回答,“根据前几年的经验,科思的作品往往会有一个小时左右的长度,如果三部作品的时长加起来超过两小时,就分三期播出,如果都能尽量压缩一些,就分两期播出。”陆诩转向几个演员,“我妈说不建议经常去看社交媒体上的反馈,免得心态不好,尤其是几个演员。”
陆娉婷的话倒也没错,一部剧演得好,演员不一定能得到最多的好评;但一部剧演得烂,首当其冲遭受批评的一定是演员。只不过在座的人除了陆诩几乎都在娱乐圈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对于恶评也有了相当的抵抗力。余程璐摆摆手:“没事,这种事经历得多了,最多把手机交给助理,没助理的就交给认识的人,物理隔离。”
倒是徐浩言点了点头:“好,听陆总的。”
李徽明有些好奇地看向他,徐浩言注意到他的视线,侧过头看向李徽明,小声说:“我……我会写出不拖累你们的剧本的。”
他的眼神有些躲闪,像是不习惯直视演员们似的,也让李徽明对他的谨小慎微有了更深的认知——至少在李徽明看来,徐浩言的抗压能力应该约等于零,一句差评就能让他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
“徐编,”李徽明压低了声音,“你要是不想看那些评价,就把手机交给我好了。”
徐浩言的目光一下带上了些许慌乱,但更多的是一种震惊。李徽明无论如何都不能理解这种震惊代表的含义,他仔细思考了一下自己的话,又问道:“是不是我太冒昧了?”
徐浩言连忙摇了摇头,说:“没有没有……谢谢你,李徽明。”
李徽明还要说话,那边陆诩已经将要说的都说完了,他站起身来,招呼着余程璐:“剧本已经定好了,这两天先试一下戏,场地的使用申请已经批下来了,时间还挺紧的。”说着,他的目光又落在了徐浩言身上,“徐编也帮忙看看呗。”
“我?”徐浩言指了指自己。
“对啊,看看演得怎么样呗,”陆诩朝他招手,“趁着文导不在。”
徐浩言本来就不是会拒绝人的人,加上陆诩的身份摆在那里,徐浩言也就只好跟了出去。余程璐入戏很快,陆诩也不像一点拍摄经验都没有的新人,即使没有妆造也没有声音,让人理解剧情也不难。李徽明坐在一旁观察他们的演技,徐浩言也坐在了一旁,试图理解自己和演员之间关于角色理解的差异。
“明明是他们在试戏,怎么感觉徐编你比他们还紧张。”演到一半,李徽明忽然说。
也不是李徽明特别关注徐浩言,而是徐浩言的表现很难让人不注意。他在观察时总会不自然地皱起眉头,然后低下头在笔记本上写上一些什么,然后叹一口气。
徐浩言咬着笔盖:“就是感觉……文字和画面,果然是很不一样的两样东西。”他的笔记本上充满了鬼画符,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就是不对,但是说不出是哪里不对。”
这种“不对”的感觉才是对的,李徽明很想告诉他。
“你之前没有跟过组吗?”李徽明问。
徐浩言有些不好意思地摆摆手:“我是改行过来的,当编剧满打满算八个月,前三个月还在紧急培训,然后写了几个本填上陆总要的空缺,就被带进这个综艺里了,跟组的另有其人。”
李徽明了然——虽然他了然的部分其实也不算多。
“你想要的,是什么样的场景呢?”李徽明问。
徐浩言微微愣了一下,然后回答道:“应该是那种……一见面就知道是命中注定的感觉吧,就是我见到你,就知道是你,一切场景都是为了这一刻而准备的感觉。”
不知道为什么,李徽明轻轻地笑出了声:“宿命感?”
宿命感是最好塑造的东西,唯一落下的光束、放慢的镜头、深情的背景音乐,当男女主角对视时,就算他们的眼里什么都没有,也会像是天地间最无可分割的爱侣一样;同样的,冲击的色彩、急促的鼓点、闪现的特写,就算是放在两个毫无关联的人身上,也能塑造出劲敌。给得太过直接,都已经成为很多观众审美疲劳的点,因而李徽明也没有想到,徐浩言居然很喜欢这种感觉。
徐浩言点点头:“是的……这个故事,就是一种宿命。陆诩拼命想要挽留的,都留不住。”他伸出手用力握了一下,然后松开,“就像这样,就都流逝了。”他转头看向李徽明,“就是这样的一种感觉……但感觉才是最难拍的。”
李徽明沉默了一下,然后说:“徐编,以后少看点文艺小说。”
话虽如此,李徽明还是花了点时间琢磨徐浩言所说的“留不住”的感觉,而在陆诩回来问感觉如何的时候,他把这种感觉归结为“明知道结果还想去追寻”。
陆诩听过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你们俩是在说什么天书”。
和半路出家的徐浩言以及有过一些表演经验的李徽明不同,陆诩更倾向于用一些确定的动作表达情感,譬如“皱眉是厌恶,哭泣是悲伤”之类的,而这种模模糊糊的“感觉”,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导演的指导和自己的领悟才能明白。
而这种“感觉”和实际上拍摄的“结果”的区别,很快就在徐浩言的面前展现了出来。
进入影视城后的当天下午,众人就换上了古装,前往已经调整过布景的古风区域进行拍摄。
沿路移植来的树木足有一人合围那么粗,顶上的绿叶也遮蔽了一部分太阳,据说是延影专程从西南移植过来的,好让树林看起来更古朴厚重;道路上刻意多撒了几层土,道具组连夜浇了水,又穿着草鞋和布鞋在上面留下了租金;道路尽头原本设置了一座小屋,由于想要拍摄的场景里不需要这个小屋,也已经被拆除了,只留下一大片被压扁的草;草地旁就是一条河,这条河流弯弯曲曲地流过仙山宝地、吴越宫殿、盛唐江山、汴京繁华和民国风云,最后流向这片无人知晓朝代的土地。
一艘破旧的小船就被安放在湖面上。
曹子佩就站在小船上,遥遥地望着河水的另一头,她原本的长相就偏向清冷,如今人在戏里,就更添了三分疏离。只是离徐浩言的想法还差上那么几分,他又无法开口中止拍摄,只好低下头,在自己的那一份剧本上写了“不够遗世独立”这么几个字。
前来观摩的李徽明同样也注意到了徐浩言的行为,他心里微微一动,走过去拍了拍徐浩言的肩膀:“不满意吗?”
“还是一样,就是……感觉不对。”徐浩言叹了口气,然后看向李徽明,“我一个非专业编剧纠结这些,会不会有点越俎代庖了?”
李徽明摇了摇头:“那照你这么说,电影电视剧拍出来也不需要观众了。”
徐浩言脸色一白:“我没有那个意思……”
“我当然知道你没有那个意思。”李徽明赶紧找补,“只是徐编,你相信文导吗?”
徐浩言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然后又垂下头去:“我只是……找不到那种感觉。”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因为你的视角和文导的视角不太一样呢?”李徽明说着,指向几个摄像,“这里有三个机位,每一个都会拍摄不同角度的场景,而徐编你的位置和这三个机位完全不重合,特写、中景、远景也都不一样,所以看见的东西也会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