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折腾这一番,其实并未让安公伤筋动骨,最多是挨几句骂,日后将惠安君的尸体扔过去,能得坑安国百金罢了。
  对安国来说,此事就像是吃饭吃到了苍蝇,没有任何伤害,只是有些恶心。
  让敌人恶心算什么本事?有什么功劳?
  杀了敌人,才算真本事!
  太卜央心下坚定起来,他以后一定要更努力!
  至于闻太傅,那就是单纯觉得大王的淡定显得他的兴高采烈特别不稳重,身为太傅,不能让大王学坏,于是他就淡定了。
  淡定之后,他下定了决心。
  匠人到景昌的当天,沈知微还得到了第二个惊喜,那就是闻太傅的小女儿闻桃被闻太傅举荐到了她面前。
  桃代表着美丽,闻桃外表称不上绝美,但她身上有一股别于常人的气质,笑起来一双桃花眼亮晶晶的,十分好看。
  关键是她确实很有才华,听说她师承汴国的昶子,是诡辩好手。
  沈知微听到昶子的时候差点儿没忍住笑,她知道这位昶子的地位就跟古代孔子老子一类人一般无二,但她还是差点儿被扣功德。
  这个架空的周朝,与真实周朝的人在起名能力上,真的有一拼。
  黑首、巨言、昶子,相比之下,闻劭、妫央、闻桃与胡幼安的名字,简直太正常了。
  第12章 来自安国国君的恶意 这些工匠不会说雅……
  闻桃不说话的时候,看上去是真的很文静。
  一说话,那样子就不太符合文静的定义了。
  倒不是说吵得慌,而是她说话太密,沈知微有时候听着都怕对方当场给自己来一段rap。
  诡辩的能力没看见,嘴皮子确实是溜。
  听闻桃说长篇大论的时候,沈知微稍稍有些走神,治理国家的人才里,应该不会包括一个话唠吧?
  话唠很容易管不住嘴,这在官场上可是禁忌,所以她找个这样年纪轻,没经验还话唠的小姑娘来做官,肯定不会影响她亡国的进程。
  关键是,她还给小姑娘提供了一个公务员实习岗位,以后小姑娘还想深造,简历拿出去,绝对能让其他国君争着抢着要。
  沈知微这么一想,觉得自己真是个大善人。
  “行,便封你为……”沈知微刚说个开头,就顿住了。
  她有原身的部分记忆,对朝中官职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再加上这两天闻太傅为她授课,以前那些听起来陌生极了的官名,已经熟悉起来。
  可再熟悉,沈知微也有点儿弄不明白那些官员都是干什么的。
  周朝以礼乐治国,和后世的法治有很大的不同。
  法在如今,只不过是一个小道,法可以管理庶民,管理部分贵族,却没法管到大贵族和王族头上。
  正是因为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才导致法治无法施展开来。
  这让沈知微特别不舒服,她完全没法适应一个无法无天的世界。
  礼法算是周朝的法,可礼法规定的并没有那么细,杀人偿命的观点都没有出现。
  沈知微一想到这儿,兴致缺缺地抬了抬眼皮,接着说:“暂入秋官名下,为从事。”
  闻太傅震惊,秋官司寇乃是掌管刑罚之事的官职,现在的司寇乃是出身姜家的姜滨。
  姜滨其人不足说,没什么才能,主要是出身好,但凡有点儿本事就不会还留在景昌了。
  关键是秋官麾下从事也是要负责审案子的,闻桃才刚入朝,就让她去负责审案判罚,闻太傅担心闻桃做不好。
  这就相当于沈知微把人安排到了刑部当侍郎。
  其实闻桃口才好,更应该去春官名下,宗伯掌邦礼,与人打交道的次数比较多。
  简单粗暴理解为礼部也行,也算是礼部前身。
  但沈知微又不是真的要将周朝治理得蒸蒸日上,她当然不会将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位子上。
  闻太傅还想说什么,闻桃递给父亲一个眼神,父女俩谢了恩典,领下差事。
  沈知微还要去看匠人,盯着他们打铁锅,见这边没事了,就让他们先走。
  闻家二人一出宫殿,闻太傅立马问起闻桃:“刚刚在殿内,你为何要应下司寇从事的官职?你若是做不好,辜负大王的信任,又该如何是好呢?”
  “阿父不必担忧,大王既然愿意点儿为司寇从事,必定早有安排,况且,儿还没有去做,阿父如何认定儿做不成呢?”
  闻桃是个性子坚韧的人,说难听点儿,就是很倔。
  她认定的事情,她是一定要去做的,并且还会做到最好。
  一如当年她要读书,就一路读到了汴国,她想要名师,就愣是求着昶子收下她为徒。
  现在她要报效大王,那大王给她的任何恩典,她都会做到最好。
  回去就翻书,她定要背下所有礼法,还有管理庶民的律法!
  沈知微带人去看那些工匠。
  带着的人自然就是胡幼安。
  现在沈知微最信任的人就是胡幼安了,因为对方和原身是自小一起长大的情谊,还有恩于对方,最主要的是,这几年原身和胡幼安没见过面。
  无论沈知微性情上有什么变化,胡幼安都不会知道。
  而胡幼安身手十分好,还是女子,可以贴身保护沈知微,沈知微当然会很看重她。
  有人肯定会问了,沈知微的目标不是成为亡国之君吗?为什么还要人贴身保护她。
  当然是因为沈知微并不打算成为亡君。
  沈知微坐在马车上,今日她坐着的马车是敞篷,太阳照在她身上,晒得人暖洋洋的。
  眯着眼睛看御马的胡幼安,沈知微问道:“幼安很高兴啊。”
  没错,胡幼安特别高兴,那种高兴的心情,已经透过胡幼安没什么表情的脸,准确传达给沈知微了。
  “大王在朝中有了自己的人,以后那些官员再不敢对大王说谎了,而且闻太傅也认可了大王的治国理念,幼安因此欢喜。”
  胡幼安还记得刚刚登上王位时的大王,强自镇定之下,满是惶恐难安。
  与今日轻松理政的大王,好似两人。
  沈知微听到“治国理念”这四个字时,在心里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什么治国理念?她有那玩意吗?
  沈知微不知道该怎么说,跟胡幼安解释,那就得说明白自己治国是奔着把国家治没去的,这个说辞听起来比她拥有治国理念更离谱。
  算了,如果这么想能让胡幼安高兴得话,那就这么想吧。
  等她开始作死的时候,胡幼安就高兴不起来了。
  想到这儿,沈知微有一点点心虚,她赚系统这一亿是真不容易,简直是昧着良心赚钱啊!
  但这就是必然,历史滚滚向前,旧朝的王注定被推翻,新的王朝将会延续这个民族的辉煌。
  等马车停下的时候,沈知微已经安慰好自己了。
  她踩着木质的下马凳下了马车,抬头看向四周,发现这里十分的荒凉。
  “怎么将那些匠人放置在这样荒废的地方?”
  沈知微询问胡幼安,在她看来,那些能够打造出大铁锅给她炒菜用的匠人,比朝堂上那些吃干饭的朝臣尊贵得多。
  那些朝臣都能住大宅子,凭啥技术工人住这破地方。
  沈知微都不知道王宫之中还有这样荒凉之地。
  “大王,原先此处便是工匠所在,只是后来荒废了,知晓有安国的工匠前来,此地已被宫人修缮过,只外头还看着比较荒凉。”
  胡幼安对此并不意外,她以前就住在这样的小宫室之中。
  世人都以为王宫之内处处金碧辉煌,实则不然,越是好看的地方,越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维持光鲜亮丽。
  那些无权无势的小宫人居住的地方,怎么可能那么好?
  屋顶不漏水,桌子不缺腿,地面没有坑,就算是顶好的房子了。
  沈知微闻言无语一瞬,愈发明白周王室如今的处境,有多么不行。
  她就是有心救一救,也没那个本事。
  “大王若是有事,可将工匠们召去问话。”
  胡幼安见沈知微迟迟未曾抬步向前,以为大王是觉得此处是在粗鄙,无处落脚,便劝说沈知微匠人召走,而不是亲自前来。
  这样的话,路上胡幼安说了两三次,每一次都被沈知微给拒绝了。
  此次当然也不例外。
  沈知微也是想在宫里走一走,这几天农庄王宫两点一线的生活实在无聊,她得给自己找点儿乐子。
  她也想看看这个时代的铁匠是怎么打铁的。
  不对,没有铁匠,就是打造兵器的锻造大师。
  走到跟前,守在门口的侍卫早早就给沈知微行礼了,沈知微摆手让他们直起身来。
  胡幼安问道:“安国来的匠人都在此处吧?”
  “郎中,屋内共五人,均在此地。”
  侍卫简单回复,他们身披甲胄站在门口当门神,看上去很专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