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果给安国一段时间,他们或许能够赶上景昌的武器水平,可他们没有时间了,景昌的发展像是开了倍速,普通国家十几年时间都走不完的路,景昌几年走完了,此刻国家上下一心,士气冲天,诸侯国怎么比?拿什么比?
  安国的大败来得理所应当,又让无数人瞠目结舌。
  世人都知晓,安国打不过景昌,可没人想过,安国会败的这样快这样惨。
  在景昌的目光从安国身上挪开时,降书如雪花一般,纷纷飞入景昌城内,沈知微看到那些小诸侯王送来的投降书,沉默许久。
  这些诸侯王投降,她就没法名正言顺干掉所有王室了,也不知道他们投降,会不会影响国战系列特殊事件的结局结算?
  沈知微此刻真的很想当面问问那些诸侯王是怎么想得,当初一个个称王时紧赶慢赶,生怕把他们落下,迫不及待的像是今天称王,明天就能一统天下了。
  这才过去几年啊?怎么都拉成这样了!别拉啊,站起来,你们还能打!
  看看已经被打废了的安国,诸侯王们表示,打不了,真的打不了,还是投降吧,反正他们本来就是周天子治下的诸侯,如今主动投降,周天子总不能太过分,降兵不杀是景昌军队的传统!
  而且如果现在周天子杀了他们,其余诸侯王肯定死都不会投降了,绝对会战斗到最后,毕竟投降和失败是一个下场,那肯定要咬紧牙关博个赢啊。
  仗着道德和军事层面的潜规则,这些诸侯王都等着周天子冲他们服软,沈知微对此只有一个字回应——打。
  笑话,现在外头指不定有没有王国存在,这群诸侯王是军队最后立大功的希望,他们全都投降了,那些想要建功立业的兵卒怎么办?关键是,这些个诸侯王的王室成员多的跟跳蚤一样,沈知微不可能因为一张投降书就白养那么多跳蚤。
  想投降,可以啊,就跟曾经的汴王一样,死的都差不多了再来投降,然后在景昌的某个角落悄无声息的死去。
  沈知微不可能留一堆曾经有过逐鹿天下心思的人活着,但凡以后出点儿事,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全是坑。
  项羽对秦国的教训,有一个就够了。
  不是不接受投降,而是接受慢投,缓投,有秩序的投。
  沈知微倒也不是个完全不讲理的人,所以在诸侯王们联合起来对她口诛笔伐,要给她扣暴君帽子的时候,她反手就扣回去了,在报纸上直接开辟新版块,让每一个嚷嚷着她惨无人道的诸侯王,都能在报纸上得到一席之地。
  还敢说她?比起那些诸侯王干的事情,她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有些事情在私底下做,没什么人知道,也就不会引起任何人的讨论,更不会有人指责那些诸侯王做得不对,但一旦将所有事情都摊开来,摆在明面上,任由人们评说,好事都能成坏事,更不要说本来就没干什么好事的诸侯王们了。
  现在沈知微做得每一件事都会变成后世被千万人铭记的历史,恭喜这些诸侯王们,他们干得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从此便会直接刻在历史书上,成为他们生前死后都躲不开的“光辉事迹”,任由一代代人评判。
  沈知微不知道那些诸侯王是不是高兴疯了,反正从第一个诸侯王的名字出现在报纸上后,这些诸侯王就再也没人说她惨无人道了。
  看在剩下的诸侯王都比较识趣的份上,沈知微只刊登了几个典型,将其余诸侯王轻轻放过。
  民众的舆论是把双刃剑,沈知微深知适可而止的道理。
  第91章 为胡幼安将军接风洗尘……
  安国彻底灭亡, 是在深秋。
  这场大战旷日持久,哪怕景昌的军队强大无比,依旧被拖到了现在,中途有其他诸侯国少量的加入, 总体来说只有安国一国在苦苦支撑。
  说实话挺不容易了, 沈知微在实力上认可安国。
  安王没有选择投降, 而是直接殉了国,他的选择引来许多人的称赞, 沈知微看在他人已经死得透透的份上, 默认了世人对他风骨的赞叹, 毕竟殉国确实是一件很有勇气的事情, 关键是还方便了沈知微后续处理安国王室遗留问题,是一种利人利己的做法。
  沈知微同样赞叹,并且希望后边的诸侯王都能这么识相。
  本来打算今年打下两个大国, 结果安国就把她拖到了深秋,算了算时间,剩下几个月明显是不可能再灭大国了, 沈知微通知胡幼安班师回朝, 等着一起过年算了。
  顺便在外征战一年的将士们, 也可以回家看看, 好好休息几个月。
  大战过后就得论功行赏,好在具体的细则不用沈知微去管, 兵部的官员早就拟好了奏折, 沈知微只需要审核一遍,然后送到礼部去就行。
  像是这种军功封爵,爵位的颁发全都由礼部负责,爵位本身其实只是一个名头, 它带来的好处是土地、屋舍与奴隶,是给一个贫困家庭名正言顺脱产的机会。
  等以后她废除奴隶制,爵位估计就只能是听着好听了,毕竟土地的好处目前比较小了,所有土地都是沈知微这个君王的,一部分还握在大族手中,沈知微没管那一部分,一来那部分土地占比较小,影响不大,二来还是得给贵族一点儿喘息的机会,省得外头的诸侯王打完,还得打内战。
  胡幼安大捷回朝不是第一次了,她也算是赶上了好时候,现在还有不少仗需要她打,等天下太平了,她也不知道还该去哪儿打仗。
  不过对于胡幼安来说,为大王征战四方是她的使命,若是有一天大王不需要她了,她自然也会老老实实奉上兵权,待在景昌,运气好能安享晚年,运气不好便算了,有朝一日死在大王手上,算她死得其所。
  没错,她就是这么看得开。
  沈知微没想过搞狡兔死走狗烹那一套,功臣在最艰难的时候没有背叛她,她为何不能给人一个好结局?她哪儿就那么容不下有功之臣了?
  而且只要她足够强大,坐得稳君主的位置,功臣们也不是傻子,不可能动辄造反,做这种要九族命的事儿。
  对外说朝阳一岁多,实际上已经两岁,她说话算晚的,如今也已经能说得利索,沈知微闲下来会跟她讲一讲睡前故事,哄睡孩子的同时,让孩子对朝廷有所了解。
  最近一个月,朝阳睡前故事的对象就是胡幼安,所以胡幼安班师回朝,朝阳早早就期待住了,对于孩子来说,这是故事里的人物出现在现实了,特别神奇。
  不知道朝阳祖上是不是真的跟沈知微祖上关系亲近,这孩子长开后,眉眼和沈知微神似,沈知微抱着她的时候,旁人瞧见都只道这是亲母女,朝阳很聪明,思维敏捷,沈知微喜欢聪明的孩子。
  而且朝阳对生命有所敬畏,前几日宫里养了狸奴,她会小心翼翼抚摸狸奴的背,生怕叫狸奴痛了。
  从这点就能看出来,这孩子的性格底色是温良的,很多人都说孩子需要教,大人怎么教,孩子以后长大了就是什么样,可实际上,有些孩子的性格底色一开始就是阴毒暴戾,这种孩子不管后天如何努力,养出来的都是畜生。
  沈知微觉得朝阳这样很好,烟霞却觉得王姬性格过于善良,日后恐怕会被人欺负。
  当君主的人,怎么能心软至此?
  烟霞不敢直言,就跟沈知微隐晦的提了两句,沈知微明白她是好心。
  “予打下江山后,需要的是一位温良的仁君,她要有一颗怜爱世人的心,如此才能让饱经风霜,被乱世摧残的人们从乱世中醒来,睁眼看见太平盛世的模样,她如今这样就很好。”
  狼心是乱世时君主需要长出来的,因为不争就会死,不抢就会亡国。
  烟霞闻言不语,低头沉思,她第一次不确定大王说的话是否是正确的。
  因为她从乱世长大,也因为此间其实已经经历了上百年的混乱,太平盛世是什么模样?生长在混乱中的人们只从圣人的典籍,历史的记录里窥见过一二,实际上那究竟是什么样,没人知道。
  盛世需要什么样的君主,更没人清楚。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她现在才一岁多,日后她究竟是什么模样,得看予是如何教导她的,烟霞,给她些时间吧。”
  沈知微这话不光是说给烟霞听,也是说给自己听得。
  以前这孩子还没抱到她身边时,她总是在想,以后要怎么教她,如今养了一年才发现,没必要太过紧张,养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么长时间,她可以慢慢和孩子一起摸索出一条合适的路来。
  若真是全然听那些专家的话去养孩子,最后养出来的孩子,或许会拔苗助长,或许会直接养歪。
  现代她成长时,哪儿有那么多专家教人养孩子,她不还是自己长大,并且,还挺优秀的。
  沈知微回顾自己前半生,发现自己真的是个很优秀的人,这点她不应该否认,她该有信心才对,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教育孩子,她都会拿出一份高分答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