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据说圣旨一下,满朝哗然。
别的不说,谢夷本是武职,巡抚却是文官,还是封疆大吏,实在是有悖礼法。
尤其江南富庶,远不是青州那种偏远地方能比的。
朝中几名老臣当即上书反对。
可惜,除了他们声嘶力竭地劝说,其余朝臣都是一言不发。
毕竟这江南巡抚一职如今就是个烫手山芋,谁都不想沾惹。
皇帝心中也很无奈。
如果可以,他也不想用这种驱虎吞狼的办法,奈何如今朝廷风雨飘摇,他身体也不好,太子与齐王更是只知党争,一点大局观都没有。
若非如此,他也不用派人秘密去找他那位七皇子。
想到这里,他问自己的贴身太监:“去江南的人还没有信传来吗?”
太监忙答道:“启禀陛下,尚未。”
皇帝皱眉:“去把鲁伯奚叫来。”
鲁伯奚是赤戟卫都统,亦是皇城内卫之首。
太监领命而去。
皇帝却忽然想起了什么:“岑卿。”
一直侍立在旁的岑君策躬身道:“臣在。”
这是皇帝近来调入身边的一名翰林修撰。
比起那些汲汲营营往太子和齐王身边钻的官员,他倒是老老实实在翰林修书,便是下了朝也只是跟着他的老师慎斋先生读书。
皇帝考校了一番,发现他学问扎实,文辞优雅,便留在身边伺候诏书。
皇帝懒懒地扬手:“眼下没你什么事了,先退下吧。”
岑君策依言退下。
只是等到回家之后,他便立刻将今天听到的信息写成密信,让人送出去。
岑君策兄弟二人当初被谢夷所救,之后谢夷更是替他拦住了齐王的报复,好让他能安心参加科举。
他一心想要报答谢夷,然而谢夷离开之前让他不必做多余的事情,只安心跟着慎斋先生念书便可。
后来他被皇帝赏识,随侍左右。
虽说不是亲信,却也知道了不少消息。
比如之前梁文序撺掇太子,提议让谢夷接任江南巡抚的事,就是他写密信告知谢夷的。
这封密信很快就被送到了谢夷手中。
此时,谢夷等人已经进入了江南地界,正在一处名叫莲花渡的地方修整。
谢夷看完密信,便随手拿给林知霁。
林知霁自然还记得赤戟卫的厉害,尤其这个鲁伯奚,他记得原书提过这个人,说他武功极为高强,曾被誉为当世第一高手。
书中他对皇帝极为忠诚,可是……他有来过江南吗?
不过,自从他们去了青州之后,跟原书的情节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多改变了。
原书中谢夷虽然也掌控了青州,传出的名声却是冷酷残暴。
哪像是如今,青州百姓安居乐业,他们离开的时候,正好是春耕,一片欣欣向荣,原本流民聚集的地方被改造成了作坊,如今也是如火如荼。
知道他们要离开,百姓们都流着泪相送,一直送出青州城都不肯离开。
想到这里,林知霁的心情也有些低落,只是他很快又收拾好情绪,问谢夷:“皇帝派鲁伯奚过来,不会是冲着你来的吧?”
谢夷摇摇头:“应当不是。”
林知霁顺着他的话,又看了遍密信,才恍然意识到什么:“难道是为了柳牧之?可是……”
他分明记得原书中,皇帝虽然派人找,但其实并没有这么上心,否则前期柳牧之也不会过得那么惨。
然后他就听见谢夷说:“我把还有另一拨人追杀柳牧之的消息透露给了皇帝的人。”
当初谢夷也派人在江南顺便找过柳牧之,虽然没有找到人,但却发现有两拨人,一拨人在找他,应该就是皇帝那边的人,另一拨则要杀他,却不知是哪方势力了。
谢夷不在意道:“找柳牧之只是其一,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找出这一拨人幕后的主子是谁,——柳牧之的身份知道的人不多,皆是皇帝亲信,如今他被人追杀,就说明皇帝身边出了叛徒,皇帝御极多年,怎么可能忍。”
林知霁皱了皱眉头,忽然觉得柳牧之也有点可怜。
疼爱他的养父母被灭门,虽然是皇子,可皇帝对他也没有几分温情。
谢夷看到林知霁的表情,眼睛眯了眯,伸手捏住他的下巴:“可怜他?”
林知霁:……
要是以前他肯定会觉得有点害怕,但两人在一起这么长时间,他早就知道应该怎么对付谢夷了。
他按住谢夷的手,就这么嘟着嘴亲了他一口:“别吃醋啦!”
然而他到底还是低估了谢夷。
上次他这么做的时候,趁着谢夷那一瞬的怔愣全身而退。
可这次,却被按在怀里,亲到了双眼失神。
等到再次上路的时候,林知霁不得不戴上锥帽,遮掩自己被亲的红肿的唇。
林知霁的目光透过薄纱,看到周围的荒凉,很是纳闷:“不是说江南繁华吗?这莲花渡又有码头,怎么看起来比我们青州还要落魄?”
他们之前从青州来江南的路上,经过了其他郡县,大多数都是一副残破衰败的样子,让习惯了青州生机勃勃的林知霁很不习惯。
本以为到了江南会好点,但现在看起来,好像也没有多大差别。
他们身后,洛之棠叹息道:“若是十几年前,莲花渡的确很繁华,码头前的水道时常被堵塞,只可惜后来吏治腐败,苛捐杂税增多,好多人赚的那点都不够交税,自然也就萧条了。”
“说到底,如今的大裕,像咱们青州那样的才是少数。”
林知霁没有说话。
在这里生活得越久,他就越无法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局外人。
曾经在那样美好的时代生活过,看到眼前这一切,他的心情就愈发沉重。
此时,一只手从旁探来,轻轻地握住他。
粗糙的指腹抚了抚他的手背,像是在安慰他。
林知霁看过去,却见谢夷目不斜视道:“前方便是清溪城,今日便到城中歇息一晚。”
清溪城并不在他们的路程安排里。
不过松绿等人看着前方交握的两人,互相挤了挤眼:“遵命。”
林知霁听出了他们话中的揶揄,想要把手抽回来,谁知谢夷反倒握得更紧,甚至还含着笑意道:“怎么?怕堕了你‘主母’的威严?”
林知霁:……!
-
进了清溪城后,他们总算看到了一些江南的繁华。
城中水道纵横交错,白墙黛瓦的屋舍临水而立,乌篷船似一尾尾游鱼般从桥洞下划过,带来吴侬软语的叫卖声。
青石板铺就的街道虽仅容两人并肩,却挤满了各色店铺,酒肆茶庄、米粮布匹……应有尽有,热闹非凡。
林知霁的情绪也好了不少。
洛之棠仗着那张令人放下心防的脸,打听到了最好的酒家。
这酒家建在路口,看着生意很好的样子。
他们去的时候,楼上的雅座都没了。
林知霁倒也无所谓坐大厅,谢夷自然也就随他。
这酒楼生意好,还请了一对姐妹唱曲儿。
林知霁不太听得懂,但也入乡随俗,听不听得懂也跟着叫好。
甚至在那妹妹端着茶盘过来要赏钱的时候,还大方地从谢夷荷包里摸了个银锞子放进去。
谢夷:……
可就在这时,楼上的雅座内飞出一锭金子。
众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就见一个色眯眯的公子哥居高临下道:“这小曲儿唱得不错,人也漂亮,若是上来同本公子单独唱一曲,这锭金子就是你们的了。”
那姐姐脸上划过一抹难堪,却能软声道:“小女子姐妹技艺浅薄,当不起公子的赏钱,还请公子收回吧。”
谁知,那公子哥竟瞬间变了脸色:“我让你们上来是看得起你们,一个唱曲的,装什么贞洁烈女呢,来人,把她们俩给我带上来!”
话音落下,楼上下来三四个膀大腰圆的家丁,竟是强行要将这对姐妹带上楼。
而这酒楼里的人竟这样眼睁睁看着,没人敢出声。
林知霁倏地站起身。
谢夷却已然熟练地示意松绿他们:“去救人。”
可是没等松绿他们过去,一个穿着灰衣的青年已经冲了出来,拦在了那对姐妹前面:“住手!”
他的身量修长,宽肩窄腰,就是戴着兜帽看不清脸,只能听出声音很明亮。
看着就像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
这就是英雄救美吗!
林知霁的眼睛刷的亮了起来。
那几个家丁也被他震慑住了:“你要做什么?”
然后他们就听见那灰衣青年用那明亮的嗓音说道:“我唱曲也很好听,不然公子听我唱呗。”
林知霁:???
众人:???
那公子哥意识到自己被人耍了,暴怒道:“给我揍死他!”
别的不说,谢夷本是武职,巡抚却是文官,还是封疆大吏,实在是有悖礼法。
尤其江南富庶,远不是青州那种偏远地方能比的。
朝中几名老臣当即上书反对。
可惜,除了他们声嘶力竭地劝说,其余朝臣都是一言不发。
毕竟这江南巡抚一职如今就是个烫手山芋,谁都不想沾惹。
皇帝心中也很无奈。
如果可以,他也不想用这种驱虎吞狼的办法,奈何如今朝廷风雨飘摇,他身体也不好,太子与齐王更是只知党争,一点大局观都没有。
若非如此,他也不用派人秘密去找他那位七皇子。
想到这里,他问自己的贴身太监:“去江南的人还没有信传来吗?”
太监忙答道:“启禀陛下,尚未。”
皇帝皱眉:“去把鲁伯奚叫来。”
鲁伯奚是赤戟卫都统,亦是皇城内卫之首。
太监领命而去。
皇帝却忽然想起了什么:“岑卿。”
一直侍立在旁的岑君策躬身道:“臣在。”
这是皇帝近来调入身边的一名翰林修撰。
比起那些汲汲营营往太子和齐王身边钻的官员,他倒是老老实实在翰林修书,便是下了朝也只是跟着他的老师慎斋先生读书。
皇帝考校了一番,发现他学问扎实,文辞优雅,便留在身边伺候诏书。
皇帝懒懒地扬手:“眼下没你什么事了,先退下吧。”
岑君策依言退下。
只是等到回家之后,他便立刻将今天听到的信息写成密信,让人送出去。
岑君策兄弟二人当初被谢夷所救,之后谢夷更是替他拦住了齐王的报复,好让他能安心参加科举。
他一心想要报答谢夷,然而谢夷离开之前让他不必做多余的事情,只安心跟着慎斋先生念书便可。
后来他被皇帝赏识,随侍左右。
虽说不是亲信,却也知道了不少消息。
比如之前梁文序撺掇太子,提议让谢夷接任江南巡抚的事,就是他写密信告知谢夷的。
这封密信很快就被送到了谢夷手中。
此时,谢夷等人已经进入了江南地界,正在一处名叫莲花渡的地方修整。
谢夷看完密信,便随手拿给林知霁。
林知霁自然还记得赤戟卫的厉害,尤其这个鲁伯奚,他记得原书提过这个人,说他武功极为高强,曾被誉为当世第一高手。
书中他对皇帝极为忠诚,可是……他有来过江南吗?
不过,自从他们去了青州之后,跟原书的情节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多改变了。
原书中谢夷虽然也掌控了青州,传出的名声却是冷酷残暴。
哪像是如今,青州百姓安居乐业,他们离开的时候,正好是春耕,一片欣欣向荣,原本流民聚集的地方被改造成了作坊,如今也是如火如荼。
知道他们要离开,百姓们都流着泪相送,一直送出青州城都不肯离开。
想到这里,林知霁的心情也有些低落,只是他很快又收拾好情绪,问谢夷:“皇帝派鲁伯奚过来,不会是冲着你来的吧?”
谢夷摇摇头:“应当不是。”
林知霁顺着他的话,又看了遍密信,才恍然意识到什么:“难道是为了柳牧之?可是……”
他分明记得原书中,皇帝虽然派人找,但其实并没有这么上心,否则前期柳牧之也不会过得那么惨。
然后他就听见谢夷说:“我把还有另一拨人追杀柳牧之的消息透露给了皇帝的人。”
当初谢夷也派人在江南顺便找过柳牧之,虽然没有找到人,但却发现有两拨人,一拨人在找他,应该就是皇帝那边的人,另一拨则要杀他,却不知是哪方势力了。
谢夷不在意道:“找柳牧之只是其一,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找出这一拨人幕后的主子是谁,——柳牧之的身份知道的人不多,皆是皇帝亲信,如今他被人追杀,就说明皇帝身边出了叛徒,皇帝御极多年,怎么可能忍。”
林知霁皱了皱眉头,忽然觉得柳牧之也有点可怜。
疼爱他的养父母被灭门,虽然是皇子,可皇帝对他也没有几分温情。
谢夷看到林知霁的表情,眼睛眯了眯,伸手捏住他的下巴:“可怜他?”
林知霁:……
要是以前他肯定会觉得有点害怕,但两人在一起这么长时间,他早就知道应该怎么对付谢夷了。
他按住谢夷的手,就这么嘟着嘴亲了他一口:“别吃醋啦!”
然而他到底还是低估了谢夷。
上次他这么做的时候,趁着谢夷那一瞬的怔愣全身而退。
可这次,却被按在怀里,亲到了双眼失神。
等到再次上路的时候,林知霁不得不戴上锥帽,遮掩自己被亲的红肿的唇。
林知霁的目光透过薄纱,看到周围的荒凉,很是纳闷:“不是说江南繁华吗?这莲花渡又有码头,怎么看起来比我们青州还要落魄?”
他们之前从青州来江南的路上,经过了其他郡县,大多数都是一副残破衰败的样子,让习惯了青州生机勃勃的林知霁很不习惯。
本以为到了江南会好点,但现在看起来,好像也没有多大差别。
他们身后,洛之棠叹息道:“若是十几年前,莲花渡的确很繁华,码头前的水道时常被堵塞,只可惜后来吏治腐败,苛捐杂税增多,好多人赚的那点都不够交税,自然也就萧条了。”
“说到底,如今的大裕,像咱们青州那样的才是少数。”
林知霁没有说话。
在这里生活得越久,他就越无法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局外人。
曾经在那样美好的时代生活过,看到眼前这一切,他的心情就愈发沉重。
此时,一只手从旁探来,轻轻地握住他。
粗糙的指腹抚了抚他的手背,像是在安慰他。
林知霁看过去,却见谢夷目不斜视道:“前方便是清溪城,今日便到城中歇息一晚。”
清溪城并不在他们的路程安排里。
不过松绿等人看着前方交握的两人,互相挤了挤眼:“遵命。”
林知霁听出了他们话中的揶揄,想要把手抽回来,谁知谢夷反倒握得更紧,甚至还含着笑意道:“怎么?怕堕了你‘主母’的威严?”
林知霁:……!
-
进了清溪城后,他们总算看到了一些江南的繁华。
城中水道纵横交错,白墙黛瓦的屋舍临水而立,乌篷船似一尾尾游鱼般从桥洞下划过,带来吴侬软语的叫卖声。
青石板铺就的街道虽仅容两人并肩,却挤满了各色店铺,酒肆茶庄、米粮布匹……应有尽有,热闹非凡。
林知霁的情绪也好了不少。
洛之棠仗着那张令人放下心防的脸,打听到了最好的酒家。
这酒家建在路口,看着生意很好的样子。
他们去的时候,楼上的雅座都没了。
林知霁倒也无所谓坐大厅,谢夷自然也就随他。
这酒楼生意好,还请了一对姐妹唱曲儿。
林知霁不太听得懂,但也入乡随俗,听不听得懂也跟着叫好。
甚至在那妹妹端着茶盘过来要赏钱的时候,还大方地从谢夷荷包里摸了个银锞子放进去。
谢夷:……
可就在这时,楼上的雅座内飞出一锭金子。
众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就见一个色眯眯的公子哥居高临下道:“这小曲儿唱得不错,人也漂亮,若是上来同本公子单独唱一曲,这锭金子就是你们的了。”
那姐姐脸上划过一抹难堪,却能软声道:“小女子姐妹技艺浅薄,当不起公子的赏钱,还请公子收回吧。”
谁知,那公子哥竟瞬间变了脸色:“我让你们上来是看得起你们,一个唱曲的,装什么贞洁烈女呢,来人,把她们俩给我带上来!”
话音落下,楼上下来三四个膀大腰圆的家丁,竟是强行要将这对姐妹带上楼。
而这酒楼里的人竟这样眼睁睁看着,没人敢出声。
林知霁倏地站起身。
谢夷却已然熟练地示意松绿他们:“去救人。”
可是没等松绿他们过去,一个穿着灰衣的青年已经冲了出来,拦在了那对姐妹前面:“住手!”
他的身量修长,宽肩窄腰,就是戴着兜帽看不清脸,只能听出声音很明亮。
看着就像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
这就是英雄救美吗!
林知霁的眼睛刷的亮了起来。
那几个家丁也被他震慑住了:“你要做什么?”
然后他们就听见那灰衣青年用那明亮的嗓音说道:“我唱曲也很好听,不然公子听我唱呗。”
林知霁:???
众人:???
那公子哥意识到自己被人耍了,暴怒道:“给我揍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