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店里的生意很好,每天准备的食材,第二天晚上六点之前就能够卖光。
  柯念辞和刘念商量着,请了几个时间充裕的大学生来做帮工,按小时计费,当天日结,一天都没有课的同学优先。
  做的活和柯念辞刘念做得差不多,包饭,不少人都愿意来。
  朱阿姨小炒店的开业告一段落。
  每天什么都不用干,坐等分红的日子非常快乐。
  周末或是平时有时间的时候,柯念辞也会去朱阿姨那里吃饭,顺便帮点力所能及的小忙。
  第55章
  朱阿姨和刘念的日子慢慢红火起来。
  朱阿姨小炒凭实力吸引了不少燕京大学顾客,只要开门,每日生意一定会甩隔壁的铺子一大截,寻常人家家里用什么油用什么菜做饭,朱阿姨小炒就用什么做,炒菜的地方坐在店里就能看见,顾客吃得放心,不用担心食品安全问题,凭借朱阿姨优秀的厨艺,稳定了不少顾客。
  燕京大学有的老师听说了这家店铺,特地挑在人少的时候过来尝鲜,回去赞不绝口,直叹朱阿姨做饭味道不错,以后还要光顾。
  不过短短一月,朱阿姨小炒成为燕京大学热门宝藏店铺,学生们只要兜里有点钱,都会去朱阿姨小炒店里点上一两个菜,坐在店里狼吞虎咽。
  刘念每周都会抽时间去店铺里,和母亲对账。
  虽然每日进账不少,但是刘念和朱阿姨从未偷偷隐瞒过一分钱,每天用了多少钱,用在什么地方,收入多少钱,卖了多少,这些都有定额,朱阿姨全都记了下来。
  朱阿姨不识字,只在刘念的帮助下学了点数学,知道阿拉伯数字怎么写,又认了点几张会用到的汉字,像什么“总收入”“总支出”“净利润”。
  一开始朱阿姨看到这堆数字,觉得头大无比,像蚂蚁爬似的,看得人头晕,眼花缭乱,只是一想到要写出一个账本,好好把每天的收支都记在上面,等到月底和柯念辞分红的时候能够把完完整整的账本交给她,朱阿姨心里就觉得高兴。
  刘念还要读书,忙的时候午觉都睡不了,怎么能天天来店里帮忙?
  朱阿姨晚上睡觉以前都会认认真真把刘念教过的字仔仔细细看一遍,写上好几遍,在店里的时候也会问勤工俭学的大学生,这些字怎么念,她写得对不对。
  勤工俭学的大学生也不容易,虽说是零工,朱阿姨仍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每天都会给他们预留几个肉菜,让他们吃得饱饱的,要是忙得过来的时候让他们自己坐在店里看书,会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要是瞧见对方家里门面条件实在困难的,还会多涨工资。
  做工的同时学业不能落下。
  这些学生很感动,他们大多来自偏僻地区,在燕京念书不容易,维持温饱也不容易,能在他乡遇到这么一个温暖的地方,真是难得。
  刘念在解决一个大问题之后,心情状态好了不止一星半点,平日里愁眉苦脸,脸上不见半点笑意,说话做事也有意无意透露着一股胆怯,如今改头换面般,出门挺直了胸膛,不再忧心生计问题,不用再打听哪里找勤工俭学,不用担心妈妈要是在燕京过不下去了会怎么办,心态发生了极大转变。
  她有了足够的时间学习,课后时间大多时候都待在图书馆,身旁都是奋笔疾书的燕大学子,还能从图书馆中看到不少藏书和杂志期刊。
  她是小地方来的,成绩虽然不错,但是课外阅读还有积累方面明显不如从其他地方出来的学生,还有英语。
  英语要背的东西太多了,她词汇量少,开口有口音,上英文课的时候跟不少英语老师的步伐,上次上外教的课更是,外教叽里呱啦讲了一大堆东西,她睁着两只眼睛不知所措。
  ——简直是个睁眼瞎。
  可惜之前大多时候都在兼职赚生活费赚学费,带妈妈从那个鬼地方逃出来,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学习英语。
  前一个月抽出不少时间在妈妈店里面帮忙,如今朱阿姨小炒稳定下来,自然要抽出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之中。
  “abandon……abandon……”
  刘念眉头紧锁,看着笔记本上的英文单词便觉得头大。
  可背书背累了,余光瞥见其他同学奋笔疾书的身影,看到窗外笔直的大树,来来往往的行人时,突然笑出声,怕吵到其他同学,赶紧捂住嘴。
  “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难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刘念想起朱赫来对保尔的教导。
  是啊,只有经历过顽强的拼搏才能够开出耀眼的花朵,也只有奋斗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刘念支持不下去的时候,老是会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对她人生有着极大影响的书,要是没有这本书,可以说没有现在的刘念。
  当她被困难打倒,当她觉得自卑,觉得在燕京毫无立身之所,觉得父亲是个人渣中的人渣,败类中的败类,觉得自己和母亲这辈子可能就这样的时候,还好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还好在她艰难的时候柯念辞出现了。
  如今,她做着以前干都不敢想的事,坐在图书馆里安静地学习,没有事情打扰烦心,不用担心母亲的安危,不用焦虑前途未卜的明天。
  这样的日子真好!
  刘念眼里闪着亮光,那是一种对生活的信念之光,是对未来渴望的光。
  ——
  “老师再见!路上慢走!”
  柯念辞送走俄语老师,关上门,揉揉闻济青白嫩嫩的小脸蛋:
  “怎么样,觉得俄语难不难,想不想继续学?”
  “不难,很有趣!”闻济青面色红润,两眼放光,学着老师弹舌,看上去古灵精怪。
  “哎哟,我们家帅小伙真是越来越帅了!”柯念辞么一口亲上肉嘟嘟的小脸。
  闻济青害羞一笑,不肯接着展示弹舌记忆。
  “习惯老师的讲课吗?要是不习惯咱们就换一个老师。”
  “习惯,我很喜欢老师。”
  “那就行。”给闻济青上课的是燕京大学的老师,中年男人,四十多岁,在牛棚带过一段时间,年轻时候到苏联留学,俄语说得很流利,柯念辞听不出好坏,询问了几个人,都说这个老师讲得很好。
  老师下乡时间早,那个时候年纪轻,没评副教授的头衔,到如今都还是一名普通的老师。
  但柯念辞看对方做事的态度,离教授不远了。
  给闻济青一个小孩子补课,上课之前提前准备好教学的资料,闻济青的讲义,看上去密密麻麻,一看就用心准备了很久。
  闻济青一周上两次课,对方精心准备的时间绝对不少,就这份认真,柯念辞保证对方以后走得绝对不差,这种研究型人才。
  老师不仅备课认真,上课还风趣幽默。
  柯念辞自己以前就对俄语挺感兴趣,只是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机会学,或者是因为自己太懒惰了,一直没有机会学。
  趁着老师来上课,在旁边顺便听一听,觉得自己收获不少。
  以前看过关于家教的相关问题,一对一是一对一的钱,一对二是一对二的钱,害怕老师会因此介意,主动提出涨工资,没想到老师主动拒绝。
  “一个也是教,两个也是教,不用多给。”
  柯念辞感叹,还得是老辈子!
  问闻济青则是出于闻济青年纪小,老师年纪大,担心年龄差距太大了,闻济青不接受老师,或者听不懂老师的课。
  现在看来都是多余担心。
  闻济青每天陪着她一起去蹭老教授副教授的课,还有年轻老师的课,甚至还有英文课,听得东西不少,回家以后不会问柯念辞,还会去读老教授让读的书。
  小小年纪已经在卷王赛道上卷生卷死,柯念辞自愧不如。
  不过小崽子现在如此努力,柯念辞老了以后还可以啃啃小崽子,反正轮不到小崽子来啃他。
  问就是一点钱都没有。
  哈哈哈哈,除非到时候柯念辞已经变成了大富婆,否则到时候谁也别想来啃她,她不啃别人就已经很不错了!
  柯念辞计划,要是闻济青感兴趣,过两个月就给闻济青请个英语老师,带他练练英语。
  她这个半吊子水平就不误人子弟了,主要是她也教不动了。
  准备讲义备课都是花费心神的事情,有那点时间不如做点其他的事情。
  反正现在不缺钱,她一点也不想干这些事情。
  朱阿姨小炒店上个月分红到账,朱阿姨特地休息了一天,和刘念两个人把账本还有钱带过来。
  一张张大团结,朱阿姨用破布包着,小心翼翼从怀里取出来。
  一个月按三十天算,朱阿姨小炒店每天的生意都很好,座无虚席,准备的食材无论多少都能当日售罄,除去成本每天净利润一百多,一个月下来能有三千多,柯念辞和她们三七分分下来也快有一千块钱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