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突然想起一个人,一个说我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的人(猫猫头落泪.jpg]
[我真的真的好喜欢这首歌,也好想做意气风发少年郎,但是不知不觉间,我就已经没有少年时的心气了(大哭.jpg]
[真的永远都会被触动啊!]
[《少年华夏说》,最初名《少年大秦说》,亦称《少年中国说》,姮崽亲自填的词,完全和姮崽一脉相承,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张扬、明媚、自信。]
[不懂就问,为啥同一首歌,要取这么多名字?(疑惑.jpg]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我们华夏就是世界之中!(骄傲.jpg]
[因为大秦不会永远存在,但中国与华夏民族却会永远存在!]
嬴政:“……”
始皇陛下和诸秦君:“……”
[其实有两点原因啦,一个是大秦一统天下后,姮姐一直努力于弥合天下离散的人心,所以她高举华夏民族的大旗,虽山川异域,却皆为华夏儿女。另一个么,就是上面所说的原因。]
[姮姐看得开,也清晰地知道强盛的大秦也终有衰落的一天,会有新的王朝取代大秦,所以为了保全一些东西,她一直在淡化大秦的烙印。]
[《少年说》只是其中一项,更明显的就是秦历与华夏历。]
[秦王政二十三年政哥一统天下,定二十四年为秦历元年,也就是将官方历法定为“秦历”,而姮姐上位后,她同时采用秦历和华夏历两种说法,都是官方正统。]
[原因就在于,如果采用秦历,那么当大秦灭亡,新的王朝就会为了抹除前朝的影响,必然会采用新的历法以纪年,到时候出现一堆乱七八糟的纪年法,这是她不能接受的。但华夏纪年就不一样了,大家都是华夏儿女,你不用华夏纪年,难道是认为自己不是华夏正统吗?]
[与其说是淡化大秦的烙印,不如说是将大秦的烙印内化,刻入华夏民族的骨髓、融入华夏民族的基因里去。]
[也因此,华夏纪年一直沿用到现在,大家也都知道华夏纪年就是秦纪年,将漫长的华夏历史分割成秦与先秦。]
“大善!”
嬴政满意极了。
漫长的华夏历史只分秦与先秦,可见大秦在华夏史上独一无二的崇高地位,再者,这怎么不算是大秦万年呢?
只要华夏纪年/秦纪年沿用一日,那么他的大秦便存续一日。
(心满意足.jpg)
诸秦君同样很满意。
要不还得说年轻人的脑子好使呢?瞧瞧这一招,简直绝了!
管它是尧舜禹还是夏商周,统统都是先秦!
(骄傲.jpg)
诸侯们:“……”
得,辛辛苦苦传国几百年,临了竟然只用“先秦”二字,就把他们所有的一切都概括了。
她真是好深沉的心机!
(怨念.jpg)
“二十三年?”
始皇陛下微微挑眉。
他是在二十六年灭掉最后的齐国、彻底一统天下,倒是不曾想到,隔壁的“他”竟然比他还要快上三年的时间?
啧。
两个人就是比一个人高效。
【歌声止,易曲。
秦王自观礼台登上高台,沉静深邃却透着凛然锐气的凤眸扫过众人。
“秦立学宫,广迎才彦。”
本来觉得女儿写的稿子有点啰嗦,但他到现在都还没把人给哄好,还是听她的吧。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望诸君不渝此志,砥砺前行。”】
诸子百家大贤:“!!!”
孔孟等儒家大贤:“!!!”
“彩!”
孔子不由得大赞出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话,老夫听来亦觉心潮澎湃,只可惜……”
听着是好,做起来却难。
这四点中,若能做到任意一点,便已是世间少有的君子了。
[嗷嗷嗷嗷嗷嗷嗷嗷!]
[得劲儿,太得劲儿了!这四句话真的不管什么时候听,都觉得提气!]
[不然嘞?这可是自此往后千年岁月,文人士大夫的最崇高的理想啊,当然得劲儿提气啊!]
[都呆住了啊!]
[正常,换我我也得呆住啊,看看人家荀夫子,激动得须髯都被揪下来了还无知无觉呢。]
[地道的儒家味道(笑哭.jpg]
儒家大贤纷纷昂首挺胸。
没错,就是儒家的味儿!从今往后,这就是他们儒家的圣人级别的至理名言啦!是他们儒家弟子要求自我的标准!
其余诸子百家:“???”
在?是不是有点太不把他们大家放在眼里?脸咋这么大呢?真是啥好东西都敢抢啊!
(捋袖子.jpg)
【极致的沉默后,是如烟花般骤然绽开的喧嚣。
“大秦万年!王上万年!”
某个情绪激动的秦国学子率先高呼,“愿为王上效死,开万世太平!”
零星的声音汇聚成河海。
“大秦万年!王上万年!”
“愿为王上效死,开万世太平!”
……嗯?
什么玩意儿?
一时间热血上头的六国学子等到口号喊出口才反应过来,立时不可置信地瞪大眼睛。
不是,这对吗?
秦国人自己喊也就算了,怎么他们也一起跟着喊上了?
是他们的王么,就效死?
回神的六国学子神色呆滞,环视左右,一行清泪缓缓落下。】
始皇陛下和诸秦君:“……”
虽然但是,有一点点好笑,真的只有一点点啦!咳咳,朕/寡人只是嘴巴有点热,所以放出来晾一晾牙齿而已!
(开朗大笑.jpg)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六国学子:对不起母国对不起王上对不起祖宗,我脏了(两行清泪缓缓流下.jpg]
[识时务者为俊杰(比心.jpg]
[笑死,真的没有安排托吗?这场面真的好魔幻啊,简直就像误入传销组织,头脑一热就开始宣誓了(笑哭.jpg]
[想成功,先发疯,不顾一切向前冲(确信.jpg]
[大秦万年!陛下万年!]
[哈哈哈不管了,气氛都已经烘托到这儿了,给谁效死不是效啊?给咱政哥和姮姐效死,也算是你们的福气啊!]
[这福气给你要不要啊(斜眼笑.jpg]
[当然要啊(伸手.jpg]
——当然不要啊!
臭着一张脸的六国君王们默默在心中如是腹诽,简直想冷笑着反问——“这究竟是寡人的福,还是寡人的孽?!”
哈哈!
从寡人之国中走出去的少年英才,才刚到咸阳学宫一日,就被人家给糊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母国为何物了。
这合理吗?
这简直是岂有此理!
母国生他养他的情谊,究竟是错付了!
真是可恨!
(破防.jpg)
【一场别开生面且具有仪式感的开学典礼结束,学子们或是情绪激昂、或是恍恍惚惚地被牵引往各学室。
接下来,是考试时间。】
[6啊,气氛搞得这么热烈,感情还没考试啊?那不是考试没考过的,还得收拾包袱走人(笑哭.jpg]
[不白来,都不白来昂!(人手一个洗脑包.jpg]
[完了,i星人已经提前替人尴尬上了,要是开学典礼都参加了却没考上,那也太抓马了!]
就是就是!
天下士子嘀嘀咕咕。
——多丢人啊?
难道他们的面子不是面子?
——当然不是!
诸秦君面不改色地想,连区区入学考试都过不了的废物,竟然还在乎面子?呵呵,尔等当务之急是好好读书!
[开学就考试可太地狱!]
[咸阳学宫真是卷生卷死的地方,除了日常的随堂测试,还有一月一小考、一期一大考,统一阅卷之后,会把成绩按分数高低排列之后张贴在公告栏上,包括姓名、籍贯、学派等信息都会明明白白地备注上。]
[救命!这谁敢松懈啊?]
[就算自己好意思摆烂,难道家乡、师门也都不要脸吗?一次垫底也就算了,毕竟总要有人垫底,但如果次次垫底……]
天下学子顺着想象了一下。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他不可能垫底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垫底的,大不了日子不过了,头悬梁、锥刺股,也不能让他当垫底的那个!
退学?
这辈子都不可能退学的!就算要退学也是让别人退,反正他才不要丢这个脸!
(坚定.jpg)
[学生卷成麻花也就算了,就连老师也得卷生卷死地努力升职称,要不然别人都当上博士、教授、掌院了,你却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讲师……]
[甚至人家带的学生次次考第一,但你带的学生却稳居倒数……]
[我真的真的好喜欢这首歌,也好想做意气风发少年郎,但是不知不觉间,我就已经没有少年时的心气了(大哭.jpg]
[真的永远都会被触动啊!]
[《少年华夏说》,最初名《少年大秦说》,亦称《少年中国说》,姮崽亲自填的词,完全和姮崽一脉相承,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张扬、明媚、自信。]
[不懂就问,为啥同一首歌,要取这么多名字?(疑惑.jpg]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我们华夏就是世界之中!(骄傲.jpg]
[因为大秦不会永远存在,但中国与华夏民族却会永远存在!]
嬴政:“……”
始皇陛下和诸秦君:“……”
[其实有两点原因啦,一个是大秦一统天下后,姮姐一直努力于弥合天下离散的人心,所以她高举华夏民族的大旗,虽山川异域,却皆为华夏儿女。另一个么,就是上面所说的原因。]
[姮姐看得开,也清晰地知道强盛的大秦也终有衰落的一天,会有新的王朝取代大秦,所以为了保全一些东西,她一直在淡化大秦的烙印。]
[《少年说》只是其中一项,更明显的就是秦历与华夏历。]
[秦王政二十三年政哥一统天下,定二十四年为秦历元年,也就是将官方历法定为“秦历”,而姮姐上位后,她同时采用秦历和华夏历两种说法,都是官方正统。]
[原因就在于,如果采用秦历,那么当大秦灭亡,新的王朝就会为了抹除前朝的影响,必然会采用新的历法以纪年,到时候出现一堆乱七八糟的纪年法,这是她不能接受的。但华夏纪年就不一样了,大家都是华夏儿女,你不用华夏纪年,难道是认为自己不是华夏正统吗?]
[与其说是淡化大秦的烙印,不如说是将大秦的烙印内化,刻入华夏民族的骨髓、融入华夏民族的基因里去。]
[也因此,华夏纪年一直沿用到现在,大家也都知道华夏纪年就是秦纪年,将漫长的华夏历史分割成秦与先秦。]
“大善!”
嬴政满意极了。
漫长的华夏历史只分秦与先秦,可见大秦在华夏史上独一无二的崇高地位,再者,这怎么不算是大秦万年呢?
只要华夏纪年/秦纪年沿用一日,那么他的大秦便存续一日。
(心满意足.jpg)
诸秦君同样很满意。
要不还得说年轻人的脑子好使呢?瞧瞧这一招,简直绝了!
管它是尧舜禹还是夏商周,统统都是先秦!
(骄傲.jpg)
诸侯们:“……”
得,辛辛苦苦传国几百年,临了竟然只用“先秦”二字,就把他们所有的一切都概括了。
她真是好深沉的心机!
(怨念.jpg)
“二十三年?”
始皇陛下微微挑眉。
他是在二十六年灭掉最后的齐国、彻底一统天下,倒是不曾想到,隔壁的“他”竟然比他还要快上三年的时间?
啧。
两个人就是比一个人高效。
【歌声止,易曲。
秦王自观礼台登上高台,沉静深邃却透着凛然锐气的凤眸扫过众人。
“秦立学宫,广迎才彦。”
本来觉得女儿写的稿子有点啰嗦,但他到现在都还没把人给哄好,还是听她的吧。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望诸君不渝此志,砥砺前行。”】
诸子百家大贤:“!!!”
孔孟等儒家大贤:“!!!”
“彩!”
孔子不由得大赞出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话,老夫听来亦觉心潮澎湃,只可惜……”
听着是好,做起来却难。
这四点中,若能做到任意一点,便已是世间少有的君子了。
[嗷嗷嗷嗷嗷嗷嗷嗷!]
[得劲儿,太得劲儿了!这四句话真的不管什么时候听,都觉得提气!]
[不然嘞?这可是自此往后千年岁月,文人士大夫的最崇高的理想啊,当然得劲儿提气啊!]
[都呆住了啊!]
[正常,换我我也得呆住啊,看看人家荀夫子,激动得须髯都被揪下来了还无知无觉呢。]
[地道的儒家味道(笑哭.jpg]
儒家大贤纷纷昂首挺胸。
没错,就是儒家的味儿!从今往后,这就是他们儒家的圣人级别的至理名言啦!是他们儒家弟子要求自我的标准!
其余诸子百家:“???”
在?是不是有点太不把他们大家放在眼里?脸咋这么大呢?真是啥好东西都敢抢啊!
(捋袖子.jpg)
【极致的沉默后,是如烟花般骤然绽开的喧嚣。
“大秦万年!王上万年!”
某个情绪激动的秦国学子率先高呼,“愿为王上效死,开万世太平!”
零星的声音汇聚成河海。
“大秦万年!王上万年!”
“愿为王上效死,开万世太平!”
……嗯?
什么玩意儿?
一时间热血上头的六国学子等到口号喊出口才反应过来,立时不可置信地瞪大眼睛。
不是,这对吗?
秦国人自己喊也就算了,怎么他们也一起跟着喊上了?
是他们的王么,就效死?
回神的六国学子神色呆滞,环视左右,一行清泪缓缓落下。】
始皇陛下和诸秦君:“……”
虽然但是,有一点点好笑,真的只有一点点啦!咳咳,朕/寡人只是嘴巴有点热,所以放出来晾一晾牙齿而已!
(开朗大笑.jpg)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六国学子:对不起母国对不起王上对不起祖宗,我脏了(两行清泪缓缓流下.jpg]
[识时务者为俊杰(比心.jpg]
[笑死,真的没有安排托吗?这场面真的好魔幻啊,简直就像误入传销组织,头脑一热就开始宣誓了(笑哭.jpg]
[想成功,先发疯,不顾一切向前冲(确信.jpg]
[大秦万年!陛下万年!]
[哈哈哈不管了,气氛都已经烘托到这儿了,给谁效死不是效啊?给咱政哥和姮姐效死,也算是你们的福气啊!]
[这福气给你要不要啊(斜眼笑.jpg]
[当然要啊(伸手.jpg]
——当然不要啊!
臭着一张脸的六国君王们默默在心中如是腹诽,简直想冷笑着反问——“这究竟是寡人的福,还是寡人的孽?!”
哈哈!
从寡人之国中走出去的少年英才,才刚到咸阳学宫一日,就被人家给糊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母国为何物了。
这合理吗?
这简直是岂有此理!
母国生他养他的情谊,究竟是错付了!
真是可恨!
(破防.jpg)
【一场别开生面且具有仪式感的开学典礼结束,学子们或是情绪激昂、或是恍恍惚惚地被牵引往各学室。
接下来,是考试时间。】
[6啊,气氛搞得这么热烈,感情还没考试啊?那不是考试没考过的,还得收拾包袱走人(笑哭.jpg]
[不白来,都不白来昂!(人手一个洗脑包.jpg]
[完了,i星人已经提前替人尴尬上了,要是开学典礼都参加了却没考上,那也太抓马了!]
就是就是!
天下士子嘀嘀咕咕。
——多丢人啊?
难道他们的面子不是面子?
——当然不是!
诸秦君面不改色地想,连区区入学考试都过不了的废物,竟然还在乎面子?呵呵,尔等当务之急是好好读书!
[开学就考试可太地狱!]
[咸阳学宫真是卷生卷死的地方,除了日常的随堂测试,还有一月一小考、一期一大考,统一阅卷之后,会把成绩按分数高低排列之后张贴在公告栏上,包括姓名、籍贯、学派等信息都会明明白白地备注上。]
[救命!这谁敢松懈啊?]
[就算自己好意思摆烂,难道家乡、师门也都不要脸吗?一次垫底也就算了,毕竟总要有人垫底,但如果次次垫底……]
天下学子顺着想象了一下。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他不可能垫底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垫底的,大不了日子不过了,头悬梁、锥刺股,也不能让他当垫底的那个!
退学?
这辈子都不可能退学的!就算要退学也是让别人退,反正他才不要丢这个脸!
(坚定.jpg)
[学生卷成麻花也就算了,就连老师也得卷生卷死地努力升职称,要不然别人都当上博士、教授、掌院了,你却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讲师……]
[甚至人家带的学生次次考第一,但你带的学生却稳居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