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两娘子 第89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还有很多话想嘱咐明哥,于是带着儿子匆匆回到住处。
  小包子和小馒头坐在马车里, 初次离家的兴奋在小馒头心头萦绕。
  小包子之前就出过远门, 要好些。
  他在想父母这么把他们送出去的用意。
  还有,小妹塞过来的一袋金银换算成银子约莫三十两, 很明显是她攒的零花钱。
  里头有银锞子还有金瓜子,应该是过年的时候在各处得来、娘没有要求她上缴的散碎。
  他们竟是被小妹资助着!
  小时候娘就让他们学着自食其力,姐弟几个也做过生意。
  但是都是靠着母亲的路子搭顺风车。还真是没有靠自己弄来过银钱。
  父亲很小就上街替人代写书信,换取银钱买书和纸笔。母亲更是八岁就操持全家的生计。
  比起来他们还真的是很没用啊!
  小馒头摊开手。他掌心的几个血泡挑破了, 还没有完全长好。这两天拿笔都有点疼。
  还有脚底也是一样的,亏得不用自己走路。
  “咦, 你俩的手怎么了?”信哥看到了惊讶的问。
  宁哥也凑过来看。
  “娘让我们翻地,手上、脚上都打起了血泡。”小馒头一脸苦逼的道。
  信哥和宁哥今天也是特地穿得比较朴素的。
  因为小包子哥俩要隐瞒身份前往嘛,他俩也不好太高调。
  可是这时候再对比,他们依然穿的是上好面料的衣服。
  小包子哥俩却是粗布的,从头到脚都是粗布的。
  这手上还有血泡,虽然看起来还是细皮嫩肉的,进去之后多半得被误会成苦学的贫寒农家子弟。(魏楹小时候也是白白嫩嫩的,因为从不做农活)谁说魏相家就不能有还在务农的远亲了?
  马车到了山脚,信哥道:“你们第一天来,得自己走上去。我陪你们一起吧。箱子也得自己弄上去,不能下人代劳。咱们四个人四个箱子,正好一人扛一个。”
  那三人都看向他,你不早说?
  小馒头拉开车帘一看,妈呀,这阶梯够高的,东山书院可是半山腰。
  他脚底有血泡还没完全长好啊。
  小包子默默的打开箱笼,又找了一双厚袜子穿上。
  其实他可以用轻功上去的。
  可是既然第一天来连马车都不能坐,还是老实走上去吧。
  小馒头见状也赶紧如法炮制。
  宁哥想到小馒头说脚上也有血泡,打开他的三个箱笼,然后问道:“流年,你们只带了什么?”
  “一套换洗衣服,几身亵衣。我爹说书院什么都要发,不用另带。”
  宁哥迅速按照这个标准精简了一下,最后他也只剩下一个箱子。
  其他的东西就托随车的刘準回头带回去。
  这样就一共只有两个箱子,可以抬着走了。
  小馒头拍拍他的肩膀,“好兄弟!”
  不然,他只有半箱东西,却得为宁哥分担一个箱子。多少会有些不平衡。
  于是小包子在前,小馒头在后,他们抬一个箱子。
  信哥和宁哥也抬一个。
  刘準等人只能在后头目送。
  这么抬了一会儿,四个少年觉得不方便走路。
  最后变成捡了根木棍,两人各自一边抬着。
  这样省力也好走多了。
  山脚下自然也有仗着家世不买账的。
  一个少年是被母亲带着一大拨人送来的,他母亲听说要靠自己把箱子扛上去脸色就变了。
  身边的管家道:“你知道我们是哪家么?”
  小包子瞥了一眼,认了出来是吏部尚书家的小儿子。
  他认得对方,对方自然也认得他。
  过年的时候他替老爹去他们府上喝过酒的。
  不过能见到他的人家,至少也得是尚书、侍郎这个等级的了。这一次应该也就这一个熟人。
  那个在山脚下摆了张桌子收新生的□□道:“我不知道你们是哪家。不过请你们不要堵在这里,给这几位相府的侄少爷让个道吧。”
  他认得信哥,也一早知道相府今年有三个侄少爷考进了东山书院。
  其中最小的那个还考了第二名。
  心道:相府这才是好家风呢,懂得尊重书院的规矩。
  吏部尚书夫人听到相府便连忙转过了头,看到抬着箱子的小包子楞了楞。
  这哪是相府侄少爷,这分明是相爷的嫡长子啊。
  小馒头没去她家做过客,她倒是不认得。不过一眼看得出来他长得酷似沈寄。
  小包子道:“这位夫人,请让一让。”
  尚书夫人自然不会将他的身份喊破,闻言便往旁边让了让。
  也没再说要让下人把十几口箱子都给儿子搬上去的事儿了,更没再要提起自家老爷的官职。
  她儿子看到小包子都自己抬箱子,赶紧拎了一口就要往上走。
  方才一群未来的同窗就这么把他看着,他已经很不好意思了。
  这下看到相爷的公子也老老实实自己搬箱子,而且还两个人才一口箱子。他怎么还好意思继续站在这儿?
  那个箱子偏生很重,拎不几步就有点吃力了。
  小包子道:“这位同学,我只带了一身换洗衣裳。书院里什么都要发的。你不如也整理一下?”
  边说边和小馒头一起越过了这位尚书公子。
  尚书公子苏霍挪到道旁,单收拾了一身衣服出来装箱,然后继续拎着往上走。
  他娘本想让下人去帮他整理的,可是这儿越过了山脚阶梯的红线,就得一切靠自己了。
  小包子和小馒头负重不多。
  可是脚底血泡虽然结痂了不至于流血,但这么一步一步走着还是有点不便。
  后面信哥和宁哥也走得不快。
  整个山道上,其实小书生们都走得不快。
  东山书院只收十二到十八的新生。
  能在这个岁数考上的,都是一天有六个时辰关书房的,体力好的着实不多。
  也是因此傅清明才会那么的紧张。
  要是今年考不过童生试,他明年就得继续考。然后再考东山书院就过岁数了。
  连秀才都不是,考东山书院就更悬了。书院还没招收过不是秀才的学生呢。
  走了老半天,总算是到书院门口了,小包子几人停了下来。
  既是歇气,也得整理一下仪容仪表。
  有信哥领着,熟门熟路的。三兄弟很快办好了入学手续。
  在住宿上宁哥选择了单间,小包子、小馒头选择了双人间。两边隔了一段距离。
  信哥和宁哥都表示可以资助他们,他们都知道大伯、大伯母就只给了两百两学费(含伙食费)并二十两杂费。
  小包子道:“我也不是单为了省银子。小馒头头回离家,我得照看着点。”
  宁哥道:“那也可以选择两个毗邻的单间啊。这样咱们隔了老远。”
  东山书院在住宿上是满足各阶层需要,只是住宿费有区别而已。
  单人间和双人间都是五两银子一个月。另外还有四人间、六人间、八人间、多人间不等。
  小包子道:“就这么先住着吧。”
  小馒头也很高兴和哥哥住一屋。
  不过小包子下一句就打破了他的幻想,“休想我会帮你洗衣服!”
  他们没有书童,什么事儿都得自己动手。
  信哥倒是有,但是也不可能一个人把他们四个全照顾到。
  宁哥原本有的,可是看小包子哥俩都没有,就没敢带。
  单人间可以雇人铺床叠被,双人间以上就得自己动手了。
  宁哥和信哥也不太会,只能帮着擦擦桌椅板凳,就这他们干得也不咋样。
  水还是信哥的书童捧砚打回来的。
  就在这个大院子中间有两口井,他还是排了队才打到的。
  本来去年自家少爷来,处处受优待。
  可今年两位正经的相府少爷来,居然一切从众。他也不敢自报家门插队了。
  小包子和小馒头合力把书院统一发放的床单、被褥、帐子等笨拙的铺好、挂好。
  对视一眼,翻地时的无力感又涌了上来。咋觉得自己这么没用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