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两娘子 第1041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莫夫人看小豆沙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找了一根矮凳子就抬到莫萦身边,站了上去。
  莫夫人讶然道:“令嫒才六七岁吧,就会灶上的活了?”
  大户人家的女孩子到了年岁就要学厨上的事务,她也是知道的。
  不过眼前这个站在凳子上要帮忙的小姑娘也太小了吧。而且大家女子学来也不是为了做,是为了将来管家理事。真正上手做得好的极少。
  如果家境不是如此,而且自己身体又不好,她都不舍得让萦儿做事的。
  沈寄道:“她喜欢做厨房的活计,莫夫人你安心休息就是。”
  莫萦看一眼母亲,见小豆沙已经很主动的在洗一会儿做馅料的菜了,也不好打击她的积极性。
  自己搬了刀和砧板出来剁肉馅。
  一时,明哥去烧火,莫志广系了围裙揉面,莫萦和小豆沙弄馅料,这就忙起来了。
  还算是陌生人的两家人一下子关系拉近了不少。虽然屋里还有几处在漏雨,气氛倒是不错的。
  王大夫在开药方,沈寄就陪着莫夫人闲聊。
  莫夫人也是大户人家出身,和沈寄倒是有共同话题。
  小豆沙看到有豆沙馅,高兴的道:“我就叫小豆沙。”
  莫萦笑笑,“是小名吧。我叫莫萦。”
  “嗯,是小名,我大名魏锦年。”
  小豆沙从小跟在沈寄身后到处跑,心理素质杠杠的。
  皇宫她去得,贫民窟她也去得。这会儿呆在莫家相当的自在。
  莫夫人道:“令嫒的家教很好。”
  “彼此彼此。”这个家穷是穷了点,但到处收拾得干净整洁,想来其中也不少莫萦这个小姑娘的功劳。
  面和好,莫志广看小豆沙捏褶子手脚相当的麻利,做得比莫萦的还好看。
  不由笑道:“萦儿,你今天可是让魏小姑娘可比下去了。”
  莫萦笑道:“是啊,我还一直以为自己挺能干的。”
  其实小豆沙是孰能生巧,莫萦做肉包子的机会挺少的。
  王大夫将药方递给莫志广。
  莫志广是识货的,一看就知道王大夫岐黄之道很是高明。
  他之前一直没有机会给妻子请到好一些的大夫,这次得了银子本来是打算去大药铺抓药的。
  听这一家子的口音,应该是京城来的。
  虽然魏夫人平易近人,魏姑娘活泼讨喜,一点没对他们家的贫穷露出异色,甚至穿的衣服都是比较普通的。
  但他们的谈吐、风度一看就是真正的、有内涵的高门大户出来的。有这么厉害的府医也就不为怪了。
  只是没想到自家门前冷落多年,今天倒是来了这样的贵客。
  昨日他们分明听在场书生说了自家的事,而且还私下做过调查。
  想不到今天竟然会登门拜访。
  而且这方子上的药,大多是平价药,是考虑到了他们的家境的。
  方才这位大夫在那里斟酌着下笔,想来就是在斟酌药效相当、又稍微便宜些的替代药材。
  这是得长期服用的药剂,这样一来可以节省许多银钱。他心头大为感激。
  这到底是什么人家啊?
  第754章
  莫萦担心小豆沙累着了, 做了一半就道:“小豆沙,你去歇歇。剩下的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你看,我越做越好看了。我多做一些, 会更好看的。”
  一副请小豆沙把锻炼机会让给她的样子。
  小豆沙的确有些累了, “那好,我去陪明叔烧火。”
  莫志广已经知道了, 明哥是魏夫人婆母改嫁后生的儿子。心道这一家人倒真不知是什么来头了。
  大户人家可是很忌讳改嫁的。可看这一家子处得可是相当的融洽啊。
  王大夫又给莫志广推荐了一位治喘疾的杏林前辈,说到了那位的手下是有可能根治的。
  莫夫人当年没出阁的时候是大家千金, 后来嫁人也是名门儿媳。家里也是替她访过不少名医的。
  王大夫推荐的这位大夫的师傅,他们当年倒是打听到过, 只可惜当时已经去世了。倒没想到还有传人。
  一时一家子都露出喜色来。
  但是想到路费、诊金, 还有一路的不便又黯然了。
  他们一家在本地过得相当不如意,受各方侧目,要是有能力迁走早就迁走了。
  这要离乡背井去求医, 莫夫人身体又不方便。着实不是太容易呢。
  不过莫志广想着如果离了方圆百里, 别人不认得他们, 或许倒是可以靠自己一身所学维持生计。
  只是,要走出这个范围, 妻子又随时可能发作, 即便如今有三十余两银子在手还是不容易的。
  沈寄知道小馒头其实想跟着莫志广学书法,不然她今天也不会特地来这一趟了。
  如此一来, 莫家的难题就可迎刃而解。
  不过此时,倒是不急着说出来。
  就算只是个教书法的先生,也得好好看看其人的品行。
  而且,买莫志广的字可以说是只认同他的字。但要拜他为师, 那可就是认同他这个人了。
  因为他的经历着实有些离经叛道,别人说起来人以群分, 让儿子拜他为师还是要冒一些风险的。
  所以虽然沈寄有些欣赏莫志广,但此时时机也还远远不成熟。
  不过这场雨倒是提供了多一些了解此人的机会。
  雨继续下,包子蒸上了。
  莫志广揉完面,就去替下了明哥烧火。
  明哥本来就是冲着多多了解世情的目的来的。便坐在一旁陪着,和莫志广有一搭没一搭的说闲话。
  王大夫又从生活习惯上给予了莫夫人一些建议。
  就这么说笑着,蒸笼里渐渐散发出香味,而雨也渐渐的小了。
  包子蒸好,沈寄三人吃着都觉得莫萦调的馅料很是不错。等到吃好,雨也差不多停了。
  莫萦又用食屉给装了好些个包子,让小豆沙带回去给她口中的兄姐吃。
  沈寄道:“又吃又拿,怪不好意思的。”
  莫夫人被莫志广扶起来送客,“我们才该多谢魏夫人您带王大夫前来呢。”比起高明大夫的出诊,一些包子真算不得什么。
  “那就大家都不要客气了,告辞!”
  沈寄牵着小豆沙,明哥拎着食屉,三人便离开了。走到巷口才发现自家马车停在那里。
  她们本来是走路来的,这显然是下雨了有人来接。
  沈寄撩开车帘,看到魏楹坐在里头闭目养神,笑着问道:“你吃了么?”
  魏楹睁眼,“还没,听说你们没带雨具,我就来了。倒没成想你们这么呆得住。”
  他对莫志广的做法不是很认同,自然不会轻易去拜访。
  而且小馒头的心愿,他本来也没准备满足的。
  哪还找不到一个精通书法的师傅啊,偏要找这么一个不容于主流的么?
  小馒头也知道要说服他爹不容易,因此也没有提出来。
  只是沈寄看他着实是喜欢那幅字,而且她自己也挺喜欢。这才想着来再讨几幅字。
  至于为什么亲自来,而不是派人来。就是因为她其实对这对夫妻还有些好奇就是了。她好奇他们有没有被世俗的力量给打倒。
  这会儿其实也还没过饭点。小豆沙打开食屉,拿着一个还热气腾腾的包子喂到她爹嘴边,“爹,吃包子。挺好吃的,我做的哦。”
  听说是小豆沙做的,魏楹便咬了一口,薄皮大馅一口就咬到肉了。
  沈寄看他虽然没说什么,但很快吃完一个就知道他觉得还挺不错。
  而且魏楹肯定吃得出来馅料不是她调的。不过吃了一个他就不再吃了。
  魏楹看眼妻女,对于她们在莫家一起做包子,还连吃带拿的行为有些诧异。
  这可不只是躲雨这么简单了。
  他其实派了人远远看过,知道她们和莫家人相处融洽。
  想着沈寄的性子便没有让人进去叫,而是自己在外头等了一阵。
  “是个才十岁的小姑娘调的馅。”沈寄笑道。
  以莫萦的手艺,如果出去卖包子生意肯定不错。魏楹的嘴多挑啊,他都吃了一整个。
  不过,看莫夫人的样子,肯定是不愿意女儿抛头露面的。
  莫志广也宁可自己到随园受辱卖字,也不愿意女儿出去卖包子。
  劳动最光荣这个观念还是太超前了。这年头讲的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卓文君自食其力当垆卖酒,她爹卓王孙引以为耻,立即给补了一份丰厚嫁妆使她免于劳作。
  魏楹道:“你十岁的时候做得比这好吃。”
  这会儿在莫家送走了客人,莫萦笑着对父母道:“小豆沙跟我说她有一姐、两兄、一弟、一妹,小名都是吃的。三姐妹都是馅料,三兄弟都是小吃。因为魏夫人从前卖过小食。”
  莫夫人不信,“怎么可能?魏夫人的样子一看就是高门贵妇,只是很平易近人、孩子也教养得很好罢了。怎么可能卖过小食?”
  那样的风度、气派哪是卖小食的人能有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