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紧接着,白老汉猫下腰,摸到房车底部的几个关键卡扣,用力一扳,房车底部落下实木的支撑脚,稳稳扎入厚厚的积雪之中,直至完全支撑起房车的重量,稳稳立住了。
最后才敲了敲车窗,朝里头说了声:“苏娘子,可以支摊儿了!”
“哗啦”一声,车窗应声而开,动作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开合间,窗缝里裹挟出丝丝热气,氤氲在冰冷空气中。
众人的目光本就被这声响吸引,此刻皆是目不转睛,满心好奇地盯着车窗,想瞧瞧里头藏着怎样的乾坤。
只见一个年轻的小娘子微微探出头来,肌肤白皙胜雪,一头乌发整齐束于脑后,眼波里藏着盈盈笑意与和善。
小娘子穿了件素色棉衣,系了条样式古怪的帆布围裙,恰到好处地勾勒出她纤细的腰肢。
随即,清脆悦耳的声音高声说道:“各位都受累了!我是从白水村过来的。早上乔里正一声吆喝,大伙儿回家翻箱倒柜把能匀出来的都拿出来了,就盼着能给大伙解个燃眉之急。
有粥有番薯,食材都是山里的,虽说样式简单,却它起码热乎、暖胃;
等会儿我们现场就给大家做,做得急,模样可能不太好看,但味道肯定不差的。
另外,还给大家的牲口也带了些草料和草衣,披挂上顶用。
大伙儿也放心,热汤跟热水我们分文不取,只盼着能帮大伙暖暖身子、驱散寒气。”
稍作停顿,她像是又想起了什么,补充道:“要是哪位自带了干粮,只管拿到这儿来,我们免费帮着加热,保准让您吃上热乎乎、软乎乎的。
大伙被困在这冰天雪地,缺衣少食,又担惊受怕,我们白水村能帮上一点是一点,只愿大伙别因东西简陋就不愿接纳,要是嫌弃了,我们心里可真不是滋味。”
她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周遭众人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一阵此起彼伏的感慨。
当中也有盛家贮木场的车把式,在山上就认识苏榛了,此刻更是心里暖得一塌糊涂,吼着:“苏娘子说的这是啥话!这冰天雪地的,你们白水村这是雪中送炭呐,这份恩情,我们都记在心里!”
“就是就是!”旁边几个行商也纷纷附和,连连点头,“小娘子您放心,大家伙儿感激都来不及,哪能挑三拣四?”
第113章
苏榛闻言,笑着点头:“既然如此,咱也别耽搁,早点让大伙脱离困境、各奔前程,这才是最要紧的事。”
说罢,便招呼着寒酥、李采等人过来,动手开启“抗灾”物资搬运、分发工作。
不搬不知道,一搬才意识到这些物资的种类有多么齐全。
除了在萧家拿的天幕棚子、月亮椅、蛋卷桌、急救箱等。还有村中各家捐的冻青、老姜、鱼面条、番薯、草帘子。
还在舒娘家拿了几条取暖的皮毛毡子。
甚至也不止苏榛来了,舒娘、春娘、山梅、丽娘等白水村女眷也来了十人。
另外还有符秀才,苏榛特地让他负责“救灾物资”的统计与发放。谁家是捐的、谁家是出借的需要还回去的,全部都在他那里登了记。
杜青柏也来了,还带了工具箱,专门帮那些因积雪挤压、碰撞而受损变形的车辆进行抢修加固,没一会儿,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就响了起来。
而女眷们因有着在围猎期就建立起来的默契,几乎在片刻间就在房车旁边搭起了天幕棚子,支起了三堆火。
第一堆火煮沸水、第二堆火熬番薯薄粥、第三堆火上置了个铁皮,上头烘着河砂。
河砂本是萧家在白水河边儿挖来施工用的,眼下救急,搬了几麻袋过来。
瞧见女眷这边准备得差不多了,乔大江跟寒酥就跟靠山村的打头人一起,将“救灾”队伍分成三组轮值。
两组仍旧干活儿,另外一组就可以排着队来女眷这边喝口热水热粥的。
而河砂也已经在铁皮上烘得滚烫,散发出丝丝热气。女眷们用木勺铲起砂子搁在桦树皮里裹好,分发给在风雪中瑟瑟发抖的人。
有的特意要小包的,直接塞进靴子里。有的是握在手尉中,冻僵的手指渐渐恢复了知觉。
沙子具有很好的蓄热能力,也能够长时间地保持热度。跟豆子加热一样,眼下就是穷人们的取暖良方。
其实被困住的行商跟车把式们常年行路,大部分人身上备的干粮是够的,唯缺一股热乎儿劲儿。
眼下有口热水、热粥,还能在炭火堆上把干粮踏踏实实的烤热、再揣上包热砂,已然十分知足。
甚至还不止有这些,苏榛这会儿功夫已经在车上分装了不少驱寒包,也是拿麻绳捆的,里头有一束冻青、几片干姜。
每十人为一组,还可分到一个桦树皮的桶。方便他们自己拿去煮水治冻疮。
另外还有白老汉带着李采,让车把式们排队领取些牲口的草料和草衣,这回驴腿终于不抖了。
这些物资在收集的时候乔里正一一做了登记,一共价值四两。
也就是说,白水村这么多人忙活这么多,赏银就只剩下一两而已。苏榛总算明白白水村为什么穷困了……
但她也赞同乔里正今日的决定。
那五两银子即便全分给各家,各家又能剩下多少呢?更何况今日你赚人家受难的钱、它日你受难的时候人家也可以赚你的钱、甚至袖手旁观。
寒风呼啸,雪花依旧纷纷扬扬,可这雪幕下的场景却透着滚烫的暖意。
唯也有些不服气的眼神存在:靠山村来的人。
靠山村是长虚山第一大村,也是离官道最近的村、本次帮忙的人数最多的村,但风头全被白水村的抢了。
虽说来帮人脱困也不图啥出风头,但是可是可但是……人比人就是得气死人,靠山村也捐了不少干粮啊,可天这么冷,没一会儿就成了冻硬了的馍,就还得靠人家白水村的烤炉给加个热才能吃。
人家还准备了冻青煮水、人家在做每一件事之前,还都让那位苏娘子出来说道说道、人家白水村还拖了那么个好看又稀奇的车来、人家白水村说话办事儿咋都那么地道、周道。
唉,羡慕……
而与此同时,雪崩的另外一边、面向白川府城方向也已经同步在除雪疏障。
实际上这雪灾比苏榛知道的严重多了。
从山上崩塌下来的雪量,将山脚大片的山林彻底掩埋,无数粗壮的树木被连根拔起,横七竖八地散落在雪堆之中。
原本通畅的道路早已不见踪迹,完全被厚达数丈的积雪所覆盖,且雪层结构复杂。上层的新雪松软易滑,中层夹杂着冰块与碎石,下层则因积压而变得坚硬如铁。
如此灾情,自是要由今年才上任的年轻太守苑琅大人亲自带队救患。
白川府的常规属吏仅有三十五人,苑琅仅留十人在府衙值守政务,其余二十五人全部抽调至清障现场。
另外,还调来差役七十人、又请郡内驻军临时征调来二百余人、府城内民夫百余人、以及向府城内各大商贾世家借调仆役二百余人。
总人数达到六百有余,算是颇为可观的人力集结,亦是苑琅上任以来的最大的一次救患之举措。
但这次雪崩来势汹汹,受灾范围极广,府城通往外界的主道被大量积雪封堵,众多行商旅队、及周边村落百姓被困于山腰、山脚腹地之中。
虽说清早就有一队差役进了山,此时应该早已跟靠山村、白水村的村民联络上了,但一日没有消息传出、就一日有可能出现被困之人断粮缺水、酷寒侵袭的灾难。
若不及时救援,恐有性命之忧。
唯有派人深入腹地,同时带去急需的物资,并详细勘察腹地受灾情况,以便后续制定更为精准有效的救患之计。
派什么人去,就是重中之中。
苑琅思忖一番,先命令县尉张泉挑二十名捕快和二十名受过一定训练、擅骑术的民壮。
人数不能太多,否则行动不便,在雪崩地带更容易遭遇危险。
捕快自是好挑,都是跟张泉出生入死多年的兄弟。
至于找民壮,就犯了难。
毕竟民壮们跟着来清雪障是一回事、但骑马冒险进山,说难听的,这可能是要了命的差事了。
“我可带人前去。”一道声音传至。
苑琅循声望去,脸上露出一丝既欣慰又无奈的神情:我就知道你会去。
与此同时,长虚山山腰雪崩现场。
全体“抗灾”行动仍在继续,并一直持续到了天黑。
乔里正也来了,又带了批柴火,以及还带了叶氏捐的二十块儿蜂窝煤。
这昂贵的煤一拿出来,再次震惊到了众人、并又刺激到了靠山村人。
虽说这煤长得稀奇古怪的,可它是石炭啊,金贵的石炭啊,这都舍得捐!
所有人都知道白水村是个穷村,可穷归穷,这也太义气了!!!!
行商跟车把式们在心里记住了这一粥一饭一柴一煤的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