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而且这蜂窝煤一拿来,可是派上了大用场。
毕竟困在这里的人数太多,加水、热饭整日就没停过。
而蜂窝煤体积小、点燃快、好移动,并且最重要的是燃烧时间相当的长,苏榛等女眷终于不用守着柴堆不停的点火、加柴了。
没一会儿,方才还觉得这煤只是长得古怪的人纷纷看出了它的不同。
不断的就有人上来问这煤是在哪儿弄的,价格几何。
苏榛耐心回应众人的询问:“这蜂窝煤就是我家跟乔家一起做的,喏,就是前头使大力的那位乔大江。”
说罢,还把身旁的春娘也推荐出来:“这位就是乔大江的夫人。”
春娘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被称呼为“夫人”,脸上立刻通红发烫,好在天黑看不出来,但下意识就想往苏榛身后缩,被苏榛强行拉住,迫她必须跟自己并肩而立。
苏榛继续说着:“制作它的工艺颇为讲究,原料的选取也甚是严苛。
至于价钱,相较普通柴薪虽略高些许,但比石炭便宜,且优势却极为显著。诸位试想,如此一块小小的蜂窝煤,一经点燃便能持久燃烧,无需频繁照看。既节省人力,又可保温暖不间断。
在这冰天雪地之中,其价值岂是那寻常柴炭可比?”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称是。
有几位行商模样的人凑在一起低声商议后,其中一人上前一步,恭敬地对苏榛说道:“苏娘子,我等皆是常年在外奔波之人,深知这寒冬赶路的艰辛与不易。
今日见这蜂窝煤如此神奇,我等有意购置一些,一来可为自家商队日后远行储备,二来也想将其推广开来,使更多的旅人受益。不知苏娘子、或是乔夫人,可否告知这煤的售卖详情?”
苏榛一边听他说、一边就在暗暗打量此人形貌及举止。
他生就一副福相。脸盘圆润,浓眉之下,眼角微微上翘,眯成两条弯弯的缝,让人顿生亲切之感。鼻直口方,嘴唇饱满,下巴圆润,颌下蓄着一小撮山羊胡,修剪得整整齐齐。
身形亦是中等偏高,头戴一顶玄色狐毛暖帽,身着一件深褐色的貂绒长袍,外披一件墨蓝色的披风,长靴的靴面上有着简单的纹理装饰,靴筒高及膝盖,既能抵御寒风,又显得颇为干练。
等他说完,苏榛便笑意吟吟的看向春娘,示意她来答。
春娘鼓起勇气,小声说了句:“比石炭便宜一文,每块儿只要十二文。我家做的大、用料也用最好的,一块儿能烧至少一个时辰呢,要是把火压小点儿,烧一个半时辰、甚至两个时辰也得。”
她的话一说完,行商们心里立刻开始敲鼓了,是赚银子的鼓,有利可图、有大利!
方才问话的商人立刻就要下订单。
春娘愈发激动,刚要答应,手腕又被苏榛轻轻拉了下,她便立刻缩咽回了“好”字。
苏榛解释着:“诸位不妨留下贵宝号名贴,当下蜂窝煤供馈之径未畅,产量亦寡,实难应众商之求。待乔夫人跟家人商议妥当,定会第一时间告知诸位。”
行商人们虽有些许失望,但也纷纷点头表示理解。
那位福相行商又说道:“既如此,那便有劳苏娘子、乔夫人费心了。我等皆是诚心想要合作,于这冰天雪地之中已见其不凡,日后若能推广开来,定能解许多劳作之困。”
说罢,从皮袍的袖中取出两张精美的名刺,递与苏榛跟春娘,“这是我等商号的名帖,上面有详细联络之处。”
苏榛认真看着,手中名刺并不像寻常行商用纸张制作,而是用了木片,倒是精美。最上面写了姓季名禾字实秋。
中间写着丰镇、底下是季氏丰谷堂。
原来是粮商。
其他商人见状,也纷纷效仿,一时间,苏榛跟春娘手中便多了一沓名帖才算结束。
待商人们都离去后,春娘才赶紧问:“榛娘,咱咋不马上答应?就不怕他们不要了?”
苏榛笑着摇了摇头:“你家才开始做,到底能晒出多少量还不知道呢。若是贸然答应,万一到时无法兑现,岂不是失信于人?更何况眼下咱是来救灾的,你信不信,若是在这时机谈上了生意,日后定会有眼红的骂咱村跑过来没安好心眼儿,就是来赚灾难钱的。”
春娘一听,大为惶恐,“对对,我怎么没想到还有这层,榛娘你说得对!”
说完,心中对苏榛又多了几分钦佩,她深知苏榛并非只是空有善心,在处理事务上亦是有远见卓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雪路被一点一点的打通,通了多少,苏榛的移动房车就跟着往前挪多少、蜂窝煤的名声就又扩出去多少。
一些被困多日、饱受寒冷与柴薪短缺困扰的车夫们,听闻了蜂窝煤的种种好处后,也纷纷前来探问。
最后连不服气的靠山村猎户们都凑过来问了。
春娘也从最初的羞涩回答转为坦荡回答,她一个人答也不够,又把山梅也叫了过来一起答。
让她没想到的是,山梅上手比她都还快,虽说她口才远不及苏榛、对蜂窝煤的制作也不懂,但她样貌朴实,语调还带着乡音。
那些车夫们听着听着,目光便总落在山梅身上,心里想着:“这姑娘瞧着就是个实诚人,她说的话,那指定靠谱。”
不知觉的,春娘接的名贴也全部给了山梅拿着,让她能腾出空儿去做别的事。
苏榛收的名贴倒是没给山梅,直接收进了房车的抽屉里。
随后又在收纳柜中拿出萧家带出来的天幕顶帐、月亮椅跟蛋卷桌,一一搬下去,跟女眷们搭个“救灾指挥中心”出来。
第114章
直至夜色深沉、如墨般肆意晕染开来,大雪却仍旧毫无倦意,洋洋洒洒,如鹅毛般纷纷扬扬地飘落。
所有男丁们三组轮值不停的劳作,可刚被清扫出的官道不一会儿就又被掩埋,忙了整日,也勉强开通出去不过百余米。
就在所有人被这持续不停的暴雪折腾得身心俱疲、对那被积雪封堵的官道感到绝望之时,一阵由远及近的马蹄声穿透了呼啸的风雪。
侧向的山路上,一队骑着高头大马的人绕过雪崩处,仿若天兵从风雪画卷中疾驰而来。
在队伍的最前方,是一匹通体乌黑、四蹄踏雪的骏马。
马背上的人身姿挺拔如松,玄色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宛如夜鸦展翅,散发着凛凛寒意与尊荣之气。
他头戴一顶玄色风帽、连着玄色面巾,将面容严严实实地遮着,只露出一双眸子,犹如寒夜中的幽泉。而当他微微抬手拉紧缰绳之时,手腕上会露出细绳缠绕的手绳,绳上还系着一颗小小的燧石,是苏榛亲手编织的那条。
是盛重云,还有小司等盛家二十位家卫、以及张泉县尉带领的差役。
他们都骑着马,马背上还驮着大批量的救援用的工具。
有锋利的铁锹、有沉重的镐头,还有几个麻袋里装着的粗麻绳,这些麻绳可以在必要时用来牵拉被困的人和物,或是固定一些临时搭建的防护设施。
还带了撬棍,若有被雪压倒的树木横亘在道路中间时,就可以借助撬棍之力将其移开。
以及携带了融雪盐,在关键的路段撒上一些,能加快积雪的融化速度。
所有人绕行而至,跟被困的大伙儿汇合后,欢呼声此起彼伏。
被困的人们眼中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
盛重云等人看着被困者们狼狈却鲜活的面容,心中亦是五味杂陈。
紧绷的神情也稍稍缓和,彼此交换着欣慰的眼神,默默庆幸这一路的风险没有白担。
张泉县尉则迅速恢复了冷静,目光扫视一视,立刻就寻到了乔里正以及靠山村的费里正、和行商头领。
联合盛重云一起,也顾不上寒喧什么,马不停蹄的开始布置救困计划。
虽说几人内心同样激动,但职责所在,都深知此刻还不是松懈的时候。
并且,盛重云早就看到了天幕棚子底下的苏榛。
多日未见,她仍旧忙得像个陀螺、她永远忙得像个陀螺。
盛重云很想将目光胶着在苏榛身上,但不能。
眼神闪过不舍,强行收回目光,专注于大事之上。
而远处的拖挂房车旁,寒风呼啸,吹得天幕棚子的布幔猎猎作响,方才众人欢呼的声音冲破风雪,苏榛也听到了。
她下意识地抬眸望去,看到是府衙派人来了。
目光在那涌动的人群里逡巡,而后看到了盛重云。
盛重云身处在那纷纷扬扬的大雪中,身姿挺拔如峰,醒目且特别。
苏榛下意识想唤一声,又觉得自己也没什么理由非要喊他一声。
盛重云似有所感,转头朝着她的方向看来,两人的视线倒是交汇了一瞬。
盛重云微微点头示意,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苏榛回了浅浅一笑,没再想别的。
天地间仿佛被按下了重启键,恢复了先前的嘈杂与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