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女配换亲错嫁年代文大佬 第105节
最高分的这个,却是唐文竹事先也想不到。
业务副团长,团里第一男高音,刘利民。
这个人,平时跟唐文竹关系也不好,原因是二人的声乐和艺术理念不合。到一起,就顶牛。而且,这个人,是柳如唱男女对唱时候的固定搭档。
唐文竹在周五晚上的餐桌上,之所以打退堂鼓,自己的老冤家对头柳如是一方面,这个业务副团长,是更重要的另一方面。
林雪梅实在想不到,居然是他,给自己打了最高分。
打个高分也就罢了,首席评委柳如已经陈述了自己的评判,这业务副团长还要站出来,为林雪梅抗辩,更加是意外中的意外。
林雪梅瞪大了眼睛,要细听根苗。录取结果且另外论,一会儿回家,跟唐文竹可有故事讲了。
在场评委别人还没反应过来,柳如马上就冷了脸色,一双杏眼冒了火。
她想不通。
这业务副团长是她二十年的老搭档,也是观众心目中的黄金搭档。私交不说多么好,在团里大小的业务公开会上,也没有反对过她一回。
今天为了招考新团员,公开站出来跟她作对,站到了她的宿敌唐文竹那边。
这是几个意思?
其他评委本来打着哈欠准备离席,回家去好好补一觉,一看这场面,瞌睡虫都被赶跑了,精神了。
没想到刘利民和柳如,这对二十年的老搭档,为了对手的儿媳,要公开对决。
柳如一看,几个业务骨干都准备看热闹,冷笑一声,先发制人:“刘团,你是业务副团长不假,可,这次招考,团长亲自交代,我是首席评委,让我把关,你这样,让我以后工作怎么做?”
柳如一上来,先拿团长给的首席评委权限,想压住刘利民。
大家都提起了神,看刘利民怎么应对。
刘利民一开口,倒是心平气和:“柳如,我知道你是这次的首席评委,你所陈述的理由我都同意,你所支持的这位选手胡月,确实也是嗓音条件和气息方面,都更有优势。”
柳如忍不住抬眼望了他,既然他什么都同意,那还站出来闹什么幺蛾子?
她冷了声音问:“那你的理由是什么,说来我听听?”
刘利民索性走到前面,面向了评委席的大家:“我的理由,大家一起听听。”
不用他说,大家也是想听,都用高度专注的眼神注视了他。
刘利民侃侃而谈。
“胡月和林雪梅,两位都是非常优秀的选手,也是非常好的例子,给我们演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胡月代表的,是我们传统习惯的评判标准,我和柳如所从事的民族唱法,还有在座评委老师从事的美声唱法,都在这一套体系之内。”
“但是林雪梅的唱法,给大家塑造的氛围情境,直观感受,代表的是,在硬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能不能采用另一种艺术表达和沟通方式,来营造出另一种审美表达的效果?我认为她做到了。”
真不愧是专家评委,一眼就看破了真相,林雪梅微微垂了头。
被刘团点破了唐文竹的小心机。
上辈子的林雪梅身体比这好,气息足,所以当仁不让,成了孤儿院合唱团的领唱。可穿成这三道沟村的病弱小可怜,声带窄,气息弱,林雪梅上辈子的唱功只能发挥出来一半。
唐文竹唉声叹气之余,对症下药,选了一个投机取巧的风格路线,清新自然的小歌。
为的是扬长避短,能以一个风格和氛围感取胜。所以,十个评委,打分两极分化,实属正常。
刘团接着说道:“她的唱法更接近于生活中的谈话沟通,更有亲切感、亲和力。这正是通俗唱法要追求的独特风格,只是,大家现在对这种风格还不够熟悉。所以大家打分,给胡月的分数比较的整齐划一,给林雪梅的比较两极分化,道理就在我说的。”
评委们互相看一眼,低声议论起来。
“刘团说的对。”
“有道理。”
一个女评委开口问:“到底谁该得到这个录取名额呢?”
刘利民点头表示赞赏:“这个问题问得好。大家想过没有,国家为什么要提倡这个通俗唱法?本来已经有民族和美声两大唱法了,为什么要提倡增加这么一个新的唱法,要大力扶持,跟民族美声并列?”
因为团里还没有正式开会,所以大部分人还不懂,连柳如都在问:“是啊,好好的,为什么要搞一个新东西?”
刘利民一挥手:“ 我从京里开会回来,上级□□门的精神是,一切都是为了解放。新的经济政策是为了解放,新的文化项目也是为了解放。把人们,从旧的思想,旧的习惯当中,解放出来。”
这话谁也反驳不了。十来个评委听得默不作声,连柳如也没了话,跟大家一起默默地听。
刘利民做了最后陈词:“林雪梅同志的这种唱法,正是适应这么一种新的时代要求,给大家指出新的发展方向。艺术风格以后要多样化,个性化,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一位男评委听了这个话,受到了启发,兴致勃勃讨论起来:“刘团说的这番抗辩的理由,倒是让我想起了咱们梨园的一段佳话。咱们京戏的大师程砚秋先生,开始的时候学梅派,后来因为倒嗓子了学不了,反倒是因祸得福,自己创立了程派,跟梅兰芳大师齐名了。是不是这个道理,跟这位林雪梅同志一样,因为有一定的先天缺陷,为了扬长避短,反倒是走出了自己的路?”
刘团听得高兴,对这位男评委说:“崔老师这番话讲的好。祖上是学戏的吧?”
林雪梅一听,自己这是何德何能,参加了一个文工团招考,一下子差点名垂青史,跟四大名旦的程祖相提并论了。
一看现场气氛热烈起来,刘团拉过去了大部分评委的赞成票,柳如哪能就这么善罢甘休,强硬了自己的立场:“刘团,你说的这些,有你的道理,可是团长给了我首席评委的权限,我也有我的权力,我今天,就是要把名额给胡月。”
刘利民一看,不好办了。
自己是按照新的文化导向,和国家提倡通俗唱法的初衷,为了林雪梅挺身而出,并没有什么私心,
结果,反倒激发了柳如的胜负欲。说是冲着原本跟唐文竹的私怨也好,是因为今天自己的倒戈也好。
总之,是不太好办了。
第93章 漂亮的男报幕员 文工团编制
刘利民一看柳如态度强硬,他也板起脸:“柳如同志,道理我都讲的很清楚,劝你三思。”
柳如的一张俏脸,板得更冷,滴水成冰:“我没什么好三思的,就按我说的办。”
其他评委一看要糟。刘利民说的再热闹,再中听,再正确,都没有用,柳如拿出了一个强硬姿态,油盐不进。
麻烦不但没有解决,反而闹得更大了。
大家都忍住哈欠,打醒精神,还不能回家补觉,得把这出戏看完。
刘利民也感到挠头。他是为了工作,为了团里发展,不能因为柳如一强硬,他就退让,那他以后在团里还怎么树立领导的威信?
刘利民一摆手:“这样,先不做决定,我们去找团长仲裁一下,让两位选手回去等消息。”
众人面面相觑。
真是节外生枝。
本来十个评委当场打分,就是为了保证公平性,毕竟歌手的演唱就像体育比赛一样,从技术水平到台风观感,现场效果就是客观标准。
离了这个现场效果,也就离了客观标准,会不会受其他因素影响,那就不好说了。
当场就有心直口快的评委直话直说:“刘团说的这个法子,照我看,不好。那不就背离了当场评定的初衷了吗?”
刘利民一听,也有道理。
十个人当场一筹莫展,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应该怎么办?
正在犯愁,就听门口一个响亮的声音:“什么事儿,这么难办?”
众人往门口一看,团长来了。
众人心里都犯了狐疑。团长的家离这里,骑自行车也得十分钟,他怎么突然跑来了?
林雪梅一看,团长是一个瘦小枯干的老头,听唐文竹说过,原本是个相声演员,这老头虽然精瘦,中气倒是挺足,一路说着话,走了过来:“我在门口听了几句,没听全,利民你说说,怎么回事。”
刘利民微笑看向他:“张团长,我和柳如二十年的老搭档,现在为了艺术和声乐理念,争执不下,需要您给裁决一下。”
没想到张团长却双手直摇:“胡闹!我是说相声的!你们歌唱演员的事儿,我能裁决个什么?还是得你们专业人士来。”
“这……张团长,您要是不裁决,就僵在这儿了,您给个意见吧。”柳如也着了急,劝说张团长做主。
张团长反而朝她一瞪眼:“你这话说的,我给了意见,那不成了拿行政权力压人了?不能这么干!”
张团长这话说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在场其他十来个评委,有意无意,都把眼神瞟向了柳如。
众目睽睽之下,柳如的脸色瞬间发了红。
她刚才和刘利民对峙,正是拿行政权力在压人,张团长这话无意之中,正正好好,打中了她的脸。
这样一来,张团长说是没站队。其实等于站了队,一下子站到了刘利民那一边。
本来柳如对于打退唐文竹把握十足,就算老搭档跳出来反对也没再怕的。没想到张团长突然出现,她被动了,尴尬了。
不光柳如,大家也都觉得难办了。本来都指望张团长说句话,把招考的事解决,大家赶紧回去补觉。结果张团长不肯说话。
这怎么办?
一时之间,十来个资深演员、业务骨干开动脑筋,想不出办法。
林雪梅有办法,但是她不能说话,这就分外着急。
正在全体着急之中,就听台上的报幕员说了话:“张团,我看电视比赛上是这么处理的,能不能咱们学一下?遇上得分相同的情况,让两位选手现场再唱一遍,评委重新打一遍分数。”
张团长枯瘦的脸上,乐出了笑纹:“这个办法好,咱们就这么办。”
在场评委互相看一眼,可是犯了难。
办法好是好,可现在,柳如和刘利民两个权威人物在顶牛,谁敢乱打分?
乱打分,岂不是等于乱站队?无论是得罪柳如,还是得罪刘利民,都是没有必要的事。
台上报幕员一看台下评委的脸色,又补充提了个建议:“最近的电视比赛上,还有一个观众代表打分。张团长,您就作为这个观众代表,坐下来一起参与打分,这样您也参与意见了,又不喧宾夺主,岂不是两全其美?”
在场评委先松了一口气。
这个办法好。
张团长总不能给两个人打同样的分数,这样的话,比拼自然见分晓,省的两个权威人物在这儿僵持不下。
报幕员说的这个提议,张团长也无法反驳,果断一点头:“行,两全其美。”
补充选拔环节一经敲定,钢琴响起,准备伴奏。《春光美》的旋律再次响起。
林雪梅也是无奈,再度打起精神,调整状态,情绪饱满地上台,把歌又唱了一遍。
胡月也精神饱满,浓墨重彩,大开大合,把自己的西北风摇滚唱了一遍。
两位选手唱完,十个专家评审亮起分数。
都很审慎,和上一轮打分差不多。
张团长最后一个亮起分数。
业务副团长,团里第一男高音,刘利民。
这个人,平时跟唐文竹关系也不好,原因是二人的声乐和艺术理念不合。到一起,就顶牛。而且,这个人,是柳如唱男女对唱时候的固定搭档。
唐文竹在周五晚上的餐桌上,之所以打退堂鼓,自己的老冤家对头柳如是一方面,这个业务副团长,是更重要的另一方面。
林雪梅实在想不到,居然是他,给自己打了最高分。
打个高分也就罢了,首席评委柳如已经陈述了自己的评判,这业务副团长还要站出来,为林雪梅抗辩,更加是意外中的意外。
林雪梅瞪大了眼睛,要细听根苗。录取结果且另外论,一会儿回家,跟唐文竹可有故事讲了。
在场评委别人还没反应过来,柳如马上就冷了脸色,一双杏眼冒了火。
她想不通。
这业务副团长是她二十年的老搭档,也是观众心目中的黄金搭档。私交不说多么好,在团里大小的业务公开会上,也没有反对过她一回。
今天为了招考新团员,公开站出来跟她作对,站到了她的宿敌唐文竹那边。
这是几个意思?
其他评委本来打着哈欠准备离席,回家去好好补一觉,一看这场面,瞌睡虫都被赶跑了,精神了。
没想到刘利民和柳如,这对二十年的老搭档,为了对手的儿媳,要公开对决。
柳如一看,几个业务骨干都准备看热闹,冷笑一声,先发制人:“刘团,你是业务副团长不假,可,这次招考,团长亲自交代,我是首席评委,让我把关,你这样,让我以后工作怎么做?”
柳如一上来,先拿团长给的首席评委权限,想压住刘利民。
大家都提起了神,看刘利民怎么应对。
刘利民一开口,倒是心平气和:“柳如,我知道你是这次的首席评委,你所陈述的理由我都同意,你所支持的这位选手胡月,确实也是嗓音条件和气息方面,都更有优势。”
柳如忍不住抬眼望了他,既然他什么都同意,那还站出来闹什么幺蛾子?
她冷了声音问:“那你的理由是什么,说来我听听?”
刘利民索性走到前面,面向了评委席的大家:“我的理由,大家一起听听。”
不用他说,大家也是想听,都用高度专注的眼神注视了他。
刘利民侃侃而谈。
“胡月和林雪梅,两位都是非常优秀的选手,也是非常好的例子,给我们演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胡月代表的,是我们传统习惯的评判标准,我和柳如所从事的民族唱法,还有在座评委老师从事的美声唱法,都在这一套体系之内。”
“但是林雪梅的唱法,给大家塑造的氛围情境,直观感受,代表的是,在硬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能不能采用另一种艺术表达和沟通方式,来营造出另一种审美表达的效果?我认为她做到了。”
真不愧是专家评委,一眼就看破了真相,林雪梅微微垂了头。
被刘团点破了唐文竹的小心机。
上辈子的林雪梅身体比这好,气息足,所以当仁不让,成了孤儿院合唱团的领唱。可穿成这三道沟村的病弱小可怜,声带窄,气息弱,林雪梅上辈子的唱功只能发挥出来一半。
唐文竹唉声叹气之余,对症下药,选了一个投机取巧的风格路线,清新自然的小歌。
为的是扬长避短,能以一个风格和氛围感取胜。所以,十个评委,打分两极分化,实属正常。
刘团接着说道:“她的唱法更接近于生活中的谈话沟通,更有亲切感、亲和力。这正是通俗唱法要追求的独特风格,只是,大家现在对这种风格还不够熟悉。所以大家打分,给胡月的分数比较的整齐划一,给林雪梅的比较两极分化,道理就在我说的。”
评委们互相看一眼,低声议论起来。
“刘团说的对。”
“有道理。”
一个女评委开口问:“到底谁该得到这个录取名额呢?”
刘利民点头表示赞赏:“这个问题问得好。大家想过没有,国家为什么要提倡这个通俗唱法?本来已经有民族和美声两大唱法了,为什么要提倡增加这么一个新的唱法,要大力扶持,跟民族美声并列?”
因为团里还没有正式开会,所以大部分人还不懂,连柳如都在问:“是啊,好好的,为什么要搞一个新东西?”
刘利民一挥手:“ 我从京里开会回来,上级□□门的精神是,一切都是为了解放。新的经济政策是为了解放,新的文化项目也是为了解放。把人们,从旧的思想,旧的习惯当中,解放出来。”
这话谁也反驳不了。十来个评委听得默不作声,连柳如也没了话,跟大家一起默默地听。
刘利民做了最后陈词:“林雪梅同志的这种唱法,正是适应这么一种新的时代要求,给大家指出新的发展方向。艺术风格以后要多样化,个性化,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一位男评委听了这个话,受到了启发,兴致勃勃讨论起来:“刘团说的这番抗辩的理由,倒是让我想起了咱们梨园的一段佳话。咱们京戏的大师程砚秋先生,开始的时候学梅派,后来因为倒嗓子了学不了,反倒是因祸得福,自己创立了程派,跟梅兰芳大师齐名了。是不是这个道理,跟这位林雪梅同志一样,因为有一定的先天缺陷,为了扬长避短,反倒是走出了自己的路?”
刘团听得高兴,对这位男评委说:“崔老师这番话讲的好。祖上是学戏的吧?”
林雪梅一听,自己这是何德何能,参加了一个文工团招考,一下子差点名垂青史,跟四大名旦的程祖相提并论了。
一看现场气氛热烈起来,刘团拉过去了大部分评委的赞成票,柳如哪能就这么善罢甘休,强硬了自己的立场:“刘团,你说的这些,有你的道理,可是团长给了我首席评委的权限,我也有我的权力,我今天,就是要把名额给胡月。”
刘利民一看,不好办了。
自己是按照新的文化导向,和国家提倡通俗唱法的初衷,为了林雪梅挺身而出,并没有什么私心,
结果,反倒激发了柳如的胜负欲。说是冲着原本跟唐文竹的私怨也好,是因为今天自己的倒戈也好。
总之,是不太好办了。
第93章 漂亮的男报幕员 文工团编制
刘利民一看柳如态度强硬,他也板起脸:“柳如同志,道理我都讲的很清楚,劝你三思。”
柳如的一张俏脸,板得更冷,滴水成冰:“我没什么好三思的,就按我说的办。”
其他评委一看要糟。刘利民说的再热闹,再中听,再正确,都没有用,柳如拿出了一个强硬姿态,油盐不进。
麻烦不但没有解决,反而闹得更大了。
大家都忍住哈欠,打醒精神,还不能回家补觉,得把这出戏看完。
刘利民也感到挠头。他是为了工作,为了团里发展,不能因为柳如一强硬,他就退让,那他以后在团里还怎么树立领导的威信?
刘利民一摆手:“这样,先不做决定,我们去找团长仲裁一下,让两位选手回去等消息。”
众人面面相觑。
真是节外生枝。
本来十个评委当场打分,就是为了保证公平性,毕竟歌手的演唱就像体育比赛一样,从技术水平到台风观感,现场效果就是客观标准。
离了这个现场效果,也就离了客观标准,会不会受其他因素影响,那就不好说了。
当场就有心直口快的评委直话直说:“刘团说的这个法子,照我看,不好。那不就背离了当场评定的初衷了吗?”
刘利民一听,也有道理。
十个人当场一筹莫展,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应该怎么办?
正在犯愁,就听门口一个响亮的声音:“什么事儿,这么难办?”
众人往门口一看,团长来了。
众人心里都犯了狐疑。团长的家离这里,骑自行车也得十分钟,他怎么突然跑来了?
林雪梅一看,团长是一个瘦小枯干的老头,听唐文竹说过,原本是个相声演员,这老头虽然精瘦,中气倒是挺足,一路说着话,走了过来:“我在门口听了几句,没听全,利民你说说,怎么回事。”
刘利民微笑看向他:“张团长,我和柳如二十年的老搭档,现在为了艺术和声乐理念,争执不下,需要您给裁决一下。”
没想到张团长却双手直摇:“胡闹!我是说相声的!你们歌唱演员的事儿,我能裁决个什么?还是得你们专业人士来。”
“这……张团长,您要是不裁决,就僵在这儿了,您给个意见吧。”柳如也着了急,劝说张团长做主。
张团长反而朝她一瞪眼:“你这话说的,我给了意见,那不成了拿行政权力压人了?不能这么干!”
张团长这话说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在场其他十来个评委,有意无意,都把眼神瞟向了柳如。
众目睽睽之下,柳如的脸色瞬间发了红。
她刚才和刘利民对峙,正是拿行政权力在压人,张团长这话无意之中,正正好好,打中了她的脸。
这样一来,张团长说是没站队。其实等于站了队,一下子站到了刘利民那一边。
本来柳如对于打退唐文竹把握十足,就算老搭档跳出来反对也没再怕的。没想到张团长突然出现,她被动了,尴尬了。
不光柳如,大家也都觉得难办了。本来都指望张团长说句话,把招考的事解决,大家赶紧回去补觉。结果张团长不肯说话。
这怎么办?
一时之间,十来个资深演员、业务骨干开动脑筋,想不出办法。
林雪梅有办法,但是她不能说话,这就分外着急。
正在全体着急之中,就听台上的报幕员说了话:“张团,我看电视比赛上是这么处理的,能不能咱们学一下?遇上得分相同的情况,让两位选手现场再唱一遍,评委重新打一遍分数。”
张团长枯瘦的脸上,乐出了笑纹:“这个办法好,咱们就这么办。”
在场评委互相看一眼,可是犯了难。
办法好是好,可现在,柳如和刘利民两个权威人物在顶牛,谁敢乱打分?
乱打分,岂不是等于乱站队?无论是得罪柳如,还是得罪刘利民,都是没有必要的事。
台上报幕员一看台下评委的脸色,又补充提了个建议:“最近的电视比赛上,还有一个观众代表打分。张团长,您就作为这个观众代表,坐下来一起参与打分,这样您也参与意见了,又不喧宾夺主,岂不是两全其美?”
在场评委先松了一口气。
这个办法好。
张团长总不能给两个人打同样的分数,这样的话,比拼自然见分晓,省的两个权威人物在这儿僵持不下。
报幕员说的这个提议,张团长也无法反驳,果断一点头:“行,两全其美。”
补充选拔环节一经敲定,钢琴响起,准备伴奏。《春光美》的旋律再次响起。
林雪梅也是无奈,再度打起精神,调整状态,情绪饱满地上台,把歌又唱了一遍。
胡月也精神饱满,浓墨重彩,大开大合,把自己的西北风摇滚唱了一遍。
两位选手唱完,十个专家评审亮起分数。
都很审慎,和上一轮打分差不多。
张团长最后一个亮起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