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女 第57节
两道人影一前一后,从窗中翻了出来,落地时脚步轻捷无声,踩在窗外石阶上,坐在了两畦青绿菜地前。
地面有很多灰土,不过景昭与裴令之显然都不太想要自己这身衣服,径直坐了下来。
景昭顺走了穆嫔放在床头的两把团扇,此刻顺手分给裴令之一把,二人并肩坐在冰冷的石阶上,沐浴着不知是冷是热的夜风,轻轻摇晃手中团扇。
屋外终究还是更凉爽,景昭缓缓打着扇子,感到身周黏腻的热意正在散去。
她很想沐浴,然而明知道不可能,只好无声叹了口气。
裴令之似是察觉了她的叹息:“怎么了?”
景昭稍稍侧首,看向对方。
裴令之单手支颐,宽广袖袍随他打扇的动作轻轻拂动,分明坐在满是尘土的石阶之上,却无端像是坐在高堂广厦、竹林山涧之畔。
哪怕夜色模糊了他的面容与轮廓,只单单一个侧影,仍然有种令人心荡神驰的风雅无限。
他正抬头看着天边月色,却不知是真的在看那轮月亮,还是在透过天边皎月,看向更加虚幻渺远的地方。
景昭若无其事地轻声道:“你能别捉弄我妹妹了吗?”
裴令之睫羽一振,轻笑道:“我不会说抱歉的。”
景昭说:“为什么?”
裴令之道:“我只是很好奇,小苏女郎对我的敌意从何而来?”
景昭摸了摸鼻尖,斩钉截铁道:“兰时从来与人为善,你一定是误会了。”
裴令之低低笑了起来,似乎笑的开始轻咳。
“女郎啊。”他摇摇头,“如果无形的目光能化为实质,我早被小苏女郎用目光扎成了刺猬。”
这话说得同样斩钉截铁,裴令之自幼被无数目光包围,因而对目光以及其中包含的情绪最为敏感。
景昭立刻护短,说出了普天之下所有长辈都常说的那句话:“她年纪还小,不懂事。”
裴令之道:“我看小苏女郎的年纪,与女郎应在伯仲之间,顶多差不出两岁,该是及笄了。”
景昭说:“心智不全。”
裴令之的笑声很轻,夹杂在夜风里,柔柔吹过景昭的耳畔。
他又说了一遍,语气极为笃定:“你们果然不是同胞姐妹。”
景昭偏头,一只手撑住下颏:“很难猜吗?我们的确不是一母所生。”
“堂表之亲?”
景昭挑眉道:“异姓。”
停顿片刻,她又道:“郎君似乎很关心我的家事,是不是也该我问了?”
裴令之支颐轻声:“请。”
澄澈夜空中忽然飘来了数朵乌云,掩住了半边天穹闪烁的星斗。
夜风变得凉了,景昭停住摇扇的动作,问道:“郎君有同胞手足吗?”
裴令之道:“有。”
景昭平静道:“我是说同父同母。”
裴令之仍然道:“有。”
“我有一个姐姐。”裴令之依然摇着扇子,那把花团锦簇的团扇在他手中轻轻晃动,竟然也不显得突兀,“我年幼时,多蒙姐姐照料,感情极好,后来姐姐出嫁,我就不大回家了。”
景昭若有所思:“令堂……”
似是明白景昭心中所想,裴令之道:“我母亲那时尚未过世,只是……”
说到这里,裴令之顿了顿,有片刻的失神。
他不愿意用‘生病’来指代母亲生前最后的岁月。
在他们姐弟看来,母亲从来没有病,更没有疯。
顾夫人临终前那几年,幽居在那座僻静的院落里,在所有人的眼里,她是个毫无缘由的疯子,自己断送了本该养尊处优、高高在上的后半生。
但她的一双儿女不这么认为。
在她死后,她的女儿裴臻之心灰意冷,远嫁竟陵,对家族再无半分牵念。
她的儿子裴令之长久离家,在外游历,世人眼中风光无限,本质上却是绝望之下的自我放逐。
然而他们身上尚且流着裴家的血脉,又怎能彻底摆脱笼罩在头顶那片名为家族的阴云。
裴令之的声音忽然停止,院落中寂静若死,唯有夜风吹拂菜苗发出哗啦啦的低响。
在他身边,景昭托着腮,静静等待。
她没有催促,也没有出声,因为在这一刻,即使不去看对方的面容,她也能敏锐察觉到‘顾照霜’的心情不太好。
天边的云聚而复散。
地上的人对月伤心。
乌云渐渐西移,吞噬了西边那片天空中所有的星斗,然后开始一寸寸蚕食月色。
院子里的风吹得更急,很快便卷走了大部分热意。
景昭感到周身暑热消逝大半,难以忍受的烦躁渐渐平息。
随着这阵风吹过阶下,裴令之仿佛随之一并惊醒。
他的思绪骤然而止,醒过神来。
“抱歉。”他缓声道,“我走神了。”
“你的确该道歉。”景昭道,“我等了你很久,也没有等到回答。”
裴令之从善如流道:“对不起。”
他顿了顿,又道:“我方才在想我的母亲。”
景昭说:“令堂想必一定是个很好的人。”
裴令之道:“她过世之后,很多人松了口气。因为在旁人眼里,她既不贤德,又不贞顺,口出妄言,不修己身,忤逆夫婿,举动轻佻,实在不足以担当宗妇的重任。”
“但在……之前,她的不够贤德贞顺,是刚正端方;她的妄言与忤逆,是规劝夫婿的大家风范。而他们指责她举动轻佻,不修己身,其实只是因为她做了该做的事。”
或许是因为提及母亲的缘故,裴令之的声调很柔和。
但与之完全相反的是他的话语,如同刀锋般冰冷尖锐。
“她是个君子,但小人容不下她。”
景昭道:“我的母亲过世很早。”
裴令之情不自禁地偏头看向她。
“她很美丽,也很柔弱,她没有远大志向,平生的愿望就是承欢父母膝下,与心爱的人无忧无虑度过宁静的一生。”
裴令之轻声道:“这是很美好的愿望。”
他听见景昭的声音,平静和缓,含着极淡却渺远的哀伤:“然而荆狄南下,北方大乱,她的一切愿望在京城的大火中焚毁,至亲至爱不能相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她过世的时候,我就守在她的身边。她从来不是刚强坚韧的人,只是为了我才在乱世中苦苦熬着,撑着那最后一口气不肯松,我看着她的手跌落下去,看着她合上眼,心想,如果我能再长得大一点就好了,如果我能再厉害一点就好了。换我来保护她,我愿意付出一切换她的心愿能够实现,无忧无虑平静度过这一生。”
景昭淡红的唇角上扬,眼底晶莹闪烁,像是乌云后的星光尽数落入了她的眼中。
“人都会有很多遗憾。”她拍了拍裴令之的手臂,隔着衣袖,像是在安慰裴令之,又像是说给自己听,“有些遗憾我们能够改变,有些却只能背负着继续走下去。但这未必是坏事,我至今时常会想,如果母亲看见现在的我,她会不会高兴喜悦。”
“虽然是毕生难忘的憾事,但其实也是系在我三魂七魄上的一面镜子,‘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直到现在,我还会想起母亲生前的一言一行,从而衡量自己的言行,因为我希望她高兴。”
“这是她留给我的最后一件礼物。”
景昭抬起眼,看向裴令之。
夜色里,她的眼睛黑白分明,有种惊心动魄的美丽,仿佛一面奇异明镜,有摄人心魂之能。
裴令之看着她,一时间竟然怔住了。
.
同一片夜空之下,遥远的北方皇宫里,殿门无声开启。
皇帝来到阶前,负手迎风而立。
夜雨朦胧如丝动人,他没有看。
远处夜色灯火万千,也不能引得他的目光停驻片刻。
他的眼帘低垂,目光潺潺如同秋水,比檐外的雨水更加朦胧梦幻。
没有人能窥破这汪看似宁静的秋水,就像没有人可以预知雪山之巅何时会骤然席卷起无边风暴。
所有宫人都保持着极度的宁静,无声跟随在皇帝身后,梁观己适时躬身,将一把伞递到皇帝手中。
皇帝撑着伞,缓步走下台阶。
雨地里跪着数个身影,看见皇帝走近,连忙以头抢地,狼狈不堪,鲜血和着雨水一并从额间淌下,看上去无比凄惨可怜。
跪在最后那女子不知被谁重重推了一把,发出一声柔弱的惊呼,跌在雨地里,露出一张美丽苍白的面孔。
那是世间少有的殊色,尤其是点漆般动人的眼眸,足以令心如铁石的男人也为之动容。
皇帝的目光一扫而过,旋即骤然凝固。
梁观己急急跟上,下一秒看清了那女子的眉眼,甚至来不及掩饰情绪,面色骤变。
皇帝的脚步终于顿住了。
他看向那女子,声音冷若冰霜:“抬头。”
雨地里的少女全身湿透,一寸寸仰起头来,分外可怜可爱,凝视着皇帝,一双美丽的眼睛如泣如诉。
皇帝寒声道:“你是哪一家的?”
跪在最前方的孟侯缓过一口气,立刻心中大喜,膝行向前:“禀圣上,这是老臣养女,小字媛媛。”
媛媛立刻叩首,但那双眼睛仍然不肯从皇帝身上移开,仍然久久凝视着皇帝,一如故人。
皇帝意味深长道:“养女。”
梁观己半身冷汗还未落下,听得皇帝这简简单单两个字,顿时一颗心几乎从嗓子里跳了出来。
地面有很多灰土,不过景昭与裴令之显然都不太想要自己这身衣服,径直坐了下来。
景昭顺走了穆嫔放在床头的两把团扇,此刻顺手分给裴令之一把,二人并肩坐在冰冷的石阶上,沐浴着不知是冷是热的夜风,轻轻摇晃手中团扇。
屋外终究还是更凉爽,景昭缓缓打着扇子,感到身周黏腻的热意正在散去。
她很想沐浴,然而明知道不可能,只好无声叹了口气。
裴令之似是察觉了她的叹息:“怎么了?”
景昭稍稍侧首,看向对方。
裴令之单手支颐,宽广袖袍随他打扇的动作轻轻拂动,分明坐在满是尘土的石阶之上,却无端像是坐在高堂广厦、竹林山涧之畔。
哪怕夜色模糊了他的面容与轮廓,只单单一个侧影,仍然有种令人心荡神驰的风雅无限。
他正抬头看着天边月色,却不知是真的在看那轮月亮,还是在透过天边皎月,看向更加虚幻渺远的地方。
景昭若无其事地轻声道:“你能别捉弄我妹妹了吗?”
裴令之睫羽一振,轻笑道:“我不会说抱歉的。”
景昭说:“为什么?”
裴令之道:“我只是很好奇,小苏女郎对我的敌意从何而来?”
景昭摸了摸鼻尖,斩钉截铁道:“兰时从来与人为善,你一定是误会了。”
裴令之低低笑了起来,似乎笑的开始轻咳。
“女郎啊。”他摇摇头,“如果无形的目光能化为实质,我早被小苏女郎用目光扎成了刺猬。”
这话说得同样斩钉截铁,裴令之自幼被无数目光包围,因而对目光以及其中包含的情绪最为敏感。
景昭立刻护短,说出了普天之下所有长辈都常说的那句话:“她年纪还小,不懂事。”
裴令之道:“我看小苏女郎的年纪,与女郎应在伯仲之间,顶多差不出两岁,该是及笄了。”
景昭说:“心智不全。”
裴令之的笑声很轻,夹杂在夜风里,柔柔吹过景昭的耳畔。
他又说了一遍,语气极为笃定:“你们果然不是同胞姐妹。”
景昭偏头,一只手撑住下颏:“很难猜吗?我们的确不是一母所生。”
“堂表之亲?”
景昭挑眉道:“异姓。”
停顿片刻,她又道:“郎君似乎很关心我的家事,是不是也该我问了?”
裴令之支颐轻声:“请。”
澄澈夜空中忽然飘来了数朵乌云,掩住了半边天穹闪烁的星斗。
夜风变得凉了,景昭停住摇扇的动作,问道:“郎君有同胞手足吗?”
裴令之道:“有。”
景昭平静道:“我是说同父同母。”
裴令之仍然道:“有。”
“我有一个姐姐。”裴令之依然摇着扇子,那把花团锦簇的团扇在他手中轻轻晃动,竟然也不显得突兀,“我年幼时,多蒙姐姐照料,感情极好,后来姐姐出嫁,我就不大回家了。”
景昭若有所思:“令堂……”
似是明白景昭心中所想,裴令之道:“我母亲那时尚未过世,只是……”
说到这里,裴令之顿了顿,有片刻的失神。
他不愿意用‘生病’来指代母亲生前最后的岁月。
在他们姐弟看来,母亲从来没有病,更没有疯。
顾夫人临终前那几年,幽居在那座僻静的院落里,在所有人的眼里,她是个毫无缘由的疯子,自己断送了本该养尊处优、高高在上的后半生。
但她的一双儿女不这么认为。
在她死后,她的女儿裴臻之心灰意冷,远嫁竟陵,对家族再无半分牵念。
她的儿子裴令之长久离家,在外游历,世人眼中风光无限,本质上却是绝望之下的自我放逐。
然而他们身上尚且流着裴家的血脉,又怎能彻底摆脱笼罩在头顶那片名为家族的阴云。
裴令之的声音忽然停止,院落中寂静若死,唯有夜风吹拂菜苗发出哗啦啦的低响。
在他身边,景昭托着腮,静静等待。
她没有催促,也没有出声,因为在这一刻,即使不去看对方的面容,她也能敏锐察觉到‘顾照霜’的心情不太好。
天边的云聚而复散。
地上的人对月伤心。
乌云渐渐西移,吞噬了西边那片天空中所有的星斗,然后开始一寸寸蚕食月色。
院子里的风吹得更急,很快便卷走了大部分热意。
景昭感到周身暑热消逝大半,难以忍受的烦躁渐渐平息。
随着这阵风吹过阶下,裴令之仿佛随之一并惊醒。
他的思绪骤然而止,醒过神来。
“抱歉。”他缓声道,“我走神了。”
“你的确该道歉。”景昭道,“我等了你很久,也没有等到回答。”
裴令之从善如流道:“对不起。”
他顿了顿,又道:“我方才在想我的母亲。”
景昭说:“令堂想必一定是个很好的人。”
裴令之道:“她过世之后,很多人松了口气。因为在旁人眼里,她既不贤德,又不贞顺,口出妄言,不修己身,忤逆夫婿,举动轻佻,实在不足以担当宗妇的重任。”
“但在……之前,她的不够贤德贞顺,是刚正端方;她的妄言与忤逆,是规劝夫婿的大家风范。而他们指责她举动轻佻,不修己身,其实只是因为她做了该做的事。”
或许是因为提及母亲的缘故,裴令之的声调很柔和。
但与之完全相反的是他的话语,如同刀锋般冰冷尖锐。
“她是个君子,但小人容不下她。”
景昭道:“我的母亲过世很早。”
裴令之情不自禁地偏头看向她。
“她很美丽,也很柔弱,她没有远大志向,平生的愿望就是承欢父母膝下,与心爱的人无忧无虑度过宁静的一生。”
裴令之轻声道:“这是很美好的愿望。”
他听见景昭的声音,平静和缓,含着极淡却渺远的哀伤:“然而荆狄南下,北方大乱,她的一切愿望在京城的大火中焚毁,至亲至爱不能相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她过世的时候,我就守在她的身边。她从来不是刚强坚韧的人,只是为了我才在乱世中苦苦熬着,撑着那最后一口气不肯松,我看着她的手跌落下去,看着她合上眼,心想,如果我能再长得大一点就好了,如果我能再厉害一点就好了。换我来保护她,我愿意付出一切换她的心愿能够实现,无忧无虑平静度过这一生。”
景昭淡红的唇角上扬,眼底晶莹闪烁,像是乌云后的星光尽数落入了她的眼中。
“人都会有很多遗憾。”她拍了拍裴令之的手臂,隔着衣袖,像是在安慰裴令之,又像是说给自己听,“有些遗憾我们能够改变,有些却只能背负着继续走下去。但这未必是坏事,我至今时常会想,如果母亲看见现在的我,她会不会高兴喜悦。”
“虽然是毕生难忘的憾事,但其实也是系在我三魂七魄上的一面镜子,‘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直到现在,我还会想起母亲生前的一言一行,从而衡量自己的言行,因为我希望她高兴。”
“这是她留给我的最后一件礼物。”
景昭抬起眼,看向裴令之。
夜色里,她的眼睛黑白分明,有种惊心动魄的美丽,仿佛一面奇异明镜,有摄人心魂之能。
裴令之看着她,一时间竟然怔住了。
.
同一片夜空之下,遥远的北方皇宫里,殿门无声开启。
皇帝来到阶前,负手迎风而立。
夜雨朦胧如丝动人,他没有看。
远处夜色灯火万千,也不能引得他的目光停驻片刻。
他的眼帘低垂,目光潺潺如同秋水,比檐外的雨水更加朦胧梦幻。
没有人能窥破这汪看似宁静的秋水,就像没有人可以预知雪山之巅何时会骤然席卷起无边风暴。
所有宫人都保持着极度的宁静,无声跟随在皇帝身后,梁观己适时躬身,将一把伞递到皇帝手中。
皇帝撑着伞,缓步走下台阶。
雨地里跪着数个身影,看见皇帝走近,连忙以头抢地,狼狈不堪,鲜血和着雨水一并从额间淌下,看上去无比凄惨可怜。
跪在最后那女子不知被谁重重推了一把,发出一声柔弱的惊呼,跌在雨地里,露出一张美丽苍白的面孔。
那是世间少有的殊色,尤其是点漆般动人的眼眸,足以令心如铁石的男人也为之动容。
皇帝的目光一扫而过,旋即骤然凝固。
梁观己急急跟上,下一秒看清了那女子的眉眼,甚至来不及掩饰情绪,面色骤变。
皇帝的脚步终于顿住了。
他看向那女子,声音冷若冰霜:“抬头。”
雨地里的少女全身湿透,一寸寸仰起头来,分外可怜可爱,凝视着皇帝,一双美丽的眼睛如泣如诉。
皇帝寒声道:“你是哪一家的?”
跪在最前方的孟侯缓过一口气,立刻心中大喜,膝行向前:“禀圣上,这是老臣养女,小字媛媛。”
媛媛立刻叩首,但那双眼睛仍然不肯从皇帝身上移开,仍然久久凝视着皇帝,一如故人。
皇帝意味深长道:“养女。”
梁观己半身冷汗还未落下,听得皇帝这简简单单两个字,顿时一颗心几乎从嗓子里跳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