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这一下之后,所有人,不管晕倒的,还是没晕倒的。
都老实了。
只剩下三个地上的书生依旧精神健硕地蠕动。
李寻欢上前几步,把绑住书生的绳子割开,救出了那三个书生。
三个书生死里逃生,精神却不错。
其中那个最精神的,也就是那个曾经一度挣开绳子的书生在被松绑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挽着袖子冲到倒地的那几个大汉身边,对着他们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断刀的那个大汉没晕,被李寻欢一把不起眼的飞刀击飞之后,神情萎靡地缩在墙边。
这书生上来对着他就踢,把人也踢起了火气。
因疼痛充血的瞳孔阴鸷而布满杀意“你!!!——”
旁边两个书生连忙拉人:“好了好了。李探花还在这里,君子有所谓有所不为……”
一边说好了,的君子二人一边暗暗用肥大的衣服下摆遮着,角度刁钻地在那大汉的伤手处狠狠踩了一脚又一脚。
那大汉脱阴鸷的眼神不复存在,变成了惨叫“啊啊啊!”
两人在那里踩,李寻欢就权当看不见。
也只等两人出完气,李寻欢才询问:“三位是否要和我带他们一同去开封府?”
三人本来是来参加科举的。
考试才考了一天,就被人秘密从贡院抬出来。
要说回去,肯定是回不去了。
其中两个甚至想立刻连夜回家避避风头。
毕竟那两人都是外地考生,开封于他们来说本就遥远。
昨天看到试题,一时冲昏了头脑才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以至于被人抬了出来,差一点点就客死他乡了。
现在冷静下来一想,满脑子都只能想到‘朝廷腐败’,‘官官相护’,‘一手遮天’。这些贬义词。
不要说去开封,他们现在看着救他们的李寻欢都觉得胆战心惊。
万一这舞弊的幕后主使是个李寻欢都惹不起的人。
那前一秒救了他们的李探花后一秒会不会就要了他们的命?
两个外地考生脑子一热的时间过去,越想越后脊梁发冷,虚汗也一茬一茬地出。
“不了不了,还是不了吧。”
另外那个反抗地最激烈的书生却是不怕的。他本就是开封人,而朝堂中总有些事迹能够流传出来,加上他读书书院许多曾经高中的人,消息也很灵通。
陛下英明,李探花正义,就连新上任的开封府府尹据说也是个一心为民的好青天。
立刻道:“用!如何不用?”
一边说还一边伸手拽后面两人的袖子:“田兄殷兄,你我共遭了这场磨难,你二位信我,咱们一起去开封府讨回公道。”
讨屁啊。
‘田兄’好悬没忍住爆粗口。
话到嘴边想起君子所为,把话硬憋回去,憋得脸颊通红,气得无法说话,只能摇头。
另外一个也好不到哪里。
李寻欢看这个情形,知道对方心中顾忌。于是耐心解释。
好不容易才劝通了二人。
三个书生一同对着李寻欢一拜:“那就劳烦李大人了。”
李寻欢见人答应,就迈步要往回带路,转头却看到了巷子口的林诗音。这骤然发现,他竟然在因为心情太过急迫而忽略了诗音。
迈出的脚步一顿,李寻欢英挺的脸上难得出现了羞窘。
昨夜陛下圣旨要他清晨搜查城外,是诗音主动分担,提议她知道郊外几个院子里面较容易藏人,比较可疑,陪他来城外寻找。
可他却因为突然遇到的事情,忘了专门抽出时间陪他出来的诗音。
“诗音——”李寻欢干干巴巴唤了一声林诗音的名字,就再也没憋出别的话来。
还是林诗音体贴主动道:“那正好,我那边熟悉,我先去那附近看,你把人送到开封,再来寻我便可。”
三个书生可控制不了七个身形健壮的大汉。
李寻欢这趟开封府是非去不可。
但他也不放心林诗音一个人去郊外,只得道:“你等我,我快去快回。”
林诗音柔柔低头,脸颊有点红,抿着嘴角笑:“好,我等着。夫……夫君快去快回。”
林诗音还未习惯婚后改口,每次这个称呼出口,都抑制不住害羞。
李寻欢在这声害羞的夫君中,眼神飞速温柔柔软,多情公子从此依旧多情,只不过他所有情意都只投于一人身上。
点头答应。
之后便翻身蹲下,把其他几个绑了起来,跟着三个书生一同往开封府的方向去了。
包拯在后宫问了一圈,又亲自去了现场好几趟,问了有关人员口供,又跑去翻了宫中所有物资的登基册。
最后拉着一车东西回了开封府。
刚刚坐下打算整理。
就听到外面人来报。
说是李寻欢前来报案。
包拯把案子暂时一放,走到公堂。
一听这案子,血压都要上来了。
科举舞弊还能舞弊地如此明目张胆罔顾王法?真当这里不是天子脚下?!
第135章
三个书生叙述的情况甚是玄幻。
玄幻到了包拯听到整件事情, 不是惊怒,而是到了十分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的地步。天子脚下,这些人竟敢如此明目张胆地舞弊?!
三个书生其中两个外地的,一个名叫田光, 一个名叫殷得荣。都是来自江南的考生。也因两人具是外地士子, 在开封人生地不熟, 纵使是被李寻欢和另外那个带头的考生劝来了开封府,但也只是站在后面而已,很少言语。
而一直站在最前面的名叫蒋宇星书生则承担了所有叙述的任务。
蒋宇星本就是东京人士,加上家中还有个在吏部任职的叔父,就算昨天经过的事情对他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赤, 果,果,藐视王法,但出于对李寻欢这个人的绝对信任,和家中有人的底气,还是面上不见丝毫畏惧地侃侃而谈。
故而全程都是蒋宇星站在堂前叙述事情的经过,如果有疏漏, 再由身后两名补充。
话说, 虽然考试中发生的事情是要从昨天开考鸣锣之后开始。但是整件事情的前情始末,却是要从十几天以前开始。
当时科举在即, 很多外地的考生都提前陆陆续续抵达了开封。
田光和殷得荣是路上相识, 之后便一起结伴而行。一同到了开封之后,又因为两人都是殷实之家,不差这些许的钱财,又约好了一同在同一家客栈住了下来。
两人平日准备科举的过程中也不免俗套地会像大多数文人一样, 往小河边,城外,高塔…这些地方钻一钻,如果有感而发,再吟诵两首词。
也巧了,就在某日两人在外游览,登山过程中,突然有感而发,随口吟诵两句,被路过的蒋宇星听到。
蒋宇星听到田光吟诵的诗句,细细品味,忍不住击节赞叹。
然后和朋友一起上前搭话。
四个人就这么认识了。
这除了田光蒋宇星和殷得荣以外的第四个人,就是引起所有事情的原由。
第四个人叫做沈秉坤,家中贫困,学识上也不灵光,但是却异常勤奋。
蒋宇星和沈秉坤是同一个书院的学生,沈秉坤因家中贫困,在学习之余,还包揽了书院所有的杂事。
蒋宇星向来自负。结交朋友也不是看对方家庭世家这种东西。爱才,也爱人品。
平日和沈秉坤相处,觉得这个人虽然家境并不殷实,却有难得的毅力和品性。哪怕再贫困都未曾舍弃文人风骨,于是主动和沈秉坤相交,有时也约着一同出游。
田光和殷得荣都纷纷觉得和蒋宇星相见恨晚,经常和蒋宇星相约。
而每次相约,沈秉坤都在,渐渐四个人也混得比较熟了。
就在前几天,几个人在田光和殷得荣一同居住的客栈一同探讨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比较沉默的沈秉坤突然提议,模拟几个题目,四个人试着论著。
说是就当做考前的准备。
其他三个人都欣然同意。
于是沈秉坤就出了三个题。
四人一同写就。
本来,故事到了这里,也算是平平无奇,顶多日后四人若是发达,也能成就一段佳话。
但问题就在——考试的那天,三个人在考场外,等了许久,等到锣响三遍,贡院门口的官员开始催促入场,马上贡院就要落锁之际,沈秉坤都没来。
三个人互相对视,每个人心里都有疑惑。
王朝站在包拯身边,听到蒋宇星叙述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皱眉追问:“没出现而已,当时的情况看,有可能是比你们先进去了,也有可能是不去了。你们为何会一直在贡院的门口等他?他没到就心里产生疑惑?”
蒋宇星回答:“因为——”说到一半,他双眼放空,听到王朝的追问,脸色大变:“大人,或许沈兄有危险!求大人速速派手下去沈兄家中看上一眼。”
都老实了。
只剩下三个地上的书生依旧精神健硕地蠕动。
李寻欢上前几步,把绑住书生的绳子割开,救出了那三个书生。
三个书生死里逃生,精神却不错。
其中那个最精神的,也就是那个曾经一度挣开绳子的书生在被松绑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挽着袖子冲到倒地的那几个大汉身边,对着他们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断刀的那个大汉没晕,被李寻欢一把不起眼的飞刀击飞之后,神情萎靡地缩在墙边。
这书生上来对着他就踢,把人也踢起了火气。
因疼痛充血的瞳孔阴鸷而布满杀意“你!!!——”
旁边两个书生连忙拉人:“好了好了。李探花还在这里,君子有所谓有所不为……”
一边说好了,的君子二人一边暗暗用肥大的衣服下摆遮着,角度刁钻地在那大汉的伤手处狠狠踩了一脚又一脚。
那大汉脱阴鸷的眼神不复存在,变成了惨叫“啊啊啊!”
两人在那里踩,李寻欢就权当看不见。
也只等两人出完气,李寻欢才询问:“三位是否要和我带他们一同去开封府?”
三人本来是来参加科举的。
考试才考了一天,就被人秘密从贡院抬出来。
要说回去,肯定是回不去了。
其中两个甚至想立刻连夜回家避避风头。
毕竟那两人都是外地考生,开封于他们来说本就遥远。
昨天看到试题,一时冲昏了头脑才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以至于被人抬了出来,差一点点就客死他乡了。
现在冷静下来一想,满脑子都只能想到‘朝廷腐败’,‘官官相护’,‘一手遮天’。这些贬义词。
不要说去开封,他们现在看着救他们的李寻欢都觉得胆战心惊。
万一这舞弊的幕后主使是个李寻欢都惹不起的人。
那前一秒救了他们的李探花后一秒会不会就要了他们的命?
两个外地考生脑子一热的时间过去,越想越后脊梁发冷,虚汗也一茬一茬地出。
“不了不了,还是不了吧。”
另外那个反抗地最激烈的书生却是不怕的。他本就是开封人,而朝堂中总有些事迹能够流传出来,加上他读书书院许多曾经高中的人,消息也很灵通。
陛下英明,李探花正义,就连新上任的开封府府尹据说也是个一心为民的好青天。
立刻道:“用!如何不用?”
一边说还一边伸手拽后面两人的袖子:“田兄殷兄,你我共遭了这场磨难,你二位信我,咱们一起去开封府讨回公道。”
讨屁啊。
‘田兄’好悬没忍住爆粗口。
话到嘴边想起君子所为,把话硬憋回去,憋得脸颊通红,气得无法说话,只能摇头。
另外一个也好不到哪里。
李寻欢看这个情形,知道对方心中顾忌。于是耐心解释。
好不容易才劝通了二人。
三个书生一同对着李寻欢一拜:“那就劳烦李大人了。”
李寻欢见人答应,就迈步要往回带路,转头却看到了巷子口的林诗音。这骤然发现,他竟然在因为心情太过急迫而忽略了诗音。
迈出的脚步一顿,李寻欢英挺的脸上难得出现了羞窘。
昨夜陛下圣旨要他清晨搜查城外,是诗音主动分担,提议她知道郊外几个院子里面较容易藏人,比较可疑,陪他来城外寻找。
可他却因为突然遇到的事情,忘了专门抽出时间陪他出来的诗音。
“诗音——”李寻欢干干巴巴唤了一声林诗音的名字,就再也没憋出别的话来。
还是林诗音体贴主动道:“那正好,我那边熟悉,我先去那附近看,你把人送到开封,再来寻我便可。”
三个书生可控制不了七个身形健壮的大汉。
李寻欢这趟开封府是非去不可。
但他也不放心林诗音一个人去郊外,只得道:“你等我,我快去快回。”
林诗音柔柔低头,脸颊有点红,抿着嘴角笑:“好,我等着。夫……夫君快去快回。”
林诗音还未习惯婚后改口,每次这个称呼出口,都抑制不住害羞。
李寻欢在这声害羞的夫君中,眼神飞速温柔柔软,多情公子从此依旧多情,只不过他所有情意都只投于一人身上。
点头答应。
之后便翻身蹲下,把其他几个绑了起来,跟着三个书生一同往开封府的方向去了。
包拯在后宫问了一圈,又亲自去了现场好几趟,问了有关人员口供,又跑去翻了宫中所有物资的登基册。
最后拉着一车东西回了开封府。
刚刚坐下打算整理。
就听到外面人来报。
说是李寻欢前来报案。
包拯把案子暂时一放,走到公堂。
一听这案子,血压都要上来了。
科举舞弊还能舞弊地如此明目张胆罔顾王法?真当这里不是天子脚下?!
第135章
三个书生叙述的情况甚是玄幻。
玄幻到了包拯听到整件事情, 不是惊怒,而是到了十分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的地步。天子脚下,这些人竟敢如此明目张胆地舞弊?!
三个书生其中两个外地的,一个名叫田光, 一个名叫殷得荣。都是来自江南的考生。也因两人具是外地士子, 在开封人生地不熟, 纵使是被李寻欢和另外那个带头的考生劝来了开封府,但也只是站在后面而已,很少言语。
而一直站在最前面的名叫蒋宇星书生则承担了所有叙述的任务。
蒋宇星本就是东京人士,加上家中还有个在吏部任职的叔父,就算昨天经过的事情对他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赤, 果,果,藐视王法,但出于对李寻欢这个人的绝对信任,和家中有人的底气,还是面上不见丝毫畏惧地侃侃而谈。
故而全程都是蒋宇星站在堂前叙述事情的经过,如果有疏漏, 再由身后两名补充。
话说, 虽然考试中发生的事情是要从昨天开考鸣锣之后开始。但是整件事情的前情始末,却是要从十几天以前开始。
当时科举在即, 很多外地的考生都提前陆陆续续抵达了开封。
田光和殷得荣是路上相识, 之后便一起结伴而行。一同到了开封之后,又因为两人都是殷实之家,不差这些许的钱财,又约好了一同在同一家客栈住了下来。
两人平日准备科举的过程中也不免俗套地会像大多数文人一样, 往小河边,城外,高塔…这些地方钻一钻,如果有感而发,再吟诵两首词。
也巧了,就在某日两人在外游览,登山过程中,突然有感而发,随口吟诵两句,被路过的蒋宇星听到。
蒋宇星听到田光吟诵的诗句,细细品味,忍不住击节赞叹。
然后和朋友一起上前搭话。
四个人就这么认识了。
这除了田光蒋宇星和殷得荣以外的第四个人,就是引起所有事情的原由。
第四个人叫做沈秉坤,家中贫困,学识上也不灵光,但是却异常勤奋。
蒋宇星和沈秉坤是同一个书院的学生,沈秉坤因家中贫困,在学习之余,还包揽了书院所有的杂事。
蒋宇星向来自负。结交朋友也不是看对方家庭世家这种东西。爱才,也爱人品。
平日和沈秉坤相处,觉得这个人虽然家境并不殷实,却有难得的毅力和品性。哪怕再贫困都未曾舍弃文人风骨,于是主动和沈秉坤相交,有时也约着一同出游。
田光和殷得荣都纷纷觉得和蒋宇星相见恨晚,经常和蒋宇星相约。
而每次相约,沈秉坤都在,渐渐四个人也混得比较熟了。
就在前几天,几个人在田光和殷得荣一同居住的客栈一同探讨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比较沉默的沈秉坤突然提议,模拟几个题目,四个人试着论著。
说是就当做考前的准备。
其他三个人都欣然同意。
于是沈秉坤就出了三个题。
四人一同写就。
本来,故事到了这里,也算是平平无奇,顶多日后四人若是发达,也能成就一段佳话。
但问题就在——考试的那天,三个人在考场外,等了许久,等到锣响三遍,贡院门口的官员开始催促入场,马上贡院就要落锁之际,沈秉坤都没来。
三个人互相对视,每个人心里都有疑惑。
王朝站在包拯身边,听到蒋宇星叙述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皱眉追问:“没出现而已,当时的情况看,有可能是比你们先进去了,也有可能是不去了。你们为何会一直在贡院的门口等他?他没到就心里产生疑惑?”
蒋宇星回答:“因为——”说到一半,他双眼放空,听到王朝的追问,脸色大变:“大人,或许沈兄有危险!求大人速速派手下去沈兄家中看上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