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夜色如墨,乌篷船在幽暗的江面上轻轻摇晃。几点渔火在黑暗中明灭,像是漂浮的鬼火。
  杜隐禅的心跳得厉害,在江湖上摸爬滚打多年的江澄比天真的江小桃要危险百倍。
  "漕总。"冰冷的江风透过篷布缝隙钻进来,让杜隐禅不由地抱紧了双臂,"我有位朋友,脾气不大好。他若是知道我不见了,怕是要搅得五寅镇鸡犬不宁。"
  船身一顿,停了下来。
  江澄缓缓站起身。"叶大少放心。我一定亲自把您送回客栈。”
  杜隐禅僵硬的笑笑。
  “到了,请叶大少下船。”江澄提着灯先跳下船板,杜隐禅不得不跟在他身后下了船,她的一双皮鞋落水时丢在了江里,只好赤脚踩在松软的岸边。她转身张望,只见四周芦苇丛生,远处传来几声夜枭的啼叫,激得她浑身起了鸡皮疙瘩。
  江澄埋头在前面走,她只好深一脚浅一脚的在后面跟着。走进芦苇深处,江澄吹了一声尖锐的口哨,一艘小船从黑暗中悄然驶出。杜隐禅被迫再次登船,在黑暗中颠簸了约莫一刻钟,小船终于靠岸。这次停靠的似乎是个小岛,隐约可见一片跳动的灯火。江澄带她走进简陋的屋子里,里面的人好奇的打量着杜隐禅。
  屋子当中,竟然是个棺材,里面躺着的,赫然就是那被谢云生诬陷为女飞贼的温曼琳。这时温曼琳的尸体已经开始腐烂,散发着难闻的气息。
  “漕总,这……”杜隐禅不知道江澄是何用意,难不成,是要自己为温曼琳殉葬?
  “叶大少,你是上海滩来的人,见多识广。我请你来,是想要请教您一件事。”江澄对她倒是一直很客气。
  杜隐禅忙说:“漕总请说,只要我能帮上的,一定知无不言。”
  江澄从一旁的木盒中取出一张纸,双手递上:“请问叶大少可识得这封残信的来历?信中残缺的内容,您可有什么头绪?"
  杜隐禅展开信笺,只见信纸上印着青天白日暗纹。里面的内容更是触目惊心。
  “这信从何而来?”杜隐禅颤抖着手问向江澄。
  江澄看着棺材中的温曼琳,轻叹一声。“是从温曼琳的喉咙里掏出来的。”
  第25章 ☆、25、亲笔信
  杜隐禅当然知道这封信的分量。
  纸上印着青天白日的暗纹,墨迹遒劲,笔锋转折间带着凌厉,正是南京那位首座的手笔。她在叶先霖的书案上见过类似的密函,甚至曾因任务需要临摹过他的字迹,绝不会认错。
  可这样一封信,怎么会藏在温曼琳的喉咙里?
  江上讨生活的人向来消息灵通,却也鱼龙混杂,谁知道这帮人暗地里搅进了什么浑水?
  江澄看出杜隐禅知晓这封信的来历,坦荡的迎着她的目光,说:“出事的那一晚,温曼琳受镇上一位客人的约定,一个人跟随面生的中间人赴约,之后众人再见到她的时候已经横死码头。这封信是在收殓她的时候发现的。何嫂给她含米净身,替她合拢下巴时,这封信才从喉间显露出来。想必是温曼琳临死之前吞进去的。”
  “陌生人?”杜隐禅不解的看着江澄,“花船上的姑娘们就这么随意跟着出去?”
  江澄轻叹:“据船上老板娘说,那人给的多,又拿出殷老爷的名头,所以……”
  “这桩案子,与殷樾衡有关?”杜隐禅追问。
  江澄不想做这种猜测,还是接着上面的话问道:“叶大少,依您看,这封信是来自哪里?寄往何方?有没有可能从中查出温曼琳的死因呢?”
  杜隐禅沉吟着,眼睛却看着江澄,她要谈条件。
  江澄也不糊涂,立即会意。"叶大少想要什么,尽管提。我们虽然穷,但也懂规矩。”
  杜隐禅向他使了个眼色,江澄一挥手,守灵的人都退出草棚去,只留下一具尸体两个人。
  杜隐禅并未立即谈及信件,反而问道:"江漕总为何如此在意一个烟花女子的死因?”
  江澄闻言低头,阴影完全笼罩了他的面容。良久,他才缓缓抬头:"此事本是我们的秘密,但既然现在同坐一条船,叶大少问了,江某便如实相告。温曼琳不是寻常妓女。她来五寅镇,是有一个特别的目的。"
  杜隐禅酸痛的腿脚终于支撑不住,顺势坐在一旁的干草堆上。她双手抱住膝盖,微微抬头,示意江澄继续。
  江澄道:“这事说来话长。不过我看叶大少虽然出身豪门,但行事做派却很与我们这些草莽很对路子。不知叶大少有没有听说过十几年前杭州梅家灭门案?”
  杜隐禅本能地想要推说不知,可抬眼对上江澄那双锐利如鹰隼的眼睛,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这位漕帮当家的目光太过老辣,仿佛能洞穿一切谎言。
  “略有耳闻。我幼年时候听家里人说过,当年梅家干的是地底下的买卖,上一辈从古墓找到一副古图,据传是南明遗老所绘,留世是为能有一日复国所用。那张图记载了一十八省龙脉走向和矿藏坐标,世间独有此份。乱世之中,怀璧其罪,梅家手握重宝,却不知收敛。而梅家有个好朋友,是古董世家,看中了这件宝贝,出重金而不得,就聘请了几名杀手将梅家全家灭门,带走了那张《堪舆图》。不过这都是江湖传言,不足为信。”
  “此事并非江湖传言。”江澄伸手轻轻抚过棺木:"是真的。而温曼琳就是梅家幸免于难的女儿。”
  杜隐禅看着棺材中的温曼琳,不知她竟然还有这样一段身世。
  江澄的目光落在温曼琳苍白的脸上,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惋惜。“当时年仅五岁的温曼琳发痘疹,被奶娘带去娘娘庙养病,所以躲过一劫。梅家灭门之后,温曼琳跟着奶娘长大,一心想着报仇。今年除夕,她找到我,要我帮她在五寅镇立足,她说,她找到了些线索,确定当年杀害梅家全家的人就在五寅镇。”
  杜隐禅惊道:“奥?居然在五寅镇?那人是谁?”
  江澄摇摇头:“她不说,怎么问都不说。年轻时,我跟她爹梅寒声有点交情,不得不答应这孩子的要求。所以,她横死在码头,我不能不管……”
  杜隐禅咬着嘴唇回味着江澄的这番话。他为什么要对自己这样一个异乡人说出这些秘密?
  江澄看出她的疑虑,道:“我们都是穷苦人,识字的都没有几个,更别说是这种信笺了。镇上有学问的人也不肯跟我们打交道,倒是您叶大少,虽然来自大上海,却还愿意跟我们说说话。况且您见多识广,或许能看得出这封信的来历。”
  杜隐禅不知该不该明说。看着那盏风灯,她犹豫了一会儿,才决定实言相告:“江漕总,本来我就是个过客,来五寅镇也不过是为了一桩买卖,不该搅入是非。可是,漕总既然推心置腹,我也不敢藏私。”
  “您看。”她将信笺拿到灯前,指着信上的暗纹,“想必您也认得这纹路,是青天白日,也就是说,这封信来自南京。”
  “南京!”江澄虽经历颇多,但一提到南京,还是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你是说……”
  “不错。”杜隐禅点头确认他的猜测,为他读着信,“你再看里面的内容:……同志勋鉴:倭寇肆虐,山河板荡。吾弟效申包胥哭秦之志,借敌伪之位行保民之实,苦心孤诣,殊堪敬佩。经……特别会议决议,准以私人身份出任伪职,然须恪守'三不'铁律:一不签丧权文书,二不预剿共清乡,三不涉……。……其人阴鸷多诈,纵有'日中亲善'之言,亦当以七分虚应、三分戒备......阅后付丙。虽然信中有些字迹模糊残缺,但是也能看出九成。”
  /:.
  经她一读,江澄听明白了几分,道:“好像是一张准许出任官职的信。”
  “不错。不仅如此,还是一封准许某人充当日本人走狗的信。”信纸在杜隐禅指间簌簌作响,“江漕总再看这落款,这个名字您应该知道吧。”
  “中正……”江澄读出这个名字,惊觉不妙,忙用手捂住自己的嘴,“这是他的亲笔信!”
  “不错。”杜隐禅对这封信和这封信的内容都没有表现出特别惊讶,就像她早就知道这封信的存在,“所以,漕总应该能猜出这封信的收信人是谁,毕竟在这小小的五寅镇,能与南京联系,还能拿到他的亲笔信的人,只有一个。”
  自叶先霖拜访书局后,房雪樵就换回男装,混迹在码头,只为能尽快探查到杜隐禅的去向。
  方才叶先霖对谢云生大打出手的混乱中,他敏锐地捕捉到张阿树鬼祟离去的背影。原以为是要去销毁什么证据,于是跟了上来,却不想张阿树居然一路飞跑着进了殷家的大宅,想必是来向殷樾衡求援的。
  房雪樵跃入已经打烊的书局,站在二楼窗口,看着宛如水晶宫般的殷府,急得只抓脑袋。怎么办呢?杜隐禅到底在哪里?她到底落到了什么人的手里?难道真的是漕帮所为?如果是的话,漕帮人数众多,非得殷樾衡出面才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