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我已应侯爷的要求给诸位准备好了遣散金,今日午时起发放,请大家领完以后,尽快在这三日内收拾好行囊,莫要再牵挂,天无绝人之路,有缘自会再见。”
  听江宴池这么说完,家仆们便知此事已没有挽回的余地,可他们仍难以相信靖安侯会如此绝情。
  “老江,真的不能再劝劝侯爷吗?”
  “一定还有办法的。”
  江宴池少见地沉默不语,微叹着摇了摇头。
  忽有人注意到一红衣身影自书房而出,刚准备上前,就被从天而落的花念横刀阻拦:“公子要上朝了。”
  刀还在鞘中,鞘纹已模糊不清。
  车夫看着戚暮山登上车,不禁开口:“侯爷……”
  戚暮山没有看他,只淡淡道:“走吧。”
  -
  宣政殿。
  殿外低云暮灰,与北风呼啸,带着刺骨寒意钻入宫墙砌瓦的缝隙间。
  “启禀陛下,昨日收集到粮米千余石,目前为止粮库副仓已有粮食超五万石。民间听闻此举皆认为陛下深明大义,更有义士豪商带头效仿,主动捐献家中粮米上交朝廷。”
  “此举既是陛下大义,也是瑞王殿下英明啊。”
  如今的朝堂上多了几副新面孔,新贵清流不怕虎,俨然将福王党的势头压下。
  昭帝端居御座,俯瞰着众臣一举一动。
  须臾,又有大臣启奏道:“陛下,今贪官既废、朝中尚清,国库状况较四年前大有好转,虽不及先帝盛年时的财力,但臣以为,特事要特办,眼下国库已挺过艰难时期,就该及时调整新的政策。”
  昭帝似有若无地看了墨如谭一眼,颔首道:“爱卿所言极是,福王掌控国库这些年,与户部协理,劳苦功高,的确该歇一歇了。”
  墨如谭面不改色道:“臣弟承蒙皇兄信赖代管国库,已是莫大的荣幸,不谈劳苦,功高之说实为对臣弟过誉了。”
  昭帝微微一笑:“看来贤弟还想再操劳几年啊。”
  “臣弟不敢。”墨如谭顿了顿,看向方才上奏的大臣,“只是新策调整并非易事,从制定到推行,恐会劳民伤财。国库资财虽有盈实,可当前各地都需要用钱银,不知王大人将如何改制新策呢?”
  那大臣道:“臣以为,各地亟需钱银,根源在于仓廪不实,天灾难挡然亦有解,臣建议在常尧十三郡一带营建堤堰、开凿运河,引沱河长水通东西、贯南北,兴修水利以复兴农本。”
  昭帝点头:“贤弟通晓商理,对银钱耗用自有独到见解,你觉得此举如何?”
  墨如谭沉吟片刻,说:“兴修水利利国利民,是为善举。但臣弟还有一点顾虑,除去民营生计,陛下恐怕还忘了一处开支。”
  “是什么?”
  “边防。”
  戚暮山眉头轻蹙,侧目与墨卿相视。
  昭帝说:“东南地带确实海寇频发侵扰,但是高总督每年所需军饷由国库分仓发出,这部分钱银经户部与兵部协管,本就不用于民生土木,贤弟何需顾虑?”
  墨如谭道:“臣弟顾虑的是西北之地。”
  昭帝皱了皱眉,沉默不语。
  一武将试图反驳:“陛下,西北之地有小杨将军驻守,平素不过匪患罢了……”
  “西北之地恐怕不止有匪患。”墨如谭打断道,“还有虎豹环伺。”
  殿内霎时寂静,片刻,鸿胪寺卿才拱手道:“福王殿下,西北与月挝、南溟,以及西域二十六国毗邻,不知是哪国起了歹心?”
  昭帝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目光若细尾毒蛇缠在墨如谭身上。
  两人都心知肚明,但凡墨如谭直接将南溟二字说出口,就是与昭帝彻底撕破脸。
  然而墨如谭却调转矛头,慢条斯理道:“想来诸位都听说了,三天前琼华公主于深宫击杀何太医,试问皇兄,王妹这究竟是出于保全自身,还是蓄谋已久?”
  身后窸窣传来零星议论声,墨如谭望向昭帝深思的脸庞,接着说:“公主虽为皇嗣,但终究承载着异国血脉,其心之所向,不言而喻。有道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鸿胪寺卿道:“我昭与南溟结为友邦十余载,今使臣尚在京中,臣等便有护使臣之责。琼华公主既在禁苑遇险,若是防卫过当也是情有可原,殿下的推断未免极端了些。”
  “好,公主杀人尚且情有可原,那……”墨如谭扬起嘴角,似乎就在等他说出这句话,“少主呢?”
  戚暮山心头一跳,瞬间反应过来墨如谭要做什么,然而昭帝已先他一步问道:“哦?那位穆少主又犯了何事?”
  “皇兄恐怕不知,桥头坊西市的铁匠铺曾有个杂役,姓孙名延,上月被人发现惨死家中,至今未能查出真凶。据邻里目击,孙延遇害当晚家中来过几人,他们身形高挺且相仿,原以为都是男子,后来听声音发现其中竟有女子。众所周知,南溟不教女子约束其身,乃至牝鸡司晨,所以那夜在死者家中的只可能是南溟人。由此推之,极有可能是穆少主纵容其手下黑骑杀的人。”
  戚暮山忽然走出班列,凛声道:“陛下,没有证据表明此人是受黑骑所害,不可妄下定论。”
  墨如谭:“皇兄,戚侯爷出使过南溟,自然会偏袒穆少主,可臣弟亦所言非虚。除去夜里,据次日清晨报官的那名百姓说,当时还有一人声称是孙延的工友特来寻访,但等他报完官回来那人早已消失不见,实为可疑。不过,经锦衣卫多方打听,那人正是穆少主手下一个叫周信的人。”
  桩桩件件都是事实,唯独死的是假“孙延”,真“孙延”此刻还关在天牢里。
  昭帝稍稍眯起眼,脸色阴沉得可怕,众臣低垂视线,唯恐看到帝王的怒容。
  “之后臣弟在调查这个周信时,还发现此人原是一名流刑犯,本名周绍素,弘文二十九年因杀害当地乡绅而被发配岭南,后侥幸逃脱到昭溟边境做了山贼。”
  墨如谭瞥了戚暮山一眼,带着令他脊背发凉的笑意:“侯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么样的人才会同意一个罪犯、一个盗匪、一个烧杀抢掠之人,来自己手底下办事呢?”
  戚暮山沉默不语,班列中的同僚见状也噤了声。
  从始至终,墨如谭说的都没有错。黑骑夜访孙延居宅,周信乔装熟人引邻里破门而入,全是穆暄玑亲自授意,戚暮山无法反驳。
  墨如谭看回昭帝:“皇兄,穆少主一外邦之臣,在天子脚下残害无辜百姓,藐视皇威、草菅人命、暴戾恣睢!若说其毫无歹心,谁能相信?”
  无人敢置声。
  唯有戚暮山波澜不惊,平静道:“臣相信。”
  短短三个字,却是架在他颈侧的三尺青锋。
  昭帝审视着殿前两人,目光在双方脖颈间盘旋。
  过了半晌,才沉声道:“召穆少主进宫。”
  第106章
  穆暄玑是被宫卫押解着进来的。
  虽受制于人, 但他依旧身姿挺拔,脊背线条直没入瘦窄的劲腰里,每一步都走得云淡风轻, 像是浑然不知即将袭来的风暴。
  待至殿前, 宫卫才松开禁锢, 穆暄玑于是规矩地行礼道:“外臣参见陛下。”
  昭帝眼底阴晴不定:“穆使臣,你可知罪?”
  穆暄玑反问:“外臣有何罪?”
  “朕本是念及两国交好, 给予你们便利之权, 允你们在驿馆来去自如。”昭帝目光深邃,带着审视的意味俯看穆暄玑,“朕这般信任与宽容,反倒是让你愈发胆大妄为,现在想来,未免是朕太过放纵你了。”
  穆暄玑继续保持着作揖动作, 说:“如此说来外臣确有罪,外臣不该频繁拜访靖安侯府,也不该率人当街围堵福王殿下的府兵。”
  戚暮山眼角一抽, 心道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昭帝却冷笑:“如果只是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朕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朕且问你, 西市铁匠铺有个叫孙延的人, 你认不认识?”
  穆暄玑状似回忆, 片刻后,才缓缓开口:“认识。”
  “你手下那帮人是不是去过他家?”
  “是。”
  “朕最后问你,是你命人杀了他么?”
  穆暄玑仍是来时那般漫不经心的神情, 随后微微颔首道:“……是。”
  此言一出,满室哗然。
  昭帝没想到他承认得如此爽快,当即怒道:“来人!把这贼寇拿下!”
  下一刻, 刀光闪现,带着森然寒气,两翼宫卫持戟架住穆暄玑肩膀,百钧之力迫使他双膝陷地。
  穆暄玑姿态稍显狼狈,偏生语气没有丝毫畏惧:“陛下连外臣的作案动机都不过问,就要不分青红皂白动手吗?”
  昭帝尚未怒极昏脑,闻言便道:“好,朕就给你这个机会。”
  穆暄玑冷着脸仰起头,从昭帝的角度看来,那双蓝眸此刻褪去往日的平和,徒留三分难驯的桀骜,像极了一位旧人。
  “年关前东市御街兴办灯会,外臣与舍妹出馆逛灯会,偶遇一投壶场以和田玉扇作赌,让投者用劣质箭矢尝试。外臣侥幸赢得玉扇而去,然遭人埋伏欲抢扇,经查指使者正是孙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