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贤良文学们也是一样的,只会提出问题,无法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公羊传》里找一百年都找不到代田法和曲辕犁。
闻棠:“曲辕犁够劝吗?耧车够劝吗?铁农具够劝吗?玉黍够劝吗?不够我再画几个新农具。”
这次轮到文学默然不语了。
但很快又重整旗鼓,另一位儒生问道:“盐铁私营,数家人一起经营盐业,父子合力,家庭齐心,百姓便利,可以自己选择盐的品质好坏,若是官府垄断,统一价格,安知下层官吏不会以次充好,怠惰偷懒?”
说实话这个问题提出的一针见血,也有道理,历史上桑弘羊就是因为这话而“默然”,但现在,时代变了,博士。
有没有发现他言语中只提到了经营盐业,没说冶铁?
能砍五层铠甲的铁器肯定好用啊,虽然农用铁器的标准比不上军用武器那样高,但会比之前的百炼钢锋利,除草开垄也更快。
棠:“但是我看百姓们都很喜欢官府煮出来的新盐啊。”
这句话捅破了百官心中最后的那层窗户纸,破案了,那些又便宜又纯正的小破盐店(们)就是广牧君你!开!的!
对面全服武装,有锋利的铁,有咸味纯正的盐,这还辩什么?
诶,他想到一个好主意。
广牧君不是自诩忧国忧民,乃仙人使者吗?为何不将这精盐方子公之于众,这样也算造福于民了。
闻棠:别造谣,我没自诩这些。
“唉!”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看向对面文学,“新法冶炼的刀还是不够锋利。”
这并非凡尔赛,而是……
“否则怎么砍不开你的脸皮呢?”
百官懂了,这是闻棠在骂文学的脸比五层铠甲还要厚。
他们都是专业的大臣,朝堂之上锻炼多年,绝对不会轻易发笑。
除非忍不住。
殿中响起此起彼伏的轻笑声,算了不管了,反正当初高祖时,还有大臣们直接在大殿上拔剑互砍呢,他们只是轻轻地笑了两声,这不算什么的,
若问殿中谁人笑声最大。
刘彻也。
当然,东方朔也没放过这位文学,就差把“你可真好笑”直接写到脸上了。
博士们不服,继续辩驳。
广牧君你这个想法是不对的,上古时期政清人和、民生安乐,灾害不生,所以上位者要像上古时期的君王那样体恤民生,否则会恶政盛行,邪气兴起。
甚至越说越恐怖。
邪气兴起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虫灾、水灾、旱灾等。
闻棠;虽然我们现在是封建社会,但也不能搞迷信啊。
按他这个说法,恐龙灭绝是因为恐龙王搞恶政,才把自己的族群给灭掉的。
刘彻:……
上古之政这些话,莲勺卤发现祥瑞之后的第二天闻棠说过寓意恰好相反的策论,当时的答案让他很满意。
闻棠:……我在书里看到过这样的策问。
押题这一块儿,我无敌,你们随意。
当年周公辅政,德行遍布四海,亦有水旱寒冰之患……”
接下来的场景就是贤良们发出死亡提问,每一个问题都被闻棠完美地解答,可闻棠的问题却格外刁钻刻薄,使人难以应付。
他们甚至怀疑闻棠使用了什么巫术,窃取自己脑子里的知识,否则她怎么会回答地这么快?就算是思考,也只思考几息时间。
他们研究题干都要思考一段时间的啊。
闻棠:如果你背完一本6.2万字的《盐铁论》且翻了无数遍《史记》《汉书》,再略懂三国两晋唐宋元明史和《齐民要术》,你也能做到我这样的。
加油。
一直从红日初升辩驳到太阳西斜,其实桑弘羊等人有想过帮闻棠说上几句,但看她那副兴致勃勃的样子,避免自己帮倒忙,便也都闭嘴不言了。
不是,闻侍中你不累吗?
我们听都挺累的,你怎么还没辩累?
众所周知,考试时的考生是不会饿,不会累的,他们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快把这张卷子写完,先写会的,再编不会的,实在没招了也要把题干抄上!
闻棠就是这样想的。
更何况她朝会之前吃了一斤羊腿、一盘葵菜、一碗稻饭、还有俩鸡蛋,而且她因为太激动还不晕碳!
文学们却恰恰相反,年纪大了,食欲减退,早上简单喝上一碗粥,加几筷箸酱菜,简简单单一餐,没想到朝会上遇到了这么个大麻烦,他们都快被饿晕了。
不对,不是快要被饿晕,是真晕了!
正在和闻棠辩驳的那位博士突然感到一阵眩晕,整个人像是踩在云朵里一样缥缈,随后两眼一黑,直接倒在了地上。
殿中有轻微的慌乱,闻棠却面不改色,仿佛早就料到这种情况,在众人高呼“快寻医令”的时候,从自己褡裢中掏出一物,放到晕倒这位文学口中。
其余博士们想要阻止,却没来得及,心中又是慌乱又是担心,纷纷职指责闻棠是要害人。
意外的事发生了,医令还未到殿,晕倒的学士居然慢悠悠地睁开眼,又活了。
他感觉自己嘴里有一股子苦味,话都说不利索,也没忘质问闻棠究竟给他吃了什么?
闻棠(善良版):“人参啊!补气固脱,健脾益肺,宁心益智,养血生津哦。”
闻言,因为能量不足,这些博士们思考了一会儿,待反应过来后差点被气死。
这竖子早就猜到这个情形,是故意来用人参羞辱我们的!
真真真,t真是气煞我也!
有一位博士也是气性太大,居然浑身发软,差点被气晕。
闻棠打开褡裢,里面满满一包药材,什么当归、白芍。酸枣仁等。
治病效果好,侮辱性也很强。
闻棠:胸有成竹。
第62章 造纸
见到殿中情形变得如此慌乱,朝会前为随口问了一句闻棠包里装的是什么而一直内疚到现在的那位官员:……
原来药材是这样用的啊。
他又学到了一个朝堂小知识,朝会时,不光要担心自己的健康,还要在意对手的健康。
这时医令终于提着箱箧进殿,望闻问切一通操作后,得出结论,只是肝气郁结加上长时间水米未尽才昏过去的,没什么大碍,出于医师的职业素养,他反复叮嘱这些博士们要心平气和少生气。
“先生们,生气伤身又伤心啊!”
诸位博士:……不说还好,这一说更气了。
有了这个插曲,今日朝会就此停止。
但闻棠知道,那些博士们绝对不会偃旗息鼓,历史上也是这样的,盐铁会议断断续续吵了五个多月,双方只要一见面,逮到机会就吵,试图利用一切论据扳倒对方。
最后结果为贤良文学胜出,政府让步……取消了酒权专卖。
盐铁专卖依旧如故,那是因为当时汉朝连年征战户口减半,海内虚空,朝廷必须做出一些政策来收买人心。
但现在,虽然大汉也在连年战争,但还远远没到汉武后期那种地步,就算那些博士们统一去北阙门口cos晴天娃娃把自己吊死,刘彻都不会改变主意的。
整场辩驳中,除了公孙弘,另一位受到伤害的场外人员是丞相李蔡。
因为丞相的职责之一就是将通过的论策大致记在笏板上,汉朝笏板长二尺六寸,肯定不够记载,于是他身边就堆了一卷又一卷的竹简,越到后面,越是腰背发痛,手腕酸软,眼冒金星,甚至也想找闻棠要一片参片含入口中。
朝会之后,他忍不住轻声感叹:“也不知广牧君口中那种可以用来写字的纸,究竟何时才能研发出来!”
倒不是张汤透露给李蔡的这个消息,他身为丞相,负责整个国家的吏治和日常行政,闻棠开造纸厂期间大小事宜都是他批的,所以才能提前知道这件事。
想到那些儒生们知道自己引以为傲的知识很快会被大批量生产,李蔡又觉得……
他们真的需要好好找医师调理调理身体了。
防止自己被气死。
迎着夕阳,闻棠走出宣室殿,并带上她那以一敌多且全胜的战绩,大夫们觉得此刻的她身上在发光!
闻侍中厉害!
闻侍中本人:考一天试了,干饭!
自这日起,盐铁专营制度逐渐由长安扩展到各个郡县、乡、村、里中。
老百姓们知道这条政策后的第一反应是——无措。
对的,无措,他们的生活与田地织机为伍,远离政治中心,朝廷有了什么新政策,无论是对他们好,还是对他们坏,都只能被动地接受。
不接受难不成逃去山里当野人吗?
心里勃然小怒一下,然后继续执行朝廷颁布的政策。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个盐铁专营政策……似乎还不错。
至少要比之前好。
他们之前担心的事情无非就是两点,一是去官府专门经营的店铺去买盐铁,路上耗费太多时间,二是售卖的盐铁质量不好。
闻棠:“曲辕犁够劝吗?耧车够劝吗?铁农具够劝吗?玉黍够劝吗?不够我再画几个新农具。”
这次轮到文学默然不语了。
但很快又重整旗鼓,另一位儒生问道:“盐铁私营,数家人一起经营盐业,父子合力,家庭齐心,百姓便利,可以自己选择盐的品质好坏,若是官府垄断,统一价格,安知下层官吏不会以次充好,怠惰偷懒?”
说实话这个问题提出的一针见血,也有道理,历史上桑弘羊就是因为这话而“默然”,但现在,时代变了,博士。
有没有发现他言语中只提到了经营盐业,没说冶铁?
能砍五层铠甲的铁器肯定好用啊,虽然农用铁器的标准比不上军用武器那样高,但会比之前的百炼钢锋利,除草开垄也更快。
棠:“但是我看百姓们都很喜欢官府煮出来的新盐啊。”
这句话捅破了百官心中最后的那层窗户纸,破案了,那些又便宜又纯正的小破盐店(们)就是广牧君你!开!的!
对面全服武装,有锋利的铁,有咸味纯正的盐,这还辩什么?
诶,他想到一个好主意。
广牧君不是自诩忧国忧民,乃仙人使者吗?为何不将这精盐方子公之于众,这样也算造福于民了。
闻棠:别造谣,我没自诩这些。
“唉!”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看向对面文学,“新法冶炼的刀还是不够锋利。”
这并非凡尔赛,而是……
“否则怎么砍不开你的脸皮呢?”
百官懂了,这是闻棠在骂文学的脸比五层铠甲还要厚。
他们都是专业的大臣,朝堂之上锻炼多年,绝对不会轻易发笑。
除非忍不住。
殿中响起此起彼伏的轻笑声,算了不管了,反正当初高祖时,还有大臣们直接在大殿上拔剑互砍呢,他们只是轻轻地笑了两声,这不算什么的,
若问殿中谁人笑声最大。
刘彻也。
当然,东方朔也没放过这位文学,就差把“你可真好笑”直接写到脸上了。
博士们不服,继续辩驳。
广牧君你这个想法是不对的,上古时期政清人和、民生安乐,灾害不生,所以上位者要像上古时期的君王那样体恤民生,否则会恶政盛行,邪气兴起。
甚至越说越恐怖。
邪气兴起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虫灾、水灾、旱灾等。
闻棠;虽然我们现在是封建社会,但也不能搞迷信啊。
按他这个说法,恐龙灭绝是因为恐龙王搞恶政,才把自己的族群给灭掉的。
刘彻:……
上古之政这些话,莲勺卤发现祥瑞之后的第二天闻棠说过寓意恰好相反的策论,当时的答案让他很满意。
闻棠:……我在书里看到过这样的策问。
押题这一块儿,我无敌,你们随意。
当年周公辅政,德行遍布四海,亦有水旱寒冰之患……”
接下来的场景就是贤良们发出死亡提问,每一个问题都被闻棠完美地解答,可闻棠的问题却格外刁钻刻薄,使人难以应付。
他们甚至怀疑闻棠使用了什么巫术,窃取自己脑子里的知识,否则她怎么会回答地这么快?就算是思考,也只思考几息时间。
他们研究题干都要思考一段时间的啊。
闻棠:如果你背完一本6.2万字的《盐铁论》且翻了无数遍《史记》《汉书》,再略懂三国两晋唐宋元明史和《齐民要术》,你也能做到我这样的。
加油。
一直从红日初升辩驳到太阳西斜,其实桑弘羊等人有想过帮闻棠说上几句,但看她那副兴致勃勃的样子,避免自己帮倒忙,便也都闭嘴不言了。
不是,闻侍中你不累吗?
我们听都挺累的,你怎么还没辩累?
众所周知,考试时的考生是不会饿,不会累的,他们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快把这张卷子写完,先写会的,再编不会的,实在没招了也要把题干抄上!
闻棠就是这样想的。
更何况她朝会之前吃了一斤羊腿、一盘葵菜、一碗稻饭、还有俩鸡蛋,而且她因为太激动还不晕碳!
文学们却恰恰相反,年纪大了,食欲减退,早上简单喝上一碗粥,加几筷箸酱菜,简简单单一餐,没想到朝会上遇到了这么个大麻烦,他们都快被饿晕了。
不对,不是快要被饿晕,是真晕了!
正在和闻棠辩驳的那位博士突然感到一阵眩晕,整个人像是踩在云朵里一样缥缈,随后两眼一黑,直接倒在了地上。
殿中有轻微的慌乱,闻棠却面不改色,仿佛早就料到这种情况,在众人高呼“快寻医令”的时候,从自己褡裢中掏出一物,放到晕倒这位文学口中。
其余博士们想要阻止,却没来得及,心中又是慌乱又是担心,纷纷职指责闻棠是要害人。
意外的事发生了,医令还未到殿,晕倒的学士居然慢悠悠地睁开眼,又活了。
他感觉自己嘴里有一股子苦味,话都说不利索,也没忘质问闻棠究竟给他吃了什么?
闻棠(善良版):“人参啊!补气固脱,健脾益肺,宁心益智,养血生津哦。”
闻言,因为能量不足,这些博士们思考了一会儿,待反应过来后差点被气死。
这竖子早就猜到这个情形,是故意来用人参羞辱我们的!
真真真,t真是气煞我也!
有一位博士也是气性太大,居然浑身发软,差点被气晕。
闻棠打开褡裢,里面满满一包药材,什么当归、白芍。酸枣仁等。
治病效果好,侮辱性也很强。
闻棠:胸有成竹。
第62章 造纸
见到殿中情形变得如此慌乱,朝会前为随口问了一句闻棠包里装的是什么而一直内疚到现在的那位官员:……
原来药材是这样用的啊。
他又学到了一个朝堂小知识,朝会时,不光要担心自己的健康,还要在意对手的健康。
这时医令终于提着箱箧进殿,望闻问切一通操作后,得出结论,只是肝气郁结加上长时间水米未尽才昏过去的,没什么大碍,出于医师的职业素养,他反复叮嘱这些博士们要心平气和少生气。
“先生们,生气伤身又伤心啊!”
诸位博士:……不说还好,这一说更气了。
有了这个插曲,今日朝会就此停止。
但闻棠知道,那些博士们绝对不会偃旗息鼓,历史上也是这样的,盐铁会议断断续续吵了五个多月,双方只要一见面,逮到机会就吵,试图利用一切论据扳倒对方。
最后结果为贤良文学胜出,政府让步……取消了酒权专卖。
盐铁专卖依旧如故,那是因为当时汉朝连年征战户口减半,海内虚空,朝廷必须做出一些政策来收买人心。
但现在,虽然大汉也在连年战争,但还远远没到汉武后期那种地步,就算那些博士们统一去北阙门口cos晴天娃娃把自己吊死,刘彻都不会改变主意的。
整场辩驳中,除了公孙弘,另一位受到伤害的场外人员是丞相李蔡。
因为丞相的职责之一就是将通过的论策大致记在笏板上,汉朝笏板长二尺六寸,肯定不够记载,于是他身边就堆了一卷又一卷的竹简,越到后面,越是腰背发痛,手腕酸软,眼冒金星,甚至也想找闻棠要一片参片含入口中。
朝会之后,他忍不住轻声感叹:“也不知广牧君口中那种可以用来写字的纸,究竟何时才能研发出来!”
倒不是张汤透露给李蔡的这个消息,他身为丞相,负责整个国家的吏治和日常行政,闻棠开造纸厂期间大小事宜都是他批的,所以才能提前知道这件事。
想到那些儒生们知道自己引以为傲的知识很快会被大批量生产,李蔡又觉得……
他们真的需要好好找医师调理调理身体了。
防止自己被气死。
迎着夕阳,闻棠走出宣室殿,并带上她那以一敌多且全胜的战绩,大夫们觉得此刻的她身上在发光!
闻侍中厉害!
闻侍中本人:考一天试了,干饭!
自这日起,盐铁专营制度逐渐由长安扩展到各个郡县、乡、村、里中。
老百姓们知道这条政策后的第一反应是——无措。
对的,无措,他们的生活与田地织机为伍,远离政治中心,朝廷有了什么新政策,无论是对他们好,还是对他们坏,都只能被动地接受。
不接受难不成逃去山里当野人吗?
心里勃然小怒一下,然后继续执行朝廷颁布的政策。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个盐铁专营政策……似乎还不错。
至少要比之前好。
他们之前担心的事情无非就是两点,一是去官府专门经营的店铺去买盐铁,路上耗费太多时间,二是售卖的盐铁质量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