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剧透我是太宗 第3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怎么办呢?还能怎么办,出血支持太子扶持新政呗。
  毕竟在他们看来,熬吧,等太子继位,总会有好日子的。】
  “九弟在诛心上,向来不会让人失望,”安王对大儿子感慨道,“再给桓哥儿送点玩具过去吧,这孩子天幕中过得也不容易。”
  以前倒是误会这孩子了,虽然不算聪明,但也确实倒霉就是了。
  【朝臣忍着委屈在推行新政,而林朗在干嘛呢?鹤仙在皇宫里改造了一个道宫,让林朗和他一起修道,这是明面上。】
  明面上三个字,让元泰帝彻底放心了,还好,还好,他就说嘛,作为一个皇帝,弘德帝再沉迷修道,也不该忽视手中的权力才对。
  【实际上,林朗监察处理着军队后勤相关,负责军中与朝廷有交接的部分,严格把控军队没有外人插手。】
  这是吃了弘德十四年的亏,防着呢,所以……
  “弘德帝这是还没有放弃清丈土地。”
  不止朝臣看出来了,就连民间,也有聪明人看出来了。
  【而左相这个一人之下的空缺,鹤仙却并未将右相给升上来,而是直接提拔刑部尚书陈召棠为左相。】
  “陈召棠?”
  “陛下,殿下,如今官员与进士之中,未有此人。”人形数据老天官直接给答案道。
  在朝堂混了二十来年就到了刑部尚书的位置,左相的位置,是个能得弘德帝欢心的人才。
  且,以弘德帝将荀子拨给法家的动作来看,这个陈召棠,应该是法家在朝堂的代言人。
  【自陈召棠任左相,朝堂一改之前林朗在时的风气,变得严肃了起来。
  林朗能周旋在君主与朝臣之间,缓和君臣关系,端水下官,以温和的手段达成目的,陈召棠不同,严格践行着法不容情,朝堂氛围,变得有些紧绷了起来。】
  丞相的作用不就是平衡君主与臣子的矛盾吗?这个陈召棠显然做不到这一点,那就是……弘德帝有意为之。
  年轻的官员随着天幕的讲述,心情跟着起伏,跟着担心,老一辈的,早就从蛛丝马迹中,琢磨帝王的真正目的,这于他们而言,早已成习惯。
  【朝臣倒是有不堪忍受的,想找鹤仙诉苦,然后就被鹤仙抓进了道宫,被迫与鹤仙论道,待出了道宫,脑子里就只剩下要劝谏君主勤政了。】
  【所以再说一句,咱们鹤仙文学水平真不差!能和文官打得有来有回呢!】
  众人:……
  咋的,他们太子殿下只是爱玩儿一点,怎么就文学素养差了,还要提这么多次。
  “东宫不是有好几个拽文的吗?要我说,干脆给太子代笔几篇得了。”
  “……”
  “虽然你们武将向来不靠谱,但这次……说得有点道理。”
  姜衡:?
  “孤觉得,把孤早年逃课的记录删了就行。”
  袁老尚书又一口气差点没上来,殿下糊涂啊!这不是送上门给史官出名吗?!
  史官:……
  【朝臣就这样憋屈地过了两年,两年后,更苦的来了,绣衣卫指挥使许鸿调任户部右侍郎,再次负责土地的清丈。】
  “啊?”
  “绣衣卫指挥使能转户部侍郎?”
  “殿下,这,没有这样规矩啊……”
  绣衣卫这,这弘德帝这是在用酷吏来施行变法!
  这样的朝堂,能平稳下来就怪了!
  可偏偏,弘德帝手中军权稳固,比十多年前更加稳固,这样的朝堂,其实某种程度上,只要与弘德帝的执政理念相悖,就像极了汉武后期的朝堂。
  “许鸿,姓许。”元泰帝对那些官员的下场不关心,对天幕点出来的人才关心。
  姜衡也更关心这个,“应该与武定侯相关。”无论是绣衣卫指挥使,还是负责变法,都必须是心腹。
  可惜,现在的许家还没这个许鸿,估计是武定侯的儿孙了,急不得。
  【要不说专业人做专业事呢,绣衣卫指挥使转行负责清丈土地,探查隐田,这是转行吗?这是专业对口了啊!】
  终究还是成了。
  无数有隐田的家族心想。
  清丈土地的下一步,便是改税法了吧?
  【又有陈召棠全权配合,这变法,注定阻拦不住。】
  【只是这次,或许是看到了鹤仙的决心,或许是绣衣卫的威慑,也或许,是这些年来,官方海贸的收益,鹤仙将其中部分,用在了提高官员的待遇上,算上海贸的分成,大梁官员的正经俸禄,已经算是诸朝最高,也不太好意思全力反对,故而这次,有针对,但相对而言,算是顺利,变法,成功了。】
  诶?一众官员瞬间就精神起来了,海贸的收益,弘德帝竟然拿出了分成给朝臣,而且,看样子还不少,诸朝之中俸禄最高,关键是正经途径的收益!
  晋王突然好奇,“朝臣都有了,我们宗亲有吗?”
  “弘德十四年后,九哥先稳定的肯定是宗亲,”鲁王好歹也在姜衡身边长大的,“海贸收益,不出意外,国库占大头,九哥自己一部分,然后是宗亲,最后是朝臣。正经收益多了,朝臣再贪,那就是自己找死了。”
  【不过朝堂上,参奏二人的折子也还是愈发多了起来。】
  【终于,弘德三十四年,陈召棠卸任左相之职,乞骸骨,加封太子太保,许鸿卸任户部右侍郎之职,加封太子少傅,回武定侯府给武定侯养老了。】
  【鹤仙也终于正常上朝了,原来的右相,终于升任左相。
  就在朝臣以为,好日子要来了的时候,一纸诏书,广宁侯回京,无任何衔接,任右相。】
  第37章 弘德晚年
  他们在这一刻,默契的只有一个想法,这个左相,到底是谁?
  他们早已知道了广宁侯是何人,也早就明白广宁侯这个右相只是一年过渡,所以,把右相升左相,只是给人家广宁侯占坑罢了。
  好惨一丞相,头顶的左相好不容易退休了,结果被空降,空降没了,最后还得为年轻人让路。
  【鹤仙和左相亲自带广宁侯熟悉政务,鹤仙为此甚至老老实实上了一年的朝,就在朝臣放松警惕的时候,左相乞骸骨,广宁侯任左相,总揽朝政,鹤仙重新回道宫修炼。
  逢五一次的早朝,鹤仙一个月能只上一次,其余时候由太子监国,左相辅政,但有个问题,太子称广宁侯师兄,广宁侯能朱批,太子只能提建议,监国的到底是谁啊?】
  鉴正堂,蒯谌殷勤地给小扶光满上一杯果茶,“您老喝茶。”
  杨乐安没眼看,“小孩子家家的,给他喝什么茶,果汁就行了。”
  元泰帝对比了一下自己的两任太子,和弘德帝的太子,这一对比,自己简直是绝世好父亲!
  【朝臣除了早朝,几乎很难见到皇帝,臣子劝谏皇帝勤政,勿要学秦皇汉武求仙的折子,均被压了下来。】
  【莫说臣子,太子要见皇帝一面也难,也就太孙见鹤仙还相对容易,太子这才能稳得住。】
  “不是说是圣天子,明君吗?这行为也不像啊?”
  “笨蛋,人圣天子在为了百姓和贪官对抗呢!”
  “是吗?对抗需要修仙吗?”这不对吧?
  “我觉得就是老了昏了头了。”
  “你可闭嘴吧,别什么都说出来。”
  也就是现在皇帝不是暴君,要不然这言论,哪儿能这么轻松。
  “老十,你能看出这是哪一出吗?”
  面对哥哥们的目光,老十挠了挠头,也有点拿不准了,“有了徒弟,可以偷懒了吧?”
  【这时候,就有官员另辟蹊径了,陛下,您不是要修仙吗?微臣对这也略有涉猎,进献道长,琢磨青词,主打一个佞幸之臣,鹤仙对此什么态度呢?真召见了!】
  【一时间,朝堂上广宁侯坐镇一言堂,真正的君主在道宫与佞臣论道,就这样一两个月,鹤仙甚至开始给这些臣子赏钱赏宅子了,佞臣当道了啊!】
  朝臣紧张地望向元泰帝,陛下,您管管太子!这可不能跟着学坏了!
  姜衡神情无辜。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好哇,陛下年纪大了,果然开始放纵了!
  一时之间,忠心耿耿的臣子被挡在道宫外,与广宁侯一起兢兢业业支撑朝堂,心思不正的奸佞则逢君之恶,企图趁机走上人生巅峰。】
  【直到某一天,有个叫庖袆的幸臣,收了底下人孝敬的田产,被放在了鹤仙的案头,鹤仙终于终于上了朝,所有以修道试图惑君的臣子,全被查抄了个底朝天,有连带关系的,也没放过,一并查办。】
  朝臣放心了,合着是钓鱼执法,不是老年昏聩了,君主脑子还在线就行,脑子还在线就证明行事会有度,不会乱来……吧?
  【此时的大梁,已经是四夷臣服,万国来朝,四方边域等待开发的区域很多,朝廷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对于世家等大族前往,也是支持的,朝臣族人想去,同样可以,只要有胆量,有的是田。
  且海贸利益巨大,国库占一半,其次鹤仙和宗亲,然后便是按照官阶给朝臣相应的股份福利,这些利润,完全足够地多的朝臣按照田亩交税,并且还能剩下很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贪污的臣子,可谓是在鹤仙的雷点上蹦跶。】
  “所以官位还是要做大!”
  “这不然呢,俸禄不也是分级的?这太正常了。”
  【插一句,如今的东北黑土地自然是粮仓之地,可在当时,东北是真的冷,少有人愿意去,鹤仙看没人去,这不行啊,就给臣子们说:东北这块地,是块好地。
  这不算是暗示,几乎是明示了。
  心腹二话不说,直接派遣族人前去开荒,其余臣子心知鹤仙的意思,但去开荒,难呐!
  去,得圣心,但是家里开销注定哗哗掉,不去吧,别人都去,上司或许记不得哪些人去了,但一定记得哪些人没去。可开荒的难度太大了。
  最后,去了的,后辈那叫一个幸运,不去的,嘿嘿,也没什么大事儿,不过是后人少福罢了。】
  嗯?
  朝廷众臣眼巴巴看着姜衡,就差把姜衡看出一朵花。
  一次倭岛是巧合,两次东北黑土地呢?
  再抬头看着天幕,这就是得天所授吗?
  “东北?”
  “那地图好像是,关外?”
  “嘶,那好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