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梦华录 第112节
“哎——项弦!”高俅来了,问,“你那兄弟呢?可好久不曾见着了。”
项弦现在最不想看见的就是这家伙,奈何正忙着,随口敷衍,心道稍后再与你算账。
“魔族在西域唤出数十万魃军,”项弦朝众人说,“俱被我司正使与高昌王联手挫败。数月前万岁山之难,各位大人亲眼得见,如今魔族将故技重施,以城外的辽国百姓为粮食,制造戾气,孕育天魔,若不想开封城陷入浩劫,必须妥善处置。”
高俅一脸茫然:“什么玩意儿?魃是什么?”
众人只看着项弦。
项弦也不解释,只续道:“我知道朝中各位大人顾忌宋、辽之争,立场各异,且容下官提醒一句,此事攸关大宋存亡,切勿意气用事。”
“项弦,”赵构来了,说道,“咱们走罢。”
项弦于是抱拳为礼,辞别众武官,跟随赵构前往御书房。
文臣交头接耳,讨论项弦之言,武官们却只互相使眼色,李纲又叹了口气。对宋廷而言,项弦虽以文韬入朝,所担任的却是驱魔司使一职,乃武官职位,武将们常将他视作自己人,多少有几分回护之意。
奈何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郭京长袖善舞,与权臣拉帮结派,这又令人对项弦带着几分忌惮。
正午时分,萧琨来到北门前,先购买了不少面、米等物资,雇了马车,出示官印,来到城外平原上。
开封城北面近十里开外,农田无法耕作,成为流民的临时居所。他们或是三五成群聚集在树下,或是以木板辟出遮挡风雨的简陋棚屋,赶也赶不走,人多势众,又怕起哄作乱。
辽人一路南逃后,来到这天下第一城外,处境虽仍然艰难,却至少能勉强活下来,开封的百姓心存同情,不时会赈济辽人。而在城外,偶尔也能刨些草根田鼠等物充饥。
宋军则如临大敌,在城外四处巡逻,只等朝廷议定,便采取最终行动。
衣衫褴褛的辽人纷纷起身,看着萧琨的车经过大路。
萧琨将车停在路边,用辽语喊道:
“都过来罢!”
流民当即一拥而上,开始疯抢,有人看似他们的头儿,大声道:“别扯破了袋子!是粮食!粮食!”
又有诸多妇人争先恐后,跪在地上,萧琨正要扶时,发现她们在捡散落于地上的米与麦粒。众多流民上来时,反而将萧琨挤到一旁,自己人争相踩踏推搡。
“是哪位朋友?”头儿用辽语喊道,“谢谢了!谢谢你的大恩大德!”
五十万人,足足五十万,这么一车粮食,不过杯水车薪。马车上的粮食被抢完后,车夫生怕马也被饥民夺走,毕竟语言不通,宋人之于辽人而言又有国仇,当即道:“大人!我得先回去了!”
车夫逃回城中,流民渐渐地散了,唯独萧琨站在旷野中,双目通红。
不久后,那辽人的头儿过来,说道:“这位朋友,都是契丹的父老乡亲,过来说说话罢。”
萧琨触景生情,半晌后哽咽起来,一时彼此都悲从中来,萧琨拉住那陌生人的手臂,与他抱在一起。
御书房中,赵佶手捧项弦一夜写就的奏折正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赵佶道,“你是通晓天道的人哪,探花郎,何以落了执念?”
赵佶的心情相当矛盾,既赞叹欣赏项弦这个人,又相当恨他不识时务。这份奏折写得情真意切,旁征博引,极有才华,只可惜他不愿入文渊阁,非要去当驱魔师。
赵桓坐在左首下,蔡京、童贯随侍在侧,项弦被赐了座,赵构则在御书房内的门边站着。
“亡国之难,”赵佶读完奏折,说,“自古使然,先贤有话是‘上天有好生之德’,这不错,但若换作大宋被辽灭国,你以为,辽人会善待大宋的遗民么?”
项弦心道这时候你又不说“诅咒亡国”一类的话了。
“官家,殿下,”项弦待得插话空当来到时,方解释道,“这不仅仅是好生之德的问题,官家可曾想过,天魔缘何会在神州大地不断转生?”
赵佶将奏折扔到一旁,笑道:“朕从未得见天魔,全凭耳闻,史实上亦稍有记载,你这话可就问得强人所难了。”
赵桓想开口劝说,项弦却示意无妨,解释道:“天地间怨气、戾气过多,无法被天地脉净化时,便将凝聚为‘魔’,上一次,想必官家已深受其害。”
年初被魔人夺舍那一劫,赵佶最后记忆乃是与冒着黑气的郭京一个照面,再醒转时,皇宫内乱七八糟,建筑虽恢复了,珍藏的书画与奇石却被毁了大半,全过程俱由旁人转述。过后赵佶连着做了大半月的噩梦,还是与郭京这名被夺舍的老兄弟长谈彻夜,郭京用人君者需历尽劫数,又以自古帝王将相,不免要战妖邪,替百姓肩负痛苦等传说相劝,才稍得开导。
宫中百官非常默契,谁也不敢多提,被项弦这么说起,赵佶又仿佛亲历一次劫难,不由自主地变了脸色。
“所谓‘魔’,究竟藏身何处?”赵桓此刻问道,“既时时祸乱神州,我人族亦不乏有志之士,两千年来,就不能有一了百了、根除祸根的办法么?”
蔡京从前只将天魔一说视作市井孩童闲谈,到得今岁,方知不可小觑,又道:“项大人可曾查到天魔如今身处何方?未能将魔族尽灭,是否我方战力仍显不足?”
天魔之说,存在久远,近千年来竟有愈发猖獗之势,甚至入侵人族朝廷,三百年前的安史之乱便隐隐有着魔族祸乱的影子,如今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影响,身为应天授命的赵家,自然只想彻底解决。
项弦叹了口气,说:“魔气从何而来?臣以为,已说得很清楚了,魔的诞生,源自‘人’。”
项弦抬头望向赵佶,认真道:“自朱温篡唐开始,至太祖立国,足有五十三年,五十余载中,中原死去者,足有三千四百万人。”
御书房内众人心思各异,此乃大宋立朝后修史所记,具体数字虽有少许出入,两三千万性命却是少不了的。赵匡胤建国后,曾属盛唐的疆土十室九空,又过近百年,才慢慢地恢复生息。
“这些年里,辽、宋交战,宋、黎白藤江一战,至澶渊之盟,陆陆续续,又是近两百万条人命。四年前方腊为何举事,那场暴乱又死了多少人?不必我说,想必各位比我更清楚。”
项弦只当作看不到赵佶极度难看的脸色,不停地扇皇帝的脸,又正色道:“到得如今与金国的海上盟议,天地间戾气容纳已到极限。官家与诸位大人以为天魔存在,自古使然,然则所谓‘魔’,其真身无非‘人’而已。”
蔡京:“说来说去,又绕回了盟议上……”
“官家与各位大人想除掉一个人,何其简单?”项弦不容蔡京多说,朗声道,“身居高位,杀伐之权在手,杀一个人,犹如以手指按死一只蝼蚁。”
项弦做了个“按死”的手势,说:“此间的所有人,都拥有支配尘世的绝对力量,可各位是否想过,这么做的后果?我知道你们都在想什么,后果就是——没有后果。毕竟自天地初开伊始,弱肉强食,便是世上法则,这儿应当没有不曾取过人性命的大人罢?我想没有。”
“项弦,你究竟想说什么?”赵桓也听得有点受不了。
“被强权所碾过的地方,历史的车辙印中,戾气随之而生,”项弦说,“这才是神州的终极规则,任你力量通天,法力无边,按死蝼蚁,仍需接下所有的因果。初时你兴许察觉不出,但假以时日,越来越多怨恨与悲痛无法消散,在大地上聚集时,天魔便将应运转世而生,如今它的力量愈发强盛,城外的五十万辽国流民,便是它最好的养分。”
“诛灭天魔的真正希望,不在于驱魔师。”项弦最后道,“各位大人,大宋若果真上下一心,百姓安居乐业,魔气自除,天魔也自然不再有孕生的土壤。悬崖勒马,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片刻安静后,蔡京总算打破了沉默。
“探花郎不仅武艺了得,修行盖世,亦学得一口好辩才。”蔡京道,“但我朝太祖黄袍加身,陈桥起兵,乃是为的万民福祉,若无大宋开国征战天下,又何来百姓的休养生息?”
“项弦,”赵桓开口,打断了蔡京,语气依旧温和,说,“你所奏之事,大伙儿已清楚了。”
赵佶冷漠地“哼”了声,宋廷上下都十分忌惮项弦,毕竟项弦走的是大宋历代大驱魔师的路,没有倚靠怪力乱神之道获职,而是踏踏实实、规规矩矩地通过会试写文章入朝,其才华、能力已得朝中上下承认,又出身于江东名门望族。
以其二十岁点新科探花的资历,项弦若愿入朝为文臣,来日将飞黄腾达,前途不可限量,却偏偏前去驱魔司充当武官,更甘居人下,由不得众人轻视。
项弦说:“臣只希望不辱智慧剑之名,完成守护神州的天命,至死则以。官家与各位大人的天命又是什么?”
话音落,项弦起身,朝皇帝、太子与百官行礼,退出了御书房。
开封城门处,午后:
乌英纵、潮生、牧青山与斛律光四人正在集市上闲逛。
“咱们买点东西,”潮生说,“给外头哥哥的族人们吧?”
乌英纵想了想,说:“得问老爷,他的钱我不能动。”
“哦,”潮生想起来了,说,“对哦,买东西要花钱。”
牧青山说:“你没钱么?平时给人治病不收诊金?”
斛律光:“我看这儿有官府,要么今晚我去借点?”
乌英纵:“说什么疯话?不要给老爷惹事!”
斛律光挨骂了,只得保证不去劫官银。
乌英纵看了两人一眼,又朝潮生说:“我也有一点俸禄,可以用我的钱。”
“太好了!”潮生说,“我能用多少?”
“你想用多少,就用多少,”乌英纵说,“全花掉也不打紧。”
斛律光:“我也有一点钱。”
乌英纵:“不用你的。”
乌英纵跟在项弦身边,起初本无薪酬,反而是项弦把自己的钱都交给了他,但凡要花钱的地方便混在一处使。平日里乌英纵并无多少物欲,唯独吃得多,但也花不了几个钱。直到项弦成为驱魔司副使后,连带着让他也领了个职,是以才有了私房钱。
两年多来,乌英纵存了有小一百两,平日给潮生买东西,全用这笔私房钱。现下潮生有需要,只要他高兴,把银子扔水里听个响,乌英纵也是乐意的。
“我看他们全在生病,”牧青山说,“春天瘟气重,你不如买点药材,煮一大锅药膳汤,配上胡饼,散给契丹人吃。”
“好主意,”潮生说,“就做祛疫汤罢。”
北城门外,流民纷纷围聚过来。在安置契丹人一事上,宋廷虽尚未达成一致,却偶尔也有城中大户人家为积攒功德,出来做小型赈济,否则这五十万人断不能撑久。
斛律光开始将买来的药材做汤,乌英纵与潮生则又去城中购买胡饼。
潮生所开的方子大多是健体防瘟所用,以药材配合牛骨、胡椒等香料熬制药膳,再搭配从城中购买的面饼。契丹人即便语言不通,也知是赈济,拿着破碗,排起了长队。
春风盈野,流民们衣不蔽体,斛律光看得心下不忍。
“还不能吃呢,”斛律光朝孩子们说,“得煮上一个时辰,你饿了么?”
一个契丹孩子眼巴巴地看着,斛律光便翻随身小兜,给了他一块米糕,那小孩儿忙揣着跑了,数名孩童当即疾追在后,开始争抢,用辽语喊着“给我、给我”。
斛律光忙道:“不要打架!”
额外给的一点食物,引出了孩子们的打斗,斛律光过意不去,便将勺递给牧青山,自己前去排解,好容易分开了几名契丹小孩儿,斛律光提着一名顽童的衣领,将他放到一旁。
牧青山一脸无聊站在锅畔,又见一名小孩儿朝斛律光说了几句话,斛律光便跟着他走进人群中去。
牧青山:“你去哪儿?”
斛律光远远地朝他摆手,牧青山便道:“回来!”
牧青山守着锅,不知为何,总觉得有些不安。片刻后找来一名契丹人,说道:“替我看着。”旋即拨开人群,追向斛律光。
那小孩儿眼眶通红,拉着斛律光的手只是走,斛律光学过少许辽语,朝他说:“我不会治病,你妈妈在哪儿?”
开封城北的田地一侧,南下的流民们分布于诸多耕地上,导致宋人一时无法耕种,田埂一侧的棚寮亦被占去。小孩儿让他跟着自己往人少的地方走,此地已是流民们所聚居的边缘区,人越来越少。斛律光又道:“你快让大人带她出来,我替你找人,为她看病。”
那孩子不过六七岁,脸上带着刺青,显然是辽国贵族的奴隶,斛律光见其模样,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与母亲相依为命,替他难过起来。
他被带到一个黑暗的棚寮前,孩子示意他就在里面,斛律光便躬身,单膝跪地,进了矮棚内,双眼很快适应光线,却发现空无一人。
斛律光:“你娘呢?”
斛律光正四处找寻孩子下落,一个阴冷的声音在他背后道:“是你该去见你娘。”
斛律光马上知道遭到了暗算,二十余年来他纵横西域,被埋伏已不是第一次,每次都艺高人胆大,仗着自己身手犹如闪电,哪怕百人千人的强盗围攻,亦摸不着他一片衣角,总如穿花蝴蝶般,入万军阵中如履平地。
是以他也从不担心被埋伏,哪怕被骗被背叛不止一次,仍愿意相信陌生人。
虽不知素未谋面的契丹人为何会暗算他,斛律光却施展出了绝技,在对方出匕首的一瞬间侧身,堪堪避开了来自背后的杀招,再平地横移,竟是直接从杀手臂膀下穿了出去!
那孩童显然未料斛律光速度竟如此快,手持青铜匕,转身再次朝他扑来!
斛律光拉开对敌手势,看见匕首上散发出浓重黑气,当即道:“你是魔?”
面前所站孩童不过六七岁,眼神却充满狠戾,现出了残忍的笑容,身体被黑火笼罩,“轰”地一蹿而起,成为魔人。
“将心灯交出来罢!”孩童骤然出手,双臂变长,化作两根黑火长鞭,平地抽来,斛律光再次闪躲,从鞭抽的间隙中钻了过去。
项弦现在最不想看见的就是这家伙,奈何正忙着,随口敷衍,心道稍后再与你算账。
“魔族在西域唤出数十万魃军,”项弦朝众人说,“俱被我司正使与高昌王联手挫败。数月前万岁山之难,各位大人亲眼得见,如今魔族将故技重施,以城外的辽国百姓为粮食,制造戾气,孕育天魔,若不想开封城陷入浩劫,必须妥善处置。”
高俅一脸茫然:“什么玩意儿?魃是什么?”
众人只看着项弦。
项弦也不解释,只续道:“我知道朝中各位大人顾忌宋、辽之争,立场各异,且容下官提醒一句,此事攸关大宋存亡,切勿意气用事。”
“项弦,”赵构来了,说道,“咱们走罢。”
项弦于是抱拳为礼,辞别众武官,跟随赵构前往御书房。
文臣交头接耳,讨论项弦之言,武官们却只互相使眼色,李纲又叹了口气。对宋廷而言,项弦虽以文韬入朝,所担任的却是驱魔司使一职,乃武官职位,武将们常将他视作自己人,多少有几分回护之意。
奈何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郭京长袖善舞,与权臣拉帮结派,这又令人对项弦带着几分忌惮。
正午时分,萧琨来到北门前,先购买了不少面、米等物资,雇了马车,出示官印,来到城外平原上。
开封城北面近十里开外,农田无法耕作,成为流民的临时居所。他们或是三五成群聚集在树下,或是以木板辟出遮挡风雨的简陋棚屋,赶也赶不走,人多势众,又怕起哄作乱。
辽人一路南逃后,来到这天下第一城外,处境虽仍然艰难,却至少能勉强活下来,开封的百姓心存同情,不时会赈济辽人。而在城外,偶尔也能刨些草根田鼠等物充饥。
宋军则如临大敌,在城外四处巡逻,只等朝廷议定,便采取最终行动。
衣衫褴褛的辽人纷纷起身,看着萧琨的车经过大路。
萧琨将车停在路边,用辽语喊道:
“都过来罢!”
流民当即一拥而上,开始疯抢,有人看似他们的头儿,大声道:“别扯破了袋子!是粮食!粮食!”
又有诸多妇人争先恐后,跪在地上,萧琨正要扶时,发现她们在捡散落于地上的米与麦粒。众多流民上来时,反而将萧琨挤到一旁,自己人争相踩踏推搡。
“是哪位朋友?”头儿用辽语喊道,“谢谢了!谢谢你的大恩大德!”
五十万人,足足五十万,这么一车粮食,不过杯水车薪。马车上的粮食被抢完后,车夫生怕马也被饥民夺走,毕竟语言不通,宋人之于辽人而言又有国仇,当即道:“大人!我得先回去了!”
车夫逃回城中,流民渐渐地散了,唯独萧琨站在旷野中,双目通红。
不久后,那辽人的头儿过来,说道:“这位朋友,都是契丹的父老乡亲,过来说说话罢。”
萧琨触景生情,半晌后哽咽起来,一时彼此都悲从中来,萧琨拉住那陌生人的手臂,与他抱在一起。
御书房中,赵佶手捧项弦一夜写就的奏折正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赵佶道,“你是通晓天道的人哪,探花郎,何以落了执念?”
赵佶的心情相当矛盾,既赞叹欣赏项弦这个人,又相当恨他不识时务。这份奏折写得情真意切,旁征博引,极有才华,只可惜他不愿入文渊阁,非要去当驱魔师。
赵桓坐在左首下,蔡京、童贯随侍在侧,项弦被赐了座,赵构则在御书房内的门边站着。
“亡国之难,”赵佶读完奏折,说,“自古使然,先贤有话是‘上天有好生之德’,这不错,但若换作大宋被辽灭国,你以为,辽人会善待大宋的遗民么?”
项弦心道这时候你又不说“诅咒亡国”一类的话了。
“官家,殿下,”项弦待得插话空当来到时,方解释道,“这不仅仅是好生之德的问题,官家可曾想过,天魔缘何会在神州大地不断转生?”
赵佶将奏折扔到一旁,笑道:“朕从未得见天魔,全凭耳闻,史实上亦稍有记载,你这话可就问得强人所难了。”
赵桓想开口劝说,项弦却示意无妨,解释道:“天地间怨气、戾气过多,无法被天地脉净化时,便将凝聚为‘魔’,上一次,想必官家已深受其害。”
年初被魔人夺舍那一劫,赵佶最后记忆乃是与冒着黑气的郭京一个照面,再醒转时,皇宫内乱七八糟,建筑虽恢复了,珍藏的书画与奇石却被毁了大半,全过程俱由旁人转述。过后赵佶连着做了大半月的噩梦,还是与郭京这名被夺舍的老兄弟长谈彻夜,郭京用人君者需历尽劫数,又以自古帝王将相,不免要战妖邪,替百姓肩负痛苦等传说相劝,才稍得开导。
宫中百官非常默契,谁也不敢多提,被项弦这么说起,赵佶又仿佛亲历一次劫难,不由自主地变了脸色。
“所谓‘魔’,究竟藏身何处?”赵桓此刻问道,“既时时祸乱神州,我人族亦不乏有志之士,两千年来,就不能有一了百了、根除祸根的办法么?”
蔡京从前只将天魔一说视作市井孩童闲谈,到得今岁,方知不可小觑,又道:“项大人可曾查到天魔如今身处何方?未能将魔族尽灭,是否我方战力仍显不足?”
天魔之说,存在久远,近千年来竟有愈发猖獗之势,甚至入侵人族朝廷,三百年前的安史之乱便隐隐有着魔族祸乱的影子,如今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影响,身为应天授命的赵家,自然只想彻底解决。
项弦叹了口气,说:“魔气从何而来?臣以为,已说得很清楚了,魔的诞生,源自‘人’。”
项弦抬头望向赵佶,认真道:“自朱温篡唐开始,至太祖立国,足有五十三年,五十余载中,中原死去者,足有三千四百万人。”
御书房内众人心思各异,此乃大宋立朝后修史所记,具体数字虽有少许出入,两三千万性命却是少不了的。赵匡胤建国后,曾属盛唐的疆土十室九空,又过近百年,才慢慢地恢复生息。
“这些年里,辽、宋交战,宋、黎白藤江一战,至澶渊之盟,陆陆续续,又是近两百万条人命。四年前方腊为何举事,那场暴乱又死了多少人?不必我说,想必各位比我更清楚。”
项弦只当作看不到赵佶极度难看的脸色,不停地扇皇帝的脸,又正色道:“到得如今与金国的海上盟议,天地间戾气容纳已到极限。官家与诸位大人以为天魔存在,自古使然,然则所谓‘魔’,其真身无非‘人’而已。”
蔡京:“说来说去,又绕回了盟议上……”
“官家与各位大人想除掉一个人,何其简单?”项弦不容蔡京多说,朗声道,“身居高位,杀伐之权在手,杀一个人,犹如以手指按死一只蝼蚁。”
项弦做了个“按死”的手势,说:“此间的所有人,都拥有支配尘世的绝对力量,可各位是否想过,这么做的后果?我知道你们都在想什么,后果就是——没有后果。毕竟自天地初开伊始,弱肉强食,便是世上法则,这儿应当没有不曾取过人性命的大人罢?我想没有。”
“项弦,你究竟想说什么?”赵桓也听得有点受不了。
“被强权所碾过的地方,历史的车辙印中,戾气随之而生,”项弦说,“这才是神州的终极规则,任你力量通天,法力无边,按死蝼蚁,仍需接下所有的因果。初时你兴许察觉不出,但假以时日,越来越多怨恨与悲痛无法消散,在大地上聚集时,天魔便将应运转世而生,如今它的力量愈发强盛,城外的五十万辽国流民,便是它最好的养分。”
“诛灭天魔的真正希望,不在于驱魔师。”项弦最后道,“各位大人,大宋若果真上下一心,百姓安居乐业,魔气自除,天魔也自然不再有孕生的土壤。悬崖勒马,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片刻安静后,蔡京总算打破了沉默。
“探花郎不仅武艺了得,修行盖世,亦学得一口好辩才。”蔡京道,“但我朝太祖黄袍加身,陈桥起兵,乃是为的万民福祉,若无大宋开国征战天下,又何来百姓的休养生息?”
“项弦,”赵桓开口,打断了蔡京,语气依旧温和,说,“你所奏之事,大伙儿已清楚了。”
赵佶冷漠地“哼”了声,宋廷上下都十分忌惮项弦,毕竟项弦走的是大宋历代大驱魔师的路,没有倚靠怪力乱神之道获职,而是踏踏实实、规规矩矩地通过会试写文章入朝,其才华、能力已得朝中上下承认,又出身于江东名门望族。
以其二十岁点新科探花的资历,项弦若愿入朝为文臣,来日将飞黄腾达,前途不可限量,却偏偏前去驱魔司充当武官,更甘居人下,由不得众人轻视。
项弦说:“臣只希望不辱智慧剑之名,完成守护神州的天命,至死则以。官家与各位大人的天命又是什么?”
话音落,项弦起身,朝皇帝、太子与百官行礼,退出了御书房。
开封城门处,午后:
乌英纵、潮生、牧青山与斛律光四人正在集市上闲逛。
“咱们买点东西,”潮生说,“给外头哥哥的族人们吧?”
乌英纵想了想,说:“得问老爷,他的钱我不能动。”
“哦,”潮生想起来了,说,“对哦,买东西要花钱。”
牧青山说:“你没钱么?平时给人治病不收诊金?”
斛律光:“我看这儿有官府,要么今晚我去借点?”
乌英纵:“说什么疯话?不要给老爷惹事!”
斛律光挨骂了,只得保证不去劫官银。
乌英纵看了两人一眼,又朝潮生说:“我也有一点俸禄,可以用我的钱。”
“太好了!”潮生说,“我能用多少?”
“你想用多少,就用多少,”乌英纵说,“全花掉也不打紧。”
斛律光:“我也有一点钱。”
乌英纵:“不用你的。”
乌英纵跟在项弦身边,起初本无薪酬,反而是项弦把自己的钱都交给了他,但凡要花钱的地方便混在一处使。平日里乌英纵并无多少物欲,唯独吃得多,但也花不了几个钱。直到项弦成为驱魔司副使后,连带着让他也领了个职,是以才有了私房钱。
两年多来,乌英纵存了有小一百两,平日给潮生买东西,全用这笔私房钱。现下潮生有需要,只要他高兴,把银子扔水里听个响,乌英纵也是乐意的。
“我看他们全在生病,”牧青山说,“春天瘟气重,你不如买点药材,煮一大锅药膳汤,配上胡饼,散给契丹人吃。”
“好主意,”潮生说,“就做祛疫汤罢。”
北城门外,流民纷纷围聚过来。在安置契丹人一事上,宋廷虽尚未达成一致,却偶尔也有城中大户人家为积攒功德,出来做小型赈济,否则这五十万人断不能撑久。
斛律光开始将买来的药材做汤,乌英纵与潮生则又去城中购买胡饼。
潮生所开的方子大多是健体防瘟所用,以药材配合牛骨、胡椒等香料熬制药膳,再搭配从城中购买的面饼。契丹人即便语言不通,也知是赈济,拿着破碗,排起了长队。
春风盈野,流民们衣不蔽体,斛律光看得心下不忍。
“还不能吃呢,”斛律光朝孩子们说,“得煮上一个时辰,你饿了么?”
一个契丹孩子眼巴巴地看着,斛律光便翻随身小兜,给了他一块米糕,那小孩儿忙揣着跑了,数名孩童当即疾追在后,开始争抢,用辽语喊着“给我、给我”。
斛律光忙道:“不要打架!”
额外给的一点食物,引出了孩子们的打斗,斛律光过意不去,便将勺递给牧青山,自己前去排解,好容易分开了几名契丹小孩儿,斛律光提着一名顽童的衣领,将他放到一旁。
牧青山一脸无聊站在锅畔,又见一名小孩儿朝斛律光说了几句话,斛律光便跟着他走进人群中去。
牧青山:“你去哪儿?”
斛律光远远地朝他摆手,牧青山便道:“回来!”
牧青山守着锅,不知为何,总觉得有些不安。片刻后找来一名契丹人,说道:“替我看着。”旋即拨开人群,追向斛律光。
那小孩儿眼眶通红,拉着斛律光的手只是走,斛律光学过少许辽语,朝他说:“我不会治病,你妈妈在哪儿?”
开封城北的田地一侧,南下的流民们分布于诸多耕地上,导致宋人一时无法耕种,田埂一侧的棚寮亦被占去。小孩儿让他跟着自己往人少的地方走,此地已是流民们所聚居的边缘区,人越来越少。斛律光又道:“你快让大人带她出来,我替你找人,为她看病。”
那孩子不过六七岁,脸上带着刺青,显然是辽国贵族的奴隶,斛律光见其模样,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与母亲相依为命,替他难过起来。
他被带到一个黑暗的棚寮前,孩子示意他就在里面,斛律光便躬身,单膝跪地,进了矮棚内,双眼很快适应光线,却发现空无一人。
斛律光:“你娘呢?”
斛律光正四处找寻孩子下落,一个阴冷的声音在他背后道:“是你该去见你娘。”
斛律光马上知道遭到了暗算,二十余年来他纵横西域,被埋伏已不是第一次,每次都艺高人胆大,仗着自己身手犹如闪电,哪怕百人千人的强盗围攻,亦摸不着他一片衣角,总如穿花蝴蝶般,入万军阵中如履平地。
是以他也从不担心被埋伏,哪怕被骗被背叛不止一次,仍愿意相信陌生人。
虽不知素未谋面的契丹人为何会暗算他,斛律光却施展出了绝技,在对方出匕首的一瞬间侧身,堪堪避开了来自背后的杀招,再平地横移,竟是直接从杀手臂膀下穿了出去!
那孩童显然未料斛律光速度竟如此快,手持青铜匕,转身再次朝他扑来!
斛律光拉开对敌手势,看见匕首上散发出浓重黑气,当即道:“你是魔?”
面前所站孩童不过六七岁,眼神却充满狠戾,现出了残忍的笑容,身体被黑火笼罩,“轰”地一蹿而起,成为魔人。
“将心灯交出来罢!”孩童骤然出手,双臂变长,化作两根黑火长鞭,平地抽来,斛律光再次闪躲,从鞭抽的间隙中钻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