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是天后在位期间修建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别看它规模不大,地位却尊崇,如今的陛下也来这里上过香呢,后院的藏经阁里还藏着一些太宗时期玄奘法师从西域带回长安的孤本,轻易不让人看的。”
徐直果然被吸引了,睁大一双眼睛看着她,人是很好哄的模样,花颜绘声绘色地接着讲下去:“送夫人进来的慧施主持,可不是简单的僧人噢,他在鸿胪寺供职的,经常出入宫闱,外邦使者来到,陛下会组织佛教集会,慧施主持就会被邀请过去,和长安里其他大名鼎鼎的大师一起,给他们讲解禅宗的要旨,感化外邦人。”
徐直不解道:“可是我为什么要住在这里?”
她穿的是五彩缯帛交领睡衣,轻薄透气,款式却比较保守,完完全全覆盖住胸部,长发一半遮在身前,一半垂在身后,将半边脖颈也遮住,花颜只注意到她脖颈上面有一道淡淡的粉色细痕,像是利器划伤所致,跟周围白色的肌肤相比,看起来有点突兀,她取出药,打算帮她涂抹,徐直也乖乖扬起头,眼巴巴地盯着她,盼着她说话。
花颜用小匙剜出一些药放在指腹,在她的伤痕上来回轻拭,隔得距离很近,徐直能闻到她身上幽微的脂粉香气。
花颜模棱两可地说:“住在这里没什么不好,这里是皇家寺庙,很安全。”
她笑了笑,眉眼弯弯,“魏王殿下会来看你的。”
徐直蹙眉沉思:“他什么时候才能来看我,要我等多久呢?”
花颜真的被她无辜的眼神骗过,以为她只是像太极宫、兴庆宫里面住的王妃、娘娘一样看似不在意,其实心心念念的都是自己的夫君为何还不来陪自己。
花颜道:“恐怕得等上十几日,听说洛阳那边的战争很严酷。”
徐直愤然骂道:“骗子。”
花颜神色一惊,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她不是在骂自己。
夜里徐直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总也睡不着,她披衣起身,推开门来到前院的佛塔下,除夕刚过,长安城到处都点缀着灯,即便她站在院子里,也能感受到外面的花灯是如何明亮,红烛流溢的彩光是如何辉煌,佛塔有九层,高百尺,层层点满蜡烛,蜡烛外覆着金箔,在风里摇摇晃晃,整个佛塔的影子也摇摇晃晃,塔顶有梅花飘落,徐直抬起头,隐约能看到塔上的盆景,梅树盘曲蜿蜒的枯枝,交错着手臂向长安伸出了手。
今夜无风无月,无雪无星,她尝试着去解佛塔门前的锁链,锁链倒也没上锁,徐直借着灯,得以登上这百尺高楼,塔刹上的铃铛响个不停,如同流水一般叮叮咚咚的声音,西边就是天子所居的皇城,静静地蛰伏在黑暗里,像沙漠深渊里的海市蜃楼,像一场一触即逝的梦。
站在最高处的人,会忘记时间,失去自我,迷失在纸醉金迷里面,以为所有的地方都跟这里一样交相辉映,歌舞升平。
徐直也忍不住想,东方的战争真的很严酷吗?她从马邑到长安一路上看到的那一切,莫非是她的幻觉,她渐渐有些搞不懂,她去戳自己胸前的伤口,伤口已经结痂脱落,没有疼感,但是心里的痛是切切实实的。
她一时也分不清,自己是在为阿回悲哀,还是为所有跟她一样的可怜的百姓,亦或者是为天底下迷惘的人人。
莺娘和花颜睡在隔壁的耳房,她们听到动静,赶紧起身,出来一看正堂的门开着,里面的人果然不见了,就提着灯笼四处寻找,佛塔是寺庙里最高的建筑了,她们不期然地往低处望望,往高处瞧瞧,终于在塔刹下面看到一点黑影。
两个人要吓坏了,叫醒了寺庙里的主持、监院,一起上来寻她,催促她回去,徐直摸不着头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如此大费周章。
“我只是上来看看,并不打算跳楼。”
花颜道:“可是夫人,你站在这里哭。”
徐直摸泪,“噢,因为我爱哭。”
“我想我阿兄。”
但是她一提到她的阿兄,他们全部很有默契地沉默不应了。
慧施主持好似她得了什么大病一样,合掌敛眸,对着她念了一段玄奥深妙的梵语,看似颇为痛心疾首。
莺娘把拿来的木屐帮她穿上,她还赤着脚呢,贴心地嘱咐她:“一定要注意身体,不要着凉。”
这样兴师动众,徐直挺过意不去的,她扶着花颜的手,把脚伸进木屐里面,天河、塔刹、人和盆景在她眼里倒悬,变成一条斑斓交错的线,无论她怎么努力也睁不开眼,就这样晕在了众人面前。
接下来的几天,她都躺在床上养病,医师判断她是感染了风寒,一时不适应长安的气候,可是总也不见好转,慧施主持每日过来为她诵经、讲经。
徐直不习佛教,觉得用强权压迫一位智者来教授一无所知的自己,是对别人的信仰的一种污蔑,她从床上撑起病体,颔首跟正在侃侃而谈的慧施法师说:“对不起。”
慧施连眼睛也没抬,神情没有丝毫动摇,似乎忘了世间的一切。
“何谓为喜?”
徐直以为他在问自己,但他很快自问自答:“有所饶喜,欢喜无悔。”
徐直已经阅览了他所举的经书,她在读书识记方面还算有所天赋,很快接下他的话:“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于何住?”
答曰:“菩萨欲依如来功德力者,当住度脱一切众生。”
他面对的实在是一个很善解人意的娘子,慧施睁开眼睛笑了。
安度众生。
第13章 两京(三)
日子一晃过去五天,白天她被众人监督的几乎没一点时间,晚上稍有动静也会立马有人走过来敲门,环境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徐直翻来覆去地去想徐回,睡着了也会试图在梦中捕捉徐回的影子,但是她的所思所想很快就被佛经里面发人深省的话同化,她的行为也快要被局限在长安城的条条框框里面。
她现在不知道是长安更近,还是边城更近,边城的经历影响了她前面生活过的七年,可是现在变得转瞬即逝了,反而长安触手可及。
第二天她就不肯再吃药,也不愿再听慧施大师讲经,起先她对奴婢的好意都会报之以好意,听智者传授佛识也可以说得上认认真真,现在在举止间待人颇为轻侮,言辞也变得有些不耐烦。
她不穿鞋袜,只穿着单薄的中衣站在廊下,莺娘给她披衣服她就拿过来把衣服扔到地上,花颜给她拿来鞋袜她就把鞋袜踢开,慧施主持请她进正堂,她理也不理,但是她很快又为自己迫不得已做出的这副刻薄模样感到愧疚和厌弃,她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围着她的这些人又错在了哪里,她就蹲坐到地上哭。
她想徐回想的发疯,她一定要回到边城找徐回,否则人生无意义,她依赖徐回,她想去死,徐回死了她也便去死,徐回生死未卜,那她也要死在寻找徐回的路上,而不是在这里伤春悲秋,坐以待毙。
莺娘和花颜都很善解人意,她们很会跟她聊天,也不会有失分寸,她哭的时候,她们哄她,哄不好就远远站着,只要不出格,她们愿意给她一些独处的空间,这点独处的时间让她得到了片刻喘息,也让她想到了跑出长安的主意。
十二月九日这一天,长安城恰好有“行像”活动。
陛下宠爱的五公主于去年九月猝然薨逝,陛下悲痛不已,五公主生前崇佛,喜欢广建佛寺,布施僧尼,多次捐出自己的别院为寺庙,积万钱为佛祖塑金身,经幡华盖,宝塔香炉,木鱼钟鼓,金刚杵,酥油灯,阏伽器,物尽其美,奢华无匹,十二月九日是五公主的生辰,陛下特意赶在这一天之前命工匠造公主像和释迦牟尼像,一同供奉于大慈恩寺。
当日全城行像,装饰着华彩珠玉的宝车承载公主像和释迦牟尼像,分别行过长安县、万年县,车前有瑞兽狮舞,腾骧彩幢,吞刀吐火等百戏,水袖蹁跹,笳声哀转,丝管筑笙,歌音嘹亮,乃是宫中的皇家乐队和梨园子弟,小儿绕其前,大人拥其后,老弱病残倚门而立,佛像行过崇仁坊的公主宅邸,平康坊的上都进奏院、青楼酒肆,宣阳坊与印度人、阿拉伯人做生意的丝绸交易市场,向西拐到安仁坊,亲王外戚的宅邸云集耸立,靖善坊的佛经翻译场,开明坊绿竹猗猗,自明德门绕过朱雀大街,抵达安化门,一路北行,再西行北拐过丰邑,绕过这里的丧葬铺,经过西市,抵达延寿坊,可以看见来自异域八荒、天南海北的宝物珍玩,金银玉器,僧尼道士一路上撒粟米铜钱,捐赠布帛冬衣。
最后于兴庆宫花萼楼受皇帝撒花礼敬,特准全城百姓直视天颜,高呼叩拜,礼毕。
这一日长安会冒进来很多外乡人、流浪汉和乞丐,一则是为了观览这难得一见的盛景,亲睹天颜,另一则是为了浑水摸鱼讨一口饭吃,一件衣服穿。
慧施主持也被叫去参加行像仪式了,他还得留在大慈恩寺跟那里的法师一起为新佛像诵经开光,再次为亡灵超度,一时半会儿不可能回来,徐直站在佛塔上看犹自不尽兴,她还要主动拽着莺娘和花颜一起出去看,她们两个一开始不同意,一脸为难,直截了当地跟她说:“夫人如果因此跑丢了,两位公公会打死奴婢的。”
徐直果然被吸引了,睁大一双眼睛看着她,人是很好哄的模样,花颜绘声绘色地接着讲下去:“送夫人进来的慧施主持,可不是简单的僧人噢,他在鸿胪寺供职的,经常出入宫闱,外邦使者来到,陛下会组织佛教集会,慧施主持就会被邀请过去,和长安里其他大名鼎鼎的大师一起,给他们讲解禅宗的要旨,感化外邦人。”
徐直不解道:“可是我为什么要住在这里?”
她穿的是五彩缯帛交领睡衣,轻薄透气,款式却比较保守,完完全全覆盖住胸部,长发一半遮在身前,一半垂在身后,将半边脖颈也遮住,花颜只注意到她脖颈上面有一道淡淡的粉色细痕,像是利器划伤所致,跟周围白色的肌肤相比,看起来有点突兀,她取出药,打算帮她涂抹,徐直也乖乖扬起头,眼巴巴地盯着她,盼着她说话。
花颜用小匙剜出一些药放在指腹,在她的伤痕上来回轻拭,隔得距离很近,徐直能闻到她身上幽微的脂粉香气。
花颜模棱两可地说:“住在这里没什么不好,这里是皇家寺庙,很安全。”
她笑了笑,眉眼弯弯,“魏王殿下会来看你的。”
徐直蹙眉沉思:“他什么时候才能来看我,要我等多久呢?”
花颜真的被她无辜的眼神骗过,以为她只是像太极宫、兴庆宫里面住的王妃、娘娘一样看似不在意,其实心心念念的都是自己的夫君为何还不来陪自己。
花颜道:“恐怕得等上十几日,听说洛阳那边的战争很严酷。”
徐直愤然骂道:“骗子。”
花颜神色一惊,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她不是在骂自己。
夜里徐直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总也睡不着,她披衣起身,推开门来到前院的佛塔下,除夕刚过,长安城到处都点缀着灯,即便她站在院子里,也能感受到外面的花灯是如何明亮,红烛流溢的彩光是如何辉煌,佛塔有九层,高百尺,层层点满蜡烛,蜡烛外覆着金箔,在风里摇摇晃晃,整个佛塔的影子也摇摇晃晃,塔顶有梅花飘落,徐直抬起头,隐约能看到塔上的盆景,梅树盘曲蜿蜒的枯枝,交错着手臂向长安伸出了手。
今夜无风无月,无雪无星,她尝试着去解佛塔门前的锁链,锁链倒也没上锁,徐直借着灯,得以登上这百尺高楼,塔刹上的铃铛响个不停,如同流水一般叮叮咚咚的声音,西边就是天子所居的皇城,静静地蛰伏在黑暗里,像沙漠深渊里的海市蜃楼,像一场一触即逝的梦。
站在最高处的人,会忘记时间,失去自我,迷失在纸醉金迷里面,以为所有的地方都跟这里一样交相辉映,歌舞升平。
徐直也忍不住想,东方的战争真的很严酷吗?她从马邑到长安一路上看到的那一切,莫非是她的幻觉,她渐渐有些搞不懂,她去戳自己胸前的伤口,伤口已经结痂脱落,没有疼感,但是心里的痛是切切实实的。
她一时也分不清,自己是在为阿回悲哀,还是为所有跟她一样的可怜的百姓,亦或者是为天底下迷惘的人人。
莺娘和花颜睡在隔壁的耳房,她们听到动静,赶紧起身,出来一看正堂的门开着,里面的人果然不见了,就提着灯笼四处寻找,佛塔是寺庙里最高的建筑了,她们不期然地往低处望望,往高处瞧瞧,终于在塔刹下面看到一点黑影。
两个人要吓坏了,叫醒了寺庙里的主持、监院,一起上来寻她,催促她回去,徐直摸不着头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如此大费周章。
“我只是上来看看,并不打算跳楼。”
花颜道:“可是夫人,你站在这里哭。”
徐直摸泪,“噢,因为我爱哭。”
“我想我阿兄。”
但是她一提到她的阿兄,他们全部很有默契地沉默不应了。
慧施主持好似她得了什么大病一样,合掌敛眸,对着她念了一段玄奥深妙的梵语,看似颇为痛心疾首。
莺娘把拿来的木屐帮她穿上,她还赤着脚呢,贴心地嘱咐她:“一定要注意身体,不要着凉。”
这样兴师动众,徐直挺过意不去的,她扶着花颜的手,把脚伸进木屐里面,天河、塔刹、人和盆景在她眼里倒悬,变成一条斑斓交错的线,无论她怎么努力也睁不开眼,就这样晕在了众人面前。
接下来的几天,她都躺在床上养病,医师判断她是感染了风寒,一时不适应长安的气候,可是总也不见好转,慧施主持每日过来为她诵经、讲经。
徐直不习佛教,觉得用强权压迫一位智者来教授一无所知的自己,是对别人的信仰的一种污蔑,她从床上撑起病体,颔首跟正在侃侃而谈的慧施法师说:“对不起。”
慧施连眼睛也没抬,神情没有丝毫动摇,似乎忘了世间的一切。
“何谓为喜?”
徐直以为他在问自己,但他很快自问自答:“有所饶喜,欢喜无悔。”
徐直已经阅览了他所举的经书,她在读书识记方面还算有所天赋,很快接下他的话:“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于何住?”
答曰:“菩萨欲依如来功德力者,当住度脱一切众生。”
他面对的实在是一个很善解人意的娘子,慧施睁开眼睛笑了。
安度众生。
第13章 两京(三)
日子一晃过去五天,白天她被众人监督的几乎没一点时间,晚上稍有动静也会立马有人走过来敲门,环境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徐直翻来覆去地去想徐回,睡着了也会试图在梦中捕捉徐回的影子,但是她的所思所想很快就被佛经里面发人深省的话同化,她的行为也快要被局限在长安城的条条框框里面。
她现在不知道是长安更近,还是边城更近,边城的经历影响了她前面生活过的七年,可是现在变得转瞬即逝了,反而长安触手可及。
第二天她就不肯再吃药,也不愿再听慧施大师讲经,起先她对奴婢的好意都会报之以好意,听智者传授佛识也可以说得上认认真真,现在在举止间待人颇为轻侮,言辞也变得有些不耐烦。
她不穿鞋袜,只穿着单薄的中衣站在廊下,莺娘给她披衣服她就拿过来把衣服扔到地上,花颜给她拿来鞋袜她就把鞋袜踢开,慧施主持请她进正堂,她理也不理,但是她很快又为自己迫不得已做出的这副刻薄模样感到愧疚和厌弃,她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围着她的这些人又错在了哪里,她就蹲坐到地上哭。
她想徐回想的发疯,她一定要回到边城找徐回,否则人生无意义,她依赖徐回,她想去死,徐回死了她也便去死,徐回生死未卜,那她也要死在寻找徐回的路上,而不是在这里伤春悲秋,坐以待毙。
莺娘和花颜都很善解人意,她们很会跟她聊天,也不会有失分寸,她哭的时候,她们哄她,哄不好就远远站着,只要不出格,她们愿意给她一些独处的空间,这点独处的时间让她得到了片刻喘息,也让她想到了跑出长安的主意。
十二月九日这一天,长安城恰好有“行像”活动。
陛下宠爱的五公主于去年九月猝然薨逝,陛下悲痛不已,五公主生前崇佛,喜欢广建佛寺,布施僧尼,多次捐出自己的别院为寺庙,积万钱为佛祖塑金身,经幡华盖,宝塔香炉,木鱼钟鼓,金刚杵,酥油灯,阏伽器,物尽其美,奢华无匹,十二月九日是五公主的生辰,陛下特意赶在这一天之前命工匠造公主像和释迦牟尼像,一同供奉于大慈恩寺。
当日全城行像,装饰着华彩珠玉的宝车承载公主像和释迦牟尼像,分别行过长安县、万年县,车前有瑞兽狮舞,腾骧彩幢,吞刀吐火等百戏,水袖蹁跹,笳声哀转,丝管筑笙,歌音嘹亮,乃是宫中的皇家乐队和梨园子弟,小儿绕其前,大人拥其后,老弱病残倚门而立,佛像行过崇仁坊的公主宅邸,平康坊的上都进奏院、青楼酒肆,宣阳坊与印度人、阿拉伯人做生意的丝绸交易市场,向西拐到安仁坊,亲王外戚的宅邸云集耸立,靖善坊的佛经翻译场,开明坊绿竹猗猗,自明德门绕过朱雀大街,抵达安化门,一路北行,再西行北拐过丰邑,绕过这里的丧葬铺,经过西市,抵达延寿坊,可以看见来自异域八荒、天南海北的宝物珍玩,金银玉器,僧尼道士一路上撒粟米铜钱,捐赠布帛冬衣。
最后于兴庆宫花萼楼受皇帝撒花礼敬,特准全城百姓直视天颜,高呼叩拜,礼毕。
这一日长安会冒进来很多外乡人、流浪汉和乞丐,一则是为了观览这难得一见的盛景,亲睹天颜,另一则是为了浑水摸鱼讨一口饭吃,一件衣服穿。
慧施主持也被叫去参加行像仪式了,他还得留在大慈恩寺跟那里的法师一起为新佛像诵经开光,再次为亡灵超度,一时半会儿不可能回来,徐直站在佛塔上看犹自不尽兴,她还要主动拽着莺娘和花颜一起出去看,她们两个一开始不同意,一脸为难,直截了当地跟她说:“夫人如果因此跑丢了,两位公公会打死奴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