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女 第51节
说着,他摸了摸鼻子,心想倒也确实奇怪,裴氏部曲这两天出去确实太过频繁……
——难道那个裴氏某位小姐私奔的传言是真的?
第46章 “不准伤了那孽子一星半点……
车马辚辚,衣冠杂沓。
日头渐渐升高,整座江宁城被夏日蒸腾的热气笼罩,江宁官署前的大路上,由于拥挤着太多车辆和侍从,每一个活物的头脸上都挂着汗珠,冒着热气,仿佛蒸笼里刚拿出来的包子。
尽管车马无比拥挤,但这里很静,只有拉车的健牛和骏马偶尔不耐烦地跺着蹄子,发出哼哧哼哧的喘气声。
除此之外,别无人声。
如果定睛细看,每一辆车上都打着精致繁复的徽记,象征着主人高贵的出身与不凡的来历。
从那些徽记里,可以辨认出裴、江、刘、顾等南方有名的世家。
吴郡沈氏的车马静静停在道路另一旁,与裴氏相对。
竟陵杨家的侍从微弯着腰,站在一辆朱盖车前。
沈氏出身吴郡,主宅并不在江宁。
杨家所在的竟陵更是相隔数百里之遥,虽然当年为了迎娶裴氏女郎,在江宁置办了宅子,但杨家嫡系的主子们极少在此。
今日,他们大张旗鼓汇集在此,是因为要迎接一队特殊的客人。
一队来自北方京城的客人。
.
从建元五年开始,朝廷相继派遣大量工匠前往江宁,不断修缮改建景氏历代祖宗的坟墓,将其改成皇陵应有的规模。
由于国库并不那么充实,修缮速度有限,好在文宣皇后葬在京城,皇帝春秋正盛,朝廷对北用兵,极少有人分心关注昙陵的修缮进度。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今年年初,皇太后薨逝,遗愿葬回南边江宁。
为此,今年朝廷已经前后三次调集工匠送往南方,又在江宁及周边郡县征召人力运送木料石料,加急修缮昙陵,务必要在九月前彻底落成,至少让太后顺利风光大葬入地宫。
与第三波工匠一同到来的,是朝廷的山陵使团。
山陵使一职起源于齐朝,最初专指掌管皇帝丧葬的大臣,后来皇后、太后薨逝丧葬,掌管主持的大臣也沿用了这一称呼。
山陵使大多由朝中重臣临时兼任,譬如此次太后薨逝,礼部尚书充任山陵使,由于事务繁多,不能面面俱到,故而依循旧例,又指派两名副使协助。
此次来到江宁的山陵使团中,领头那位官职最高的工部侍郎周大车,便是其中一位山陵副使,亲自带队下江南监督昙陵收尾。
周侍郎四十多岁,脸颊圆润,面容黝黑,身量不高,是个黑胖子。不惑之年已经坐到侍郎之位,无疑是位前途无量的人物。
江宁官署朱门大敞,郡守热情地迎出数里,直迎到码头上,与周侍郎把臂携手,亲亲热热进了官署大门。
江宁郡守姓朱,出身南方世家,又被朝廷派到江宁任上。朱郡守看上去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在郡守之位上一蹲便是五年,似乎也没有力争上游回京的意思,但行事言谈极为妥帖玲珑。
将使团迎进官署,朱郡守便说,南方诸世家心心念念俱是国朝,听闻山陵副使前来,十分想要拜见,他擅自做主,先在府中备下了接风宴,要替使团洗刷赶路的风霜。
紧接着,面对周侍郎的推拒,朱郡守亲自与他相携出门,令周侍郎亲眼看到长街上的景象,连声感慨,不住央求,仿佛周侍郎如果不肯带领使团与前来拜访的诸世家共赴接风宴,那便是大大的伤了他们的心。
听闻朝廷山陵使团到来,南方诸世家都派出了嫡系子弟前来官署拜见,便是官署前那些车马。当然,真正说一不二举足轻重的世家家主、尊长是不在的,但只看这些衣冠俊秀的世家子弟,亦算是极有诚意的接风。
话已经说到这个地步,周侍郎无论如何不好推拒,脸上浮现出勉为其难的笑意,席间又将使团中一名少女郑重其事介绍给列席众人。
“这位李司直,年纪轻轻便居东宫司直,深受太女殿下赏识爱重,李司直随使团前来,便是要与我一道,为太女殿下、礼王世子九月南下做准备。”
只见李司直面容清秀,身量高挑,看上去仍是少女。众人看在眼里,虽然早听闻东宫属臣年纪普遍极轻,但见此次代表东宫前来的竟然是这样一位年轻的女郎,心中各自盘算,不免想的更多了些。
待得接风宴结束,朱郡守、各家子弟更是极力邀请使团下榻。但周侍郎这次没有松口,非但不肯应允诸世家的邀请,甚至不打算带领使团下榻江宁官署,而是要住进城北一座盛和园。
景氏皇族迁往京城后,族中绝大部分散布在南方九州的资产,都被当做恩典赐给当地世家。然而江宁是景氏祖籍、龙兴之地,江宁城中的主宅、别院是决计不能动的。
景氏主宅是历代嫡系子孙所居之地,臣僚自然不能住进去。按照周侍郎的说法,城北那座盛和园是拨给他们暂住的地方,朝廷有安排在先,如果使团贸贸然住进官署、世家,于情于理都不合适。
但朱郡守一力邀请,说盛和园空置已久,匆忙之下只怕洒扫不周,倒不如在官署内空置的院子暂住一夜,明日再挪过去。
江宁极为富庶,官署占地宽广。后面起居的院子还空置了许多,安置使团中的官员绰绰有余。
周侍郎、李司直各自占据一处独立小院,两座院子挨得很近,几乎只有一墙之隔。
次日一大早,周侍郎正在睡梦中,忽然听到隔壁院落传来喧哗。
周侍郎心中一惊,急忙披衣赶去,只见李盈风睡眼惺忪站在屋门口,满脸余悸未消。
再往旁边一看,周侍郎差点笑出来。
五个衣衫半解,年轻漂亮的青年男子站在屋门外,队伍不很整齐,显然受了些惊吓。
侍从七手八脚围过去安慰劝解,李盈风揉着眼,不耐烦挥手:“快把人带出去,你们这……”
“李司直。”周侍郎哈哈大笑,“你这是好福气啊。”
李盈风抬头,只见周侍郎阔步而来,衣襟松散,显然是刚起身没来得及洗漱就赶了过来,一边向前走,一边不易察觉地对她猛使眼色。
李盈风一怔,原本到了唇边的话硬生生中途转向:“大早上一睁眼,看见五个脑袋围着我,吓也吓死了,哪来的福气——原本这几天晕船,累得骨头都散了,只想痛痛快快睡一觉,现在吓得我心口砰砰乱跳,哎呦!”
她一捂胸口:“快把人带出去。”
周侍郎快步走过去,眼风在那五个男人身上一扫,笑道:“哎呀,早听说李司直定了婚事,这是惧内啊,送上门来的美人也不要——算了算了,都带下去。”
李盈风立刻顺着说下去:“行了行了,周大人,就别拿我开玩笑了。”
二人此时都没洗漱,披头散发,李盈风连外袍都只是草草披上,但一路车船劳顿同行,彼此又没矛盾,同僚之间便要随意很多。
见那五个年轻男人被带出去,确定这里没有其他大事,周侍郎也不进屋门,掉头回去洗漱。
等他和李盈风各自收拾妥当,聚在一起准备吃早餐时,外面来报,说吴郡临平县令程枫桥听说山陵使团抵达,赶来拜见。
李盈风精神一振。
程枫桥是东宫出来的人,和她还算熟悉。
临平虽不归江宁郡管辖,相隔却也不远。程枫桥早在数日前听闻朝廷派来山陵使团,便动身往这边赶。
于是周侍郎、李盈风和程枫桥坐在一张桌上,开始吃早饭。
“吓着了吧,没事,凡是出京到各地去,最少不了送美人的,多经历几次就习惯了。”周侍郎挑了一筷子时蔬,安慰年轻的后辈。
李盈风年轻,脸皮还薄,红着脸问道:“他们怎么没给你送?”
周侍郎说:“这就是年长的好处,经验所在,嘿嘿,昨天夜里就有几个美人过来,但是我把门从里面销死了,她们进不来。”
“……”
程枫桥也说:“周大人说的没错,送美人太正常了,我刚就任那一年,一个月能收到十个送来的婢女侍妾,都被我绞尽脑汁退回去了。”
周侍郎道:“其实你可以收几个,大不了放在那里当摆设,都退了太得罪人。”
程枫桥叹气:“我刚开始没经验,成了惊弓之鸟,看见送人的就担心他们要给我安插探子。好在我一视同仁,谁送的都不收,倒也没得罪太多人,只是……”
李盈风:“只是什么?”
“只是退的多了,送来的就变成男人。再退回去几次,外面就传风言风语……”程枫桥自知失言,忙不迭把话吞回去,打岔道,“其实周大人、李司直,你们现在退就退了,没事的。”
李盈风说:“因为太后丧礼?”
有太后丧礼这么一顶忠孝的大帽子扣下来,的确能规避很多麻烦。
程枫桥摆了摆手:“倒不是因为这个。”
他指了指外边:“这几个月,南方九州不管男女,有些姿色的美人都送到江宁来了——醉翁之意不在酒,我们只是几个搭头,这种情况下,谁有心思和搭头计较。”
周侍郎和李盈风同时露出会意的表情:“哦!”
另一边,裴氏主宅。
咣当!
一套价值百金的雪瓷茶具砸落,碎瓷满地乱飞,人人低头垂首,不敢作声。
裴家主一振袖摆,款步走来。
他拂袖间拨落一套茶具,脸上却不带丝毫怒气,似乎那只是个小小的意外。
就连开口说话的声音,也平缓如同清谈:“那孽子出入婢仆前呼后拥,一个个都是死人吗?连个大活人都看不住。”
“郎主息怒。”一旁的美妇起身道。
裴家主缓声道:“年轻人心思不定,在外面玩两天也就罢了,太久了可不行。九月之前,绑也要把他绑回来。”
部曲首领应声领命:“是!”
“记住。”裴家主道,“不准伤了那孽子一星半点,尤其是他的脸。”
第47章 刹那间指尖交错重叠,同时……
那名美妇走出裴家主的书房,走进了裴氏主宅宽广而又华丽的内院正房。
“夫人。”“夫人!”
所过之处,侍女婆子纷纷行礼。
这名美妇正是裴氏的家主夫人,裴家主的第二任正妻江氏。
江夫人坐在软榻上,看着小小女童迈过门槛向她跑来,脸上泛起慈爱的笑意,却没有伸手去抱。
侍女连忙拦在江夫人身前,将女童抱起来,口中笑道:“夫人快看,十五娘跑动更加灵便敏捷了,过门槛硬是不许奶娘抱呢!”
江夫人看着女儿花瓣般柔嫩的小脸,温柔道:“小姑娘家的,看得严实点,跑跑跳跳是好事,可要当心她跌倒磕伤。”
侍从们连忙应是。
江夫人伸出手,摸了摸女儿的脸,让侍从将女儿抱到一边玩耍,目光一直紧紧追随着孩子的身影,口中轻声道:“还没有找到七郎君的踪影吗?”
侍女为难道:“七郎走得突然,且只带了贴身亲信,我们那几个人不能近身侍奉,全被甩下了,事先丝毫不知情,更是无从寻找。”
江夫人轻声说:“郎主很是生气,我身为他的妻子,理应为他分忧,多派些人手一同寻找,一定要在九月之前将七郎君找回来。”
她纤细的手按上胸口,叹道:“七郎君虽然不是我肚子里爬出来的,却也是我的儿子,放任他在外面待的久了,总是不放心。”
“——记住,一定要和郎主派出的部曲一样,悄悄地找,倘若有人生了疑心,宁可借哪个庶出女郎的名字糊弄过去,也不能让人知道找的是七郎君。”
——难道那个裴氏某位小姐私奔的传言是真的?
第46章 “不准伤了那孽子一星半点……
车马辚辚,衣冠杂沓。
日头渐渐升高,整座江宁城被夏日蒸腾的热气笼罩,江宁官署前的大路上,由于拥挤着太多车辆和侍从,每一个活物的头脸上都挂着汗珠,冒着热气,仿佛蒸笼里刚拿出来的包子。
尽管车马无比拥挤,但这里很静,只有拉车的健牛和骏马偶尔不耐烦地跺着蹄子,发出哼哧哼哧的喘气声。
除此之外,别无人声。
如果定睛细看,每一辆车上都打着精致繁复的徽记,象征着主人高贵的出身与不凡的来历。
从那些徽记里,可以辨认出裴、江、刘、顾等南方有名的世家。
吴郡沈氏的车马静静停在道路另一旁,与裴氏相对。
竟陵杨家的侍从微弯着腰,站在一辆朱盖车前。
沈氏出身吴郡,主宅并不在江宁。
杨家所在的竟陵更是相隔数百里之遥,虽然当年为了迎娶裴氏女郎,在江宁置办了宅子,但杨家嫡系的主子们极少在此。
今日,他们大张旗鼓汇集在此,是因为要迎接一队特殊的客人。
一队来自北方京城的客人。
.
从建元五年开始,朝廷相继派遣大量工匠前往江宁,不断修缮改建景氏历代祖宗的坟墓,将其改成皇陵应有的规模。
由于国库并不那么充实,修缮速度有限,好在文宣皇后葬在京城,皇帝春秋正盛,朝廷对北用兵,极少有人分心关注昙陵的修缮进度。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今年年初,皇太后薨逝,遗愿葬回南边江宁。
为此,今年朝廷已经前后三次调集工匠送往南方,又在江宁及周边郡县征召人力运送木料石料,加急修缮昙陵,务必要在九月前彻底落成,至少让太后顺利风光大葬入地宫。
与第三波工匠一同到来的,是朝廷的山陵使团。
山陵使一职起源于齐朝,最初专指掌管皇帝丧葬的大臣,后来皇后、太后薨逝丧葬,掌管主持的大臣也沿用了这一称呼。
山陵使大多由朝中重臣临时兼任,譬如此次太后薨逝,礼部尚书充任山陵使,由于事务繁多,不能面面俱到,故而依循旧例,又指派两名副使协助。
此次来到江宁的山陵使团中,领头那位官职最高的工部侍郎周大车,便是其中一位山陵副使,亲自带队下江南监督昙陵收尾。
周侍郎四十多岁,脸颊圆润,面容黝黑,身量不高,是个黑胖子。不惑之年已经坐到侍郎之位,无疑是位前途无量的人物。
江宁官署朱门大敞,郡守热情地迎出数里,直迎到码头上,与周侍郎把臂携手,亲亲热热进了官署大门。
江宁郡守姓朱,出身南方世家,又被朝廷派到江宁任上。朱郡守看上去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在郡守之位上一蹲便是五年,似乎也没有力争上游回京的意思,但行事言谈极为妥帖玲珑。
将使团迎进官署,朱郡守便说,南方诸世家心心念念俱是国朝,听闻山陵副使前来,十分想要拜见,他擅自做主,先在府中备下了接风宴,要替使团洗刷赶路的风霜。
紧接着,面对周侍郎的推拒,朱郡守亲自与他相携出门,令周侍郎亲眼看到长街上的景象,连声感慨,不住央求,仿佛周侍郎如果不肯带领使团与前来拜访的诸世家共赴接风宴,那便是大大的伤了他们的心。
听闻朝廷山陵使团到来,南方诸世家都派出了嫡系子弟前来官署拜见,便是官署前那些车马。当然,真正说一不二举足轻重的世家家主、尊长是不在的,但只看这些衣冠俊秀的世家子弟,亦算是极有诚意的接风。
话已经说到这个地步,周侍郎无论如何不好推拒,脸上浮现出勉为其难的笑意,席间又将使团中一名少女郑重其事介绍给列席众人。
“这位李司直,年纪轻轻便居东宫司直,深受太女殿下赏识爱重,李司直随使团前来,便是要与我一道,为太女殿下、礼王世子九月南下做准备。”
只见李司直面容清秀,身量高挑,看上去仍是少女。众人看在眼里,虽然早听闻东宫属臣年纪普遍极轻,但见此次代表东宫前来的竟然是这样一位年轻的女郎,心中各自盘算,不免想的更多了些。
待得接风宴结束,朱郡守、各家子弟更是极力邀请使团下榻。但周侍郎这次没有松口,非但不肯应允诸世家的邀请,甚至不打算带领使团下榻江宁官署,而是要住进城北一座盛和园。
景氏皇族迁往京城后,族中绝大部分散布在南方九州的资产,都被当做恩典赐给当地世家。然而江宁是景氏祖籍、龙兴之地,江宁城中的主宅、别院是决计不能动的。
景氏主宅是历代嫡系子孙所居之地,臣僚自然不能住进去。按照周侍郎的说法,城北那座盛和园是拨给他们暂住的地方,朝廷有安排在先,如果使团贸贸然住进官署、世家,于情于理都不合适。
但朱郡守一力邀请,说盛和园空置已久,匆忙之下只怕洒扫不周,倒不如在官署内空置的院子暂住一夜,明日再挪过去。
江宁极为富庶,官署占地宽广。后面起居的院子还空置了许多,安置使团中的官员绰绰有余。
周侍郎、李司直各自占据一处独立小院,两座院子挨得很近,几乎只有一墙之隔。
次日一大早,周侍郎正在睡梦中,忽然听到隔壁院落传来喧哗。
周侍郎心中一惊,急忙披衣赶去,只见李盈风睡眼惺忪站在屋门口,满脸余悸未消。
再往旁边一看,周侍郎差点笑出来。
五个衣衫半解,年轻漂亮的青年男子站在屋门外,队伍不很整齐,显然受了些惊吓。
侍从七手八脚围过去安慰劝解,李盈风揉着眼,不耐烦挥手:“快把人带出去,你们这……”
“李司直。”周侍郎哈哈大笑,“你这是好福气啊。”
李盈风抬头,只见周侍郎阔步而来,衣襟松散,显然是刚起身没来得及洗漱就赶了过来,一边向前走,一边不易察觉地对她猛使眼色。
李盈风一怔,原本到了唇边的话硬生生中途转向:“大早上一睁眼,看见五个脑袋围着我,吓也吓死了,哪来的福气——原本这几天晕船,累得骨头都散了,只想痛痛快快睡一觉,现在吓得我心口砰砰乱跳,哎呦!”
她一捂胸口:“快把人带出去。”
周侍郎快步走过去,眼风在那五个男人身上一扫,笑道:“哎呀,早听说李司直定了婚事,这是惧内啊,送上门来的美人也不要——算了算了,都带下去。”
李盈风立刻顺着说下去:“行了行了,周大人,就别拿我开玩笑了。”
二人此时都没洗漱,披头散发,李盈风连外袍都只是草草披上,但一路车船劳顿同行,彼此又没矛盾,同僚之间便要随意很多。
见那五个年轻男人被带出去,确定这里没有其他大事,周侍郎也不进屋门,掉头回去洗漱。
等他和李盈风各自收拾妥当,聚在一起准备吃早餐时,外面来报,说吴郡临平县令程枫桥听说山陵使团抵达,赶来拜见。
李盈风精神一振。
程枫桥是东宫出来的人,和她还算熟悉。
临平虽不归江宁郡管辖,相隔却也不远。程枫桥早在数日前听闻朝廷派来山陵使团,便动身往这边赶。
于是周侍郎、李盈风和程枫桥坐在一张桌上,开始吃早饭。
“吓着了吧,没事,凡是出京到各地去,最少不了送美人的,多经历几次就习惯了。”周侍郎挑了一筷子时蔬,安慰年轻的后辈。
李盈风年轻,脸皮还薄,红着脸问道:“他们怎么没给你送?”
周侍郎说:“这就是年长的好处,经验所在,嘿嘿,昨天夜里就有几个美人过来,但是我把门从里面销死了,她们进不来。”
“……”
程枫桥也说:“周大人说的没错,送美人太正常了,我刚就任那一年,一个月能收到十个送来的婢女侍妾,都被我绞尽脑汁退回去了。”
周侍郎道:“其实你可以收几个,大不了放在那里当摆设,都退了太得罪人。”
程枫桥叹气:“我刚开始没经验,成了惊弓之鸟,看见送人的就担心他们要给我安插探子。好在我一视同仁,谁送的都不收,倒也没得罪太多人,只是……”
李盈风:“只是什么?”
“只是退的多了,送来的就变成男人。再退回去几次,外面就传风言风语……”程枫桥自知失言,忙不迭把话吞回去,打岔道,“其实周大人、李司直,你们现在退就退了,没事的。”
李盈风说:“因为太后丧礼?”
有太后丧礼这么一顶忠孝的大帽子扣下来,的确能规避很多麻烦。
程枫桥摆了摆手:“倒不是因为这个。”
他指了指外边:“这几个月,南方九州不管男女,有些姿色的美人都送到江宁来了——醉翁之意不在酒,我们只是几个搭头,这种情况下,谁有心思和搭头计较。”
周侍郎和李盈风同时露出会意的表情:“哦!”
另一边,裴氏主宅。
咣当!
一套价值百金的雪瓷茶具砸落,碎瓷满地乱飞,人人低头垂首,不敢作声。
裴家主一振袖摆,款步走来。
他拂袖间拨落一套茶具,脸上却不带丝毫怒气,似乎那只是个小小的意外。
就连开口说话的声音,也平缓如同清谈:“那孽子出入婢仆前呼后拥,一个个都是死人吗?连个大活人都看不住。”
“郎主息怒。”一旁的美妇起身道。
裴家主缓声道:“年轻人心思不定,在外面玩两天也就罢了,太久了可不行。九月之前,绑也要把他绑回来。”
部曲首领应声领命:“是!”
“记住。”裴家主道,“不准伤了那孽子一星半点,尤其是他的脸。”
第47章 刹那间指尖交错重叠,同时……
那名美妇走出裴家主的书房,走进了裴氏主宅宽广而又华丽的内院正房。
“夫人。”“夫人!”
所过之处,侍女婆子纷纷行礼。
这名美妇正是裴氏的家主夫人,裴家主的第二任正妻江氏。
江夫人坐在软榻上,看着小小女童迈过门槛向她跑来,脸上泛起慈爱的笑意,却没有伸手去抱。
侍女连忙拦在江夫人身前,将女童抱起来,口中笑道:“夫人快看,十五娘跑动更加灵便敏捷了,过门槛硬是不许奶娘抱呢!”
江夫人看着女儿花瓣般柔嫩的小脸,温柔道:“小姑娘家的,看得严实点,跑跑跳跳是好事,可要当心她跌倒磕伤。”
侍从们连忙应是。
江夫人伸出手,摸了摸女儿的脸,让侍从将女儿抱到一边玩耍,目光一直紧紧追随着孩子的身影,口中轻声道:“还没有找到七郎君的踪影吗?”
侍女为难道:“七郎走得突然,且只带了贴身亲信,我们那几个人不能近身侍奉,全被甩下了,事先丝毫不知情,更是无从寻找。”
江夫人轻声说:“郎主很是生气,我身为他的妻子,理应为他分忧,多派些人手一同寻找,一定要在九月之前将七郎君找回来。”
她纤细的手按上胸口,叹道:“七郎君虽然不是我肚子里爬出来的,却也是我的儿子,放任他在外面待的久了,总是不放心。”
“——记住,一定要和郎主派出的部曲一样,悄悄地找,倘若有人生了疑心,宁可借哪个庶出女郎的名字糊弄过去,也不能让人知道找的是七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