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郡主了然颔首:“那本宫便不留大人那份茶点了,大人及早回去忙吧。”
许怀仁迅速写了小儿风寒的方子交由侍女,遂行礼道:“微臣先行告退,望郡主与世子保重身体。”
戚世子晃着腿,轻轻摆动秋千,笑说:“嗯!我会的。”
-
可当时的许怀仁没想到,那是他最后一次拜访郡主府。
几年后,北狄再度举兵突袭边关,岁安郡主随镇北侯远赴塞北前线。
不久,塞北大捷,却随之传来镇北侯通敌叛国之言,戚家铁骑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先帝念在岁安郡主是他唯一的外甥女,并未痛下杀手,而将其接回万平软禁在郡主府内。
再后来,世子失踪,郡主自刎,不少为镇北侯辩驳的同僚或罢免或赐死。许怀仁因着与戚家交情不浅,预料到会受牵连,便安顿好妻儿,辞官独自西逃。
许是平生治病救人积的德,他很幸运,先帝派的刺客,一路追杀他追到了洛城。
而就在洛城,他又见到了那蓝眼睛的南溟少年。
少年的身体已抽条长开,不似在质子府初见时那般瘦小单薄。
“阿九?”他记得戚世子以前是这么喊的。
少年立刻回头,但在看清来人后,脸上的惊喜转瞬即逝。
他顾不上思索少年为何会出现在此,身后步步紧逼的刺客迫使他接着说:“救救我,小公子。”
少年茫然地盯着他。
他听见了刀剑的出鞘声。
下一刻,一个南溟女人来到少年身边,刺客瞬间停下脚步。
女人长相酷似已故的宸妃,不同的是神情更为淡漠。她瞥了眼许怀仁,取出几两碎银递到他面前,显然把衣衫褴褛的他当成了纠缠少年的乞丐。
女人正要带走少年,少年忽然开口:“姨母,他是以前给我治过病的一个太医。”
许怀仁早年救了阿九一命,后来阿九也救了他一命。
不过如今要尊称那孩子“少主”了。
他听少主讲那位气度不凡的女人正是北辰公主的胞姐天璇亲王,作为南溟的外交臣出使昭国,实则秘密接回北辰遗孤。
前来处理他的刺客见过少主的脸,便都被穆天璇清理干净了。
而同样知晓内情的许怀仁,半是自愿半是被胁迫着随南溟使团中前往了南溟,定居东泽,更姓为徐,重操旧业开起了医馆,名为杏林堂。
自此,世间再无许怀仁。
再往后,他听说景王杀太子登基,新君上位首要之事,就是为镇北侯一案平冤昭雪,那些家破人亡的冤魂终等到了公道。
然而他再也没有重返昭国故土。
-
穆暄玑第一次请许怀仁去驿馆时,他打量着那位昭国来的使臣,觉得万分熟悉,但他不敢认。
直到第二次两人半夜匆匆闯进杏林堂时,许怀仁还是不敢认。
毕竟他怎么也不敢想,曾经那个被岁安郡主和镇北侯宠上天的小世子,此刻会奄奄一息地卧在病榻上,浑身是伤。
他给戚暮山施完针灸,需要等待一宿,穆暄玑也就跪在床边握着戚暮山的手守了一宿。
穆暄玑双手裹住戚暮山的手,抵在额头上,闭着眼,那是南溟人祈祷时才做的姿态。
许怀仁于是也学着穆暄玑的模样,双手握拳抵住额头,随后闭眼默念:“侯爷,郡主,若你们在天有灵,请保佑小世子平平安安、顺顺遂遂……”
-
宫车逐渐远去。
围观百姓也散去了,但许怀仁仍执拗地目送远方,尽管最后一道禁军的身影已经消失。
方世乐看人走完了,正要同许怀仁道别,忽然发现他竟红了眼眶,直言道:“徐大夫……您怎么哭了?”
许怀仁强装镇定地拿衣袖揉了把眼睛,自嘲地笑道:“南溟风沙大,在这里待久了,眼睛也有点毛病了。”
方世乐却想他大概是睹人思乡,他看起来离开昭国很多年了,便说:“那您也要保重身体啊。”
“谢谢姑娘,哎,二位以后既在东泽生活,若有小伤大病或是觉得身上不爽利,尽管来杏林堂找老夫便是。”
萧二娘浅笑:“多谢徐大夫的好意,我们……”
方世乐打断道:“别了吧,我们身体健康得很,还是少来造访为好。”
许怀仁方知失言,干笑道:“也是,身体康健比一切都好。”
萧二娘说道:“话虽如此,但我们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的,往后还望能与徐大夫多多照应,即使不来看病,也会常来走动的。”
许怀仁自妻离子散后便独居至今,听闻她们愿意来看望他这个老头,感激地看向萧二娘,倒像在看亲生女儿一般,欣慰地笑了:“是是,如此甚好。”
萧二娘对家里老人孝顺,此刻也把许怀仁当作家中长辈,嘘寒问暖了一阵,直到方世乐看时候差不多,提醒她该回学堂了。
许怀仁也不多留,毕竟让她俩读书是穆暄玑的意思,少主的王命不可违。
两人挥别了许怀仁,便互相挽着手,有说有笑地转身离去。
许怀仁望着她俩的背影望得出神,忽地想起小时候的戚世子曾冲他挥着手,说道:“拜托许叔叔告诉我娘一声,我今天晚点回府了。”
说着,拉过阿九的手离开质子府,一溜烟儿就跑没了影。
果然是人老了,总爱回忆这些有的没的。许怀仁笑着摇了摇头,转身踏上杏林堂门前的石阶,迈过门槛。
南溟没有门槛一说,但他当初建房时,仍托匠人造了一块。
第35章
自从戚暮山被禁军们声势浩大地接回瓦隆后, 穆天权便对他下达了限行令。
虽然没有明确的诏书告知,但驿馆内外及周边禁军人数肉眼可见地比之前多了起来。小到出街闲逛,大到觐见国王, 都会有换上禁军便装随行。
唯一的好处大概是搞得花念与江宴池都不能再翻窗了, 不然可能会被巡视的禁军当成歹人抓捕。
只可怜萧衡人在瓦隆坐, 牵连天上来。他不止一次跑来向戚暮山哭诉:“侯爷啊,你要为下官做主啊!下官在玉娘那饭吃到一半想去解手, 他们也要派两个人守在门口!”
戚暮山倒是无所谓禁军贴身看护, 因为退烧后还带着点头晕乏力的小毛病,闻非等人恨不得他从早到晚都别下床,根本没什么机会出门。
但毕竟是自己惹出来的祸,他不敢去向穆天权求情,只好对萧衡说:“抱歉,大人, 都是我的错。”
萧衡见他半卧在床,一身素白,松松垮垮的领口里全是纱布, 苍白虚弱的脸上勉强挤出一丝安慰似的笑容,再被那双饱含歉意的眼睛盯着看, 饶是怨气也消了大半:“唉, 您上回也这么说……”
戚暮山轻咳一声:“这回属实意外, 下回我一定注意。”
“您还要有下次?!”萧衡差点吐出一口老血来,再有下次,我就跟陛下上奏提前归昭了!什么事能连命都顾不上了?!
萧衡随即意识到戚暮山似乎话里有话, 盯住他绕床来回踱步道:“侯爷,您两次背着我们往外跑,是不是有事瞒着下官?”
戚暮山正欲开口, 一旁静默的花念忽然清了清嗓,冷冷道:“无可奉告。”
萧衡看了眼花念,一个土生土长的昭国人,却有着月挝人特有的褐色头发,经过连日相处,他发现花念并非初见时那般冷酷无情。
不过花念此刻的神情,倒仿佛月挝高原冰川上的雪水,与萧衡得知靖安侯在昭帝寿宴上中毒后想去探望时把他拦下的言行举止如出一辙,乃至一字不差。
萧衡料定此事关系重大,戚暮山必然不轻易透露,但他这样一来二去地往外跑又带着伤回来也不是个事,萧衡今天铁了心势必要问出个名堂,于是道:“哎呀,我的好侯爷,下官这嘴包严实的。您每回出城,都是下官在帮您打点陛下那边呢。”
戚暮山浅笑:“有劳萧大人了。”
“那,侯爷可否透点口风,好让下官能未雨绸缪……”
花念打断说:“不能。”
萧衡又思索道:“……难道,这是陛下的意思?”
他口中的陛下,说的是昭帝,除此之外,萧衡实在想不通昭帝何故让一个病臣出使南溟,还安排个这么危险的苦差事。
果不其然,戚暮山露出了高深莫测的微笑,说:“无可奉告。”
萧衡恍然大悟,难怪!要不说靖安侯是当今圣上身边的红人呢。
察觉到萧衡似乎理解偏了,闻非趁机添油加醋道:“萧大人您就别问啦,您别听信京中那些传言,公子向来克己复礼,真遇到这种事哪好意思直接说出口呢?否则,也不会跟少主偷跑了。”
“哦,少主啊。”
萧衡皱着眉咂了下嘴,好像又想明白了什么,看向戚暮山的眼中多了几分敬佩。
——原来是退而求其次,借亲近少主之手以达拉拢整个南溟的目的。果然,这个位置不是一般人能当的。
许怀仁迅速写了小儿风寒的方子交由侍女,遂行礼道:“微臣先行告退,望郡主与世子保重身体。”
戚世子晃着腿,轻轻摆动秋千,笑说:“嗯!我会的。”
-
可当时的许怀仁没想到,那是他最后一次拜访郡主府。
几年后,北狄再度举兵突袭边关,岁安郡主随镇北侯远赴塞北前线。
不久,塞北大捷,却随之传来镇北侯通敌叛国之言,戚家铁骑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先帝念在岁安郡主是他唯一的外甥女,并未痛下杀手,而将其接回万平软禁在郡主府内。
再后来,世子失踪,郡主自刎,不少为镇北侯辩驳的同僚或罢免或赐死。许怀仁因着与戚家交情不浅,预料到会受牵连,便安顿好妻儿,辞官独自西逃。
许是平生治病救人积的德,他很幸运,先帝派的刺客,一路追杀他追到了洛城。
而就在洛城,他又见到了那蓝眼睛的南溟少年。
少年的身体已抽条长开,不似在质子府初见时那般瘦小单薄。
“阿九?”他记得戚世子以前是这么喊的。
少年立刻回头,但在看清来人后,脸上的惊喜转瞬即逝。
他顾不上思索少年为何会出现在此,身后步步紧逼的刺客迫使他接着说:“救救我,小公子。”
少年茫然地盯着他。
他听见了刀剑的出鞘声。
下一刻,一个南溟女人来到少年身边,刺客瞬间停下脚步。
女人长相酷似已故的宸妃,不同的是神情更为淡漠。她瞥了眼许怀仁,取出几两碎银递到他面前,显然把衣衫褴褛的他当成了纠缠少年的乞丐。
女人正要带走少年,少年忽然开口:“姨母,他是以前给我治过病的一个太医。”
许怀仁早年救了阿九一命,后来阿九也救了他一命。
不过如今要尊称那孩子“少主”了。
他听少主讲那位气度不凡的女人正是北辰公主的胞姐天璇亲王,作为南溟的外交臣出使昭国,实则秘密接回北辰遗孤。
前来处理他的刺客见过少主的脸,便都被穆天璇清理干净了。
而同样知晓内情的许怀仁,半是自愿半是被胁迫着随南溟使团中前往了南溟,定居东泽,更姓为徐,重操旧业开起了医馆,名为杏林堂。
自此,世间再无许怀仁。
再往后,他听说景王杀太子登基,新君上位首要之事,就是为镇北侯一案平冤昭雪,那些家破人亡的冤魂终等到了公道。
然而他再也没有重返昭国故土。
-
穆暄玑第一次请许怀仁去驿馆时,他打量着那位昭国来的使臣,觉得万分熟悉,但他不敢认。
直到第二次两人半夜匆匆闯进杏林堂时,许怀仁还是不敢认。
毕竟他怎么也不敢想,曾经那个被岁安郡主和镇北侯宠上天的小世子,此刻会奄奄一息地卧在病榻上,浑身是伤。
他给戚暮山施完针灸,需要等待一宿,穆暄玑也就跪在床边握着戚暮山的手守了一宿。
穆暄玑双手裹住戚暮山的手,抵在额头上,闭着眼,那是南溟人祈祷时才做的姿态。
许怀仁于是也学着穆暄玑的模样,双手握拳抵住额头,随后闭眼默念:“侯爷,郡主,若你们在天有灵,请保佑小世子平平安安、顺顺遂遂……”
-
宫车逐渐远去。
围观百姓也散去了,但许怀仁仍执拗地目送远方,尽管最后一道禁军的身影已经消失。
方世乐看人走完了,正要同许怀仁道别,忽然发现他竟红了眼眶,直言道:“徐大夫……您怎么哭了?”
许怀仁强装镇定地拿衣袖揉了把眼睛,自嘲地笑道:“南溟风沙大,在这里待久了,眼睛也有点毛病了。”
方世乐却想他大概是睹人思乡,他看起来离开昭国很多年了,便说:“那您也要保重身体啊。”
“谢谢姑娘,哎,二位以后既在东泽生活,若有小伤大病或是觉得身上不爽利,尽管来杏林堂找老夫便是。”
萧二娘浅笑:“多谢徐大夫的好意,我们……”
方世乐打断道:“别了吧,我们身体健康得很,还是少来造访为好。”
许怀仁方知失言,干笑道:“也是,身体康健比一切都好。”
萧二娘说道:“话虽如此,但我们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的,往后还望能与徐大夫多多照应,即使不来看病,也会常来走动的。”
许怀仁自妻离子散后便独居至今,听闻她们愿意来看望他这个老头,感激地看向萧二娘,倒像在看亲生女儿一般,欣慰地笑了:“是是,如此甚好。”
萧二娘对家里老人孝顺,此刻也把许怀仁当作家中长辈,嘘寒问暖了一阵,直到方世乐看时候差不多,提醒她该回学堂了。
许怀仁也不多留,毕竟让她俩读书是穆暄玑的意思,少主的王命不可违。
两人挥别了许怀仁,便互相挽着手,有说有笑地转身离去。
许怀仁望着她俩的背影望得出神,忽地想起小时候的戚世子曾冲他挥着手,说道:“拜托许叔叔告诉我娘一声,我今天晚点回府了。”
说着,拉过阿九的手离开质子府,一溜烟儿就跑没了影。
果然是人老了,总爱回忆这些有的没的。许怀仁笑着摇了摇头,转身踏上杏林堂门前的石阶,迈过门槛。
南溟没有门槛一说,但他当初建房时,仍托匠人造了一块。
第35章
自从戚暮山被禁军们声势浩大地接回瓦隆后, 穆天权便对他下达了限行令。
虽然没有明确的诏书告知,但驿馆内外及周边禁军人数肉眼可见地比之前多了起来。小到出街闲逛,大到觐见国王, 都会有换上禁军便装随行。
唯一的好处大概是搞得花念与江宴池都不能再翻窗了, 不然可能会被巡视的禁军当成歹人抓捕。
只可怜萧衡人在瓦隆坐, 牵连天上来。他不止一次跑来向戚暮山哭诉:“侯爷啊,你要为下官做主啊!下官在玉娘那饭吃到一半想去解手, 他们也要派两个人守在门口!”
戚暮山倒是无所谓禁军贴身看护, 因为退烧后还带着点头晕乏力的小毛病,闻非等人恨不得他从早到晚都别下床,根本没什么机会出门。
但毕竟是自己惹出来的祸,他不敢去向穆天权求情,只好对萧衡说:“抱歉,大人, 都是我的错。”
萧衡见他半卧在床,一身素白,松松垮垮的领口里全是纱布, 苍白虚弱的脸上勉强挤出一丝安慰似的笑容,再被那双饱含歉意的眼睛盯着看, 饶是怨气也消了大半:“唉, 您上回也这么说……”
戚暮山轻咳一声:“这回属实意外, 下回我一定注意。”
“您还要有下次?!”萧衡差点吐出一口老血来,再有下次,我就跟陛下上奏提前归昭了!什么事能连命都顾不上了?!
萧衡随即意识到戚暮山似乎话里有话, 盯住他绕床来回踱步道:“侯爷,您两次背着我们往外跑,是不是有事瞒着下官?”
戚暮山正欲开口, 一旁静默的花念忽然清了清嗓,冷冷道:“无可奉告。”
萧衡看了眼花念,一个土生土长的昭国人,却有着月挝人特有的褐色头发,经过连日相处,他发现花念并非初见时那般冷酷无情。
不过花念此刻的神情,倒仿佛月挝高原冰川上的雪水,与萧衡得知靖安侯在昭帝寿宴上中毒后想去探望时把他拦下的言行举止如出一辙,乃至一字不差。
萧衡料定此事关系重大,戚暮山必然不轻易透露,但他这样一来二去地往外跑又带着伤回来也不是个事,萧衡今天铁了心势必要问出个名堂,于是道:“哎呀,我的好侯爷,下官这嘴包严实的。您每回出城,都是下官在帮您打点陛下那边呢。”
戚暮山浅笑:“有劳萧大人了。”
“那,侯爷可否透点口风,好让下官能未雨绸缪……”
花念打断说:“不能。”
萧衡又思索道:“……难道,这是陛下的意思?”
他口中的陛下,说的是昭帝,除此之外,萧衡实在想不通昭帝何故让一个病臣出使南溟,还安排个这么危险的苦差事。
果不其然,戚暮山露出了高深莫测的微笑,说:“无可奉告。”
萧衡恍然大悟,难怪!要不说靖安侯是当今圣上身边的红人呢。
察觉到萧衡似乎理解偏了,闻非趁机添油加醋道:“萧大人您就别问啦,您别听信京中那些传言,公子向来克己复礼,真遇到这种事哪好意思直接说出口呢?否则,也不会跟少主偷跑了。”
“哦,少主啊。”
萧衡皱着眉咂了下嘴,好像又想明白了什么,看向戚暮山的眼中多了几分敬佩。
——原来是退而求其次,借亲近少主之手以达拉拢整个南溟的目的。果然,这个位置不是一般人能当的。